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张鸿祺
目的 通过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正中切口(trans-sternal,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早期疗效比较,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4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VATS组(18例)和TS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等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TS组,两组均无肌无力危象发生.VATS组和TS组有效率分别为83.3% (15/18)和87.5% (2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方法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舒骏;薛洋;曾富春;丛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菌阳肺结核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强化期化疗方案及用药剂量的调整)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1日~ 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305倒.对比观察采取预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未采取措施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 采取预防治疗组151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5例(9.9%),常规治疗组154例,其中出现肝损害35例(22.7%),预防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0.3%和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应适当调整抗结核化疗方案及用药剂量,可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且不影响痰菌阴转率.
作者:安慧茹;王仲元;吴雪琼;徐静;郑少华;王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11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11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11例均行支气管对端吻合,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膜部撕裂,加行膜部修补术.结果 全组11例无死亡,术后11例均复查X线胸片及10例做胸部CT检查肺复张良好,其中7例术后6个月内行纤支镜检查,见吻合处通畅,吻合口平整,光滑.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易误诊,借助支气管断裂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支气管断裂的诊断率,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治疗对挽救患者并获得良好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郭向东;洪澜;吕静;孙小康;赵长明;谭程;薛杨;刁明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停经9个月,阴道少许流血1d,下腹胀痛4h,于2011年10月19日下午4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无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1月18日,预产期2011年10月25日.早孕时行B超示:双活胎.2个月前行B超示:宫内双胎(一活胎L0,另一死胎).未做处理.入院时孕39+1周,有不规则下腹痛,阴道少许流血,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产检:宫高34cm,腹围100cm,胎心140次/min,律齐,稀宫缩.胎方位LO.骨盆外测量值无异常.
作者:周于;郑道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既往无特殊病史,于2010年11月8日,在公共场所突然倒地,路人急呼120,我们到达现场时,时间已过去6min.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动脉搏动消失,瞳孔 0.6c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小便失禁.在不足50s之内,依据示波器指示的室颤波,给予单相波360J的电击除颤和CPR,每间隔3~5 min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并加压推注0.9% NS5ml,使药物快速进入心脏,改善血流动力学,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迅速离开嘈杂公共场所,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内安置心电监护仪,再次给予360J电击除颤1次,继续实施CPR,同时实施ALS,监护仍示室颤建立V双通道,加快补充体液,给予球囊-面罩供氧和气管插管,在返回急诊科抢救室之后,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仍没有恢复,再次进行第2轮360J电击除颤.在加强扩充血容量的同时,给予多巴胺60mg+0.9% NS250ml静滴,加大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给药剂量,通过α、β受体的综合效应,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兴奋.在实施ACLS过程中,在患者头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敷以冰袋物理降温.经过1h的抢救,患者生命迹象逐渐显现,自主循环开始恢复,瞳孔0.3cm,脉搏恢复至90次/min,呼吸恢复至16次/min,BP升至100/78mmHg左右,生命体征平稳后,安全转送至ICU.
作者:崔千里;李和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急性脑卒中后的高感染率可能与脑组织介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相关.本次研究为探讨影响急性颅内出血后易感性增加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1年62例急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以BRS(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来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结果 36例(58%)的患者在入院后5d内出现了感染,感染患者均为显著的低BRS,高原始NIHSS评分,大出血量,血液脑室内扩散,接受侵入性操作.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BRS降低(OR =0.54,95%CI 0.32 ~0.9,P=0.02)和侵入性操作(OR =2.32;95% CI,1.5 ~3.6;P<0.01)为颅内出血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BRS降低与颅内出血后的感染独立相关,自主神经系统变化可能在包括颅内出血的急性颅脑损伤后易感性的增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侵入性操作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程宏炜;魏攀;庄进学;陈登奎;陶传元;薛峰;李海龙;张炜;郑小强;邓聪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女性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对经乳晕良性乳腺肿瘤切除1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0~35min,152例全部治愈,全组无皮下积血积液.术后全部患者恢复后切口隐蔽.随访3~ 10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乳房外观正常.结论 该手术方法具有简单,安全,疗效好、切口隐蔽、美容效果佳的优点,适合乳腺良性肿瘤的女性患者.
作者:侯英奎;张剑锋;王少渊;马刚;张凯;王白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1年诊治的CSP患者39例,根据孕囊生长的方向分为内生型(A)组和外生型(B)组,A组23例,B组16例,A组采用宫腔镜下清宫术,配合药物辅助治疗;B组行宫腹腔镜联合妊娠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配合药物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hCG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SP患者,采用积极手术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周期短,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前如充分分析患者病情,明确诊断及CSP类型,均能采用不同的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手术治疗.
作者:梅立;岳军;谢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及彩超确诊胎盘植入患者14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将导管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各注入MTX 20~50mg,并注入混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粒、条至子宫动脉血流明显变慢或停滞;术后3 ~ 8d在彩超引导行清宫术.结果 化疗栓塞术后出血停止,部分患者自排出部分组织;清官术均取得成功,出血量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滕红;赵张平;徐兴明;谢英;陈友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利于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以男孩多发,不典型病例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论 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小婴儿非典型川崎病唯一确诊的金指标.
作者:邓琼仙;吕洁;赵文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8月,20例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le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评估,手术效果采用Odom法评价.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动力位X线片、颈椎CT及MRI检查.结果 20例患者26个节段均顺利完成椎间盘置换术,术后随访2年.患者NDI、颈痛VAS评分、手臂疼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23.82±2.87)、(5.90±0.35)、(5.91±1.63)分下降到2年后的(5.21±1.12)、(1.62±0.87)、(0.97±0.65)分.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Odom评级优良.手术平均时间(60~210)min,手术出血量(70~350)ml.影像学评价见植入的人工椎间盘运动功能良好.1例假体术后早期前移3mm.1例12月出现异位骨化.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一种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何智勇;李开南;聂海;母建松;兰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且术前行多层螺旋CT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47例间质瘤中病理诊断良性11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27例.经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强化等指标与其良恶性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病灶的各项特征,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为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郭建榕;蔡美花;蒋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以小剂量顺铂连续化疗模拟节律化疗方式,采用细胞培养方法研究此种给药方式对鼻咽高分化鳞癌细胞株CNE-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探索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方法 MTT方法检测顺铂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1/5IC50为小剂量化疗参考剂量,而IC70则为MTD化疗参考剂量.细胞分4组进行如下处理:A组剂量为1/5IC50的顺铂连续作用96h后进行放疗;B组剂量为IC70的顺铂连续作用3h后立即给予放疗;C组为IC70作用3h后间隔93 h进行放疗;D组为未加入顺铂化疗的鼻咽癌细胞株同样条件下培养96h后进行放疗.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单击多靶模型绘制剂量存活曲线,比较各处理组辐射敏感性变化.结果 顺铂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作用72h的IC50值为0.26μg/ml,1/5IC50为0.05μg/ml,IC70为0.72μg/ml.采用单击多靶模型计算各处理组的SF2值与SER值如下:A组SF2为(0.414±0.008),SER值为(1.429±0.110);B组SF2值为(0.502±0.010),SER值为(1.012±0.129);C组SF2值为(0.411±0.014),SER值为(1.400±0.169);D组SF2为(0.603±0.100).结论 采用类似节律化疗方式给药,与放疗联用可以引起CNE-1细胞株放射敏感性增高.
作者:李丹;楚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用不同方法处理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基本方法组(A组)30例,延长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B组)20例,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C组)5例,术后立即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D组)4例,硬膜外血斑修补法(Maycock法)(E组)3例,手术修补硬脊膜法(F组)7例,比较6组患者并发症出现例数、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切口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A组:10例(33.3%)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5d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B组:12例(6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于术后平均18.5d消失,4例出现并发症.C组:5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时间平均8.0d,无并发症出现.D组:4例(100%)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1.0d,引流时间平均6.0d,无并发症出现.E组:3例(66.6%)获得切口愈合,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3.5d,1例无效,无并发症出现.F组:7例(100%)获得切口愈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若术中硬脊膜修补不满意,在手术结束时,应立即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若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尽早行经腰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效果良好.
作者:刘永光;旷甫国;徐頔;何勇;张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血清及局部视网膜组织中PEDF、VEGF的变化在氧致视网膜病变大鼠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7D龄SD大鼠新生乳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置于浓度为75%的高氧环境中生活5d后,返回正常环境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中饲养.17d及22d龄时分别行视网膜造影铺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数,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PEDF、VEGF的表达,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两者血清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分别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视网膜呈缺血缺氧性增殖性表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d龄模型组视网膜VEGF染色明显增强,阳性率增加(P <0.01);22d龄模型组PEDF染色较17d龄减弱,阳性率减少(P<0.01);各组血清VE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d龄模型组血清PEDF浓度较17d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22d龄模型组较17d龄血清PEDF增加(P<0.01).结论 血清内PEDF浓度的明显降低,视网膜组织局部VEGF的异常高表达,使血清及局部组织内PEDF/VEGF平衡的破坏可能是视网膜血管增殖性变化的重要机制.
作者:雷春涛;陈小凤;樊映川;胡建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种适用于较小年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T型螺钉进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术治疗4岁以下儿童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后遗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肘内翻畸形发生.结论 该方法既避免了发生尺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可能性,又能较好的纠正尺侧嵌插,减少了肘内翻畸形的发生,使较小年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不手术的情况下,有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英;乐劲涛;刘志刚;彭玉兰;邓志强;刘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诺扬复合咪达唑仑对全麻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诺扬组(Ⅱ组)及诺扬+咪达唑仑组(Ⅲ组),三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相同.拔管前分别予0.9%等体积生理盐水,0.02mg/kg诺扬,0.01 mg/kg诺扬+0.02mg/kg咪达唑仑.记录各时点SBP、DBP、HR、SpO2,比较各组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Ⅱ、Ⅲ组患者围术期SBP、DBP、HR、SpO2变化平稳,明显优于Ⅰ组,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也少于Ⅰ组(P<0.05).拔管时间Ⅰ、Ⅱ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均短于Ⅲ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诺扬复合咪达唑仑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雄;华丽;何斌;姜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雅江县人,藏族,牧民.因咳嗽痰中带咯血、心累气紧近半年入院.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 37℃,P 92次/min,R 28次/min,BP 138/90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面色略带苍白浮肿的贫血状,颈静脉轻度怒张,胸部呈桶状胸,左侧胸腔上部肋间隙丰满,叩诊实响,左侧心浊音界不清,左肺上部呼吸音消失,右胸外观正常,心浊音界右移,右肺上部呼吸音正常,腹部平坦,软,肝脾未扪及,四肢脊柱正常,双下肢踝部有中度凹陷性水肿.X线胸部照片提示:左肺上部巨大占位性包块,其边缘清楚,呈囊状球形,其包块阴影占位左胸腔近2/3,心脏影像右移.
作者:姜宪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9年12月~ 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入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人群颈动脉斑块情况,并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软斑块、混合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以实验比格犬建立长段输尿管缺损模型,探讨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移植重建长段输尿管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实验比格犬12条,随机分A、B两组(n=6).A组:切除中段输尿管约6cm建立输尿管缺损模型,以自体浆肌层回肠段作卷管(浆肌层回肠段对系膜缘内翻折叠成管)形成长约6cm的人工输尿管(腔面为折叠内翻的浆膜),将其两端与榆尿管两断端顺蠕动方向吻合重建缺损段输尿管,恢复输尿管连续性.于术后第8、15、21天对人工输尿管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B组:切除下1/2段输尿管建立输尿管缺损模型,用A组方法形成长约10cm人工输尿管,将其近端与上段输尿管断端、远端与膀胱吻合重建输尿管.本组实验犬于术前取血行肾功及电解质检测,术后第5周取出输尿管支架,术后第6周行血生化指标复查及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后,对人工输尿管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第8天,组织学观察见人工输尿管两端腔面有1~2层尿路上皮沿浆膜表面爬行生长;术后第15天和第21天,人工输尿管整个腔面已被3~6层移形细胞完全覆盖;1条犬人工输尿管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术后第6周复查犬肾功能及电解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显示手术侧肾脏功能良好,人工输尿管有蠕动;1条犬有轻度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1条犬人工输尿管管壁增厚,其伸展性较差,组织学见尿路上皮下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其余犬人工输尿管组织结构与正常输尿管相似.结论 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成形移植,可形成长段组织结构与正常输尿管相似的人工输尿管,其功能良好.本研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作者:邹建华;黄翔;熊国兵;廖勇;龚百生;邱明星;潘慈康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