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礼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神志不清2年,不语1年,伴高热10d入院.入院诊断:①癌性脑病;②右乳腺癌晚期伴皮肤感染;③吸入性肺炎;④尿路感染;⑤肛周脓肿;⑥癫痫;⑦持续植物状态;⑧重度营养不良.近10日高热不退,高体温39.5℃,近3日呼吸衰竭,SpO250%~70%,血压多次下降至90/45mmHg,每日以多巴胺80mg维持血压.2011年6月27日中午12:00,患者SpO2下降至40%,呼吸浅慢,球结膜水肿,立即予肺脑合剂(氨茶碱0.125g,可拉明1.125g,地塞米松5mg)静脉快滴.
作者:曹平;刘雪辉;龙驹;富晓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血清及局部视网膜组织中PEDF、VEGF的变化在氧致视网膜病变大鼠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7D龄SD大鼠新生乳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置于浓度为75%的高氧环境中生活5d后,返回正常环境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中饲养.17d及22d龄时分别行视网膜造影铺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数,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PEDF、VEGF的表达,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两者血清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分别与相应对照组相比,视网膜呈缺血缺氧性增殖性表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d龄模型组视网膜VEGF染色明显增强,阳性率增加(P <0.01);22d龄模型组PEDF染色较17d龄减弱,阳性率减少(P<0.01);各组血清VE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d龄模型组血清PEDF浓度较17d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22d龄模型组较17d龄血清PEDF增加(P<0.01).结论 血清内PEDF浓度的明显降低,视网膜组织局部VEGF的异常高表达,使血清及局部组织内PEDF/VEGF平衡的破坏可能是视网膜血管增殖性变化的重要机制.
作者:雷春涛;陈小凤;樊映川;胡建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肾移植受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术前情绪的关系,为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干预、康复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在患者手术前自己填写.结果 患者的焦虑分(37.98±8.65),抑郁分(44.93±7.78),社会支持总分(40.91±8.01),均高于常模;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性别、文化、婚姻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焦虑抑郁情绪越重;焦虑、抑郁与屈服纬度有正向效应,但与社会支持纬度无关.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前焦虑、抑郁较为常见,年龄越小,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且与患者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无关.应了解患者的应对方式,教会患者恰当的应对措施;完善心理评估,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并将心理干预渗透到整个康复过程.
作者:张倬秋;江葳;程蓉;赖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我院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总时间平均为(135.3±61.4)min,手术成功率为97.06%,中转手术率为2.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1%,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曹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与非超声引导在胸腔积液穿刺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1598例因胸腔积液需要做穿刺液体行化验检查的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79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B组799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 A组穿刺均成功,明显优于B组(P<0.01);A组并发症(气胸、血胸,误伤腹腔脏器等)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应用在胸腔积液穿刺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达清;孔晓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胃肠损伤穿孔主要CT表现与外伤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54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胃肠损伤穿孔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根据外伤后时间段分组,回顾性分析外伤至CT检查的时间和其主要C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外伤8h前后CT对气腹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腹腔积液总的敏感性较高(88.9%).结论 外伤后行CT检查的时间与CT气腹表现密切相关.部分患者于伤后8h内CT检查可能表现为气腹征阴性.对早期CT检查仅表现为腹腔积液等非特异性征象的患者,需结合临床及时复查确诊、以免延误手术治疗时机.
作者:熊燕;张军;王宗勇;陈志凡;谢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在COPD抗氧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30例)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对照组(30例)只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血清中MDA、SOD、GSH、GSH-Px的变化,并进行QOL评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SOD、GSH、GSH-Px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QOL评分、血清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GSH、GSH-Px、MDA、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奇霉素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并能较明显地提高患者的QOL.
作者:李兰;唐凤鸣;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女性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对经乳晕良性乳腺肿瘤切除1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0~35min,152例全部治愈,全组无皮下积血积液.术后全部患者恢复后切口隐蔽.随访3~ 10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乳房外观正常.结论 该手术方法具有简单,安全,疗效好、切口隐蔽、美容效果佳的优点,适合乳腺良性肿瘤的女性患者.
作者:侯英奎;张剑锋;王少渊;马刚;张凯;王白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76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和8(IL-6和IL-8)和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IL-2、sIL-2R、IL-6、IL-8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 I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CD8+细胞百分率、sIL-2R、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该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在该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刘文彬;赵文利;袁丽;刘华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停经9个月,阴道少许流血1d,下腹胀痛4h,于2011年10月19日下午4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无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1月18日,预产期2011年10月25日.早孕时行B超示:双活胎.2个月前行B超示:宫内双胎(一活胎L0,另一死胎).未做处理.入院时孕39+1周,有不规则下腹痛,阴道少许流血,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产检:宫高34cm,腹围100cm,胎心140次/min,律齐,稀宫缩.胎方位LO.骨盆外测量值无异常.
作者:周于;郑道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简称彩超)超声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 2011年12月临床诊断胃癌的患者57例,术前均进行了常规彩超检查,口服有回声的造影剂后进行彩超检查,以手术和病理诊断为标准,结合临床分析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 57例口服造影剂彩超诊断胃癌51例,符合率89.5%,普通腹部彩超诊断16例,显示率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造影剂能够消除胃内气体及粘液的干扰,提高胃癌的显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任红燕;王光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及其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3年时间内诊断的125例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对超声检出的125例患者中的86例进行手术并病理证实为乳腺增生症.声像图特征为乳头后方或其附近的低回声区、或以低回声为主的强弱不均回声区,该区厚约4~16mm;增生的乳腺腺体区内未探及确切的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超可作为男性乳腺增生症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郑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与纤维蛋白原(Fg)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心脏双源CT(DSCT)检查的200倒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61例)与健康对照组(39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心脏双源CT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5例,双支病变组56例和三支病变组50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200例全部入选患者Fg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及冠心病各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 Fg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Fg水平升高,Fg血浆水平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曾庆华;王林;曾克维;康长明;刘培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建立三甲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新路径,提高双向转诊的有效性、及时性,提高社区转诊患者的满意度和转诊跟踪知晓度.方法 以三甲综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市区9家设有住院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对象,以转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建立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创新路径的实施应用,并对社区与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新路径的开发和应用为双向转诊的实施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为双向转诊的统计及转诊患者数据的采编、上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结论 双向转诊服务新路径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甲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应用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社区与三甲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提供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支持依据.
作者:杜光会;赵光斌;林敏;王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及彩超确诊胎盘植入患者14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将导管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各注入MTX 20~50mg,并注入混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粒、条至子宫动脉血流明显变慢或停滞;术后3 ~ 8d在彩超引导行清宫术.结果 化疗栓塞术后出血停止,部分患者自排出部分组织;清官术均取得成功,出血量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滕红;赵张平;徐兴明;谢英;陈友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后尿道损伤致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后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急诊行尿道端端吻合术,11例行尿道会师牵引固定术,6例患者Ⅰ期先行膀胱造瘘术,3~6个月后行尿道瘢痕切除+Ⅱ期尿道吻合术,1例行保守治疗后仅留置导尿管.其中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断裂伤的患者同期行骨盆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32例患者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性功能障碍,其中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11例、性欲减退3例、早泄8例、射精痛2例、不射精1例.对ED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神经性ED 6例,动脉性ED 3例,静脉性ED 2例.结论 性功能障碍是后尿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中ED是重要的并发症,血管、神经损伤是ED的主要原因,口服西地那非、血管重建手术及人工假体有一定疗效.
作者:段志强;许亚宏;罗顺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苯巴比妥静脉滴注在治疗新生儿窒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100例新生儿窒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苯巴比妥负荷量10mg/kg,对照组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两组患儿均给予同样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呼吸、肌张力及拥抱反射恢复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T正常比例和发生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率及颅脑出血的发生率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苯巴比妥负荷量10mg/kg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陈薇;董德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COPD患者与非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肺动脉压力、预后间的差别及相关指标间的联系,探讨血浆BNP水平对相关指标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24例60岁以上老年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肺动脉压力等,并与52例非COPD患者比较,分析其差别并确定各指标间相互联系.结果 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39.88mmHg)明显高于非COPD患者(12mmHg),同时COPD患者的血浆BNP水平(671.83ng/L)亦明显高于非COPD患者(98.35ng/L) (P <0.01),且血浆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力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508,P=0.011),但尚不能评估患者预后.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反映患者肺动脉压力水平的良好指标,对于临床肺动脉压监测及病情评估有良好意义.
作者:谢盛;程德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以实验比格犬建立长段输尿管缺损模型,探讨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移植重建长段输尿管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实验比格犬12条,随机分A、B两组(n=6).A组:切除中段输尿管约6cm建立输尿管缺损模型,以自体浆肌层回肠段作卷管(浆肌层回肠段对系膜缘内翻折叠成管)形成长约6cm的人工输尿管(腔面为折叠内翻的浆膜),将其两端与榆尿管两断端顺蠕动方向吻合重建缺损段输尿管,恢复输尿管连续性.于术后第8、15、21天对人工输尿管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B组:切除下1/2段输尿管建立输尿管缺损模型,用A组方法形成长约10cm人工输尿管,将其近端与上段输尿管断端、远端与膀胱吻合重建输尿管.本组实验犬于术前取血行肾功及电解质检测,术后第5周取出输尿管支架,术后第6周行血生化指标复查及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后,对人工输尿管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第8天,组织学观察见人工输尿管两端腔面有1~2层尿路上皮沿浆膜表面爬行生长;术后第15天和第21天,人工输尿管整个腔面已被3~6层移形细胞完全覆盖;1条犬人工输尿管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术后第6周复查犬肾功能及电解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显示手术侧肾脏功能良好,人工输尿管有蠕动;1条犬有轻度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1条犬人工输尿管管壁增厚,其伸展性较差,组织学见尿路上皮下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其余犬人工输尿管组织结构与正常输尿管相似.结论 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成形移植,可形成长段组织结构与正常输尿管相似的人工输尿管,其功能良好.本研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作者:邹建华;黄翔;熊国兵;廖勇;龚百生;邱明星;潘慈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评价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例(20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部分患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 18例(20膝)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平均为(12.6±4.3)个月.术后均未发现髌骨再次脱位、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62.40±6.08)提高为(88.09± 5.43);Lysholm评分由(64.16±4.66)提高为(91.28 ±4.15),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但远期疗效需要长期的随访.
作者:汪国友;扶世杰;沈骅睿;关钛元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