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个月以下婴儿川崎病33例临床分析

邓琼仙;吕洁;赵文利

关键词:川崎病, 婴儿, 冠脉监测,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利于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以男孩多发,不典型病例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论 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小婴儿非典型川崎病唯一确诊的金指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型高血压脑梗死与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非H型高血压对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高血压脑梗死156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据此分为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和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分析两组脑梗死相关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的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较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防治H型高血压对减少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志民;曾红莲;廖俊;黄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ω-3鱼油脂肪乳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ω-3鱼油脂肪乳对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呼吸状况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ARD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疗程7d.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病死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ω-3鱼油脂肪乳剂注射液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使用ω-3鱼油脂肪乳对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的呼吸状况和临床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郭端;贾超;许治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T型钉骨牵引治疗四岁以下儿童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一种适用于较小年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T型螺钉进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术治疗4岁以下儿童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后遗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肘内翻畸形发生.结论 该方法既避免了发生尺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可能性,又能较好的纠正尺侧嵌插,减少了肘内翻畸形的发生,使较小年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不手术的情况下,有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英;乐劲涛;刘志刚;彭玉兰;邓志强;刘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11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11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11例均行支气管对端吻合,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膜部撕裂,加行膜部修补术.结果 全组11例无死亡,术后11例均复查X线胸片及10例做胸部CT检查肺复张良好,其中7例术后6个月内行纤支镜检查,见吻合处通畅,吻合口平整,光滑.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易误诊,借助支气管断裂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支气管断裂的诊断率,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治疗对挽救患者并获得良好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郭向东;洪澜;吕静;孙小康;赵长明;谭程;薛杨;刁明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压氧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高压氧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85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和LDL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hs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压氧对冠心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小华;王宁;马维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闭合性胃肠损伤穿孔CT表现与外伤后时间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胃肠损伤穿孔主要CT表现与外伤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54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胃肠损伤穿孔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根据外伤后时间段分组,回顾性分析外伤至CT检查的时间和其主要C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外伤8h前后CT对气腹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腹腔积液总的敏感性较高(88.9%).结论 外伤后行CT检查的时间与CT气腹表现密切相关.部分患者于伤后8h内CT检查可能表现为气腹征阴性.对早期CT检查仅表现为腹腔积液等非特异性征象的患者,需结合临床及时复查确诊、以免延误手术治疗时机.

    作者:熊燕;张军;王宗勇;陈志凡;谢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及局部给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纤支镜灌洗并局部给药庆大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1、2,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1为单纯生理盐水支气管灌洗,治疗组2为生理盐水灌洗加局部庆大霉素灌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变化及平均住院日等.结果 治疗组1、2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1、2患者PaO2、SaO2%升高,PaCO2下降,住院日缩短,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支镜灌洗并局部给药庆大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能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日.

    作者:李阳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B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1次/d,3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24 h尿总蛋白、白蛋白显著减少(P<0.05),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尿蛋白量,改善肾功能.

    作者:毛焕东;刘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女性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对经乳晕良性乳腺肿瘤切除1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0~35min,152例全部治愈,全组无皮下积血积液.术后全部患者恢复后切口隐蔽.随访3~ 10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乳房外观正常.结论 该手术方法具有简单,安全,疗效好、切口隐蔽、美容效果佳的优点,适合乳腺良性肿瘤的女性患者.

    作者:侯英奎;张剑锋;王少渊;马刚;张凯;王白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双胎足月分娩活婴及纸样胎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停经9个月,阴道少许流血1d,下腹胀痛4h,于2011年10月19日下午4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无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1月18日,预产期2011年10月25日.早孕时行B超示:双活胎.2个月前行B超示:宫内双胎(一活胎L0,另一死胎).未做处理.入院时孕39+1周,有不规则下腹痛,阴道少许流血,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产检:宫高34cm,腹围100cm,胎心140次/min,律齐,稀宫缩.胎方位LO.骨盆外测量值无异常.

    作者:周于;郑道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与非超声引导在胸腔积液穿刺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与非超声引导在胸腔积液穿刺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1598例因胸腔积液需要做穿刺液体行化验检查的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79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B组799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 A组穿刺均成功,明显优于B组(P<0.01);A组并发症(气胸、血胸,误伤腹腔脏器等)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应用在胸腔积液穿刺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达清;孔晓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我院96例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96例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96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并观察SCL-90、SAS、SDS评分变化情况,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结果 哮喘患者的SCL-90、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发作期SCL-90、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哮喘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后,SCL-90、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放松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立娜;卢坤玲;王倩;李丽杰;李湘红;王继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带线骨锚钉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带线骨锚钉与锁骨钧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52例,20例采用带线骨锚钉治疗,32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采用Karlsson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52例患者术后均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3.2个月,参照Karlsson标准,带线骨锚钉治疗组术后优15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74%;锁骨钩钢板治疗组术后优:优25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90%.10例患者于取除钢板6~12个月后出现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但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后无明显变化,未行进一步治疗.结论 带线骨锚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其通过解剖方式重建喙锁韧带将成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张定伟;王军;唐诗添;王陶;石波;康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9年12月~ 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入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人群颈动脉斑块情况,并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软斑块、混合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菌阳肺结核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强化期化疗方案及用药剂量的调整)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1日~ 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305倒.对比观察采取预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未采取措施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 采取预防治疗组151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5例(9.9%),常规治疗组154例,其中出现肝损害35例(22.7%),预防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0.3%和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应适当调整抗结核化疗方案及用药剂量,可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且不影响痰菌阴转率.

    作者:安慧茹;王仲元;吴雪琼;徐静;郑少华;王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对稳定期COPD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在COPD抗氧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30例)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对照组(30例)只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血清中MDA、SOD、GSH、GSH-Px的变化,并进行QOL评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SOD、GSH、GSH-Px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QOL评分、血清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GSH、GSH-Px、MDA、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奇霉素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并能较明显地提高患者的QOL.

    作者:李兰;唐凤鸣;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8月,20例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le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评估,手术效果采用Odom法评价.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动力位X线片、颈椎CT及MRI检查.结果 20例患者26个节段均顺利完成椎间盘置换术,术后随访2年.患者NDI、颈痛VAS评分、手臂疼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23.82±2.87)、(5.90±0.35)、(5.91±1.63)分下降到2年后的(5.21±1.12)、(1.62±0.87)、(0.97±0.65)分.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Odom评级优良.手术平均时间(60~210)min,手术出血量(70~350)ml.影像学评价见植入的人工椎间盘运动功能良好.1例假体术后早期前移3mm.1例12月出现异位骨化.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一种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何智勇;李开南;聂海;母建松;兰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IGLV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放疗关系分析

    目的 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放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中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BioStarH-141s含13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5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Gy后与放疗前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1GLV基因上调.细胞增殖、细胞调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提示对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寻找到预测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姚智强;姚兰;贾竹敏;郑鲁;刘忠于;刘轶刚;卢亦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移植重建长段输尿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实验比格犬建立长段输尿管缺损模型,探讨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移植重建长段输尿管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实验比格犬12条,随机分A、B两组(n=6).A组:切除中段输尿管约6cm建立输尿管缺损模型,以自体浆肌层回肠段作卷管(浆肌层回肠段对系膜缘内翻折叠成管)形成长约6cm的人工输尿管(腔面为折叠内翻的浆膜),将其两端与榆尿管两断端顺蠕动方向吻合重建缺损段输尿管,恢复输尿管连续性.于术后第8、15、21天对人工输尿管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B组:切除下1/2段输尿管建立输尿管缺损模型,用A组方法形成长约10cm人工输尿管,将其近端与上段输尿管断端、远端与膀胱吻合重建输尿管.本组实验犬于术前取血行肾功及电解质检测,术后第5周取出输尿管支架,术后第6周行血生化指标复查及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后,对人工输尿管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第8天,组织学观察见人工输尿管两端腔面有1~2层尿路上皮沿浆膜表面爬行生长;术后第15天和第21天,人工输尿管整个腔面已被3~6层移形细胞完全覆盖;1条犬人工输尿管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术后第6周复查犬肾功能及电解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显示手术侧肾脏功能良好,人工输尿管有蠕动;1条犬有轻度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1条犬人工输尿管管壁增厚,其伸展性较差,组织学见尿路上皮下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其余犬人工输尿管组织结构与正常输尿管相似.结论 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成形移植,可形成长段组织结构与正常输尿管相似的人工输尿管,其功能良好.本研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作者:邹建华;黄翔;熊国兵;廖勇;龚百生;邱明星;潘慈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联合用药在成人心肺复苏中的治疗进展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危急的临床急诊,死亡率极高.CPR能否起效取决于多方面的作用,其中药物治疗是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基本要素.目前在CPR抢救的药物应用过程中,肾上腺素对自主心律的恢复和有效循环的建立是公认有效的,但对心脏骤停者单一应用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仍然低(0% ~ 10%)[1],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国内外许多研究均主张在CPR过程中选择联合用药,其目的是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达到协同作用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春;米忠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