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研究

方丽;周进;李小安;樊元春

关键词:槲皮素, 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
摘要: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采用蛙皮素50 μg/(kg·h)×6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予100、50、20、10μmol/L槲皮素进行治疗,通过比较胰腺重量、血清淀粉酶、HE染色、病理炎症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蛙皮素能诱导明显的急性胰腺炎.通过槲皮素治疗,治疗组小鼠胰腺外形重量、淀粉酶数值、病理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槲皮素剂量增加,治疗效果有更加明显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小鼠急性胰腺炎作用,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技术在高龄高危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痛技术在高龄高危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年龄在70岁以上合并心、肺、脑、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3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160例: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0.5ug/kg,注入时间15s,丙泊酚1.2~1.5mg/kg,注入时间30s;B组:曲马多+丙泊酚组,静脉缓慢推注曲马多0.25mg/kg,丙泊酚1.2~ 1.5mg/kg,注入时间与A组相同.待两组患者入睡、全身松弛、呼吸平稳进入麻醉状态后开始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检查前(T0)、检查中(T1)、检查后(T2)、苏醒后10min(T3)的心率(HR)、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操作时间、苏醒时间、追加药物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中(T1)的HR、NIBP、SpO 2较检查前(T0)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但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有6例、B组有3例SpO2下降至95%以下,经托下颌处理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一次性给药后完成检查,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无差异.结论 芬太尼、曲马多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的无痛技术用于高龄高危患者的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杨康;魏揠琴;罗玉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钡剂灌肠在婴幼儿便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钡灌肠在婴幼儿便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因便秘就诊的患儿100例(排便次数≤2次/周)行钡剂灌肠观察结肠、直肠形态及排空时间.其中≤1岁67例,13个月一3岁17例,>3岁16例,平均1.4岁.结合患儿随访结果回顾分析其钡剂灌肠所见与临床联系.结果 器质性便秘6例(中场旋转不良2例,节段性肠管持续狭窄4例),非器质性便秘94例.94例非器质性便秘患儿24h钡剂完全排空41例(43.61%),48h完全排空84例(89.36),72h完全排空91例(96.80%).94例中72例(76.95%)3~5个月后电话随访得知54例(75%)便秘症状消失(包括食欲增加,排便次数≥3次/周);13例(18.1%)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其平均排便次数≥2次/周);5例(6.9%)无改善.结论 钡剂灌肠可作为筛查鉴别婴幼儿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便秘的首选方法.75%以上非器质性便秘婴幼儿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法及科学排便训练可消除便秘症状.

    作者:赖华;贺明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杰雪消毒效果实验研究

    目的 验证杰雪消毒效果的可靠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方法 ①皮肤实验(同体对照,实验组30例,杰雪消毒患者右手背皮肤,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对照组30例,碘酊酒精消毒患者左手背皮肤,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②瓶塞实验(实验组30例,杰雪消毒瓶塞,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对照组30例,碘酊酒精消毒瓶塞,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结果 杰雪和碘酊酒精消毒皮肤、瓶塞后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杰雪对皮肤和瓶塞消毒效果均可靠.

    作者:吴萍;石慧;郭辉梦;向成玉;周晓英;吴显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胶镜膀胱全切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orthotopic ileal neobladder,LRC-INB)的临床应用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62例实施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住新膀胱术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手术均获成功,仅1例患者直肠损伤(后期处理痊愈).手术时间290~460min,平均345min.术中出血量130 ~ 780ml,平均230ml.14例术中输血400~600ml.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间21 ~28d,平均26d,拔除导尿管时间28~35d,平均29d.术后住院28~37d,平均31d.40例出现轻~中度尿失禁,经提肛等辅助治疗,6~18周后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东;刘竞;邱明星;吴慧敏;黄小波;田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经皮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C臂X线监视、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7例4~10岁的股骨粉碎性骨折患儿,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4~6周后拆除,并于术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继续观察患肢长度及行走步态.结果 所有患者都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不等,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弹性髓内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5例患儿有针尾激惹,5例患儿出现0.5 ~1.0cm的双下肢不等长;术后9 ~13周患儿逐渐下地负重行走,并于术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后12个月所有患儿膝关节屈伸功能不受限,行走步态无异常,术后18个月所有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患儿自行恢复.结论 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及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损伤小,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万永鲜;田泽高;谭美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机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SD大鼠制成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S)、未输液组(NF)、大量液体复苏组(AR)、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R),分别于实验的30、90、150、270、510min时间点采血检测血清ALT水平,并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计算各组大鼠尾部继发性出血量、后续输液量、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结果 LR组大鼠尾部继发性出血量低于NF组和AR组(P<0.05);LR组大鼠后续治疗所需液量明显少于AR组和LR组(P<0.01);创伤急救期给予不同方式处理,各时间点不同组别ALT水平比较,LR组<AR组<NF组(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NF组和AR组比LR组损伤更明显;LR组大鼠存活时间长于NF组和LR组.LR组大鼠在150、270、510min和72h的存活率均高于NF组和AR组(生存分析P<0.01).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继发性出血量和后续治疗输液量,有利于肝脏功能的保护,提高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可能为临床对重度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较好治疗方案.

    作者:蒋智;李茂秦;曹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预防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不同麻醉方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及血清细胞因子差异.方法 将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乌司他丁+全凭吸入麻醉组(Ⅱ组),分别在术前1d拔管后1h、24h、4d、7d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拔管后1h明显,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稳态氧化氮产物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并减轻其发病程度.

    作者:陈学均;代月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478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2年4月14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LC1435例,4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9%,其中胆囊三角致密粘连27例,胆囊结肠内瘘3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例,mirizzi综合征5例,术中出血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治愈率100%.结论 严格按照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掌握如下手术技巧:①发病后72h手术;②采用4孔法并使胆囊周围组织形成张力游离胆囊;③采用多种措施提高胆囊三角的处理质量;④游离胆囊时宁浅勿深.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安宁;王俭;杨训;黄锐;董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33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2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6%;关节功能Merled'Aubigné评分:优22例,良5例,尚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8%.本组患者未发生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位质量和功能康复可影响疗效.

    作者:熊小明;宋偲茂;万趸;邓轩赓;石华刚;曹万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纱布填塞法在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31例严重肝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7例.术后并发肝脓肿伴肺部感染5例,膈下感染6例,胆瘘2例,均经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运用控制损伤理念,采用纱布填塞方法,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

    作者:宋文玖;彭维江;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采用蛙皮素50 μg/(kg·h)×6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予100、50、20、10μmol/L槲皮素进行治疗,通过比较胰腺重量、血清淀粉酶、HE染色、病理炎症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蛙皮素能诱导明显的急性胰腺炎.通过槲皮素治疗,治疗组小鼠胰腺外形重量、淀粉酶数值、病理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槲皮素剂量增加,治疗效果有更加明显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小鼠急性胰腺炎作用,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丽;周进;李小安;樊元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莫西林1.0g/次,2次/d;克拉霉素0.5g/次,2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康复新液,10ml/次,3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eobaeter pylori,Hp)的转阴情况.结果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Hp转阴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作者:韦明勇;熊鹰;杨艳丽;吴军;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原发性肿瘤,观察组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术后3个月(2.50% VS 5.00%)和6个月(7.50% VS 10.00%)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2个月(10.00% VS30.00%)和24个月(17.50% VS 37.50%)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药物.

    作者:吴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D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N组静注生理盐水2ml.5min后3组静注丙泊酚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T0)、入睡时(T1)、膀胱镜操作时(T2)、术毕时(T3)的MAP、HR、RR、SpO2.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的尿道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HR匀均显著低于T0时点(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F、D两组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与N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N组相比苏醒时的尿道痛VAS评分D、F两组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及N组(P<0.05).头昏及术中体动发生率F组及D组明显低于N组.结论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呼吸抑制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静;夏氢;谢柯祺;何伟;赖庆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骨折AO分型将患者分为A1型、A2型和A3型3组.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1型和A2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3型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王志晖;杨林;丁国强;章士元;薛朝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乳腺增生症与ESR1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ESR1基因XbaⅠ遗传多态性与乳腺增生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89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研究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ESR1基因Xba Ⅰ遗传多态性.结果 ESR1基因Xba Ⅰ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X等位基因患乳腺增生症的风险是x等位基因的0.551倍.结论 ESR1基因Xba Ⅰ遗传多态性与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有关,突变基因增加了乳腺增生症发病风险.

    作者:陶苹;田超;李卉;龙启明;胡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ACPE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有创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其中29例患者抢救成功,有效率为87.9% (29/33),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气pH值、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a02)上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等明显改善,治疗前及治疗后2h两组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的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行有创机械通气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作者:罗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了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4例,将COPD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另取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COPD急性发作期组血尿酸的水平分别为(264.32±46.46)和(410.54±87.36)μmol/L,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血尿酸的水平从(410.54±87.36)μmol/L降低到(324.44±62.47)μmol/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 Ⅰ、Ⅱ、Ⅲ和Ⅳ级患者血尿酸的水平分别为(286.74±50.12)、(352.16±59.14)、(432.66±80.34)和(484.57±92.64) μmol/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升高的血尿酸可以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的监控.

    作者:张庆团;覃善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需行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CNKI等数据库,搜集相关随机对照试(RCT),同时筛检纳入的参考文献,查找乌司他丁与单肺通气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e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包括24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乌司他丁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可减少需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的IL-6,IL-8的生成,从而对肺功能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何崟;吴沁娟;满福云;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曲马多与瑞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期的临床观察比较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与曲马多与瑞芬太尼对全麻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布托啡诺组(Ⅱ组)、曲马多(Ⅲ组)和瑞芬太尼组(Ⅳ组).四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相同.拔管前分别予0.9%等体积生理盐水,0.02mg/kg布托啡诺,2mg/kg曲马多及1 μg/kg瑞芬太尼.记录各时点SBP、DBP、HR、SpO2,比较各组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Ⅱ、Ⅲ、Ⅳ组患者围术期SBP、DBP、HR、SpO2变化平稳,明显优于Ⅰ组,恶心、呕吐、躁动等的发生率也少于Ⅰ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布托啡诺、曲马多及瑞芬太尼均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雄;姜敏;候明勇;王两忠;魏江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