学术投稿

参附注射液与环磷腺苷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张艺;张琼;马康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 环磷腺苷, 慢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14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治疗疗效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及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8例心肺骤停院前心肺复苏抢救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心肺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院外心肺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CPR成功的因素.结果 院外CPR-218例中,自主循环恢复4例,复苏成功率1.83%.急救反应时间平均15min.结论 缩短急救半径,在群众中大力普及CPR,院前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胸壁大块切除与重建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胸壁大块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胸壁肿瘤和其他病变累及胸壁需行胸壁大决切除,术中应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建.骨性胸廓重建采用戈尔补片及网状钛合金板等人工材料进行修复,皮下软组织修复主要应用分层直接缝合或转移肌皮瓣.结果 切除胸壁大面积(15 ×20)cm2,原发性胸壁肿瘤5例(良性1例,恶性4例),胸壁结核2例,周围型肺癌3例,乳癌术后复发1例.所有患者均行胸壁大块切除及重建手术.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结论 依据胸壁缺损的位置和大小,选用不同的修复材料,结合自体肌瓣覆盖是修补重建胸壁的可靠方法.

    作者:舒骏;薛洋;丛伟;陈凡;甘崇志;谢家勇;曾富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参附注射液与环磷腺苷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14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治疗疗效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及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艺;张琼;马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高血压患者,年龄40~65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异丙酚组(P组).先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 μg/kg,2min后E组和P组分别静脉推注依托咪酯0.15~0.30mg/kg和异丙酚1.0~1.5mg/kg.记录麻醉前(T0)、诱导后准备进镜前(T1)、胃镜经食管入口平面(T2)、检查结束(T3)、苏醒时(T4)的HR、SBP、DBP、SpO2.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检查中呛咳、体动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比较,两组HR、SBP、DBP、SpO2在T1 、T2、T3时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E组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小,心血管稳定性较好,更适用于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

    作者:莫利群;吴刚明;袁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在肺周围孤立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孤立结节定性诊断价值和交流操作技术经验.方法 选择62例x线或CT确定为肺周围孤立结节,大小1.8cm×2.0cm~2.5cm×3.3cm,痰细胞学阴性,经常规纤支镜检查无法获得病理学证据的患者,采取64排CT立体定位,活检枪采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62例病变中,腺癌32例,鳞癌5例,肺转移瘤6例,结核6例,胸膜间皮瘤3例,炎症8例,液化坏死组织2例,确诊率达96.8% (60/62);发生气胸1例.结论 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方法简单快速,对肺周围性病变的确诊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何国德;罗明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控制痰液粘稠度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2周后观察对比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颅内压、肺部感染率、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指标.结果 两组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颅内压、肺部感染率和格拉斯哥(GC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脑外伤患者康复.

    作者:石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癌性贫血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探讨癌性贫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癌性贫血患者80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癌性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经济状况、肿瘤类别、临床分期、KPS评分、血清清蛋白水平、放疗和化疗等因素与癌性贫血的相关性.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癌性贫血对QOL的影响.结果 癌性贫血与年龄、临床分期、KPS评分、血清清蛋白水平、放疗和化疗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经济状况和肿瘤类别无密切关系,P>0.05.癌性贫血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和精力(VT)4个维度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心理健康(MH)4个维度分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晚期、低血清清蛋白水平、接受放疗和化疗等因素是癌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癌性贫血会显著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QOL.

    作者:田静;刘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GP方案对60例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治疗的疗效差别,为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肺鳞癌组30例与肺腺癌组30例均接受吉西他滨(1000mg/m2)加顺铂(75mg/m2)化疗,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多6周期.结果 两组患者共60例均可评价,鳞癌组与腺癌组有效率分别为26.7%和30%(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和83.3% (P >0.05).鳞癌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期12.4个月,1年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3.3%.腺癌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8个月,中位生存期15.4个月,1年生存率63.3%,2年生存率1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的疾病控制率相近,腺癌表现出比鳞癌更好的生存优势.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的优选方案之一.

    作者:涂长玲;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与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目的 HAG方案是目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的重要化疗方案之一,但不良反应仍较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三氧化二砷与HAG治疗MDS-RAEB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组(预激方案20例)和B组(三氧化二砷20例),化疗2~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70.0%,B组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Ⅱ级感染的发生率为43.8%,≥Ⅱ级出血(需予局部压迫、药物止血或血小板输注等相应处理)的发生率为37.5 %;B组≥Ⅱ级感染发生率为9.09%及≥Ⅱ级出血率为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氧化二砷与HAG方案治疗MDS-RAEB疗效相近,三氧化二砷治疗的不良反应轻,值得推荐.

    作者:张静;徐敬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绩效考核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绩效考核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标准.比较绩效考核标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指标.结果 实施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上升(P<0.05);护理差错事例显著减少(P<0.01);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龚子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血脂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筛查情况及其探讨高血脂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手检分卡法和统计学方法(卡方检验).结果 ①男、女高血脂症总检出率分别为42.57%和32.34%;②61~70岁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他们是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③不同年龄组、性别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高为18.08%,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为11.91%,列第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7.39%,低.三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9,P<0.05),且各型的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④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危险因素是年龄、BMI、饮酒、高热能膳食摄入、吸烟;⑤高血脂患者在热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摄入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脂患者维生素C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⑥热量摄入、蛋白质、脂肪与高血脂呈正相关,维生素C与高血脂呈负相关.结论 应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高脂血症的预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定期进行复检,追踪观察,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控制或消除当地高血脂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高血脂问题函待解决.

    作者:王明贤;王燎原;吕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血压急症116例治疗和护理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急症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增强护士对高血压急症的救活和护理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高血压急症116例,在进行静脉使用硝普钠、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对症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的变化.结果 通过降压及对症治疗,精心护理,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aO2、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在治疗后10min得到缓解(P<0.05),在30min~1h左右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P<0.01),在2h左右趋于平稳.结论 及时控制血压,实施对症治疗、恰当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减少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急性损害,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蓉;杨静;尹小华;李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医学论文的撰写要点及常见问题解析

    医学论文需要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及逻辑性的基本要素,论文主要由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组成.从编辑的角度,总结分析在医学论文撰写中常见的问题,以供医学论文撰写者和编辑同行参考、交流.

    作者:肖尧;王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的原因及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排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左心衰等疾病,咳嗽时间≥8周,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86例,经基础肺功能检查无气道阻塞,行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结果 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27例(31.40%),变应性咳嗽7例(8.14%),嗜酸粒细胞性咳嗽11例(12.7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2例(25.58%),胃食管反流10例(11.63%),ACEI咳嗽5例(5.81%),支气管结核3例(3.49%),支气管异物1例(1.16%).结论 蒸馏水激发试验可作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一种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翁帮琼;刘莉;孙启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以下简称NTM)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和分析NTM的耐药情况,为NTM肺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期间收集的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菌种鉴定,对鉴定为NTM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年间对765个菌株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型鉴,确诊为NTM的为79株(10.32%),其中77株对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等常用抗结核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高达97.46%,且大多菌株同时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结论 NTM对抗结核药物具极高的耐药性.为此,对可疑肺结核患者应尽可能进行痰分离培养和多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定.研究、探索抗NTM的新药及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

    作者:李定越;饶正远;杨筠;张旭东;刘兴菊;郑德福;蒋绍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舒利迭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50/500μg)在重度COPD稳定期的治疗疗效.方法 我院呼吸内科81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B和对照组C各27例.对照组C给予解痉、祛痰等基础治疗,试验组A、B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舒利迭50/500μg、50/250μg吸入治疗,2次/d,1吸/次,疗程3个月.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对比,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81例患者有9例因COPD急性加重退出试验,A组25例、B组24例、C组 23例.试验组A、B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B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 、FEV 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治疗重度COPD患者疗效肯定,能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症状.而舒利迭50/500μg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疗效优于舒利迭50/250μg.

    作者:胡玲;李伟铭;高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78例良性食管穿孔与破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分析78例良性食管穿孔与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2001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良性食管穿孔和破裂的各种致伤原因,比较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死亡率、24h以内手术治疗与24h后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死亡率.结果 19例食管颈部破裂与穿孔均获治愈.59例食管胸部破裂与穿孔,手术治疗的治愈率(78.4%)不优于保守疗法(72.7%),P>0.05.在良性食管穿孔与破裂手术治疗者中,发病后24h内手术者的治愈率77.4%,优于24h后手术者的治愈率45.5%,P<0.05.结论 食管颈部破裂与穿孔无论手术修补或应用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保守治疗,均易治愈,预后较好,且宜24h内治疗.

    作者:钟强;黄忠;魏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比较两种不同体位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其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9例.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抬高床头15~30°,术后2h主动帮助患者翻身的改良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监测两组患者ICp,头痛程度,颈肌、腰肌酸痛,呕吐窒息发生率以及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呕吐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p,头痛,颈肌、腰肌酸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舒适感优于对照组.结论 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回病室6h内采用睡枕头,抬高床头15~ 30°、2h主动翻身较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能降低患者ICp,减轻头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作者:杨前美;方丹;罗秀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2片/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1V型胶原(Ⅳ-C)]、Child-Pugh积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 治疗组HA、PC-Ⅲ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hild-Pugh积分均减少,ALT、AST、HBV-DNA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协同改善肝功能及预后.

    作者:吴剑;肖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儿童1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31例儿童1型糖尿病的血脂特点以及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31例1型糖尿病患儿分成DKA组(n =12)和非DKA组(n=19),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有无差异;根据血脂分为异常组(n=18)和正常组(n=13),比较两组DKA发生、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结果 DKA组和非DKA组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发生DKA的百分比分别是55.56%和1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不随HbA1c的升高而升高(P>0.05),HDL随HbA1c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合并DKA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血脂异常组更易发生DKA.

    作者:魏艳;程昕然;鄢力;王晓鸥;何卫兰;向蓉;曾欢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