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乾;周元芳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2年4月14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LC1435例,4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9%,其中胆囊三角致密粘连27例,胆囊结肠内瘘3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例,mirizzi综合征5例,术中出血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治愈率100%.结论 严格按照腹腔镜手术基本原则,掌握如下手术技巧:①发病后72h手术;②采用4孔法并使胆囊周围组织形成张力游离胆囊;③采用多种措施提高胆囊三角的处理质量;④游离胆囊时宁浅勿深.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安宁;王俭;杨训;黄锐;董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并丙酚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初始靶效应室浓度分别为0.25ng/ml、2ng/ml,均复合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每2min增加0.5μg/ml,直至意识消失.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情况、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SBP、DBP和HR在T1、T2和T5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异丙酚剂量和异丙酚总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OA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苏醒质量更优,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炼波;何常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60~79岁人群糖代谢异常(GA)的发生与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血脂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8年成都地区常住40 ~79岁人群GA流调中的60~79岁人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WHR,TG,LDL,BMI和年龄与GA的优势比(OR)分别为1.546,0.243,0.139,0.072和0.041,并随着上述指标的增加,GA的发生风险加大;腹型肥胖合并超重或肥胖人群GA的发生率为68.83%(男68.31%,女69.12%).结论 腹型肥胖合并超重或肥胖的老年人是GA筛查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芳;刘雅;钟宏;杨雷;易延静;袁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采用蛙皮素50 μg/(kg·h)×6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予100、50、20、10μmol/L槲皮素进行治疗,通过比较胰腺重量、血清淀粉酶、HE染色、病理炎症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蛙皮素能诱导明显的急性胰腺炎.通过槲皮素治疗,治疗组小鼠胰腺外形重量、淀粉酶数值、病理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槲皮素剂量增加,治疗效果有更加明显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小鼠急性胰腺炎作用,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丽;周进;李小安;樊元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哮喘的作用.方法 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布地奈德/沙美特罗(舒利迭)干粉剂吸入50μg/250μg吸入,2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布地奈德组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次吸入治疗,2次/d.两组疗程均为15d.并采用哮喘症状评分和肺功能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ACT评分.结果 两组在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和ACT评分上均有改善,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沙美特罗/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哮喘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疗效好、经济和方便,符合在临床应用.
作者:尚利娜;洪明岳;顾袁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时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痰热清注射液组)和观察组(痰热清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每组各79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3d、7d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d、7d的FVC、MMF、FEV1、PEF25、PEF50及V25、V50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较佳,且可较快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作者:王月蓉;施亚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ACPE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有创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其中29例患者抢救成功,有效率为87.9% (29/33),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气pH值、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a02)上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等明显改善,治疗前及治疗后2h两组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的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行有创机械通气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作者:罗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4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有完整资料者142例.跌伤70例,摔伤45例,交通伤27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29例,Ⅱ型27例,Ⅲ型41例,Ⅳ型28例,Ⅴ型17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88例,高血压81例,慢性支气管炎59例,糖尿病79例.姑息治疗56例,动力髋螺钉固定49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37例.结果 获得随访142例,随访时间1~8年,髋关节功能按Harris 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姑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51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0周,发生不同程度髋内翻18例,优良40例,优良率71.4%.动力髋固定平均住院时间25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优良40例,优良率81.6%.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平均住院时间19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周,优良32例,优良率86.4%.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和骨折类型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王在春;任加强;孔令江;刘巍;张文杰;阿效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时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的冷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5~11月的140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试验组与传统清水冰袋对照组,每组70例,冷疗24h后,分别测量两组术前及术后24h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粗点周径;对术前及术后24h进行疼痛的静止、运动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表评定术前及术后24h膝关节功能及测量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结果 术后24h两组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粗点周径肿胀值、静止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肿胀疼痛越严重,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差.结论 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较传统清水冰袋更能减轻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并且肿胀疼痛与膝关节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玲利;宁宁;侯晓玲;刘晓燕;杨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前列地尔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1次/d,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1次/d,静脉滴注,拜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前列地尔组在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清;吕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且行同期汽化电切手术治疗患者35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1~2年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6个月的术后观察,IPSS、QOL及PRV明显低于术前,Qmax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无膀胱癌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电切术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患者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传统环切术与环套法包皮切除术的特征比较,以便为患者采取佳手术方式.方法 对115例需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A组56例),环套法包皮环切术组(B组,59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特征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中较重水肿的消退、出血、系带裂开等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采用环套法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小,生活质量满意度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梅;张素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并顽固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维持性透析患者20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方法与单纯性血液透析(HD)方法比较(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检测Hb、Hot、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IL-1α、IL-13、PTH、CRP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IL-1α、IL-1β、PTH、CRP明显下降,而Hb、Hot显著升高.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能通过清除体内中大分子使血Hb、Hct明显上升,减少贫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肾性贫血与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1L-1α、IL-1β、PTH、CRP的升高有关.
作者:朱迎春;白寿军;冯岗;杜红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大动脉内皮脂肪酶(EL)、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血管重构的动态变化,探讨EL与血管重构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2K1C高血压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n=7)、2K1C 4W组(n=7)、2K1C 8W组(n=7)、2K1C 12W组(n=7)四组,观察四组大鼠血压、血脂、主动脉中层壁厚/管腔内径(MT/LD)变化,用免疫组化观察EL、NF-κB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L mRNA表达.结果 2K1C8W与12W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Sham组;主动脉MT/LD 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MT/LD进行性增大;EL、EL-mRNA、NF-κB表达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升高;EL、NF-κB表达与MT/LD正相关,EL与HDL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大动脉中EL表达明显增高,且与其血管重构关系密切,可能是血管重构机制之一.
作者:陈永宏;周建中;张松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10月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折共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为新鲜闭合骨折,2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线位于远侧1/3为3例,腰部骨折7例,近侧1/3骨折2例.骨折线位于远侧和腰部采取掌侧入路,骨折线位于近侧采用腕背侧切口.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9.5个月,术后石膏固定4周,均为骨性愈合.本组功能疗效评估优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1.1%.结论 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和小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张月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76例ASA Ⅰ ~Ⅱ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和瑞芬太尼组(R).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2~3ug/kg,丙泊酚1.5~2mg/kg,维库溴铵0.1 m/kg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均持续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在插管后持续吸入1.0~2.5%七氟醚,R组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T1、T2、单肺通气15min(T3)、单肺通气30min(T4)以及单肺通气结束前1min(T5)等时间点的HR、MAP、CVP、SPO2、PET CO2以及T2~T5各时刻抽取静脉血和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以及CVP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显著低于T1(P<0.05),术中升压、降压药物的使用率S组均低于R组(P<0.05);T3、T4、T5时刻肺内分流率较T2时刻显著增加,PaO2较T2时刻显著下降,T5时刻的PaO2较T4时刻有所回升.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中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在术中前者能更好的维持循环的稳定;后者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较小,但两者都不影响 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
作者:牟林;邓燕宏;熊章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验证杰雪消毒效果的可靠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方法 ①皮肤实验(同体对照,实验组30例,杰雪消毒患者右手背皮肤,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对照组30例,碘酊酒精消毒患者左手背皮肤,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②瓶塞实验(实验组30例,杰雪消毒瓶塞,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对照组30例,碘酊酒精消毒瓶塞,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结果 杰雪和碘酊酒精消毒皮肤、瓶塞后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杰雪对皮肤和瓶塞消毒效果均可靠.
作者:吴萍;石慧;郭辉梦;向成玉;周晓英;吴显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EGFR、HER2和GST-π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EGFR、HER2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 (25/70)、27.1% (19/70)和58.6% (41/70).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EGFR、HER2和GST-π三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R、HER2和GST-π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初筛及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价.
作者:刘莉;姜勇;李丽;刘都礼;杨建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C臂X线监视、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7例4~10岁的股骨粉碎性骨折患儿,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4~6周后拆除,并于术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继续观察患肢长度及行走步态.结果 所有患者都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不等,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弹性髓内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5例患儿有针尾激惹,5例患儿出现0.5 ~1.0cm的双下肢不等长;术后9 ~13周患儿逐渐下地负重行走,并于术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后12个月所有患儿膝关节屈伸功能不受限,行走步态无异常,术后18个月所有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患儿自行恢复.结论 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及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损伤小,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万永鲜;田泽高;谭美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31例严重肝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7例.术后并发肝脓肿伴肺部感染5例,膈下感染6例,胆瘘2例,均经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运用控制损伤理念,采用纱布填塞方法,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
作者:宋文玖;彭维江;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