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李雪;罗磊;辜定纤

关键词:孕产期健康教育, 分娩方式, 产程时间, 产后出血量
摘要:目的 探讨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定期孕产期检查直至分娩的初产妇6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除进行定期常规产前检查外还接受系统的产前教育、培训并练习产前保健操直至分娩,对照组仅行定期常规产前检查.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并对数据作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产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力地保障母婴的安全及健康,应引起妇产医院的重视.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四川籍,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反复阵发头晕2+月,伴双下肢乏力10+d,于2010年2月18日入院.患者自诉10+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高可达190/130mmHg,无明显头昏、头痛、无恶心、呕吐、心悸,曾先后服用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控制血压,偶尔测血压维持在120/80mmHg左右.入院前2年曾于体检时发现血钾偏低(具体值不详),由于没有任何特殊不适,未作进一步诊治.

    作者:郑靖洁;李建薇;田浩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事件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9年3月~2010年4月我院心内科、肾脏内科住院患者33例.按1∶2配对原则选择同期住院的未合并心血管事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66例.以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患者合并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结果 ①纳入肾脏病合并心血管事件33例,平均(49.86±10.21)岁;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室肥厚、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滤过率,左室肥厚和糖尿病肾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血管事件是慢性肾脏疾病常见合并症,危险因素多,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安宏元;陈杰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129例重度子痫前期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新生儿的窒息率与病死率.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129例,母亲全部存活.110例施行剖宫产,剖宫产率85.27%,19例经阴道分娩,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窒息率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66%vs 26.31%,P>0.05),(1.76%vs 0%,P>0.05),孕周≤34周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治疗子痫前期适时终止妊娠是极重要的方法,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作者:雷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软通道微创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CT检查结果,依据血肿的形态、位置、大小并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将软通道引流管顺利置入到血肿区域进行液化引流,清除血肿.结果 243例患者出院210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13.6%;对出院的156例患者随访半年,以ADL评估神经功能,ADL1为78例(50%),ADL2为41例(26.3%),ADL3为24例(15.4%),ADL4为8例(5%),ADL5为5例(3%).结论 应用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附16例报告)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腹膜后路径对16例UPJO行离断式肾孟输尿管成形术.打开肾周筋膜及肾周脂肪囊,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段,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4d,平均10d.16例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14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经腹腔镜下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段志强;许亚宏;赵启华;顾新伟;罗顺文;张波;李阳波;莫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瓣的鼻中隔结节切除

    目的 探讨保留鼻中隔粘膜瓣切除鼻中隔粘膜结节微创手术的优点.方法 通过对31例鼻中隔偏曲同时合并鼻中隔粘膜结节,其中11例伴有前组鼻窦炎的患者,在行鼻中隔成形术、鼻窦开放术的同时行鼻中隔结节粘膜下剥离,美敦力动力系统吸切粘膜下组织,保护粘膜结节表面的正常粘膜,保证中隔粘膜的完整性,避免中隔粘膜表面创面出现.结果 31例患者术后7d中隔粘膜面见手术切痕,粘膜结节消失,中隔粘膜表面平整,中鼻甲、中鼻道暴露.随访6~12个月鼻中隔与中甲及鼻腔外侧壁无粘连,鼻中隔粘膜结节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辩的微创手术治疗鼻中隔粘膜结节的方法,能有效防止鼻腔术后粘连,促进鼻窦术后的引流与恢复.

    作者:麻宁;陈付华;郭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癌性恶病质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癌性恶病质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癌性恶病质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癌性恶病质患者、4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和40例非恶病质癌症患者血清中的IL-1、IL-6、TNF-α、IFN-γ水平相互比较.对80例癌性恶病质患者,采用甲羟孕酮片及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检测其血清中的IL-1、IL-6、TNF-α、IFN-γ水平,并与治疗前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癌性恶病质组与健康组、非恶病质癌症组比较,IL-1、IL-6、TNF-α、IFN-γ水平升高(P<0.05);癌性恶病质组治疗后IL-1、IL-6、TNF-α、IFN-γ水平下降(P<0.05).结论 细胞因子与癌性恶病质的发生、发展相关,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何文杰;任宏轩;王羽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小剂量布比卡因(7.5mg)给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20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成腰硬联合A组和硬膜外B组,每组100例,A组经蛛网膜下隙注入0.5%布比卡因1.5ml,根据麻醉效果,硬膜外加1.6%利多卡因5~10ml;B组硬膜外组给予1.6%利多卡因10~15ml.观察并记录阻滞平面,麻醉效果,监测术前及用药后5、10、30min的BP、HR、ECG和SpO2和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手术开始时间短于B组(P<0.01),A组血压和心率先于B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麻醉肌松效果好;两组麻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安全有效,且并发症不增加.

    作者:杨建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龄老年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高龄老年性肺炎的护理体会,为制定高龄老年性肺炎的护理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健康指导等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系统规范的临床护理在促进临床康复中的作用.结果 与既往相比较,采取系统规范的临床护理措施,老年性肺炎的患者临床康复明显加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高龄老年性肺炎患者病理生理特点,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很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改善肺功能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宋晓燕;杨静;王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风险因素及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A组).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10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B组),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 A组发生关节脱位为7例,发生率为8.3%,B组发生关节脱位为2例,发生率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唐相君;罗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改良V-Y肛管成形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V-Y肛管成形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3月以来收治的慢性肛裂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改良V-Y肛管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 本组67例,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4.1%,创面愈合时间平均9.3d;而时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8.8%(P<0.05),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8.6d(P<0.05).结论 改良V-Y肛管成形术可作为治疗慢性肛裂的常规术式,疗效肯定.

    作者:刘君德;陈晓渝;严冬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8~2009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前瞻性调查及防护措施的探讨

    目的 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有118例医务人员报告职业暴露,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HBV、梅毒、HCV、HIV是主要的职业暴露源;病房和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动静脉及其它穿刺、拨针及拨针后处置不当、手术操作中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锐器损伤、粘膜溅入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结论 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处理流程,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和预防用药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道琼;陈先云;周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分析(附96例报告)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保肛手术68例,行传统Milles手术28例.结果 两种方法在术后早期恢复以及远期复发、生存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肛术术中创伤、术后并发症较Miles少,且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保肛术与Miles术治疗直肠癌疗效均较好,保肛术惠者的生活质量高于Miles术患者.

    作者:李冈栉;罗文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阿坝州壤塘县大骨节病区与四川成都地区儿童手部X线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与四川成都地区正常儿童手部X线片对比分析,了解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地区儿童大骨节病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 选取4~16岁阿坝壤塘南木达乡异地育人学校学生与成都地区正常儿童对比分析.全部儿童进行双手X线摄片,X线片由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影像科、风湿免疫科及小儿外科共10人组成的阅片专家组共同判读.结果 壤塘县儿童手部X线片显示锥形骨骺及异常改变多,14.6%的儿童出现食指、中指、环指近、中节多发、对称的异常改变,成都地区儿童未发现.结论 说明在政府积极干预下,一方面壤塘县大骨节病表现非典型化,另一方面,其致病因子依然存在.探索大骨节病致病机理,寻求早预防,早诊断的方法,依然是我国骨科和地病学者需共同承担的责任.

    作者:马俊;沈彬;周宗科;邓佳云;李富忠;康鹏德;杨静;钟洲;裴福兴;邹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生血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血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予生血宁口服;对照组50例,予硫酸亚铁口服.药物剂量为常规剂量,均连续服用30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血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利民;邓孝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角膜内皮移植方法的研究进展

    角膜内皮细胞层的结构完整和功能健全是维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角膜内皮失代偿将导致角膜浑浊,严重影响视力,临床常见的病因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至2010年8月,我国角膜盲患者约500万人,其中内皮盲患者有近100万人.

    作者:黄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57例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457例初治结核患者中,267例(10.9%)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其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6%,148/1085)显著高于男性(8.7%,119/1372,P<0.05);未接受保肝药物治疗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8%,80/581)显著高于接受保肝药物治疗者(10.0%,187/1876,P<0.05);接受含HRZ方案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2%,139/1050)显著高于接受含HR方案治疗者(9.1%,128/1407,P<0.05).结论 女性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有可能减低易患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HRZ联用较HR联用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

    作者:安慧茹;吴雪琼;王仲元;徐静;郑少华;王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ortisomol与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应用Cortisomol和Vitapex糊剂行根管充填治疗的近期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16颗患牙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09颗患牙以Cortisomol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治疗,107颗患牙以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治疗.比较术后1、3d的疼痛反应和2年的成功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3d疼痛发生率Conisomol糊剂组与Vitapex糊剂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Cortisomol糊剂组成功率高于Vitapex糊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Cortisomol糊剂与Vitapex糊剂都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近期疼痛反应.远期疗效Cortisomol糊剂优于Vitapex糊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高血糖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护理

    目的 研究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高血糖患者强化血糖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同期、平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6.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2.1±4.7)d,明显短于对照组(16.3±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为4.1%,对照组病死率为7.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强化血糖控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任辉;徐利蓉;彭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预后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患儿中20例与感染相关(57.1%),尤其是EBV感染诱发.其他原因4例(11.4%),原因不明11例(31.4%).临床表现发热34例(97.1%),肝肿大31例(88.6%)、脾脏肿大23例(65.7%),淋巴结肿大14例(40.0%).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其中贫血31例(88.6%),血小板降低27例(77.1%),白细胞降低18例(51.4%).肝功能异常(100%),高三酰甘油血症13例(37.1%),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4例(40.0%),血清铁蛋白增高15例(42.8%),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33例(94.3%).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显示Hb<30g/L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病死率高.结论 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化疗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作者:李蕙;周敏;徐鸣;李丹;蒋永梅;史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