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南
目的 分析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利于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以男孩多发,不典型病例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论 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小婴儿非典型川崎病唯一确诊的金指标.
作者:邓琼仙;吕洁;赵文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停经9个月,阴道少许流血1d,下腹胀痛4h,于2011年10月19日下午4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无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1月18日,预产期2011年10月25日.早孕时行B超示:双活胎.2个月前行B超示:宫内双胎(一活胎L0,另一死胎).未做处理.入院时孕39+1周,有不规则下腹痛,阴道少许流血,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产检:宫高34cm,腹围100cm,胎心140次/min,律齐,稀宫缩.胎方位LO.骨盆外测量值无异常.
作者:周于;郑道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非H型高血压对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高血压脑梗死156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据此分为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和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分析两组脑梗死相关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的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较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防治H型高血压对减少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志民;曾红莲;廖俊;黄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以小剂量顺铂连续化疗模拟节律化疗方式,采用细胞培养方法研究此种给药方式对鼻咽高分化鳞癌细胞株CNE-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探索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方法 MTT方法检测顺铂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1/5IC50为小剂量化疗参考剂量,而IC70则为MTD化疗参考剂量.细胞分4组进行如下处理:A组剂量为1/5IC50的顺铂连续作用96h后进行放疗;B组剂量为IC70的顺铂连续作用3h后立即给予放疗;C组为IC70作用3h后间隔93 h进行放疗;D组为未加入顺铂化疗的鼻咽癌细胞株同样条件下培养96h后进行放疗.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单击多靶模型绘制剂量存活曲线,比较各处理组辐射敏感性变化.结果 顺铂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作用72h的IC50值为0.26μg/ml,1/5IC50为0.05μg/ml,IC70为0.72μg/ml.采用单击多靶模型计算各处理组的SF2值与SER值如下:A组SF2为(0.414±0.008),SER值为(1.429±0.110);B组SF2值为(0.502±0.010),SER值为(1.012±0.129);C组SF2值为(0.411±0.014),SER值为(1.400±0.169);D组SF2为(0.603±0.100).结论 采用类似节律化疗方式给药,与放疗联用可以引起CNE-1细胞株放射敏感性增高.
作者:李丹;楚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以实验比格犬建立长段输尿管缺损模型,探讨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移植重建长段输尿管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实验比格犬12条,随机分A、B两组(n=6).A组:切除中段输尿管约6cm建立输尿管缺损模型,以自体浆肌层回肠段作卷管(浆肌层回肠段对系膜缘内翻折叠成管)形成长约6cm的人工输尿管(腔面为折叠内翻的浆膜),将其两端与榆尿管两断端顺蠕动方向吻合重建缺损段输尿管,恢复输尿管连续性.于术后第8、15、21天对人工输尿管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B组:切除下1/2段输尿管建立输尿管缺损模型,用A组方法形成长约10cm人工输尿管,将其近端与上段输尿管断端、远端与膀胱吻合重建输尿管.本组实验犬于术前取血行肾功及电解质检测,术后第5周取出输尿管支架,术后第6周行血生化指标复查及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后,对人工输尿管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第8天,组织学观察见人工输尿管两端腔面有1~2层尿路上皮沿浆膜表面爬行生长;术后第15天和第21天,人工输尿管整个腔面已被3~6层移形细胞完全覆盖;1条犬人工输尿管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术后第6周复查犬肾功能及电解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显示手术侧肾脏功能良好,人工输尿管有蠕动;1条犬有轻度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1条犬人工输尿管管壁增厚,其伸展性较差,组织学见尿路上皮下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其余犬人工输尿管组织结构与正常输尿管相似.结论 自体浆肌层回肠段卷管成形移植,可形成长段组织结构与正常输尿管相似的人工输尿管,其功能良好.本研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作者:邹建华;黄翔;熊国兵;廖勇;龚百生;邱明星;潘慈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24例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以及住院期间和发病3个月时病死率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总有效率、治愈率、住院期间的恶化和病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41.67%明显优于对照组29.17%(P<0.01).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感染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小骨窗开颅的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临床较为可靠的选择方法之一.
作者:陈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治疗组,B组为单纯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B组5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其中症状和感觉评分改善明显(P<0.01),反射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痛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向明;王玉容;叶文春;高莉;刘小英;杨白林;漆晓玲;谯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早期糖尿病足预防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 以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32例糖尿病肾衰竭病人作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文中所述的血液透析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方式.结果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32例患者经过文中所述的临床护理后,有10例没有发生糖尿病足,16例0级患者免于糖尿病足的风险,4例1级患者得到治愈,仅有2例因为病情恶化需要截肢治疗.结论 早期糖尿病足在降糖、进行持续血液透析及透析滤过的前提下,可缩短并发症进程,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甚至截肢的风险,恢复更好的外表和功能,且患者易于配合,有较好推广价值.
作者:高雨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63岁.因自己肉食厂液氨管道爆裂,液氨泄漏挥发致现场2人当场死亡,患者距事发点相对较远,吸入高浓度氨气后昏迷在现场,0.5h后由消防人员救出,1h后送入本院时见患者深度昏迷,面部皮肤糜烂,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浑浊,口鼻涌出大量泡沫血性痰,双肺满布于湿啰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皮质激素、利尿、抗感染及3%硼酸冲洗皮肤、点眼药等综合治疗,并在入院3h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查血气分析:PO2 55mmHg,PCO2 29mmHg,氧合指数< 200.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正常.
作者:赵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予依帕司他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予高压氧治疗,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高压氧可有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从而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黄锦欢;孙鹏飞;覃灿彬;赖海春;张俊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及其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3年时间内诊断的125例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对超声检出的125例患者中的86例进行手术并病理证实为乳腺增生症.声像图特征为乳头后方或其附近的低回声区、或以低回声为主的强弱不均回声区,该区厚约4~16mm;增生的乳腺腺体区内未探及确切的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彩超可作为男性乳腺增生症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郑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76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和8(IL-6和IL-8)和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IL-2、sIL-2R、IL-6、IL-8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 I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CD8+细胞百分率、sIL-2R、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该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在该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刘文彬;赵文利;袁丽;刘华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人脑挫裂伤后早期AQP4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征,探讨脑水肿的形成机制,为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经颅脑CT证实为脑挫裂伤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过程切取小部分正常脑组织及挫裂伤脑组织,取脑挫裂伤区组织标本60例(观察组),10例非功能区正常脑组织标本(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组于按时间伤后2h、6h、8h、12h、24h、72h分6个亚组,每组10只(n=10).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水肿区AQP4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含水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脑挫裂伤组在伤后2h后AQP4表达开始增加(P<0.05),6h、8h、12h明显增加(P<0.01),24~72h达到高(P<0.01).AQP4表达与脑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r=0.912,P<0.01).结论 脑挫裂伤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提示AQP4与颅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新军;韩杨云;徐宏;孙中书;周增俊;龙晓东;杨与敏;邹林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机动护士库在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临床应用,探索护理人员合理使用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医院机动护士库的规范化建立,设计机动护士的管理模式,进行机动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确立应用效果观察指标及观察方法,总结机动护士库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医院盈余护士得到了合理利用,住院和出院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呈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结论 机动护士库的规范建立和合理调配应用,是护理人员合理使用的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崇秋;王玉林;李敬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与纤维蛋白原(Fg)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心脏双源CT(DSCT)检查的200倒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61例)与健康对照组(39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心脏双源CT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5例,双支病变组56例和三支病变组50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200例全部入选患者Fg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及冠心病各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 Fg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Fg水平升高,Fg血浆水平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曾庆华;王林;曾克维;康长明;刘培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对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均采用自膨式Enterprise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支架到位均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9例,闭塞90%以上6例.术后3~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造影复查,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喻明;蒋世杰;顾成武;杨小芳;聂本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正中切口(trans-sternal,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早期疗效比较,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4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VATS组(18例)和TS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等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TS组,两组均无肌无力危象发生.VATS组和TS组有效率分别为83.3% (15/18)和87.5% (2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方法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舒骏;薛洋;曾富春;丛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由外伤、感染、骨肿瘤及医源性等因素所致的骨缺损治疗困难[1],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将异种骨进行移植是修复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异种骨因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形态、结构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等优点,而逐渐成为骨缺损修复及重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异种骨移植的免疫原性、制备方法和其在基础及临床运用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异种骨移植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平;谭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3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增强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再出血率,而且药物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吴剑;肖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危急的临床急诊,死亡率极高.CPR能否起效取决于多方面的作用,其中药物治疗是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基本要素.目前在CPR抢救的药物应用过程中,肾上腺素对自主心律的恢复和有效循环的建立是公认有效的,但对心脏骤停者单一应用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仍然低(0% ~ 10%)[1],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国内外许多研究均主张在CPR过程中选择联合用药,其目的是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达到协同作用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春;米忠友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