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团;覃善芳
目的 探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用89SrCl2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59例前列腺癌并骨转移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独应用89SrCl2治疗骨转移灶,B组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控制前列腺癌骨转移方面,A组有效率为75.6%,B组有效率为9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王卫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0月7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对照,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2.1±12.7)min,开腹手术组为(56.4±1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6±1.9)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的(9.8±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排便、排气、肠鸣音、进食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微创,并发症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李革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骨折AO分型将患者分为A1型、A2型和A3型3组.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1型和A2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3型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王志晖;杨林;丁国强;章士元;薛朝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钡灌肠在婴幼儿便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因便秘就诊的患儿100例(排便次数≤2次/周)行钡剂灌肠观察结肠、直肠形态及排空时间.其中≤1岁67例,13个月一3岁17例,>3岁16例,平均1.4岁.结合患儿随访结果回顾分析其钡剂灌肠所见与临床联系.结果 器质性便秘6例(中场旋转不良2例,节段性肠管持续狭窄4例),非器质性便秘94例.94例非器质性便秘患儿24h钡剂完全排空41例(43.61%),48h完全排空84例(89.36),72h完全排空91例(96.80%).94例中72例(76.95%)3~5个月后电话随访得知54例(75%)便秘症状消失(包括食欲增加,排便次数≥3次/周);13例(18.1%)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其平均排便次数≥2次/周);5例(6.9%)无改善.结论 钡剂灌肠可作为筛查鉴别婴幼儿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便秘的首选方法.75%以上非器质性便秘婴幼儿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法及科学排便训练可消除便秘症状.
作者:赖华;贺明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胸外科8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开胸组)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胸腔镜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平均手术时间上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亮;刘永煜;赵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术治疗开放手术后肾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56例患者,既往均曾行上尿路开放手术,包括肾盂和/或肾实质切开取石38例,肾;离断成形术6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2例.左侧24例、右侧32例.结石单发12例、多发27例、鹿角状结石及多发结石17例.结石大小0.8cm×0.6cm~8.7cm×5.5cm.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逐级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结石负荷小的患者采用F20通道,结石负荷大的患者采用F24标准通道,气压弹道及超声负压粉碎并清除结石.结果 56例均顺利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并行一期碎石术,51例单通道,5例双通道;穿刺通道在十一肋间37例,十二肋下19例;碎石手术时间15 ~ 180min,平均54 min;术中出血量20~1000ml,平均150ml,2例输血;9例残石平均0.6~1.2cm,结石清除率84%(47/56).术中无气胸或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明显出血,经高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止血.8例肾功不全者,3例肾功恢复正常,5例维持在低氮质血症水平.结论 经皮肾镜术治疗上尿路开放手术后肾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鄢世兵;何昌孝;袁正勇;黄颖川;王翰辉;李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及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后路内固定及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方法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Cobb角改变、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BMD、Cobb角改变、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路内固定及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黎圣田;吴辉耀;张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电视宫腔镜用于诊治困难人流的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门诊诊治的人流失败患者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行宫腔镜电切和或吸宫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47min,术中出血10 ~50ml,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处理困难人流是一种效果确实、操作简便、微创、患者耐受性好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处理困难人流的首选方法.
作者:程琪红;俞安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31例严重肝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7例.术后并发肝脓肿伴肺部感染5例,膈下感染6例,胆瘘2例,均经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运用控制损伤理念,采用纱布填塞方法,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
作者:宋文玖;彭维江;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4月所行的主动脉弓部手术27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巡回、器械护士的工作要点.结果 27例手术均成功实施.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需要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时间长,病死率高,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熟练的配合,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作者:杨爱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1年9月于本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高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36例高龄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中不同年龄段者Harris评分优良率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不同年龄段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其出血量却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
作者:谷守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病理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理资料,观察出血周围区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探讨病理改变同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出血量、高血压级别,高血压病程等)的关系.结果 病理标本发现在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大部分细小动脉有发生不同程度的透明变性;有部分细小动脉发生扩张性改变,并发现在血管周围组织中胶质细胞增生、小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在按照病理切片是否发现透明变性分组后,发现组间的患者年龄、发病时出血量及高血压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有无发现血管扩张性改变分组,组间的患者年龄、发病时出血量及高血压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患高血压病年龄,病程与其脑组织中细小血管发生透明变性和血管扩张性改变相关.细小血管发生透明变性和血管扩张性改变导致血管破裂时出血量增大.
作者:郑毅;徐学君;邓兵;吕涛;周勇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作者: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神经内窥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窥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50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18例行透明隔造瘘术加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ar-peritoneal shunts,V-P);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脉络丛绒毛凝固术及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随访3 ~50个月,患者脑积水症状均有所改善.全部患者无死亡.4例出现短暂高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积水无改善,改行V-P分流术.4例分流管堵塞行分流管调整术.结论 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冯文;高晋健;吴建兵;杜春富;赵鹤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住院肿瘤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及临床分布特点,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2年7月的65297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5297例患者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89例,阳性率1.36‰.89例HIV感染者中男67例,女22例,年龄20~78岁,其中以41 ~50岁多(30.34%),临床科室以胸科病区检出率高26.97%,2007年至2012年中分别检出6、10、12、21、22、18例.结论 住院肿瘤患者中HIV阳性例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立春;王左;罗皓;杨溪霜;陈静;黄梅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鲜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与结果.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18 ~ 65岁48例,66 ~ 86岁38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25例,Ⅲ型26例,Ⅳ型1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22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6例,半髋关节置换30例,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 获得1~6年(平均3.1年)随访,内固定组48例,骨折愈合时间17~24周(平均20.5周),髋内翻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优良率79.2%.关节置换组38例,早期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优良率84.2%.结论 根据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活动能力、骨密度值和骨折类型,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戢良超;谌刚;李世林;徐映明;周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T1-3N0-2M0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QOL)状况,为T1-3N0-2M0胃癌患者术中是否进行胃裸区清扫提供依据.方法 对75例胃癌患者,随机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40例(A组),单纯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组35例(B组),应用Spilzer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总分及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精神5个主题项目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患者术后QOL总分是持续增加的,在术后36个月两种重建术式得分相互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治疗T1-3N0-2M0期胃癌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袁淼;黄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短程抗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院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短程抗菌治疗组和长程抗菌治疗组各40例,均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0.4g/d,短程治疗组疗程为7d,长程治疗组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二重感染率以及半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住院病死率及半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程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二重感染率低于长程治疗组(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行短程抗菌治疗是可行的,莫西沙星短程疗法对老年AECOP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可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降低二重感染率.
作者:李蔚;陈果;吴海燕;周雨田;肖邦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方式的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老年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LC组)67例,开腹组(OC组)56例.结果 二组均顺利手术,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重、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5%(7/67),明显低开腹手术组26.79%(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老年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应详细评估其适应证以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作者:熊晓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配套校准物和新鲜全血建立实验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量值溯源性.方法 以配套校准物校准Sysmex XE-2100(LJ-24)血细胞分析仪手动进样模式,建立规范操作检测系统.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对一健康人新鲜全血进行定值,以定值新鲜全血对LJ-24自动进样模式和其它3台血细胞分析仪不同进样模式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完成后,取20例新鲜全血样本分别在4台仪器上不同进样模式各测定2次,对WBC、RBC、HGB、HCT、PLT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规范操作检测系统检测值为靶值,计算偏差,对校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该方法校准血细胞分析仪,成功建立了实验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量值溯源性.校准后的比对分析表明四台血细胞分析仪不同进样模式检测结果的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全血对实验室其它检测系统进行校准,使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可比性,满足了血细胞分析仪量值溯源的要求.
作者:张春平;陈梅;陈超;李明勇;李焱鑫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