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子霞
目的 分析31例儿童1型糖尿病的血脂特点以及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31例1型糖尿病患儿分成DKA组(n =12)和非DKA组(n=19),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有无差异;根据血脂分为异常组(n=18)和正常组(n=13),比较两组DKA发生、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结果 DKA组和非DKA组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发生DKA的百分比分别是55.56%和1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不随HbA1c的升高而升高(P>0.05),HDL随HbA1c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合并DKA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血脂异常组更易发生DKA.
作者:魏艳;程昕然;鄢力;王晓鸥;何卫兰;向蓉;曾欢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尽早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极为重要.方法 丹红注射液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抗凝,降脂,降低全血粘度等作用.结果 可以使VBIV的患者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对以眩晕为主诉的VBIV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观察,提示丹红注射液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可靠.结论 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潘敏娟;杨威英;胡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铁超负荷对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铁干预组)、B组(次氮三乙酸二钠对照组)、C组(铁干预加去铁组)和D组(空白对照组).于实验开始、第10周时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10周后采血测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针对NF-κB、PPAR-γ Caspase-3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核酸原位杂交.结果 A组胰岛中NF-κB、Caspase-3蛋白、NF-κB和Caspase-3 mRNA较其它三组明显增加(P<0.05);A组胰岛中PPAR-γ蛋白和mRNA较B组和D组明显减低(P<0.05);A组胰岛细胞凋亡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了铁超负荷引起胰岛细胞凋亡过程;去铁措施对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吕雪梅;高赟;杨波;陈涛;龙洋;田浩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各种心理障碍患者纵火行为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为今后预防心理障碍患者纵火行为的发生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2年来进行的146例心理障碍患者发生纵火违法行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结果 发现各种心理障碍患者均可发生纵火违法行为,其中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酒精中毒和人格障碍为主;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大多数;职业以农民、工人多;纵火前均治疗不正规或未进行精神科治疗;作案时间选择在晚上无人在场多,大多数是第一次作案,所有案例均为单独作案;作案地点以烧自己的房和邻居的住房居多.针对不同心理障碍患者发生纵火行为的特点对他们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分析.结论 心理障碍患者一旦发生纵火行为,损失较大,是心理障碍患者一大危险.为了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应加强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作者:刘成文;魏庆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08~2011年临床分离的几种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共收集非重复的1812株临床分离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5.5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共分离2998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1.11% (633/2998),克雷伯菌占14.28% (428/2998),肺炎链球菌占1.20% (36/2998),葡萄球菌占23.85% (715/2998).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8.93%(373/633),43.22% (185/428),肠杆菌科中产ESBLs株对药物的敏感率比非产ESBLs株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仍较高.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intermediat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ISP)和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13.89%,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比例平均为12.87%和50.21%,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它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仍是敏感性较高的药物.结论 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熙建;肖亚雄;王昌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8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组织胶-50%葡萄糖注射液“三明治”法进行注射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密切与术者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给予健康教育.结果 28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其中4例治疗2次,2例治疗3次,4例发生少许渗血,1例出血较多,经处理均止血,操作中发生2次堵针,未发生阻塞钳道的情况.结论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是安全、有效的,“三明治”注射法可有效的避免堵针及阻塞钳道,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阳运超;周丽华;陈琼;秦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在楔状缺损修复前使用两种排龈方法对其牙周组织及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全口至少有3个楔状缺损位于龈缘或龈下的患者(150颗患牙),每例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实验组分别用ULTRA排龈线,Expusyl排龈膏排龈后再充填.分别在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及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记录患牙牙龈指数(GI),并参考改良USPHS评价系统进行综合临床评价,观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及边缘密合情况.结果 充填后疼痛发生率: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线组有5例出血;1年后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牙龈指数和边缘密和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排龈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体脱落率和继发龋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楔状缺损修复前进行排龈,可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提高充填质量.两种排龈方法均可达到理想临床效果,无创性排龈较排龈线操作时间短,简便舒适.
作者:王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内插管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短小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5例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T组,n=32)和喉罩置入组(L组,n=33).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成功后,L组置入喉罩,T组通过喉镜明视置入气管导管.监测记录围麻醉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记录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有无呛咳、恶心、呕吐、喉痉挛等相关副反应.结果 气管内插管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MA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1或P<0.05);气管内插管组的副反应显著高于喉罩置入组(P<0.01或P<0.05);SpO2 、Vr 、PET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全麻小儿短小手术置入喉罩操作简单,通气可靠,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小,与气管内插管相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松;孙福德;杨小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6月,收治54例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其中妇科手术损伤45例,泌尿外科损伤7例,普通外科损伤2例,手术包括膀胱修补、输尿管修补、输尿管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及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等方法,所有患者随访1~ 2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手术成功率100%,1例输尿管吻合术后7d出现盆腔积液,经阴道后穹窿引流痊愈.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具有显著优势,可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作者:胡兴平;张力;王豪;徐军;邓林;李涵;王凯;向乾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与血清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镁(Mg),应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对血清镁与血脂各项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镁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P<0.05);血清镁水平与LDL-C呈负相关(P<0.05);血清镁与TG、T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代谢异常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血清镁水平可能与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驰;姚洁;张丽春;黄花;相艳红;孙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地塞米松术前静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作用进行观察,评价其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术后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的效应.方法 择期LC手术的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地基米松组(A组,75例)和非地塞米松组(B组,73例),A组患者在术前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缓推,B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2ml静脉批注对照,常规给予咪唑安定、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芬太尼静脉诱导,术中以丙泊酚和芬太尼维持适宜麻醉深度,观察两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疲倦、疼痛的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CRP、血沉、住院时间、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和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疲倦积分和疼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CRP、血沉、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缩短(P<0.01),肢端水肿发生率则更高(P<0.01).结论 LC术前使用地塞米松,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降低炎症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卢静;兰志勋;蔡兵;谢东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移植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方法 对18例(23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链移植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外展功能恢复明显,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4~ 12个月后X线表现死骨有吸收,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 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可有效的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阻止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席天平;邱伟;余利民;贾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局麻无张力疝修补Lichtenstein手术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ntioneal repair, TEP)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252例成人腹股沟疝分别进行TEP 56例和局麻下Lichtenstein 19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半年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术后3d内应用止痛药频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半年内手术区域慢性疼痛等方面,TEP组均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复发率,TEP组与Lichtenstein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Lichtenstein组优于TEP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具有伤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但费用高.局麻Lichtenstein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适应证广,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陈伟平;黄君;徐其银;王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法对本院4年内初诊未治疗的23例AA患者、19例MDS患者及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CD3、CD5、CD10、CD13、CD19和CD33抗原在三种疾病中表达差异.结果 AA患者骨髓细胞CD3和CD5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0.05),CD10、CD13和CD33抗原表达在AA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MDS患者骨髓细胞CD13和CD33抗原表达率均明显比对照组和AA组高(P<0.05),CD19表达低于AA组和对照组,CD3抗原表达在MD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于AA与MDS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余修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疗效,选择理想的鼻腔填塞物.方法 将294例鼻出血及鼻腔鼻窦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凡士林纱条填塞组(A组)、硅胶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组(B组).结果 两组在止鼻出血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鼻腔填塞后头鼻胀痛、取出填塞物后渗血量及粘膜反应情况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硅胶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是较理想的鼻腔填塞材料.
作者:刘海兵;赵荣;陈碧华;刘栖如;曾甦漪;洪逸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观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动脉的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的对比,探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分级1~2级的产妇60例,术前无胎儿宫内窘迫,分为3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丙泊酚+氯胺酮组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组.观察记录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母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结果 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气分析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作者:程斌;黄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利于接受和实践的饮食教育方式,观察仿真食物模型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饮食健康宣教,实验组加用食物仿真模型进行饮食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饮食相关知识测评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测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BG、2hPBG、HbA1c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仿真食物模型能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理解和掌握具体食物热量和体积的关系,有助于患者的饮食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急症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增强护士对高血压急症的救活和护理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高血压急症116例,在进行静脉使用硝普钠、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对症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的变化.结果 通过降压及对症治疗,精心护理,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aO2、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在治疗后10min得到缓解(P<0.05),在30min~1h左右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P<0.01),在2h左右趋于平稳.结论 及时控制血压,实施对症治疗、恰当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减少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急性损害,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蓉;杨静;尹小华;李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对皮肤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 对30例确诊为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皮肤结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症状不典型,初诊易误诊成其它皮肤病;后行组织病理学、结核杆菌检查、PPD试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明确诊断.结论 皮肤结核的发病率较其他脏器低、表现多样性,易误诊,对可疑患者需行组织病理学、结核杆菌检查、PPD试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共同协助诊断.
作者:肖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排龈线和排龈膏此两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以及二者对牙周局部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38例7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38例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排龈线组40颗牙和排龈膏36颗牙两组,比较两组的排龈效果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牙周出血指数(GBI)与牙周袋深度(PD)的变化情况.结果 排龈膏组总记录时间、留置在龈沟内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排龈线组(P<0.01).两组在牙预备体、印模、修复体边缘方面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龈膏组无疼率明显高于排龈线组(P<0.01).排龈线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GB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F=3.721,P <0.05),且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其GBI值较排龈膏组存在明显差异,而排龈膏组除治疗后1周GBI较治疗前升高外,而治疗4周及治疗后6个月后其GBI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1周的P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而两组治疗后4周的PD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排龈线和排龈膏排龈效果基本相似,但排龈膏对排龈技术要求较低,且排龈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无损伤,同时患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痛觉,且操作时间短.
作者:方文静;王松;钟秋;童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