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花;贺莉芳;杨霞霞;邓仁兵;万启惠
目的 调查T1-3N0-2M0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QOL)状况,为T1-3N0-2M0胃癌患者术中是否进行胃裸区清扫提供依据.方法 对75例胃癌患者,随机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40例(A组),单纯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组35例(B组),应用Spilzer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总分及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精神5个主题项目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患者术后QOL总分是持续增加的,在术后36个月两种重建术式得分相互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治疗T1-3N0-2M0期胃癌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袁淼;黄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及时发现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皮肤反应,并给予正确有效的预防与护理,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我科进行放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发现Ⅱ度以上皮肤反应有45例(44.12%),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护理.结果 通过宣教指导使患者了解照射野皮肤护理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对已经发生皮肤反应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皮肤反应均痊愈,未影响放射治疗的进行.结论 加强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野皮肤的预防与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家英;蔡红梅;杜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性、可控性.方法 60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试验组以瑞芬太尼0.2μg/kg静脉注射,0.1~0.5μg/(kg·min)维持.维持平均动脉压(MAP)为60 ~ 65mmHg,直至手术主要步骤结束.对照组以硝酸甘油2μg/kg静脉注射,0.5 ~3μg/(kg·min)维持.分别记录控制性降压前(T0)、血压降至靶目标后10min(T1)、20min(T2)、30min(T3)、停止降压即刻(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中出血量;控制性降压时间;手术结束至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拔管时间);术野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野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控制性降压期间观察组的心率(HR)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而对照组高于降压前(P<0.05),试验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清醒拔管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是有效的、易控的.与硝酸甘油相比,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具有减慢心率、降压平稳、失血量少等优点.
作者:侯明勇;魏江涛;刘海兵;赵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CU清醒患者社会支持状态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5月的63例ICU清醒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社会支持程度评定量表分为A组(高社会支持组)、B组(一般社会支持组)和C组(低社会支持组)每组各21例,后将三组患者的POMS评分和HAMA、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POMS量表各指标评分均优于B组及C组,HAMA量表和HAMD量表≤7分比例均高于B组及C组,而B组则优于C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CU清醒患者社会支持状态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较大,应重视对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的干预.
作者:黄秀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D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N组静注生理盐水2ml.5min后3组静注丙泊酚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T0)、入睡时(T1)、膀胱镜操作时(T2)、术毕时(T3)的MAP、HR、RR、SpO2.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的尿道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HR匀均显著低于T0时点(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F、D两组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与N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N组相比苏醒时的尿道痛VAS评分D、F两组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及N组(P<0.05).头昏及术中体动发生率F组及D组明显低于N组.结论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呼吸抑制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静;夏氢;谢柯祺;何伟;赖庆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与曲马多与瑞芬太尼对全麻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布托啡诺组(Ⅱ组)、曲马多(Ⅲ组)和瑞芬太尼组(Ⅳ组).四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相同.拔管前分别予0.9%等体积生理盐水,0.02mg/kg布托啡诺,2mg/kg曲马多及1 μg/kg瑞芬太尼.记录各时点SBP、DBP、HR、SpO2,比较各组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Ⅱ、Ⅲ、Ⅳ组患者围术期SBP、DBP、HR、SpO2变化平稳,明显优于Ⅰ组,恶心、呕吐、躁动等的发生率也少于Ⅰ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布托啡诺、曲马多及瑞芬太尼均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雄;姜敏;候明勇;王两忠;魏江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需行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CNKI等数据库,搜集相关随机对照试(RCT),同时筛检纳入的参考文献,查找乌司他丁与单肺通气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e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包括24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乌司他丁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可减少需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的IL-6,IL-8的生成,从而对肺功能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何崟;吴沁娟;满福云;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2d前发现右侧颈部局限性隆起,触诊皮下可扪及直径约2.0cm的包块,质软、无触痛、皮温正常.超声所见:右侧颈部皮下胸锁乳头肌前面皮下探及大小约16mm×12mm ×5mm的囊性暗区,其旁查见内径约5mm的静脉血管,暗区与静脉血管通过宽约2.3mm的缺口相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管道内为静脉血流信号频谱、静脉血流信号通过缺口与暗区相通.超声诊断:假性静脉瘤.患者行手术,术中所见肿块呈囊性,可见宽约2mm的缺口与静脉相通,术后诊断:假性静脉瘤.
作者:杨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去游离甘油三酰甘油对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方法 样本来源于本院就诊患者,共5302例.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LDL-C),用去除游离甘油的方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浓度(TG),纳入TG≤4.51 mmol/L的样本5016例,用Friedewald公式(F公式)计算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LDL-C(F)],与直接法测定的LDL-C浓度[(LDL-C(M)]进行比较.依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对TG和LDLC分组.结果 LDL-C(F)与LDL-C(M)在TG正常组(γ=0.880)、TG边缘升高组(γ=0.943)和TG升高组(γ=0.897)都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P<0.01).TG正常组、TG边缘升高组和TG升高组的LDL-C(F)都明显高于LDL-C(M) (P <0.001).在NCEP危险度分类中LDL-C(F)与LDL-C(M)的一致性平均为77.4%.结论 用F公式计算LDL-C浓度时,去游离甘油TG会高估LDL-C浓度.
作者:刘运双;曾平;陈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医院产业投资管理,必须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总结与改进.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以达到投资收益大化,更好地为医疗补偿提供资金保证[1].1 PDCA循环模式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作者:刘剑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是否使用彩超较B超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彩超引导对42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6例,24F经皮肾通道36例;B超引导对34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5例,24F经皮肾通道29例.结果 彩超和B超引导组经皮肾通道均能一次穿刺成功.但在需要再次穿刺时,B超引导组耗时较长,有2例因动脉损伤行DSA超选栓塞.结论 彩超引导较B超引导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更安全、准确,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海峰;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评价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5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观察.结果 用药前和用药后8周分别对患者进行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用药后总分比用药前平均降低(8.2),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分别较治疗前降低(15.8),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89.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前列安栓显著的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前列液中白细胞计数和提高卵磷脂含量,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海峰;赖建平;万旭辉;李兴斌;王学华;傅光华;甘道举;李健;文小平;常从旺;郭鹏飞;杨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且行同期汽化电切手术治疗患者35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1~2年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6个月的术后观察,IPSS、QOL及PRV明显低于术前,Qmax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无膀胱癌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电切术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患者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扁桃体术后出血临床护理的工作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1997年1月~2011年8月收治扁桃体切除术1643例,发生术后出血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耳鼻咽喉专科护理措施对不同病因的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患者给予专业的护理措施.结果 96例患者经及时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均治愈出院.结论 在积极止血的同时,专科护理对术后出血患者的早日康复极其重要.
作者:陈晓丹;关晋英;晋云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α-硫辛酸治疗组,B组为单纯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0c)、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B组50.00%,P<0.01;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血清MDA明显减少(P<0.05),SOD及TAOC明显提高(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文春;方向明;王玉容;高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 共纳入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PSQI总分≥5或PSQI总分<5分为A、B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6.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60岁、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及头痛均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存在,咳嗽、头痛症状的发生,心衰病史的影响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31例严重肝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7例.术后并发肝脓肿伴肺部感染5例,膈下感染6例,胆瘘2例,均经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运用控制损伤理念,采用纱布填塞方法,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
作者:宋文玖;彭维江;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6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积极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压、呼吸、pH、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67例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通气状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及PaCO2明显高于相应治疗后的水平(P<0.05);治疗前的氧合指数和pH值低于相应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俱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高氧合指数和PH值,稳定血压及心率,值得在临床更广泛地应用.
作者:吕青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大动脉内皮脂肪酶(EL)、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血管重构的动态变化,探讨EL与血管重构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2K1C高血压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n=7)、2K1C 4W组(n=7)、2K1C 8W组(n=7)、2K1C 12W组(n=7)四组,观察四组大鼠血压、血脂、主动脉中层壁厚/管腔内径(MT/LD)变化,用免疫组化观察EL、NF-κB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L mRNA表达.结果 2K1C8W与12W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Sham组;主动脉MT/LD 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MT/LD进行性增大;EL、EL-mRNA、NF-κB表达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升高;EL、NF-κB表达与MT/LD正相关,EL与HDL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大动脉中EL表达明显增高,且与其血管重构关系密切,可能是血管重构机制之一.
作者:陈永宏;周建中;张松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护理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4例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宗小敏;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