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妍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病理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理资料,观察出血周围区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探讨病理改变同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出血量、高血压级别,高血压病程等)的关系.结果 病理标本发现在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大部分细小动脉有发生不同程度的透明变性;有部分细小动脉发生扩张性改变,并发现在血管周围组织中胶质细胞增生、小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在按照病理切片是否发现透明变性分组后,发现组间的患者年龄、发病时出血量及高血压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有无发现血管扩张性改变分组,组间的患者年龄、发病时出血量及高血压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患高血压病年龄,病程与其脑组织中细小血管发生透明变性和血管扩张性改变相关.细小血管发生透明变性和血管扩张性改变导致血管破裂时出血量增大.
作者:郑毅;徐学君;邓兵;吕涛;周勇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需行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CNKI等数据库,搜集相关随机对照试(RCT),同时筛检纳入的参考文献,查找乌司他丁与单肺通气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e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包括24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乌司他丁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可减少需单肺通气患者血液中的IL-6,IL-8的生成,从而对肺功能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何崟;吴沁娟;满福云;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BL)的诊断方法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从2001年1月~2011年12月,对19例我院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确诊的P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术后1、3和5年生存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按Abor分期标准:Ⅰ期9例、Ⅱ期7例、Ⅲ期3例.1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术,4例行单乳切除或区段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4例行改良根治术;19例均接受化疗,其中7例联合放疗;1例失访,随访18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8%、55.6%.结论 PBL的术前诊断率低,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左怀全;夏冬;权毅;付华;董虹亮;吴斌;王元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护理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4例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宗小敏;罗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是否使用彩超较B超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彩超引导对42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6例,24F经皮肾通道36例;B超引导对34例患者建立16F经皮肾通道5例,24F经皮肾通道29例.结果 彩超和B超引导组经皮肾通道均能一次穿刺成功.但在需要再次穿刺时,B超引导组耗时较长,有2例因动脉损伤行DSA超选栓塞.结论 彩超引导较B超引导在经皮肾手术时建立经皮肾通道更安全、准确,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海峰;李虹;王坤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改良式180°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LPI)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5例首次发作的36h内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未予以药物抗青光眼治疗,采用改良式180°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LPI)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角膜水肿变化情况及眼压是否下降,以及房角改变情况.结果 15例患者ALPI术后眼压均下降,120min后眼压均正常.眼压下降后,角膜均由水肿变透明.治疗眼的房角均较对侧眼增宽.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180°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ALPI)治疗首次发作的36h内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能迅速开放房角,降低眼压,缩小了传统360°的治疗范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合于有全身合并症的患者,成为另一种治疗PACG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余敏;李娜;李建全;唐晓蕾;陈向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纱布填塞法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31例严重肝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7例.术后并发肝脓肿伴肺部感染5例,膈下感染6例,胆瘘2例,均经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运用控制损伤理念,采用纱布填塞方法,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
作者:宋文玖;彭维江;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算踝肱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依照踝肱指数分为两组:ABI≤0.9和0.9 <ABI< 1.3组,比较两组踝肱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结果 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eGFR相关(P<0.01).结论 合并轻到中度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存在相关性,低水平的eGFR是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朝铭;张林;许爱琴;肖敏;赵万燕;胡茂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T2DM患者血清TBIL、UA水平与CAS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T2DM老年患者210例,按照有无CAS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及CAS组,比较两组TBIL、DBIL、IBIL及UA指标;CAS组内依据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比较各组TBIL、DBIL、IBIL、UA等指标;按照UA值分组,比较BIL指标.结果 CAS组TBIL水平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UA高于正常颈动脉组(P<0.05);CAS组内比较:TBIL: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水平的UA组间T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CAS斑块形成患者血清TBIL降低、UA升高,且TBIL降低、UA升高程度与斑块病变程度一致,而TBIL与UA无明显相关.
作者:吴仕英;丁光明;谭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1年9月于本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高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36例高龄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中不同年龄段者Harris评分优良率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不同年龄段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其出血量却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
作者:谷守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限食方式对肥胖大鼠下丘脑orex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限食状态下大鼠下丘脑orexin mRNA表达.结果 肥胖组大鼠orexin显著低于基础对照组;高脂限食80%组12周后,orexin表达比肥胖对照组高,比基础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脂限食60%组12周后,orexin表达显著高于肥胖对照组;基础限食100%组和基础限食80%组12周后,orexin表达明显高于肥胖对照组,低于基础对照组;喂养12周后,与高脂限食80%组相比,基础限食100%组orexin显著升高;基础限食60%组12周后orexin表达极低.结论 膳食结构是改善中枢神经多肽orexin表达的关键,改变食物的膳食构成比单纯限制食物摄入量更有效.
作者:赵琳;贾鲲鹏;王璐;刘伯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莫西林1.0g/次,2次/d;克拉霉素0.5g/次,2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康复新液,10ml/次,3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eobaeter pylori,Hp)的转阴情况.结果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Hp转阴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作者:韦明勇;熊鹰;杨艳丽;吴军;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并丙酚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初始靶效应室浓度分别为0.25ng/ml、2ng/ml,均复合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每2min增加0.5μg/ml,直至意识消失.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情况、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SBP、DBP和HR在T1、T2和T5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异丙酚剂量和异丙酚总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OA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苏醒质量更优,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炼波;何常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初期给予抗感染、活血化瘀及物理治疗,对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做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或者输精管吻合术.结果 46例患者应用药物及物理等治疗后,18例症状消失,附睾张力恢复正常.2例低于50岁患者进行了输精管吻合术后治愈.26例50岁以上患者行附睾及输精管残端切除术后治愈.结论 对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患者,在给予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峰;陈益金;杨青松;杜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钡灌肠在婴幼儿便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因便秘就诊的患儿100例(排便次数≤2次/周)行钡剂灌肠观察结肠、直肠形态及排空时间.其中≤1岁67例,13个月一3岁17例,>3岁16例,平均1.4岁.结合患儿随访结果回顾分析其钡剂灌肠所见与临床联系.结果 器质性便秘6例(中场旋转不良2例,节段性肠管持续狭窄4例),非器质性便秘94例.94例非器质性便秘患儿24h钡剂完全排空41例(43.61%),48h完全排空84例(89.36),72h完全排空91例(96.80%).94例中72例(76.95%)3~5个月后电话随访得知54例(75%)便秘症状消失(包括食欲增加,排便次数≥3次/周);13例(18.1%)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其平均排便次数≥2次/周);5例(6.9%)无改善.结论 钡剂灌肠可作为筛查鉴别婴幼儿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便秘的首选方法.75%以上非器质性便秘婴幼儿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法及科学排便训练可消除便秘症状.
作者:赖华;贺明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 共纳入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PSQI总分≥5或PSQI总分<5分为A、B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6.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60岁、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及头痛均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存在,咳嗽、头痛症状的发生,心衰病史的影响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2d前发现右侧颈部局限性隆起,触诊皮下可扪及直径约2.0cm的包块,质软、无触痛、皮温正常.超声所见:右侧颈部皮下胸锁乳头肌前面皮下探及大小约16mm×12mm ×5mm的囊性暗区,其旁查见内径约5mm的静脉血管,暗区与静脉血管通过宽约2.3mm的缺口相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管道内为静脉血流信号频谱、静脉血流信号通过缺口与暗区相通.超声诊断:假性静脉瘤.患者行手术,术中所见肿块呈囊性,可见宽约2mm的缺口与静脉相通,术后诊断:假性静脉瘤.
作者:杨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眩晕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98例眩晕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眩晕临床特点和确定病因.结果 198例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98例;后循环缺血(PCI) 45例:其中小脑梗死9例,TIA 14例,腔隙性脑梗死2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1例;其他54例:梅尼埃病5例、小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颅内肿瘤4例、前庭神经元炎3例、神经症26例、眼源性眩晕2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病5例;病因不明1例.结论 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学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患者常见的病因[1].应提高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应及早行头颅CT、TCD、心电图,必要时MRI等有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唐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运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26例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转移进行修复,大为16cm×12cm,小为10cm×8cm.结果 26例全部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正常,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可靠,切取方便,质地优良耐磨,是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钟俊波;朱必清;李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反复黑便2年,复发3d就诊.入院前2年,患者反复解柏油样黑便1~2次/d,同时感脐周阵性隐痛不适.曾于院外住院诊治,行胃镜、肠镜、小肠钡餐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小肠出血?3d前,患者再次解黑便,为行胶囊内镜检查来我院.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Hb 82g/L,余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空肠一大小约4.0cm × 3.0cm的隆起性病变,致管腔狭窄,隆起处粘膜光滑,见静脉明显显露,所见粘膜未见明显溃疡.即诊断空肠隆起性病变(性质?间质瘤?).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空肠间质瘤,低度恶性,行小肠部分切除术,随访1年未再出血.
作者:吴宗英;刘红专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