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肖霞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06~2010年度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院前急救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照事先确立的入组标准,以2006 ~ 2010年度经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受理的绵阳市城区急救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性别构成、日期分布、时间分布、疾病谱等为观察指标,将资料分年度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救总人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性别构成上无变化,2007年度的日期分布有集中现象,其余各年度日期分布无集中趋势.各年度均有急救高峰时间段,但高峰开始的时间在逐年提前(F=29.3271,P=0.0000).疾病谱的构成中,车祸及非车祸所致损伤排前两位,但构成比在逐年下降(x2=92.7787,P=0.0000).地域分布仍以主城区为主,但构成比也在逐年下降(x2=441.1486,P=0.0000).结论 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扩大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方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银先;叶红梅;冯守映;汤道雄;骆贵强;邓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技术在胸腹水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胸腹水标本分别采用传统细胞涂片法与液基细胞学方法进行检查,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本次试验传统涂片确诊癌4例(10%),细胞薄层技术制片确诊癌12例(30%),两种制片方法阳性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薄层技术能够提高被检胸腹水的涂片质量,大大提高了恶性细胞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蒋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临床特性和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 复习病历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及颌面外科收治的27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病因来源分别为:牙源性6例,咽及食管异物15例(其中伴有糖尿病7例),上呼吸道感染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医源性1例,原因不明2例.24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因为可蔓延多间隙而使病情复杂化,一经确诊应积极治疗.重点防止发生呼吸道阻塞、血管破裂、上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同时需加强伴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冯勇;奚玲;余晓旭;何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在楔状缺损修复前使用两种排龈方法对其牙周组织及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全口至少有3个楔状缺损位于龈缘或龈下的患者(150颗患牙),每例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实验组分别用ULTRA排龈线,Expusyl排龈膏排龈后再充填.分别在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及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记录患牙牙龈指数(GI),并参考改良USPHS评价系统进行综合临床评价,观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及边缘密合情况.结果 充填后疼痛发生率: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线组有5例出血;1年后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牙龈指数和边缘密和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排龈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体脱落率和继发龋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楔状缺损修复前进行排龈,可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提高充填质量.两种排龈方法均可达到理想临床效果,无创性排龈较排龈线操作时间短,简便舒适.
作者:王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绩效考核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标准.比较绩效考核标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指标.结果 实施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上升(P<0.05);护理差错事例显著减少(P<0.01);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龚子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局麻无张力疝修补Lichtenstein手术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ntioneal repair, TEP)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252例成人腹股沟疝分别进行TEP 56例和局麻下Lichtenstein 19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半年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术后3d内应用止痛药频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半年内手术区域慢性疼痛等方面,TEP组均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复发率,TEP组与Lichtenstein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Lichtenstein组优于TEP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具有伤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但费用高.局麻Lichtenstein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适应证广,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陈伟平;黄君;徐其银;王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舒利迭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 给所有来诊患者均采用口服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结果 舒利迭用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结论 舒利迭临床疗效良好,能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王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的原因及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排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左心衰等疾病,咳嗽时间≥8周,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86例,经基础肺功能检查无气道阻塞,行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结果 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27例(31.40%),变应性咳嗽7例(8.14%),嗜酸粒细胞性咳嗽11例(12.7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2例(25.58%),胃食管反流10例(11.63%),ACEI咳嗽5例(5.81%),支气管结核3例(3.49%),支气管异物1例(1.16%).结论 蒸馏水激发试验可作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一种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翁帮琼;刘莉;孙启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固定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20例,观察患者前牙位置及面型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成人前牙反(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时间18 ~24个月,矫治前后常规拍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8项与前牙位置相关的角度与线距进行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 上中切牙角、上中切牙距及上下中切牙角矫治后变化较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使上前牙唇向移动,改变了上前牙位置,解除了前牙反(牙合),增加了牙弓突度,改善了患者面型,达到了治疗效果.
作者:明洪菊;田光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CT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近2年经部分手术病理及DSA证实的25例DVA,所有患者均行M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检查,DSA检查6例,回顾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 发生于幕上15例,幕下10例;CT检查9例,合并脑出血3例,有4例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密度改变,2例增强扫描见线条形异常增强血管影;MRI能清楚显示所有病变,T1WI、T2WI表现为线条形异常信号2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增强扫描明显显示增粗髓质静脉及引流静脉,部分呈典型的“海蛇头”、“水母头”、“星簇状”等表现;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到脑表面静脉窦10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幕下10例汇入到脑表面静脉7例,汇入到四脑室膜下静脉3例.结论 CT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对99%的DVA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故MRI检查能替代CT和DSA成为DVA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荣;付兵;曹瑛;彭竹琴;闵维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脑出血患者183例,根据有无继续出血情况分为继续出血组和非继续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方式、年龄、性别、出血量、血压控制及其他病史等与继续出血关系.结果 继续出血时间平均发生在治疗后的6 h~7d,平均出血量、血压控制不良比例继续出血组明显大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而治疗方式、年龄、性别、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与继续出血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脑出血继续出血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应针对病因,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
作者:周元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经皮及切开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7月将5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微创复位技术,并以螺钉或钢板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29例,男27例,女2例;年龄20 ~72岁,平均41.5岁.B组采用常规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29例,男26例,女3例;年龄18 ~69岁,平均42.0岁.Sander's分型均为Ⅱ型及Ⅲ型.使用AOFAS踝后足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评分,统计比较两组的手术后及健侧X线片评价Boeler's角的差值△,以及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6月的AOF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0~15个月则无统计学意义差异,X线片评价Boeler's角恢复上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A组较B组切口长度明显缩短,有较低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亦明显降低(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无明显缩短,且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增加.结论 微创治疗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跟骨骨折较切开技术,利早期功能康复,有较低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且损伤较小、经济支出较低,其推广有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作者:巫宗德;徐强;张宇;王小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输血对脑动脉瘤破裂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脑动脉留破裂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输血与否、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CT、TCD、DSA结果、吸烟状况等,对患者入院时情况进行Hunt和Hess分级,对CT结果行改良Fisher分级.患者预后情况通过查阅临床病历、电话和信访等获得.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输血和未输血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率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进行脑动脉瘤破裂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及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①接受输血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高(P=0.000);②接受输血治疗和未接受输血治疗的动脉瘤破裂后,SAH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治疗是一个影响脑动脉瘤破裂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伟;吴波;毛伯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保洁人员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如何提高保洁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保洁人员防护现状”的回顾性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75例保洁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保活人员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欠缺,工作中职业防护设备配备不全,在处理医疗废物和病区保洁中存在职业伤害的危险.结论 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保洁人员实施科学规范化管理,强化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曾成姚;林代琼;李长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医学论文需要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及逻辑性的基本要素,论文主要由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组成.从编辑的角度,总结分析在医学论文撰写中常见的问题,以供医学论文撰写者和编辑同行参考、交流.
作者:肖尧;王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简易膀胱冲洗法对膀胱内血块清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反复膀胱内淤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肛管、前列腺电切镜、电动负压吸引器和Ellik联合使用,对膀胱内淤血患者进行血块清除,术后用恒温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结果 血块均顺利清除,前列腺电切镜检查均顺利进行,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简易膀胱冲洗法安全、可行,能够有效地清除膀胱内血块,且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并发症更少.
作者:魏仁波;张唯力;徐光勇;李强;卓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应用HLA主动免疫预处理治疗不孕症的疗效. 方法 建议65例原发不孕症患者和33例继发不孕患者用丈夫淋巴细胞进行前臂内侧皮内注射,注射分6~8点进行.每2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于HLA-DR抗体复查阴性者加强免疫治疗1~2个疗程.确认宫内妊娠后加强免疫治疗1~2个疗程.结果在65名原发不孕和33名继发不孕患者中,经HLA主动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HLA-DR抗体转阳者分别为32例和15例,转阳率分别为82%和88%;经过2个疗程疗后HLA-DR抗体转阳者分别为15例和11例,转阳率分别为79%和85%;经3个疗程疗后HLA-DR抗体转阳者分别为3例和2例,转阳率分别为43%和67%.98名不孕症患者终成功妊娠45例,成功率达46%.结论 HLA主动免疫疗法可有效提高HLA-DR抗体阴性不孕症患者妊娠成功率,HLA-DR抗体检测可作为免疫因素引起的不孕症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淑;严凤英;靳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近三年我院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角膜溃疡9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中,角膜溃疡位于角膜中央的74例(75.5%),位于周边的24例(24.5%).溃疡直径以1~ 3mm为多见,共45例(46.0%).溃疡深度>2/3角膜厚度的46例(47.0%),38例(38.8%)伴不同程度的前房反应,细菌培养阳性15例,主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4例(4.1%),链球菌3例(3.1%).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力有所改善,治疗有效率80.6%,出院时<0.05者仍有50例,致盲率51.0%.结论 细菌性角膜溃疡危害严重,及时行微生物学检查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作者:刘盛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烧伤是平时和战时常见的损伤之一.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烧伤的发病因素和致伤原因更加复杂,除交通事故(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和战伤外,又增加了以爆炸和中毒为特色的突发意外性损伤,其特点为:群体伤为主,复合伤多,伤情复杂,救治难度大[1].
作者:张兵;胡卫健;王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死胎孕妇在分娩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以减轻死胎孕妇的悲痛.方法 对16例死胎孕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做好各项的护理措施.结果 16例死胎孕妇经过有效的护理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及产后心理障碍.结论 及早发现死胎孕妇的心理变化并及时护理,有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可缓解抑郁焦虑的情绪,为优生优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作者:牟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