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刘鹏;栾富钧;倪芬;李志铭

关键词:Pilon骨折, 前外侧入路, 关节功能恢复, 并发症, 疗效
摘要:目的 评估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和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10月~2008年3月我院骨科的38例Pilon骨折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的有18例(A组);采用内侧入路手术方法的患者为20例(B组).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A组22个月(17~26个月),B组20.5个月(18~24个月),终的关节功能应用Mazur等制定的评分标准,>90分的A组有11例(优,61.1%),B组14例(优,70%),P=0.734.术后15d手术切口甲级愈合A组16例(88.9%),B组16例(80%).结论 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能够较好地保护软组织直视下复位,较好地恢复关节功能,是手术治疗Pilon骨折又一理想入路选择.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例SPA患者入院后第5~10d进行安置鼻空肠管后开始接受肠内营养,定期测定电解质、肝肾功能、观察和记录体重等.结果 20例SAP患者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耐受良好,无胰腺炎复发,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常规等均恢复正常,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发生.再次复查CT,20例患者胰腺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胸腹腔均无渗液,无胰腺脓肿及假性囊肿的形成.结论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减少SAP患者的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忠琼;王烜;邓明明;刘芳;钟晓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分析

    目的 综合性的比较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1](CSDAVF)与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CSDAVF的优缺点,确定治疗该病的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随访的20例2007~2011年期间进行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其中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治疗CSDAVF者13例,设为A组;经可脱弹簧圈栓寒治疗CSDAVF者7例设为B组.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治愈13例,治疗费用(10.5±3.4)万元,B组治愈5例,2例好转治疗费用(17.1±3.8)万元.结论 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庆;张洪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分析栓塞术后并发症形成的原因,寻找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搜集我院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的病历资料108例,对所有经栓塞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总结形成原因以及有效的处理方式.结果 108例患者中,随访3个月以上者102例,出现脑出血20例,脑梗塞21倒痊愈25例,上肢麻木8例,下肢麻木5例,手足无力2例,脑瘫1例.结论 脑动静脉栓塞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以出血性和梗塞为主,通过积极的治疗后,也避免不了严重的后遗症,故临床应着重对其进行防治.

    作者:李航;张鸿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窒息新生儿尿系列微量蛋白与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尿系列微量蛋白与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轻度窒息组新生儿30例、重度窒息组新生儿22例和26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在出生后和24h内24 ~ 48h,进行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肌酐(Cr)的检测;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h内用彩色超声测定肾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血流速度(EDF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尿系列微量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以重度窒息组升高为显著;血Cr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肾动脉血流速度降低(P<0.05),血管阻力增大(P<0.05);生后24h内肾血流动力参数与生后24~ 48h尿中系列微量蛋白呈明显的相关性,肾动脉血流速度与尿系列微量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管阻力与系列微量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通过尿微量蛋白的高低评估患儿肾血流,通过肾血流检测可估计尿微量蛋白的高低.尿系列微量蛋白和肾血流动力参数的测定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杜逸亭;王译;李丽;罗德幸;郑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9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采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甲强龙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和FEF75%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和FEF7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善芳;张庆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细胞因子的检测

    目的 检测76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和8(IL-6和IL-8)和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IL-2、sIL-2R、IL-6、IL-8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 I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CD8+细胞百分率、sIL-2R、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该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在该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刘文彬;赵文利;袁丽;刘华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联合用药在成人心肺复苏中的治疗进展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危急的临床急诊,死亡率极高.CPR能否起效取决于多方面的作用,其中药物治疗是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基本要素.目前在CPR抢救的药物应用过程中,肾上腺素对自主心律的恢复和有效循环的建立是公认有效的,但对心脏骤停者单一应用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仍然低(0% ~ 10%)[1],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国内外许多研究均主张在CPR过程中选择联合用药,其目的是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达到协同作用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春;米忠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电子交叉配血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献血者血型鉴定无误,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直接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同时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患者血样13353份,两种方法配血未见受献血者血液不相容.8751份献血者血液发出输注,未发生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不但可提高输血安全性还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作者:刘家瑞;王远杰;李红梅;冯宁;冯俊程;杨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一般健康人群中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比较

    目的 比较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4例一般健康人群,测定体重、身高、血压、空腹血浆葡萄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血脂、IL-6和hs-CRP等,计算体重指数(BMI)和IR指数(HOMA-IR),并以HOMA-IR上四分位为切点分为IR组与非IR组.结果 IR人群血清IL-6和hs-CRP水平较非IR人群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6和hs-CRP均与HOMA-IR相关(r=0.58,r =0.48,P<0.05).校正年龄、BMI后,IL-6仍然与HOMA-IR密切相关(r=0.14,P<0.05),而hs-CRP与HOMA-IR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 =0.06,P>0.05).进一步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IL-6人群发生IR的风险较低IL-6人群增加2.46倍[OR(95% CI):2.46(1.48~3.39),P<0.05],而高hs-CRP人群发生IR的风险较低CRP人群仅增加1.82倍[OR(95%CI):1.82(1.14 ~2.67),P<0.05].结论 在一般健康人群中,与hs-CRP相比,IL-6是更好的IR预测指标.

    作者:杨廷强;李朝平;潘虹;祝仕军;陈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术前情绪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术前情绪的关系,为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干预、康复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在患者手术前自己填写.结果 患者的焦虑分(37.98±8.65),抑郁分(44.93±7.78),社会支持总分(40.91±8.01),均高于常模;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性别、文化、婚姻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焦虑抑郁情绪越重;焦虑、抑郁与屈服纬度有正向效应,但与社会支持纬度无关.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前焦虑、抑郁较为常见,年龄越小,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且与患者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无关.应了解患者的应对方式,教会患者恰当的应对措施;完善心理评估,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并将心理干预渗透到整个康复过程.

    作者:张倬秋;江葳;程蓉;赖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1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报告我院骨科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骨科近3年收治的118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合并并症发生率48.3%,治愈率57.6%,好转率31.3%,死亡率11.1%,平均住院日28.2d.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根据患者的基本状况和骨折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是合理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重点,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昌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压氧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高压氧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85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和LDL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hs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压氧对冠心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小华;王宁;马维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后尿道损伤致勃起功能障碍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尿道损伤致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后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急诊行尿道端端吻合术,11例行尿道会师牵引固定术,6例患者Ⅰ期先行膀胱造瘘术,3~6个月后行尿道瘢痕切除+Ⅱ期尿道吻合术,1例行保守治疗后仅留置导尿管.其中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伤的患者同期行骨盆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32例患者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性功能障碍,其中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11例、性欲减退3例、早泄8例、射精痛2例、不射精1例.对ED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神经性ED 6例,动脉性ED 3例,静脉性ED 2例.结论 性功能障碍是后尿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中ED是重要的并发症,血管、神经损伤是ED的主要原因,口服西地那非、血管重建手术及人工假体有一定疗效.

    作者:段志强;许亚宏;罗顺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肠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共纳入175例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QLICP量表对所有受试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及评分,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功能模块中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得分均低于推荐参考值;症状模块中恶心呕吐、疲倦得分明显高于推荐参考值;特异模块中食欲降低、腹泻、呼吸困难及感到经济压力得分亦明显高于推荐参考值;同时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低于推荐参考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障碍及暗红色肠造口、肠造口发炎及肠造口缩窄是影响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患者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住院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及心理障碍的出现是影向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肠造口的多个方面均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临床工作中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心理干预,并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鸽;周华;肖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IGLV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放疗关系分析

    目的 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放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中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BioStarH-141s含13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5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Gy后与放疗前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1GLV基因上调.细胞增殖、细胞调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提示对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寻找到预测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姚智强;姚兰;贾竹敏;郑鲁;刘忠于;刘轶刚;卢亦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通过比较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Ⅲ,Ⅳ)疗效,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是否存在优势性.方法 对45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从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及内固定失败率方面观察.结果 45例随访6 ~ 36个月,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及内固定失败率方面两组有明显差异;两组优良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更佳.

    作者:杨家福;石厚银;马川;罗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腰椎后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用不同方法处理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基本方法组(A组)30例,延长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B组)20例,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C组)5例,术后立即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D组)4例,硬膜外血斑修补法(Maycock法)(E组)3例,手术修补硬脊膜法(F组)7例,比较6组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切口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A组:10例(33.3%)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5d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B组:12例(6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8.5d消失,4例出现并发症.C组:5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时间平均8.0d,无并发症出现.D组:4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1.0d,引流时间平均6.0d,无并发症出现.E组:3例(66.6%)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3.5d,1例无效,无并发症出现.F组:7例(100%)获得切口愈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若术中硬脊膜修补不满意,在手术结束时,应立即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若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尽早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效果良好.

    作者:刘永光;旷甫国;徐頔;何勇;张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氧致视网膜病变鼠血清及视网膜PEDF和VEGF不同时程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索血清及局部视网膜组织中PEDF、VEGF的变化在氧致视网膜病变大鼠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7D龄SD大鼠新生乳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置于浓度为75%的高氧环境中生活5d后,返回正常环境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中饲养.17d及22d龄时分别行视网膜造影铺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数,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PEDF、VEGF的表达,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两者血清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分别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视网膜呈缺血缺氧性增殖性表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d龄模型组视网膜VEGF染色明显增强,阳性率增加(P <0.01);22d龄模型组PEDF染色较17d龄减弱,阳性率减少(P<0.01);各组血清VE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d龄模型组血清PEDF浓度较17d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22d龄模型组较17d龄血清PEDF增加(P<0.01).结论 血清内PEDF浓度的明显降低,视网膜组织局部VEGF的异常高表达,使血清及局部组织内PEDF/VEGF平衡的破坏可能是视网膜血管增殖性变化的重要机制.

    作者:雷春涛;陈小凤;樊映川;胡建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目的 总结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对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均采用自膨式Enterprise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支架到位均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9例,闭塞90%以上6例.术后3~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造影复查,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喻明;蒋世杰;顾成武;杨小芳;聂本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由外伤、感染、骨肿瘤及医源性等因素所致的骨缺损治疗困难[1],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将异种骨进行移植是修复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异种骨因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形态、结构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等优点,而逐渐成为骨缺损修复及重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异种骨移植的免疫原性、制备方法和其在基础及临床运用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异种骨移植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平;谭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