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迎春;白寿军;冯岗;杜红秀
目的 探讨是否使用彩超较B超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彩超引导对42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6例,24F经皮肾通道36例;B超引导对34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5例,24F经皮肾通道29例.结果 彩超和B超引导组经皮肾通道均能一次穿刺成功.但在需要再次穿刺时,B超引导组耗时较长,有2例因动脉损伤行DSA超选栓塞.结论 彩超引导较B超引导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更安全、准确,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海峰;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T2DM患者血清TBIL、UA水平与CAS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T2DM老年患者210例,按照有无CAS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及CAS组,比较两组TBIL、DBIL、IBIL及UA指标;CAS组内依据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比较各组TBIL、DBIL、IBIL、UA等指标;按照UA值分组,比较BIL指标.结果 CAS组TBIL水平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UA高于正常颈动脉组(P<0.05);CAS组内比较:TBIL: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水平的UA组间T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CAS斑块形成患者血清TBIL降低、UA升高,且TBIL降低、UA升高程度与斑块病变程度一致,而TBIL与UA无明显相关.
作者:吴仕英;丁光明;谭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D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N组静注生理盐水2ml.5min后3组静注丙泊酚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T0)、入睡时(T1)、膀胱镜操作时(T2)、术毕时(T3)的MAP、HR、RR、SpO2.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的尿道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HR匀均显著低于T0时点(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F、D两组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与N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N组相比苏醒时的尿道痛VAS评分D、F两组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及N组(P<0.05).头昏及术中体动发生率F组及D组明显低于N组.结论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呼吸抑制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静;夏氢;谢柯祺;何伟;赖庆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原发性肿瘤,观察组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术后3个月(2.50% VS 5.00%)和6个月(7.50% VS 10.00%)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2个月(10.00% VS30.00%)和24个月(17.50% VS 37.50%)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药物.
作者:吴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4月所行的主动脉弓部手术27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巡回、器械护士的工作要点.结果 27例手术均成功实施.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需要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时间长,病死率高,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熟练的配合,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作者:杨爱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ESR1基因XbaⅠ遗传多态性与乳腺增生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89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研究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ESR1基因Xba Ⅰ遗传多态性.结果 ESR1基因Xba Ⅰ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X等位基因患乳腺增生症的风险是x等位基因的0.551倍.结论 ESR1基因Xba Ⅰ遗传多态性与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有关,突变基因增加了乳腺增生症发病风险.
作者:陶苹;田超;李卉;龙启明;胡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2011年10月18日因左上腹刀刺伤急诊入院,护士遵医嘱行胃管置管术,插管过程中,患者述疼痛感明显,胃管置入术后约10h患者出现说话费力、声音嘶哑,未重视.3d后拔出胃管,患者声音嘶哑明显、发声无力,给予雾化治疗并观察后症状无缓解.第4天请耳鼻喉科会诊,发现右侧声带固定,声带水肿明显,右侧杓状软骨向前错位突起,声门闭合不全.诊断右侧环杓关节脱位.
作者:赵大乾;周元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用89SrCl2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59例前列腺癌并骨转移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独应用89SrCl2治疗骨转移灶,B组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控制前列腺癌骨转移方面,A组有效率为75.6%,B组有效率为9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王卫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初期给予抗感染、活血化瘀及物理治疗,对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做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或者输精管吻合术.结果 46例患者应用药物及物理等治疗后,18例症状消失,附睾张力恢复正常.2例低于50岁患者进行了输精管吻合术后治愈.26例50岁以上患者行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术后治愈.结论 对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患者,在给予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峰;陈益金;杨青松;杜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时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的冷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5~11月的140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试验组与传统清水冰袋对照组,每组70例,冷疗24h后,分别测量两组术前及术后24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粗点周径;对术前及术后24h进行疼痛的静止、运动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表评定术前及术后24h膝关节功能及测量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结果 术后24h两组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粗点周径肿胀值、静止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肿胀疼痛越严重,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差.结论 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较传统清水冰袋更能减轻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并且肿胀疼痛与膝关节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玲利;宁宁;侯晓玲;刘晓燕;杨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76例ASA Ⅰ ~Ⅱ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和瑞芬太尼组(R).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2~3ug/kg,丙泊酚1.5~2mg/kg,维库溴铵0.1 m/kg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均持续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在插管后持续吸入1.0~2.5%七氟醚,R组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T1、T2、单肺通气15min(T3)、单肺通气30min(T4)以及单肺通气结束前1min(T5)等时间点的HR、MAP、CVP、SPO2、PET CO2以及T2~T5各时刻抽取静脉血和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以及CVP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显著低于T1(P<0.05),术中升压、降压药物的使用率S组均低于R组(P<0.05);T3、T4、T5时刻肺内分流率较T2时刻显著增加,PaO2较T2时刻显著下降,T5时刻的PaO2较T4时刻有所回升.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中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在术中前者能更好的维持循环的稳定;后者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较小,但两者都不影响 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
作者:牟林;邓燕宏;熊章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不同麻醉方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及血清细胞因子差异.方法 将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乌司他丁+全凭吸入麻醉组(Ⅱ组),分别在术前1d拔管后1h、24h、4d、7d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拔管后1h明显,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稳态氧化氮产物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并减轻其发病程度.
作者:陈学均;代月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33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2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6%;关节功能Merled'Aubigné评分:优22例,良5例,尚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8%.本组患者未发生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位质量和功能康复可影响疗效.
作者:熊小明;宋偲茂;万趸;邓轩赓;石华刚;曹万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和比较胰岛素抵抗者(n=8)和非胰岛素抵抗对照者(n=8)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胰岛素抵抗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均稍低于对照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 =0.394;P =0.286).胰岛素抵抗者单个核细胞、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内脂素mRNA水平均与T4正相关(P =0.029;P =0.035).结论 胰岛素抵抗者单个核细胞、单核源性巨噬细胞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者无差异;甲状腺可能参与调节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
作者:张蔚然;张蓓;陈敏;蒲丹;杨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作者: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神经内窥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窥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50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18例行透明隔造瘘术加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ar-peritoneal shunts,V-P);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脉络丛绒毛凝固术及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随访3 ~50个月,患者脑积水症状均有所改善.全部患者无死亡.4例出现短暂高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积水无改善,改行V-P分流术.4例分流管堵塞行分流管调整术.结论 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冯文;高晋健;吴建兵;杜春富;赵鹤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评价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5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观察.结果 用药前和用药后8周分别对患者进行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用药后总分比用药前平均降低(8.2),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分别较治疗前降低(15.8),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89.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前列安栓显著的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前列液中白细胞计数和提高卵磷脂含量,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王海峰;赖建平;万旭辉;李兴斌;王学华;傅光华;甘道举;李健;文小平;常从旺;郭鹏飞;杨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算踝肱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依照踝肱指数分为两组:ABI≤0.9和0.9 <ABI< 1.3组,比较两组踝肱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结果 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eGFR相关(P<0.01).结论 合并轻到中度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存在相关性,低水平的eGFR是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朝铭;张林;许爱琴;肖敏;赵万燕;胡茂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以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100例,对照组以甘草酸二铵治疗药物性肝损害10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指标(P均<0.05),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1).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健梅;杨仁国;耿晓霞;江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反复黑便2年,复发3d就诊.入院前2年,患者反复解柏油样黑便1~2次/d,同时感脐周阵性隐痛不适.曾于院外住院诊治,行胃镜、肠镜、小肠钡餐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小肠出血?3d前,患者再次解黑便,为行胶囊内镜检查来我院.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Hb 82g/L,余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空肠一大小约4.0cm × 3.0cm的隆起性病变,致管腔狭窄,隆起处粘膜光滑,见静脉明显显露,所见粘膜未见明显溃疡.即诊断空肠隆起性病变(性质?间质瘤?).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空肠间质瘤,低度恶性,行小肠部分切除术,随访1年未再出血.
作者:吴宗英;刘红专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