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勇;魏江涛;刘海兵;赵荣
目的 观察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麻醉时采用低潮气量人工通气对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 以40例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全麻低潮气量通气(观察组),另20例采用全麻常规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术中连续监测MAP、HR、CVP、SpO2 、PCO2、PAW及PaO2等循环呼吸指标,记录气T0、T1、T2、T3及T4时上述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气道压力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PC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MAP、CVP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min、10min和30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低潮气量人工通气用于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剑蔚;白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传统环切术与环套法包皮切除术的特征比较,以便为患者采取佳手术方式.方法 对115例需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包皮环切手术组(A组56例),环套法包皮环切术组(B组,59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特征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中较重水肿的消退、出血、系带裂开等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采用环套法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小,生活质量满意度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梅;张素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大动脉内皮脂肪酶(EL)、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血管重构的动态变化,探讨EL与血管重构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作2K1C高血压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n=7)、2K1C 4W组(n=7)、2K1C 8W组(n=7)、2K1C 12W组(n=7)四组,观察四组大鼠血压、血脂、主动脉中层壁厚/管腔内径(MT/LD)变化,用免疫组化观察EL、NF-κB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L mRNA表达.结果 2K1C8W与12W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Sham组;主动脉MT/LD 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MT/LD进行性增大;EL、EL-mRNA、NF-κB表达2K1C各组显著高于Sham组,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升高;EL、NF-κB表达与MT/LD正相关,EL与HDL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大动脉中EL表达明显增高,且与其血管重构关系密切,可能是血管重构机制之一.
作者:陈永宏;周建中;张松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1次/d,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2ml肌肉注射,1次/2d;对照组仅口服左西替利嗪,两组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停药4周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P<0.05);对照组复发率(50.00%)明显高于治疗组(25.93%).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韶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囊结石误诊漏诊的原因及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77例临床怀疑为胆囊结石的患者资料,对比分析超声和手术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5%和87.6%.结论 超声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度较高.不典型结石较易出现漏诊和误诊.
作者:唐一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并丙酚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初始靶效应室浓度分别为0.25ng/ml、2ng/ml,均复合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每2min增加0.5μg/ml,直至意识消失.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情况、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SBP、DBP和HR在T1、T2和T5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异丙酚剂量和异丙酚总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OA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苏醒质量更优,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炼波;何常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家蝇胚胎细胞MDEC-07114抗菌蛋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脂多糖诱导家蝇胚胎细胞MDEC-07114,提取抗菌蛋白,配制成40、80、160、320和640μg/ml 5个实验组,同时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抗菌蛋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5种浓度抗菌蛋白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MTT显示5种浓度抗菌蛋白对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无抑制作用.②流式细胞术显示对K562细胞S期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组均可引起K562细胞的G0/G1期百分比上升,细胞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引起的K562细胞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可阻滞K562细胞周期的正常发育.
作者:张金花;贺莉芳;杨霞霞;邓仁兵;万启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与曲马多与瑞芬太尼对全麻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布托啡诺组(Ⅱ组)、曲马多(Ⅲ组)和瑞芬太尼组(Ⅳ组).四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相同.拔管前分别予0.9%等体积生理盐水,0.02mg/kg布托啡诺,2mg/kg曲马多及1 μg/kg瑞芬太尼.记录各时点SBP、DBP、HR、SpO2,比较各组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Ⅱ、Ⅲ、Ⅳ组患者围术期SBP、DBP、HR、SpO2变化平稳,明显优于Ⅰ组,恶心、呕吐、躁动等的发生率也少于Ⅰ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布托啡诺、曲马多及瑞芬太尼均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雄;姜敏;候明勇;王两忠;魏江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以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100例,对照组以甘草酸二铵治疗药物性肝损害10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指标(P均<0.05),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1).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健梅;杨仁国;耿晓霞;江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原发性肿瘤,观察组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术后3个月(2.50% VS 5.00%)和6个月(7.50% VS 10.00%)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2个月(10.00% VS30.00%)和24个月(17.50% VS 37.50%)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药物.
作者:吴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营养指标,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的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应加强营养护理的建设和管理.
作者:王静;曾凯宏;林赟;杨咏涛;赵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验证杰雪消毒效果的可靠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方法 ①皮肤实验(同体对照,实验组30例,杰雪消毒患者右手背皮肤,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对照组30例,碘酊酒精消毒患者左手背皮肤,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②瓶塞实验(实验组30例,杰雪消毒瓶塞,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对照组30例,碘酊酒精消毒瓶塞,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72h).结果 杰雪和碘酊酒精消毒皮肤、瓶塞后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杰雪对皮肤和瓶塞消毒效果均可靠.
作者:吴萍;石慧;郭辉梦;向成玉;周晓英;吴显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0月7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对照,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2.1±12.7)min,开腹手术组为(56.4±1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6±1.9)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的(9.8±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排便、排气、肠鸣音、进食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微创,并发症少,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李革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鲜股骨颈骨折个体化手术治疗策略与结果.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18 ~ 65岁48例,66 ~ 86岁38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25例,Ⅲ型26例,Ⅳ型12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空心松质骨螺钉内固定22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6例,半髋关节置换30例,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 获得1~6年(平均3.1年)随访,内固定组48例,骨折愈合时间17~24周(平均20.5周),髋内翻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3例,优良率79.2%.关节置换组38例,早期脱位2例,切口感染1例,优良率84.2%.结论 根据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活动能力、骨密度值和骨折类型,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术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戢良超;谌刚;李世林;徐映明;周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益母草冲剂联合当归丸治疗药物流产后腹痛、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门诊就诊自愿药物终止妊娠的育龄妇女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在腹痛明显或妊娠囊排出宫腔后即服益母草冲剂,1包/次,3次/d,服用1周后加服当归丸,15粒/次,2次/d,一直到月经恢复正常.对照组只在腹痛时服用其他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对两组腹痛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恢复后月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平均为(2.6±0.8)d,对照组平均为(6.4±1.1)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2±0.4)个月,对照组平均为(2.2±1.2)个月,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月经周期恢复后,观察组经期时间正常者49例(96.1%),对照组正常者41例(80.4%);观察组月经量正常者50例(98.0%),对照组正常者42例(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母草冲剂联合当归丸配伍应用治疗药物流产后腹痛、月经失调效果显著.
作者:龙华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10月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折共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为新鲜闭合骨折,2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线位于远侧1/3为3例,腰部骨折7例,近侧1/3骨折2例.骨折线位于远侧和腰部采取掌侧入路,骨折线位于近侧采用腕背侧切口.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9.5个月,术后石膏固定4周,均为骨性愈合.本组功能疗效评估优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1.1%.结论 采用Baide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和小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张月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76例ASA Ⅰ ~Ⅱ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和瑞芬太尼组(R).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2~3ug/kg,丙泊酚1.5~2mg/kg,维库溴铵0.1 m/kg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均持续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在插管后持续吸入1.0~2.5%七氟醚,R组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T1、T2、单肺通气15min(T3)、单肺通气30min(T4)以及单肺通气结束前1min(T5)等时间点的HR、MAP、CVP、SPO2、PET CO2以及T2~T5各时刻抽取静脉血和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以及CVP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显著低于T1(P<0.05),术中升压、降压药物的使用率S组均低于R组(P<0.05);T3、T4、T5时刻肺内分流率较T2时刻显著增加,PaO2较T2时刻显著下降,T5时刻的PaO2较T4时刻有所回升.结论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胸外科单肺通气手术中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在术中前者能更好的维持循环的稳定;后者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较小,但两者都不影响 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
作者:牟林;邓燕宏;熊章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D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N组静注生理盐水2ml.5min后3组静注丙泊酚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T0)、入睡时(T1)、膀胱镜操作时(T2)、术毕时(T3)的MAP、HR、RR、SpO2.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的尿道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T1时点各组MAP、HR匀均显著低于T0时点(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的RR在T1时点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F、D两组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与N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N组相比苏醒时的尿道痛VAS评分D、F两组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D组及N组(P<0.05).头昏及术中体动发生率F组及D组明显低于N组.结论 丙泊酚配伍地佐辛用于膀胱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呼吸抑制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静;夏氢;谢柯祺;何伟;赖庆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哮喘的作用.方法 7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布地奈德/沙美特罗(舒利迭)干粉剂吸入50μg/250μg吸入,2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布地奈德组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次吸入治疗,2次/d.两组疗程均为15d.并采用哮喘症状评分和肺功能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ACT评分.结果 两组在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和ACT评分上均有改善,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沙美特罗/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哮喘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疗效好、经济和方便,符合在临床应用.
作者:尚利娜;洪明岳;顾袁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短程抗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院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短程抗菌治疗组和长程抗菌治疗组各40例,均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0.4g/d,短程治疗组疗程为7d,长程治疗组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二重感染率以及半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住院病死率及半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程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二重感染率低于长程治疗组(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行短程抗菌治疗是可行的,莫西沙星短程疗法对老年AECOP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可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降低二重感染率.
作者:李蔚;陈果;吴海燕;周雨田;肖邦榕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