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简易膀胱冲洗法对膀胱内血块处理的临床应用

魏仁波;张唯力;徐光勇;李强;卓晖

关键词:膀胱冲洗, 膀胱内血块
摘要:目的 探讨简易膀胱冲洗法对膀胱内血块清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反复膀胱内淤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肛管、前列腺电切镜、电动负压吸引器和Ellik联合使用,对膀胱内淤血患者进行血块清除,术后用恒温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结果 血块均顺利清除,前列腺电切镜检查均顺利进行,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简易膀胱冲洗法安全、可行,能够有效地清除膀胱内血块,且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并发症更少.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附2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自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体会.方法 采用由一个聚碳酸脂倒锥形装置和一个无菌手套制作而成的自制通道,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25例,其中左侧精索静脉曲张16例,双侧9例.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20min,双侧50min,切口愈合好,无明显瘢痕,外观满意,术后随访3~13个月,无复发.结论 我院自制通道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中操作简便,手术安全可行,切口微创、美观,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四文;孙菊元;田维云;贾其磊;殷波;林思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两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比较及对牙周GBI与PD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排龈线和排龈膏此两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以及二者对牙周局部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38例7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38例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排龈线组40颗牙和排龈膏36颗牙两组,比较两组的排龈效果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牙周出血指数(GBI)与牙周袋深度(PD)的变化情况.结果 排龈膏组总记录时间、留置在龈沟内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排龈线组(P<0.01).两组在牙预备体、印模、修复体边缘方面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龈膏组无疼率明显高于排龈线组(P<0.01).排龈线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GB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F=3.721,P <0.05),且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其GBI值较排龈膏组存在明显差异,而排龈膏组除治疗后1周GBI较治疗前升高外,而治疗4周及治疗后6个月后其GBI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1周的P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而两组治疗后4周的PD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排龈线和排龈膏排龈效果基本相似,但排龈膏对排龈技术要求较低,且排龈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无损伤,同时患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痛觉,且操作时间短.

    作者:方文静;王松;钟秋;童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临床特性和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 复习病历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及颌面外科收治的27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病因来源分别为:牙源性6例,咽及食管异物15例(其中伴有糖尿病7例),上呼吸道感染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医源性1例,原因不明2例.24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因为可蔓延多间隙而使病情复杂化,一经确诊应积极治疗.重点防止发生呼吸道阻塞、血管破裂、上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同时需加强伴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冯勇;奚玲;余晓旭;何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比较两种不同体位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其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9例.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抬高床头15~30°,术后2h主动帮助患者翻身的改良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监测两组患者ICp,头痛程度,颈肌、腰肌酸痛,呕吐窒息发生率以及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呕吐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p,头痛,颈肌、腰肌酸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舒适感优于对照组.结论 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回病室6h内采用睡枕头,抬高床头15~ 30°、2h主动翻身较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能降低患者ICp,减轻头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作者:杨前美;方丹;罗秀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放疗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索放疗配合化疗在恶性胶质瘤术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就诊的65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的42例分为观察组,采用放疗+化疗,余23例为对照组,采用放疗.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88.1%,3年生存率为47.6%,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脑水肿加重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配合化疗不但可显著改善近期疗效,也可显著提高远期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孙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癌性贫血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探讨癌性贫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癌性贫血患者80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癌性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经济状况、肿瘤类别、临床分期、KPS评分、血清清蛋白水平、放疗和化疗等因素与癌性贫血的相关性.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癌性贫血对QOL的影响.结果 癌性贫血与年龄、临床分期、KPS评分、血清清蛋白水平、放疗和化疗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经济状况和肿瘤类别无密切关系,P>0.05.癌性贫血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和精力(VT)4个维度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心理健康(MH)4个维度分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晚期、低血清清蛋白水平、接受放疗和化疗等因素是癌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癌性贫血会显著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QOL.

    作者:田静;刘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舒利迭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50/500μg)在重度COPD稳定期的治疗疗效.方法 我院呼吸内科81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B和对照组C各27例.对照组C给予解痉、祛痰等基础治疗,试验组A、B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舒利迭50/500μg、50/250μg吸入治疗,2次/d,1吸/次,疗程3个月.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对比,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81例患者有9例因COPD急性加重退出试验,A组25例、B组24例、C组 23例.试验组A、B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B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 、FEV 1/FVC、FEV1%预计值,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治疗重度COPD患者疗效肯定,能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症状.而舒利迭50/500μg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疗效优于舒利迭50/250μg.

    作者:胡玲;李伟铭;高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动脉的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的对比,探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分级1~2级的产妇60例,术前无胎儿宫内窘迫,分为3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丙泊酚+氯胺酮组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组.观察记录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母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结果 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气分析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作者:程斌;黄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医学论文的撰写要点及常见问题解析

    医学论文需要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及逻辑性的基本要素,论文主要由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组成.从编辑的角度,总结分析在医学论文撰写中常见的问题,以供医学论文撰写者和编辑同行参考、交流.

    作者:肖尧;王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法对本院4年内初诊未治疗的23例AA患者、19例MDS患者及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CD3、CD5、CD10、CD13、CD19和CD33抗原在三种疾病中表达差异.结果 AA患者骨髓细胞CD3和CD5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0.05),CD10、CD13和CD33抗原表达在AA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MDS患者骨髓细胞CD13和CD33抗原表达率均明显比对照组和AA组高(P<0.05),CD19表达低于AA组和对照组,CD3抗原表达在MD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于AA与MDS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余修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与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目的 HAG方案是目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的重要化疗方案之一,但不良反应仍较大.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三氧化二砷与HAG治疗MDS-RAEB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组(预激方案20例)和B组(三氧化二砷20例),化疗2~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70.0%,B组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Ⅱ级感染的发生率为43.8%,≥Ⅱ级出血(需予局部压迫、药物止血或血小板输注等相应处理)的发生率为37.5 %;B组≥Ⅱ级感染发生率为9.09%及≥Ⅱ级出血率为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氧化二砷与HAG方案治疗MDS-RAEB疗效相近,三氧化二砷治疗的不良反应轻,值得推荐.

    作者:张静;徐敬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出血继续出血4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脑出血患者183例,根据有无继续出血情况分为继续出血组和非继续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方式、年龄、性别、出血量、血压控制及其他病史等与继续出血关系.结果 继续出血时间平均发生在治疗后的6 h~7d,平均出血量、血压控制不良比例继续出血组明显大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而治疗方式、年龄、性别、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与继续出血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脑出血继续出血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应针对病因,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

    作者:周元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IVF-ET前的HLA主动免疫预处理对98例不孕症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应用HLA主动免疫预处理治疗不孕症的疗效. 方法 建议65例原发不孕症患者和33例继发不孕患者用丈夫淋巴细胞进行前臂内侧皮内注射,注射分6~8点进行.每2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于HLA-DR抗体复查阴性者加强免疫治疗1~2个疗程.确认宫内妊娠后加强免疫治疗1~2个疗程.结果在65名原发不孕和33名继发不孕患者中,经HLA主动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HLA-DR抗体转阳者分别为32例和15例,转阳率分别为82%和88%;经过2个疗程疗后HLA-DR抗体转阳者分别为15例和11例,转阳率分别为79%和85%;经3个疗程疗后HLA-DR抗体转阳者分别为3例和2例,转阳率分别为43%和67%.98名不孕症患者终成功妊娠45例,成功率达46%.结论 HLA主动免疫疗法可有效提高HLA-DR抗体阴性不孕症患者妊娠成功率,HLA-DR抗体检测可作为免疫因素引起的不孕症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淑;严凤英;靳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CIK细胞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18例确诊HCC分为单纯TACE组及联合CIK组.主要评价治疗后疾病进展时间(TTP)及随访1年、3年总生存率.结果 TACE组TTP平均4.7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51.7%、11.6%.CIK-TACE组TTP平均10.7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86.3%、46%.结论 TACE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更好控制肝脏肿瘤病变,延长生存期.

    作者:何晓彬;王健;胡锦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血脂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筛查情况及其探讨高血脂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手检分卡法和统计学方法(卡方检验).结果 ①男、女高血脂症总检出率分别为42.57%和32.34%;②61~70岁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他们是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③不同年龄组、性别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高为18.08%,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为11.91%,列第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7.39%,低.三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9,P<0.05),且各型的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④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危险因素是年龄、BMI、饮酒、高热能膳食摄入、吸烟;⑤高血脂患者在热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摄入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脂患者维生素C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⑥热量摄入、蛋白质、脂肪与高血脂呈正相关,维生素C与高血脂呈负相关.结论 应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高脂血症的预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定期进行复检,追踪观察,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控制或消除当地高血脂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高血脂问题函待解决.

    作者:王明贤;王燎原;吕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控制痰液粘稠度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2周后观察对比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颅内压、肺部感染率、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指标.结果 两组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颅内压、肺部感染率和格拉斯哥(GC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痰液粘稠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脑外伤患者康复.

    作者:石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9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近三年我院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角膜溃疡9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中,角膜溃疡位于角膜中央的74例(75.5%),位于周边的24例(24.5%).溃疡直径以1~ 3mm为多见,共45例(46.0%).溃疡深度>2/3角膜厚度的46例(47.0%),38例(38.8%)伴不同程度的前房反应,细菌培养阳性15例,主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4例(4.1%),链球菌3例(3.1%).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力有所改善,治疗有效率80.6%,出院时<0.05者仍有50例,致盲率51.0%.结论 细菌性角膜溃疡危害严重,及时行微生物学检查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作者:刘盛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皮及切开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及切开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7月将5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微创复位技术,并以螺钉或钢板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29例,男27例,女2例;年龄20 ~72岁,平均41.5岁.B组采用常规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29例,男26例,女3例;年龄18 ~69岁,平均42.0岁.Sander's分型均为Ⅱ型及Ⅲ型.使用AOFAS踝后足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评分,统计比较两组的手术后及健侧X线片评价Boeler's角的差值△,以及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6月的AOF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0~15个月则无统计学意义差异,X线片评价Boeler's角恢复上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A组较B组切口长度明显缩短,有较低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亦明显降低(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无明显缩短,且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增加.结论 微创治疗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跟骨骨折较切开技术,利早期功能康复,有较低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且损伤较小、经济支出较低,其推广有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作者:巫宗德;徐强;张宇;王小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997年3月~2012年3月间,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选用:DHS髓外固定、PFN髓内固定、PFNA髓内固定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内固定物的固定方式、创伤大小、抗旋能力、加压效果、力臂、应力集中、抗切出、固定强度、Z字效应、并发症、二期动力化、早期下地等相关问题.结果 DHS髓外固定2例股骨颈短缩、髋内翻,1例断板,1例钉头穿出,1例退钉;PFN髓内固定1例股骨头坏死;PF-NA髓内固定均愈合良好、无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结论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恢复解剖结构,早期解剖复位能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从而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

    作者:杨晓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GP方案对60例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治疗的疗效差别,为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肺鳞癌组30例与肺腺癌组30例均接受吉西他滨(1000mg/m2)加顺铂(75mg/m2)化疗,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多6周期.结果 两组患者共60例均可评价,鳞癌组与腺癌组有效率分别为26.7%和30%(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和83.3% (P >0.05).鳞癌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期12.4个月,1年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3.3%.腺癌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8个月,中位生存期15.4个月,1年生存率63.3%,2年生存率1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的疾病控制率相近,腺癌表现出比鳞癌更好的生存优势.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的优选方案之一.

    作者:涂长玲;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