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明;宋偲茂;万趸;邓轩赓;石华刚;曹万军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采用蛙皮素50 μg/(kg·h)×6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予100、50、20、10μmol/L槲皮素进行治疗,通过比较胰腺重量、血清淀粉酶、HE染色、病理炎症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蛙皮素能诱导明显的急性胰腺炎.通过槲皮素治疗,治疗组小鼠胰腺外形重量、淀粉酶数值、病理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槲皮素剂量增加,治疗效果有更加明显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小鼠急性胰腺炎作用,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丽;周进;李小安;樊元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是否使用彩超较B超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彩超引导对42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6例,24F经皮肾通道36例;B超引导对34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5例,24F经皮肾通道29例.结果 彩超和B超引导组经皮肾通道均能一次穿刺成功.但在需要再次穿刺时,B超引导组耗时较长,有2例因动脉损伤行DSA超选栓塞.结论 彩超引导较B超引导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更安全、准确,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海峰;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4月所行的主动脉弓部手术27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巡回、器械护士的工作要点.结果 27例手术均成功实施.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需要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时间长,病死率高,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熟练的配合,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作者:杨爱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诊断方法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从2001年1月~2011年12月,对19例我院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确诊的P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术后1、3和5年生存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按Abor分期标准:Ⅰ期9例、Ⅱ期7例、Ⅲ期3例.1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术,4例行单乳切除或区段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4例行改良根治术;19例均接受化疗,其中7例联合放疗;1例失访,随访18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8%、55.6%.结论 PBL的术前诊断率低,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左怀全;夏冬;权毅;付华;董虹亮;吴斌;王元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EGFR、HER2和GST-π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EGFR、HER2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 (25/70)、27.1% (19/70)和58.6% (41/70).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EGFR、HER2和GST-π三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R、HER2和GST-π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初筛及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价.
作者:刘莉;姜勇;李丽;刘都礼;杨建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ESR1基因XbaⅠ遗传多态性与乳腺增生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89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研究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ESR1基因Xba Ⅰ遗传多态性.结果 ESR1基因Xba Ⅰ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X等位基因患乳腺增生症的风险是x等位基因的0.551倍.结论 ESR1基因Xba Ⅰ遗传多态性与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有关,突变基因增加了乳腺增生症发病风险.
作者:陶苹;田超;李卉;龙启明;胡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扁桃体术后出血临床护理的工作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1997年1月~2011年8月收治扁桃体切除术1643例,发生术后出血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耳鼻咽喉专科护理措施对不同病因的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患者给予专业的护理措施.结果 96例患者经及时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均治愈出院.结论 在积极止血的同时,专科护理对术后出血患者的早日康复极其重要.
作者:陈晓丹;关晋英;晋云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方式的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老年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LC组)67例,开腹组(OC组)56例.结果 二组均顺利手术,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重、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5%(7/67),明显低开腹手术组26.79%(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老年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应详细评估其适应证以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作者:熊晓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限食方式对肥胖大鼠下丘脑orex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限食状态下大鼠下丘脑orexin mRNA表达.结果 肥胖组大鼠orexin显著低于基础对照组;高脂限食80%组12周后,orexin表达比肥胖对照组高,比基础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脂限食60%组12周后,orexin表达显著高于肥胖对照组;基础限食100%组和基础限食80%组12周后,orexin表达明显高于肥胖对照组,低于基础对照组;喂养12周后,与高脂限食80%组相比,基础限食100%组orexin显著升高;基础限食60%组12周后orexin表达极低.结论 膳食结构是改善中枢神经多肽orexin表达的关键,改变食物的膳食构成比单纯限制食物摄入量更有效.
作者:赵琳;贾鲲鹏;王璐;刘伯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作者: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囊结石误诊漏诊的原因及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77例临床怀疑为胆囊结石的患者资料,对比分析超声和手术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5%和87.6%.结论 超声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度较高.不典型结石较易出现漏诊和误诊.
作者:唐一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1次/d,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2ml肌肉注射,1次/2d;对照组仅口服左西替利嗪,两组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停药4周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P<0.05);对照组复发率(50.00%)明显高于治疗组(25.93%).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韶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D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N组静注生理盐水2ml.5min后3组静注丙泊酚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T0)、入睡时(T1)、膀胱镜操作时(T2)、术毕时(T3)的MAP、HR、RR、SpO2.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的尿道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HR匀均显著低于T0时点(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F、D两组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与N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N组相比苏醒时的尿道痛VAS评分D、F两组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及N组(P<0.05).头昏及术中体动发生率F组及D组明显低于N组.结论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呼吸抑制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静;夏氢;谢柯祺;何伟;赖庆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大动脉内皮脂肪酶(EL)、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血管重构的动态变化,探讨EL与血管重构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2K1C高血压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n=7)、2K1C 4W组(n=7)、2K1C 8W组(n=7)、2K1C 12W组(n=7)四组,观察四组大鼠血压、血脂、主动脉中层壁厚/管腔内径(MT/LD)变化,用免疫组化观察EL、NF-κB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L mRNA表达.结果 2K1C8W与12W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Sham组;主动脉MT/LD 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MT/LD进行性增大;EL、EL-mRNA、NF-κB表达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升高;EL、NF-κB表达与MT/LD正相关,EL与HDL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大动脉中EL表达明显增高,且与其血管重构关系密切,可能是血管重构机制之一.
作者:陈永宏;周建中;张松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CU清醒患者社会支持状态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5月的63例ICU清醒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社会支持程度评定量表分为A组(高社会支持组)、B组(一般社会支持组)和C组(低社会支持组)每组各21例,后将三组患者的POMS评分和HAMA、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POMS量表各指标评分均优于B组及C组,HAMA量表和HAMD量表≤7分比例均高于B组及C组,而B组则优于C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CU清醒患者社会支持状态对其情绪状态的影响较大,应重视对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的干预.
作者:黄秀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10月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折共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为新鲜闭合骨折,2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线位于远侧1/3为3例,腰部骨折7例,近侧1/3骨折2例.骨折线位于远侧和腰部采取掌侧入路,骨折线位于近侧采用腕背侧切口.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9.5个月,术后石膏固定4周,均为骨性愈合.本组功能疗效评估优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1.1%.结论 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和小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张月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麻醉时采用低潮气量人工通气对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以40例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全麻低潮气量通气(观察组),另20例采用全麻常规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术中连续监测MAP、HR、CVP、SpO2 、PCO2、PAW及PaO2等循环呼吸指标,记录气T0、T1、T2、T3及T4时上述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气道压力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PC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MAP、CVP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低潮气量人工通气用于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剑蔚;白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剂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防治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乳腺癌患者,在照射之前均进行放疗健康宣教,在放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的督导,于放射初期每日放疗之后的1h将医用射线防护剂轻轻喷雾于射野皮肤处,喷雾剂量0.1ml/(cm2·d),2~3次/d,0.05ml/次;在放疗中期,可以根据照射野皮肤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感觉适当增加喷雾的次数,直到放疗终止之后继续对患者喷雾7~10d.结果 防治后放射性皮炎发生严重程度明显低于防治前;防治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健康意识、防护意识等均高于防治前;防治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要明显高于防治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医用射线防护剂用于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防治,能够减小患者皮肤的损伤度,患者的心理状况转良、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高,且生存质量也有所提高.
作者:沈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配套校准物和新鲜全血建立实验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量值溯源性.方法 以配套校准物校准Sysmex XE-2100(LJ-24)血细胞分析仪手动进样模式,建立规范操作检测系统.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对一健康人新鲜全血进行定值,以定值新鲜全血对LJ-24自动进样模式和其它3台血细胞分析仪不同进样模式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完成后,取20例新鲜全血样本分别在4台仪器上不同进样模式各测定2次,对WBC、RBC、HGB、HCT、PLT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规范操作检测系统检测值为靶值,计算偏差,对校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该方法校准血细胞分析仪,成功建立了实验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量值溯源性.校准后的比对分析表明四台血细胞分析仪不同进样模式检测结果的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全血对实验室其它检测系统进行校准,使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可比性,满足了血细胞分析仪量值溯源的要求.
作者:张春平;陈梅;陈超;李明勇;李焱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C臂X线监视、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7例4~10岁的股骨粉碎性骨折患儿,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4~6周后拆除,并于术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继续观察患肢长度及行走步态.结果 所有患者都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不等,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弹性髓内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5例患儿有针尾激惹,5例患儿出现0.5 ~1.0cm的双下肢不等长;术后9 ~13周患儿逐渐下地负重行走,并于术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后12个月所有患儿膝关节屈伸功能不受限,行走步态无异常,术后18个月所有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患儿自行恢复.结论 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及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损伤小,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万永鲜;田泽高;谭美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