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何崟;吴沁娟;满福云;刘斌

关键词:乌司他丁, 单肺通气, 肺保护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需行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CNKI等数据库,搜集相关随机对照试(RCT),同时筛检纳入的参考文献,查找乌司他丁与单肺通气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e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包括24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乌司他丁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可减少需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的IL-6,IL-8的生成,从而对肺功能产生保护作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手术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且行同期汽化电切手术治疗患者35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1~2年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6个月的术后观察,IPSS、QOL及PRV明显低于术前,Qmax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无膀胱癌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电切术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患者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D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N组静注生理盐水2ml.5min后3组静注丙泊酚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T0)、入睡时(T1)、膀胱镜操作时(T2)、术毕时(T3)的MAP、HR、RR、SpO2.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的尿道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HR匀均显著低于T0时点(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F、D两组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与N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N组相比苏醒时的尿道痛VAS评分D、F两组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及N组(P<0.05).头昏及术中体动发生率F组及D组明显低于N组.结论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呼吸抑制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静;夏氢;谢柯祺;何伟;赖庆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T2DM患者血清TBIL、UA水平与CAS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T2DM老年患者210例,按照有无CAS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及CAS组,比较两组TBIL、DBIL、IBIL及UA指标;CAS组内依据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比较各组TBIL、DBIL、IBIL、UA等指标;按照UA值分组,比较BIL指标.结果 CAS组TBIL水平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UA高于正常颈动脉组(P<0.05);CAS组内比较:TBIL: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水平的UA组间T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CAS斑块形成患者血清TBIL降低、UA升高,且TBIL降低、UA升高程度与斑块病变程度一致,而TBIL与UA无明显相关.

    作者:吴仕英;丁光明;谭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478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2年4月14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LC1435例,4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9%,其中胆囊三角致密粘连27例,胆囊结肠内瘘3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例,mirizzi综合征5例,术中出血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治愈率100%.结论 严格按照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掌握如下手术技巧:①发病后72h手术;②采用4孔法并使胆囊周围组织形成张力游离胆囊;③采用多种措施提高胆囊三角的处理质量;④游离胆囊时宁浅勿深.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安宁;王俭;杨训;黄锐;董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分析

    目的 评价神经内窥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窥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50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18例行透明隔造瘘术加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ar-peritoneal shunts,V-P);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脉络丛绒毛凝固术及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随访3 ~50个月,患者脑积水症状均有所改善.全部患者无死亡.4例出现短暂高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积水无改善,改行V-P分流术.4例分流管堵塞行分流管调整术.结论 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冯文;高晋健;吴建兵;杜春富;赵鹤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ACPE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有创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其中29例患者抢救成功,有效率为87.9% (29/33),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气pH值、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a02)上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等明显改善,治疗前及治疗后2h两组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的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行有创机械通气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作者:罗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护理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4例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宗小敏;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在经皮肾手术经皮肾通道建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是否使用彩超较B超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彩超引导对42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6例,24F经皮肾通道36例;B超引导对34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5例,24F经皮肾通道29例.结果 彩超和B超引导组经皮肾通道均能一次穿刺成功.但在需要再次穿刺时,B超引导组耗时较长,有2例因动脉损伤行DSA超选栓塞.结论 彩超引导较B超引导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更安全、准确,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海峰;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需行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CNKI等数据库,搜集相关随机对照试(RCT),同时筛检纳入的参考文献,查找乌司他丁与单肺通气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e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包括24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乌司他丁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可减少需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的IL-6,IL-8的生成,从而对肺功能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何崟;吴沁娟;满福云;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了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4例,将COPD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另取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COPD急性发作期组血尿酸的水平分别为(264.32±46.46)和(410.54±87.36)μmol/L,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血尿酸的水平从(410.54±87.36)μmol/L降低到(324.44±62.47)μmol/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 Ⅰ、Ⅱ、Ⅲ和Ⅳ级患者血尿酸的水平分别为(286.74±50.12)、(352.16±59.14)、(432.66±80.34)和(484.57±92.64) μmol/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升高的血尿酸可以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的监控.

    作者:张庆团;覃善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方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眼压变化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I VTA)和后Tenon囊下注射(PSTA)治疗黄斑水肿后的眼压变化情况.方法 对167例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IVTA和PSTA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后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PSTA组平均眼压,高眼压发生率及6个月后残留高眼压率均明显低于IVTA组,P<0.05.结论 PSTA在眼压升高方面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王涌;吴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期间皮肤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及时发现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皮肤反应,并给予正确有效的预防与护理,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我科进行放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发现Ⅱ度以上皮肤反应有45例(44.12%),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护理.结果 通过宣教指导使患者了解照射野皮肤护理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对已经发生皮肤反应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皮肤反应均痊愈,未影响放射治疗的进行.结论 加强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野皮肤的预防与护理,对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家英;蔡红梅;杜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前列地尔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1次/d,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1次/d,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前列地尔组在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清;吕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采用蛙皮素50 μg/(kg·h)×6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予100、50、20、10μmol/L槲皮素进行治疗,通过比较胰腺重量、血清淀粉酶、HE染色、病理炎症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蛙皮素能诱导明显的急性胰腺炎.通过槲皮素治疗,治疗组小鼠胰腺外形重量、淀粉酶数值、病理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槲皮素剂量增加,治疗效果有更加明显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小鼠急性胰腺炎作用,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丽;周进;李小安;樊元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神经内科198例眩晕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眩晕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98例眩晕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眩晕临床特点和确定病因.结果 198例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98例;后循环缺血(PCI) 45例:其中小脑梗死9例,TIA 14例,腔隙性脑梗死2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1例;其他54例:梅尼埃病5例、小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颅内肿瘤4例、前庭神经元炎3例、神经症26例、眼源性眩晕2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病5例;病因不明1例.结论 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学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患者常见的病因[1].应提高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应及早行头颅CT、TCD、心电图,必要时MRI等有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唐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与结果

    目的 探讨新鲜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与结果.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18 ~ 65岁48例,66 ~ 86岁38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25例,Ⅲ型26例,Ⅳ型1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22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6例,半髋关节置换30例,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 获得1~6年(平均3.1年)随访,内固定组48例,骨折愈合时间17~24周(平均20.5周),髋内翻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优良率79.2%.关节置换组38例,早期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优良率84.2%.结论 根据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活动能力、骨密度值和骨折类型,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戢良超;谌刚;李世林;徐映明;周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10月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折共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为新鲜闭合骨折,2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线位于远侧1/3为3例,腰部骨折7例,近侧1/3骨折2例.骨折线位于远侧和腰部采取掌侧入路,骨折线位于近侧采用腕背侧切口.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9.5个月,术后石膏固定4周,均为骨性愈合.本组功能疗效评估优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1.1%.结论 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和小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张月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1次/d,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2ml肌肉注射,1次/2d;对照组仅口服左西替利嗪,两组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停药4周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P<0.05);对照组复发率(50.00%)明显高于治疗组(25.93%).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韶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间质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反复黑便2年,复发3d就诊.入院前2年,患者反复解柏油样黑便1~2次/d,同时感脐周阵性隐痛不适.曾于院外住院诊治,行胃镜、肠镜、小肠钡餐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小肠出血?3d前,患者再次解黑便,为行胶囊内镜检查来我院.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Hb 82g/L,余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空肠一大小约4.0cm × 3.0cm的隆起性病变,致管腔狭窄,隆起处粘膜光滑,见静脉明显显露,所见粘膜未见明显溃疡.即诊断空肠隆起性病变(性质?间质瘤?).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空肠间质瘤,低度恶性,行小肠部分切除术,随访1年未再出血.

    作者:吴宗英;刘红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作者: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