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植
目的 检测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大动脉内皮脂肪酶(EL)、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血管重构的动态变化,探讨EL与血管重构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2K1C高血压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n=7)、2K1C 4W组(n=7)、2K1C 8W组(n=7)、2K1C 12W组(n=7)四组,观察四组大鼠血压、血脂、主动脉中层壁厚/管腔内径(MT/LD)变化,用免疫组化观察EL、NF-κB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L mRNA表达.结果 2K1C8W与12W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Sham组;主动脉MT/LD 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MT/LD进行性增大;EL、EL-mRNA、NF-κB表达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升高;EL、NF-κB表达与MT/LD正相关,EL与HDL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大动脉中EL表达明显增高,且与其血管重构关系密切,可能是血管重构机制之一.
作者:陈永宏;周建中;张松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33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2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6%;关节功能Merled'Aubigné评分:优22例,良5例,尚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8%.本组患者未发生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位质量和功能康复可影响疗效.
作者:熊小明;宋偲茂;万趸;邓轩赓;石华刚;曹万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及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后路内固定及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方法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Cobb角改变、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BMD、Cobb角改变、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路内固定及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黎圣田;吴辉耀;张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不同麻醉方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及血清细胞因子差异.方法 将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乌司他丁+全凭吸入麻醉组(Ⅱ组),分别在术前1d拔管后1h、24h、4d、7d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拔管后1h明显,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稳态氧化氮产物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并减轻其发病程度.
作者:陈学均;代月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作者: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初期给予抗感染、活血化瘀及物理治疗,对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做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或者输精管吻合术.结果 46例患者应用药物及物理等治疗后,18例症状消失,附睾张力恢复正常.2例低于50岁患者进行了输精管吻合术后治愈.26例50岁以上患者行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术后治愈.结论 对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患者,在给予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峰;陈益金;杨青松;杜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T1-3N0-2M0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QOL)状况,为T1-3N0-2M0胃癌患者术中是否进行胃裸区清扫提供依据.方法 对75例胃癌患者,随机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40例(A组),单纯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组35例(B组),应用Spilzer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总分及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精神5个主题项目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患者术后QOL总分是持续增加的,在术后36个月两种重建术式得分相互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治疗T1-3N0-2M0期胃癌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袁淼;黄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中药浸泡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中药浸泡加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浸泡辅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吉辉;余瑶;汪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4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有完整资料者142例.跌伤70例,摔伤45例,交通伤27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29例,Ⅱ型27例,Ⅲ型41例,Ⅳ型28例,Ⅴ型17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88例,高血压81例,慢性支气管炎59例,糖尿病79例.姑息治疗56例,动力髋螺钉固定49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37例.结果 获得随访142例,随访时间1~8年,髋关节功能按Harris 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姑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51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0周,发生不同程度髋内翻18例,优良40例,优良率71.4%.动力髋固定平均住院时间25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优良40例,优良率81.6%.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平均住院时间19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周,优良32例,优良率86.4%.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和骨折类型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王在春;任加强;孔令江;刘巍;张文杰;阿效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方法 选用BALB/C小鼠,采用蛙皮素50 μg/(kg·h)×6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并予100、50、20、10μmol/L槲皮素进行治疗,通过比较胰腺重量、血清淀粉酶、HE染色、病理炎症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蛙皮素能诱导明显的急性胰腺炎.通过槲皮素治疗,治疗组小鼠胰腺外形重量、淀粉酶数值、病理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槲皮素剂量增加,治疗效果有更加明显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小鼠急性胰腺炎作用,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丽;周进;李小安;樊元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C臂X线监视、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7例4~10岁的股骨粉碎性骨折患儿,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4~6周后拆除,并于术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继续观察患肢长度及行走步态.结果 所有患者都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不等,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弹性髓内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5例患儿有针尾激惹,5例患儿出现0.5 ~1.0cm的双下肢不等长;术后9 ~13周患儿逐渐下地负重行走,并于术后6~9个月取出内固定,术后12个月所有患儿膝关节屈伸功能不受限,行走步态无异常,术后18个月所有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患儿自行恢复.结论 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及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损伤小,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股骨粉碎性骨折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万永鲜;田泽高;谭美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SD大鼠制成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S)、未输液组(NF)、大量液体复苏组(AR)、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R),分别于实验的30、90、150、270、510min时间点采血检测血清ALT水平,并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计算各组大鼠尾部继发性出血量、后续输液量、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结果 LR组大鼠尾部继发性出血量低于NF组和AR组(P<0.05);LR组大鼠后续治疗所需液量明显少于AR组和LR组(P<0.01);创伤急救期给予不同方式处理,各时间点不同组别ALT水平比较,LR组<AR组<NF组(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NF组和AR组比LR组损伤更明显;LR组大鼠存活时间长于NF组和LR组.LR组大鼠在150、270、510min和72h的存活率均高于NF组和AR组(生存分析P<0.01).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继发性出血量和后续治疗输液量,有利于肝脏功能的保护,提高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可能为临床对重度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较好治疗方案.
作者:蒋智;李茂秦;曹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验证杰雪消毒效果的可靠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方法 ①皮肤实验(同体对照,实验组30例,杰雪消毒患者右手背皮肤,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对照组30例,碘酊酒精消毒患者左手背皮肤,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②瓶塞实验(实验组30例,杰雪消毒瓶塞,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对照组30例,碘酊酒精消毒瓶塞,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结果 杰雪和碘酊酒精消毒皮肤、瓶塞后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杰雪对皮肤和瓶塞消毒效果均可靠.
作者:吴萍;石慧;郭辉梦;向成玉;周晓英;吴显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了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4例,将COPD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另取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COPD急性发作期组血尿酸的水平分别为(264.32±46.46)和(410.54±87.36)μmol/L,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血尿酸的水平从(410.54±87.36)μmol/L降低到(324.44±62.47)μmol/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 Ⅰ、Ⅱ、Ⅲ和Ⅳ级患者血尿酸的水平分别为(286.74±50.12)、(352.16±59.14)、(432.66±80.34)和(484.57±92.64) μmol/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升高的血尿酸可以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的监控.
作者:张庆团;覃善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厚度及视力的变化,探讨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26例(52眼)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0.8),行每周1次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分四期完成.记录术前、术后3、6个月视力(visual acuity,VA),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中心厚度.结果 26例重度NPDR患者(52眼)中,行PRP术后3个月、6个月VA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治疗后黄斑中心厚度较治疗前轻度增加.结论 对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行PRP治疗安全有效,术后黄斑中心厚度轻度增加.
作者:方晏红;王琼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术治疗开放手术后肾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共56例患者,既往均曾行上尿路开放手术,包括肾盂和/或肾实质切开取石38例,肾;离断成形术6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2例.左侧24例、右侧32例.结石单发12例、多发27例、鹿角状结石及多发结石17例.结石大小0.8cm×0.6cm~8.7cm×5.5cm.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逐级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结石负荷小的患者采用F20通道,结石负荷大的患者采用F24标准通道,气压弹道及超声负压粉碎并清除结石.结果 56例均顺利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并行一期碎石术,51例单通道,5例双通道;穿刺通道在十一肋间37例,十二肋下19例;碎石手术时间15 ~ 180min,平均54 min;术中出血量20~1000ml,平均150ml,2例输血;9例残石平均0.6~1.2cm,结石清除率84%(47/56).术中无气胸或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明显出血,经高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止血.8例肾功不全者,3例肾功恢复正常,5例维持在低氮质血症水平.结论 经皮肾镜术治疗上尿路开放手术后肾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鄢世兵;何昌孝;袁正勇;黄颖川;王翰辉;李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医院产业投资管理,必须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总结与改进.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以达到投资收益大化,更好地为医疗补偿提供资金保证[1].1 PDCA循环模式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作者:刘剑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钡灌肠在婴幼儿便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因便秘就诊的患儿100例(排便次数≤2次/周)行钡剂灌肠观察结肠、直肠形态及排空时间.其中≤1岁67例,13个月一3岁17例,>3岁16例,平均1.4岁.结合患儿随访结果回顾分析其钡剂灌肠所见与临床联系.结果 器质性便秘6例(中场旋转不良2例,节段性肠管持续狭窄4例),非器质性便秘94例.94例非器质性便秘患儿24h钡剂完全排空41例(43.61%),48h完全排空84例(89.36),72h完全排空91例(96.80%).94例中72例(76.95%)3~5个月后电话随访得知54例(75%)便秘症状消失(包括食欲增加,排便次数≥3次/周);13例(18.1%)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其平均排便次数≥2次/周);5例(6.9%)无改善.结论 钡剂灌肠可作为筛查鉴别婴幼儿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便秘的首选方法.75%以上非器质性便秘婴幼儿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法及科学排便训练可消除便秘症状.
作者:赖华;贺明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并顽固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维持性透析患者20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方法与单纯性血液透析(HD)方法比较(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检测Hb、Hot、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IL-1α、IL-13、PTH、CRP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IL-1α、IL-1β、PTH、CRP明显下降,而Hb、Hot显著升高.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能通过清除体内中大分子使血Hb、Hct明显上升,减少贫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肾性贫血与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TNF-α、1L-1α、IL-1β、PTH、CRP的升高有关.
作者:朱迎春;白寿军;冯岗;杜红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控制和治疗该菌感染的可靠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分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配套药盒做药敏,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标准判定,采用WHON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感染患者,有较高耐药率,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为34.4%,其余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饶友义;余江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