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陈果;吴海燕;周雨田;肖邦榕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60~79岁人群糖代谢异常(GA)的发生与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血脂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8年成都地区常住40 ~79岁人群GA流调中的60~79岁人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WHR,TG,LDL,BMI和年龄与GA的优势比(OR)分别为1.546,0.243,0.139,0.072和0.041,并随着上述指标的增加,GA的发生风险加大;腹型肥胖合并超重或肥胖人群GA的发生率为68.83%(男68.31%,女69.12%).结论 腹型肥胖合并超重或肥胖的老年人是GA筛查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芳;刘雅;钟宏;杨雷;易延静;袁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作者: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T2DM患者血清TBIL、UA水平与CAS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T2DM老年患者210例,按照有无CAS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及CAS组,比较两组TBIL、DBIL、IBIL及UA指标;CAS组内依据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比较各组TBIL、DBIL、IBIL、UA等指标;按照UA值分组,比较BIL指标.结果 CAS组TBIL水平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UA高于正常颈动脉组(P<0.05);CAS组内比较:TBIL: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水平的UA组间T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CAS斑块形成患者血清TBIL降低、UA升高,且TBIL降低、UA升高程度与斑块病变程度一致,而TBIL与UA无明显相关.
作者:吴仕英;丁光明;谭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I VTA)和后Tenon囊下注射(PSTA)治疗黄斑水肿后的眼压变化情况.方法 对167例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IVTA和PSTA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后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PSTA组平均眼压,高眼压发生率及6个月后残留高眼压率均明显低于IVTA组,P<0.05.结论 PSTA在眼压升高方面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王涌;吴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改良式180°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LPI)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5例首次发作的36h内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未予以药物抗青光眼治疗,采用改良式180°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LPI)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角膜水肿变化情况及眼压是否下降,以及房角改变情况.结果 15例患者ALPI术后眼压均下降,120min后眼压均正常.眼压下降后,角膜均由水肿变透明.治疗眼的房角均较对侧眼增宽.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180°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LPI)治疗首次发作的36h内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能迅速开放房角,降低眼压,缩小了传统360°的治疗范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合于有全身合并症的患者,成为另一种治疗PACG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余敏;李娜;李建全;唐晓蕾;陈向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采用蛙皮素50 μg/(kg·h)×6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予100、50、20、10μmol/L槲皮素进行治疗,通过比较胰腺重量、血清淀粉酶、HE染色、病理炎症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蛙皮素能诱导明显的急性胰腺炎.通过槲皮素治疗,治疗组小鼠胰腺外形重量、淀粉酶数值、病理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槲皮素剂量增加,治疗效果有更加明显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小鼠急性胰腺炎作用,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丽;周进;李小安;樊元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骨折AO分型将患者分为A1型、A2型和A3型3组.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1型和A2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3型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王志晖;杨林;丁国强;章士元;薛朝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控制和治疗该菌感染的可靠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分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配套药盒做药敏,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标准判定,采用WHON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感染患者,有较高耐药率,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为34.4%,其余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饶友义;余江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家蝇胚胎细胞MDEC-07114抗菌蛋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脂多糖诱导家蝇胚胎细胞MDEC-07114,提取抗菌蛋白,配制成40、80、160、320和640μg/ml 5个实验组,同时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抗菌蛋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5种浓度抗菌蛋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MTT显示5种浓度抗菌蛋白对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无抑制作用.②流式细胞术显示对K562细胞S期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组均可引起K562细胞的G0/G1期百分比上升,细胞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引起的K562细胞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可阻滞K562细胞周期的正常发育.
作者:张金花;贺莉芳;杨霞霞;邓仁兵;万启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鲜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与结果.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18 ~ 65岁48例,66 ~ 86岁38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25例,Ⅲ型26例,Ⅳ型1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22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6例,半髋关节置换30例,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 获得1~6年(平均3.1年)随访,内固定组48例,骨折愈合时间17~24周(平均20.5周),髋内翻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优良率79.2%.关节置换组38例,早期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优良率84.2%.结论 根据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活动能力、骨密度值和骨折类型,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戢良超;谌刚;李世林;徐映明;周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住院肿瘤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及临床分布特点,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2年7月的65297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5297例患者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89例,阳性率1.36‰.89例HIV感染者中男67例,女22例,年龄20~78岁,其中以41 ~50岁多(30.34%),临床科室以胸科病区检出率高26.97%,2007年至2012年中分别检出6、10、12、21、22、18例.结论 住院肿瘤患者中HIV阳性例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立春;王左;罗皓;杨溪霜;陈静;黄梅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数、NO的影响.方法 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成大鼠左脑缺血24h,以改良的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筛选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刺激组(TMS).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给予5d假TMS刺激,TMS组给予5dTMS刺激.5d后采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及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结果 TMS组大鼠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TMS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及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TMS对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苏牟潇;陈忠伦;唐宇凤;姚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2年4月14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LC1435例,4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9%,其中胆囊三角致密粘连27例,胆囊结肠内瘘3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例,mirizzi综合征5例,术中出血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治愈率100%.结论 严格按照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掌握如下手术技巧:①发病后72h手术;②采用4孔法并使胆囊周围组织形成张力游离胆囊;③采用多种措施提高胆囊三角的处理质量;④游离胆囊时宁浅勿深.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安宁;王俭;杨训;黄锐;董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10月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折共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为新鲜闭合骨折,2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线位于远侧1/3为3例,腰部骨折7例,近侧1/3骨折2例.骨折线位于远侧和腰部采取掌侧入路,骨折线位于近侧采用腕背侧切口.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9.5个月,术后石膏固定4周,均为骨性愈合.本组功能疗效评估优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1.1%.结论 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和小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张月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 共纳入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PSQI总分≥5或PSQI总分<5分为A、B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6.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60岁、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及头痛均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存在,咳嗽、头痛症状的发生,心衰病史的影响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31例严重肝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7例.术后并发肝脓肿伴肺部感染5例,膈下感染6例,胆瘘2例,均经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运用控制损伤理念,采用纱布填塞方法,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
作者:宋文玖;彭维江;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居家癌症晚期患者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效果.方法 选取本社区24例癌症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各级医院确定为治疗不再有任何意义,对这部分患者实施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结果 24例患者均在平静中终结生命,其家属对关怀服务均表示满意.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实施社区临终关怀服务能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让患者在平静中渡过死亡,减少患者死亡过程的痛苦,将患者家属的悲伤降至低.
作者:李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原发性肿瘤,观察组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术后3个月(2.50% VS 5.00%)和6个月(7.50% VS 10.00%)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2个月(10.00% VS30.00%)和24个月(17.50% VS 37.50%)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药物.
作者:吴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胸外科8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开胸组)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胸腔镜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平均手术时间上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亮;刘永煜;赵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方式的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老年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LC组)67例,开腹组(OC组)56例.结果 二组均顺利手术,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重、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5%(7/67),明显低开腹手术组26.79%(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老年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应详细评估其适应证以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作者:熊晓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