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低潮气量通气用于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的临床观察

张剑蔚;白洁

关键词:人工通气, 胸腔镜, 漏斗胸
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麻醉时采用低潮气量人工通气对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以40例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全麻低潮气量通气(观察组),另20例采用全麻常规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术中连续监测MAP、HR、CVP、SpO2 、PCO2、PAW及PaO2等循环呼吸指标,记录气T0、T1、T2、T3及T4时上述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气道压力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PC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MAP、CVP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低潮气量人工通气用于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科198例眩晕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眩晕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98例眩晕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眩晕临床特点和确定病因.结果 198例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98例;后循环缺血(PCI) 45例:其中小脑梗死9例,TIA 14例,腔隙性脑梗死2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1例;其他54例:梅尼埃病5例、小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颅内肿瘤4例、前庭神经元炎3例、神经症26例、眼源性眩晕2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病5例;病因不明1例.结论 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学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患者常见的病因[1].应提高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应及早行头颅CT、TCD、心电图,必要时MRI等有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唐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颈部假性静脉瘤超声表现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2d前发现右侧颈部局限性隆起,触诊皮下可扪及直径约2.0cm的包块,质软、无触痛、皮温正常.超声所见:右侧颈部皮下胸锁乳头肌前面皮下探及大小约16mm×12mm ×5mm的囊性暗区,其旁查见内径约5mm的静脉血管,暗区与静脉血管通过宽约2.3mm的缺口相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管道内为静脉血流信号频谱、静脉血流信号通过缺口与暗区相通.超声诊断:假性静脉瘤.患者行手术,术中所见肿块呈囊性,可见宽约2mm的缺口与静脉相通,术后诊断:假性静脉瘤.

    作者:杨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骨折AO分型将患者分为A1型、A2型和A3型3组.分别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9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1型和A2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3型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王志晖;杨林;丁国强;章士元;薛朝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胃癌中EGFR、HER2及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EGFR、HER2和GST-π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EGFR、HER2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 (25/70)、27.1% (19/70)和58.6% (41/70).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EGFR、HER2和GST-π三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R、HER2和GST-π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初筛及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价.

    作者:刘莉;姜勇;李丽;刘都礼;杨建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067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控制和治疗该菌感染的可靠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分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配套药盒做药敏,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标准判定,采用WHON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感染患者,有较高耐药率,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为34.4%,其余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饶友义;余江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作者: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顽固性贫血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并顽固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维持性透析患者20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方法与单纯性血液透析(HD)方法比较(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检测Hb、Hot、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IL-1α、IL-13、PTH、CRP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IL-1α、IL-1β、PTH、CRP明显下降,而Hb、Hot显著升高.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能通过清除体内中大分子使血Hb、Hct明显上升,减少贫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肾性贫血与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1L-1α、IL-1β、PTH、CRP的升高有关.

    作者:朱迎春;白寿军;冯岗;杜红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置胃管致环杓关节脱位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2011年10月18日因左上腹刀刺伤急诊入院,护士遵医嘱行胃管置管术,插管过程中,患者述疼痛感明显,胃管置入术后约10h患者出现说话费力、声音嘶哑,未重视.3d后拔出胃管,患者声音嘶哑明显、发声无力,给予雾化治疗并观察后症状无缓解.第4天请耳鼻喉科会诊,发现右侧声带固定,声带水肿明显,右侧杓状软骨向前错位突起,声门闭合不全.诊断右侧环杓关节脱位.

    作者:赵大乾;周元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莫西林1.0g/次,2次/d;克拉霉素0.5g/次,2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康复新液,10ml/次,3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eobaeter pylori,Hp)的转阴情况.结果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Hp转阴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作者:韦明勇;熊鹰;杨艳丽;吴军;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胸外科8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开胸组)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胸腔镜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平均手术时间上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亮;刘永煜;赵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全麻低潮气量通气用于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麻醉时采用低潮气量人工通气对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以40例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全麻低潮气量通气(观察组),另20例采用全麻常规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术中连续监测MAP、HR、CVP、SpO2 、PCO2、PAW及PaO2等循环呼吸指标,记录气T0、T1、T2、T3及T4时上述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气道压力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PC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MAP、CVP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低潮气量人工通气用于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剑蔚;白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4月所行的主动脉弓部手术27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巡回、器械护士的工作要点.结果 27例手术均成功实施.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需要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时间长,病死率高,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熟练的配合,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作者:杨爱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46例

    目的 探讨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初期给予抗感染、活血化瘀及物理治疗,对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做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或者输精管吻合术.结果 46例患者应用药物及物理等治疗后,18例症状消失,附睾张力恢复正常.2例低于50岁患者进行了输精管吻合术后治愈.26例50岁以上患者行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术后治愈.结论 对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患者,在给予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峰;陈益金;杨青松;杜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5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观察.结果 用药前和用药后8周分别对患者进行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用药后总分比用药前平均降低(8.2),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分别较治疗前降低(15.8),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89.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前列安栓显著的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前列液中白细胞计数和提高卵磷脂含量,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海峰;赖建平;万旭辉;李兴斌;王学华;傅光华;甘道举;李健;文小平;常从旺;郭鹏飞;杨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10月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折共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为新鲜闭合骨折,2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线位于远侧1/3为3例,腰部骨折7例,近侧1/3骨折2例.骨折线位于远侧和腰部采取掌侧入路,骨折线位于近侧采用腕背侧切口.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9.5个月,术后石膏固定4周,均为骨性愈合.本组功能疗效评估优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1.1%.结论 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和小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张月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7例疗效观察

    目的 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6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积极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压、呼吸、pH、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67例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通气状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及PaCO2明显高于相应治疗后的水平(P<0.05);治疗前的氧合指数和pH值低于相应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俱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高氧合指数和PH值,稳定血压及心率,值得在临床更广泛地应用.

    作者:吕青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胰岛素抵抗内脂素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和比较胰岛素抵抗者(n=8)和非胰岛素抵抗对照者(n=8)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胰岛素抵抗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均稍低于对照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 =0.394;P =0.286).胰岛素抵抗者单个核细胞、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内脂素mRNA水平均与T4正相关(P =0.029;P =0.035).结论 胰岛素抵抗者单个核细胞、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者无差异;甲状腺可能参与调节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

    作者:张蔚然;张蓓;陈敏;蒲丹;杨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病理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理资料,观察出血周围区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探讨病理改变同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出血量、高血压级别,高血压病程等)的关系.结果 病理标本发现在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大部分细小动脉有发生不同程度的透明变性;有部分细小动脉发生扩张性改变,并发现在血管周围组织中胶质细胞增生、小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在按照病理切片是否发现透明变性分组后,发现组间的患者年龄、发病时出血量及高血压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有无发现血管扩张性改变分组,组间的患者年龄、发病时出血量及高血压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患高血压病年龄,病程与其脑组织中细小血管发生透明变性和血管扩张性改变相关.细小血管发生透明变性和血管扩张性改变导致血管破裂时出血量增大.

    作者:郑毅;徐学君;邓兵;吕涛;周勇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运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26例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转移进行修复,大为16cm×12cm,小为10cm×8cm.结果 26例全部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正常,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可靠,切取方便,质地优良耐磨,是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钟俊波;朱必清;李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外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对照组38例外用卤米松乳膏,均早晚各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有效率为3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68,P<0.05).结论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雪;翁燕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