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
目的 观察舒利迭(50/500μg)在重度COPD稳定期的治疗疗效.方法 我院呼吸内科81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B和对照组C各27例.对照组C给予解痉、祛痰等基础治疗,试验组A、B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舒利迭50/500μg、50/250μg吸入治疗,2次/d,1吸/次,疗程3个月.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对比,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81例患者有9例因COPD急性加重退出试验,A组25例、B组24例、C组 23例.试验组A、B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B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 、FEV 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治疗重度COPD患者疗效肯定,能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症状.而舒利迭50/500μg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疗效优于舒利迭50/250μg.
作者:胡玲;李伟铭;高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06~2010年度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院前急救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照事先确立的入组标准,以2006 ~ 2010年度经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受理的绵阳市城区急救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性别构成、日期分布、时间分布、疾病谱等为观察指标,将资料分年度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救总人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性别构成上无变化,2007年度的日期分布有集中现象,其余各年度日期分布无集中趋势.各年度均有急救高峰时间段,但高峰开始的时间在逐年提前(F=29.3271,P=0.0000).疾病谱的构成中,车祸及非车祸所致损伤排前两位,但构成比在逐年下降(x2=92.7787,P=0.0000).地域分布仍以主城区为主,但构成比也在逐年下降(x2=441.1486,P=0.0000).结论 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扩大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方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银先;叶红梅;冯守映;汤道雄;骆贵强;邓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对拜阿司匹林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98例符合条件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瑞巴派特和联合用药三组.入选者每晚饭后服拜阿司匹林100mg,雷贝拉唑组20mg,1次/d;瑞巴·派特组100mg/次,3次/d;联合组同上.6周后评估临床症状、内镜下粘膜变化、组织学炎症改善情况及胃粘膜PGE2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雷贝拉唑及联合组的症状改善、组织学炎症程度好转优于瑞巴派特组.联合组较前两组的炎症活动度好转明显.瑞巴派特及联合组较雷贝拉唑组的PGE2高、MDA低.三组镜下粘膜好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比单用两药能够更好地改善症状,促进胃粘膜糜烂的愈合.
作者:张影;代宏勋;刘彦;王建祥;林火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我院2008 ~ 2010年几种常见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检出、分布,耐药性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近三年来分离的非重复性的1331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金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5.5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在分析的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出产ESBL菌有513株(49.51%).泌尿外科、呼吸内科、新生儿科、普通外科等科室分布靠前.呼吸道、尿液、分泌物等标本检出比例较大.近三年产ESBL菌株检出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阳性菌株的敏感率明显低于ESBL阴性菌株.对ESBL阳性菌株而言,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头孢菌素三代、喹诺酮类、氨苄西林/舒巴坦等敏感性较低.结论 细菌耐药性在目前仍呈增长趋势,产ESBL细菌的耐药性增长尤为明显,加强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有较积极的作用.
作者:邓树琴;李熙建;龙琴;刘影;谭同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绩效考核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标准.比较绩效考核标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指标.结果 实施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上升(P<0.05);护理差错事例显著减少(P<0.01);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龚子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各种心理障碍患者纵火行为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为今后预防心理障碍患者纵火行为的发生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2年来进行的146例心理障碍患者发生纵火违法行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结果 发现各种心理障碍患者均可发生纵火违法行为,其中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酒精中毒和人格障碍为主;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大多数;职业以农民、工人多;纵火前均治疗不正规或未进行精神科治疗;作案时间选择在晚上无人在场多,大多数是第一次作案,所有案例均为单独作案;作案地点以烧自己的房和邻居的住房居多.针对不同心理障碍患者发生纵火行为的特点对他们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分析.结论 心理障碍患者一旦发生纵火行为,损失较大,是心理障碍患者一大危险.为了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应加强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作者:刘成文;魏庆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14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治疗疗效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及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艺;张琼;马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组在降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个月内出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的作用以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59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组,分别观察其90d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新发缺血性卒中)及次要终点事件(TIA、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情况,以及两组间的安全性差异.结果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7例,次要终点事件4例,分别占5.3%、3.1%;阿司匹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6例,次要终点事件5例,分别占12.5%、3.9%.两组间比较主要终点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相比单用阿司匹林组,能有效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唐卉;张仲;王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31例儿童1型糖尿病的血脂特点以及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31例1型糖尿病患儿分成DKA组(n =12)和非DKA组(n=19),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有无差异;根据血脂分为异常组(n=18)和正常组(n=13),比较两组DKA发生、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结果 DKA组和非DKA组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发生DKA的百分比分别是55.56%和1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不随HbA1c的升高而升高(P>0.05),HDL随HbA1c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合并DKA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血脂异常组更易发生DKA.
作者:魏艳;程昕然;鄢力;王晓鸥;何卫兰;向蓉;曾欢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08~2011年临床分离的几种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共收集非重复的1812株临床分离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5.5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共分离2998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1.11% (633/2998),克雷伯菌占14.28% (428/2998),肺炎链球菌占1.20% (36/2998),葡萄球菌占23.85% (715/2998).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8.93%(373/633),43.22% (185/428),肠杆菌科中产ESBLs株对药物的敏感率比非产ESBLs株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仍较高.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intermediat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ISP)和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13.89%,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比例平均为12.87%和50.21%,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它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仍是敏感性较高的药物.结论 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熙建;肖亚雄;王昌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老人发生的抑郁症.我国60岁以上人群已超过2亿,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5%~20%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1].老年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65岁为8%,≥85岁为40%),甚至表现为假性痴呆[2],并有约40%老年抑郁患者逐渐符合痴呆标准而住院.罗鹏等[3]认为老年抑郁症是MCI的原因之一,并与痴呆转化率关系密切[4].有随访发现每年有9% ~25%老年抑郁症患者从可逆性痴呆发展为永久性痴呆,为普通人群的2.5 ~6倍,一旦发生转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5].因此,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若早期识别、关注MCI,对早期防治AD意义重大.
作者:王定超;陈文利;李建红;汪子琪;罗会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检查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已经确诊并拟行放射治疗的6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前行18 F-FDG PET全身检查,所有患者经PET检查后,测量兴趣区标准化摄取大值(SUVmax),病灶区SUV≥2.5为阳性.结果 65例患者PET检查后新发现区域及远处淋巴结转移9例,远处脏器转移4例,6例临床分期提高,3例分期降低;共有16例患者放射治疗方法发生变化;7例扩大了照射靶区,4例缩小了照射靶区;10例调整了放疗剂量.结论 恶性肿瘤放疗前行PET检查,有助于转移淋巴结的确认,排除可疑病灶组织,可提高肿瘤的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为放疗靶区的精确勾画、放疗剂量的确定提供有力的依据,进一步提高放疗疗效.
作者:任丽;郑伟;谭新劲;刘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GP方案对60例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治疗的疗效差别,为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肺鳞癌组30例与肺腺癌组30例均接受吉西他滨(1000mg/m2)加顺铂(75mg/m2)化疗,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多6周期.结果 两组患者共60例均可评价,鳞癌组与腺癌组有效率分别为26.7%和30%(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和83.3% (P >0.05).鳞癌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期12.4个月,1年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3.3%.腺癌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8个月,中位生存期15.4个月,1年生存率63.3%,2年生存率1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的疾病控制率相近,腺癌表现出比鳞癌更好的生存优势.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的优选方案之一.
作者:涂长玲;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研究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心理因素的影响,为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寻找理论依据,并为银屑病的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治疗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心理组PASI (3.21±3.34)、DLQI(7.30±3.69)、SAS(40.81 ±7.63)、SDS(41.52±8.49)各项评分均低于一般组PASI(8.78±6.07)、DLQI(11.70±5.52)、SAS(41.05±9.57)、SDS(48.45±7.10)的评分.治疗后总有效 率心理组(82%)明显高于一般组(15%).结论 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作者:周沂;陈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近三年我院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角膜溃疡9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中,角膜溃疡位于角膜中央的74例(75.5%),位于周边的24例(24.5%).溃疡直径以1~ 3mm为多见,共45例(46.0%).溃疡深度>2/3角膜厚度的46例(47.0%),38例(38.8%)伴不同程度的前房反应,细菌培养阳性15例,主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4例(4.1%),链球菌3例(3.1%).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力有所改善,治疗有效率80.6%,出院时<0.05者仍有50例,致盲率51.0%.结论 细菌性角膜溃疡危害严重,及时行微生物学检查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作者:刘盛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治疗早产儿NRDS的佳方法和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早产NRDS患儿,平均胎龄(32.5±3.4)周,平均体重(1670±354)g.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固尔苏(PS)替代加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nCPAP)联合治疗的21例为观察组,单以nCPAP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nCPAP参数、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严重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nCPAP参数明显降低,用机时间和氧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例改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例发生肺气漏且死亡,观察组无1例肺气漏和死亡.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比单一应用nCPAP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早产儿NRDS,且严重并发症减少,病情危重期缩短,存活率提高.
作者:钱向明;李花;李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以下简称NTM)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和分析NTM的耐药情况,为NTM肺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期间收集的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菌种鉴定,对鉴定为NTM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年间对765个菌株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型鉴,确诊为NTM的为79株(10.32%),其中77株对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等常用抗结核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高达97.46%,且大多菌株同时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结论 NTM对抗结核药物具极高的耐药性.为此,对可疑肺结核患者应尽可能进行痰分离培养和多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定.研究、探索抗NTM的新药及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
作者:李定越;饶正远;杨筠;张旭东;刘兴菊;郑德福;蒋绍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疗效,选择理想的鼻腔填塞物.方法 将294例鼻出血及鼻腔鼻窦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凡士林纱条填塞组(A组)、硅胶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组(B组).结果 两组在止鼻出血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鼻腔填塞后头鼻胀痛、取出填塞物后渗血量及粘膜反应情况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硅胶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是较理想的鼻腔填塞材料.
作者:刘海兵;赵荣;陈碧华;刘栖如;曾甦漪;洪逸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其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9例.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抬高床头15~30°,术后2h主动帮助患者翻身的改良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监测两组患者ICp,头痛程度,颈肌、腰肌酸痛,呕吐窒息发生率以及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呕吐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p,头痛,颈肌、腰肌酸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舒适感优于对照组.结论 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回病室6h内采用睡枕头,抬高床头15~ 30°、2h主动翻身较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能降低患者ICp,减轻头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作者:杨前美;方丹;罗秀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医学论文需要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及逻辑性的基本要素,论文主要由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组成.从编辑的角度,总结分析在医学论文撰写中常见的问题,以供医学论文撰写者和编辑同行参考、交流.
作者:肖尧;王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