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宁;陈付华;郭欣
目的 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有118例医务人员报告职业暴露,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HBV、梅毒、HCV、HIV是主要的职业暴露源;病房和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动静脉及其它穿刺、拨针及拨针后处置不当、手术操作中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锐器损伤、粘膜溅入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结论 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处理流程,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和预防用药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道琼;陈先云;周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累及终板136个,按Modic分型,Ⅰ型77个(56.6%);Ⅱ型45个(33.1%);Ⅲ型14个(10.3%).多发累及49例(81.7%);单发11例(18.3%).好发于下腰段,累及双侧终板多见.结论 低场MRI能准确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部位、范围及各期信号特点,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郝淑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血精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6例血精症患者,采用精液常规检查,B超检查28例,CT检查11例,其它检查7例.46例血精患者全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本组46例血精症患者,精液常规检查、镜检精液大量红细胞,确诊为血精症.其中:B超检查28例,精囊腺明显肿大23例,诊断为精囊腺炎(82.1%)、CT检查11例,精囊腺肿大8例,诊断为精囊炎;精囊腺血管瘤2例(90.9%),其它检查7例(15.1%),诊断精囊炎2例,前列腺炎5例.治愈34例(73.9%),显效10例(21.7%),好转2例(4.3%),总有效率93.4%.结论 中医治疗原则当以止血宁络为主,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脾肾亏虚、健脾补肾益气,肾阴亏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解毒.瘀血阻滞,血不归经者,活血止血.治疗过程结合辨病论治,辨病与辨症相结合.西医采用抗感染、止血等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尹华军;何雄飞;刘业彪;刘开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57例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457例初治结核患者中,267例(10.9%)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其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6%,148/1085)显著高于男性(8.7%,119/1372,P<0.05);未接受保肝药物治疗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8%,80/581)显著高于接受保肝药物治疗者(10.0%,187/1876,P<0.05);接受含HRZ方案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2%,139/1050)显著高于接受含HR方案治疗者(9.1%,128/1407,P<0.05).结论 女性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有可能减低易患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HRZ联用较HR联用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
作者:安慧茹;吴雪琼;王仲元;徐静;郑少华;王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高血糖患者强化血糖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同期、平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6.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2.1±4.7)d,明显短于对照组(16.3±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为4.1%,对照组病死率为7.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强化血糖控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任辉;徐利蓉;彭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地震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在灾后2个月进行评估,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分别在班级开展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1年后再次评估了解干预效果.结果 首次调查发现18%~40%的儿童有明显社交焦虑,20%~28%的儿童自我意识过低,20%~40%的儿童自我意识过高,60%~90%的儿童有行为异常,心里干预1年后,有明显社交焦虑儿童的比例下降为8%~10%,自我意识过低儿童比例增加到30%~48%,自我意识过高儿童比例下降13%~30%,有行为异常儿童比例下降到30%~80%.结论 心理干预对低年级儿童心理创伤的康复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谭友果;甘枝勤;刘成文;张光毅;蔡端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及钬激光碎石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资料.183例使用EMS气压弹道碎石,103例行钬激光碎石.结果 碎石成功率86.71%(248/286),18例结石移位至肾孟而行体外震波碎石术.8例操作失败,输尿管损伤12例.其中粘膜下假道形成3例,穿孔3例,输尿管断裂2例,输尿管轻度撕脱1例,肾周血肿形成3例,经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均痊愈.严重感染1例,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 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创伤小,成功率高,提高术中操作技巧,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结石排净率.
作者:袁仁斌;卓晖;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风险因素及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A组).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10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B组),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 A组发生关节脱位为7例,发生率为8.3%,B组发生关节脱位为2例,发生率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唐相君;罗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生血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予生血宁口服;对照组50例,予硫酸亚铁口服.药物剂量为常规剂量,均连续服用30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血宁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利民;邓孝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丁卡因胶浆用于全麻男性患者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均在麻醉后留置尿管,A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尿管,B组用丁卡因胶浆润滑尿管,C组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观察3组患者苏醒15min、6h、12h对尿管所致的尿路刺激的耐受程度.结果 苏醒15min、6h疼痛分级A、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12h 3组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患者全麻后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丁卡因胶浆留置尿管,都能有效提高患者麻醉苏醒期和术后较长时间对尿管的耐受性和舒适度,减少苏醒期躁动.
作者:袁梅;莫利群;饶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利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浆内皮素-1(ET-1)、S-100β蛋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第3、7、14d血浆S-100β、NSE浓度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4d及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调节患者NO和ET-1浓度,雏持NO/ET-1相对平衡,从而减轻脑损伤,降低血浆S-100β、NSE浓度,对急性颅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庆;陈长贵;石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保留鼻中隔粘膜瓣切除鼻中隔粘膜结节微创手术的优点.方法 通过对31例鼻中隔偏曲同时合并鼻中隔粘膜结节,其中11例伴有前组鼻窦炎的患者,在行鼻中隔成形术、鼻窦开放术的同时行鼻中隔结节粘膜下剥离,美敦力动力系统吸切粘膜下组织,保护粘膜结节表面的正常粘膜,保证中隔粘膜的完整性,避免中隔粘膜表面创面出现.结果 31例患者术后7d中隔粘膜面见手术切痕,粘膜结节消失,中隔粘膜表面平整,中鼻甲、中鼻道暴露.随访6~12个月鼻中隔与中甲及鼻腔外侧壁无粘连,鼻中隔粘膜结节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辩的微创手术治疗鼻中隔粘膜结节的方法,能有效防止鼻腔术后粘连,促进鼻窦术后的引流与恢复.
作者:麻宁;陈付华;郭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自锁式捆绑带固定与钢丝固定非负重骨折块后,骨折端血液循环重建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以探讨聚-DL-乳酸自锁式捆绑带固定与钢丝固定对骨折端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股骨干非负重骨折动物模型,应用生物降解自锁式捆绑带固定骨折块为实验组,钢丝固定骨折块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EGF和CD34表达.结果 术后2周时,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免疫组化两组均见大量强阳性染色的细胞,第2周时,捆绑带组骨组织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微血管密度较钢丝组明显增加(P<0.05);4周、8周、1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组织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DL-乳酸自锁式捆绑带固定比钢丝捆绑带固定有利于骨折端血液循环重建.
作者:李开南;陈太勇;兰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应用Cortisomol和Vitapex糊剂行根管充填治疗的近期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16颗患牙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09颗患牙以Cortisomol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治疗,107颗患牙以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治疗.比较术后1、3d的疼痛反应和2年的成功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3d疼痛发生率Conisomol糊剂组与Vitapex糊剂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Cortisomol糊剂组成功率高于Vitapex糊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Cortisomol糊剂与Vitapex糊剂都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近期疼痛反应.远期疗效Cortisomol糊剂优于Vitapex糊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牛蒡子粉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Ⅲ期或Ⅳ期患者共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中医症侯积分、尿蛋白及尿微量清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尿蛋白及尿微量清蛋白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牛蒡子粉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及微量清蛋白的作用.
作者:张磊;李蓬秋;张学军;吴冀川;包明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4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26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治疗对患者心率变异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李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方法 对16例外伤性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齿状突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20个月,中空加压螺钉固定的齿状突骨折均满意愈合,所有内固定均无松动变形.结论 齿状突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可作为齿状突骨折的治疗首选,但技术要求比较高,必须在清晰透视下达到骨折解剖复住,才可安全施术.
作者:赵晨阳;兰玉平;钟凤林;唐相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对28例肺癌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叶切除以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结果 28例肺癌根治手术顺利,出血量少,均未输血治疗,术后恢复快,较常规开胸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较小,清扫淋巴结彻底,符合肺癌根治手术原则.
作者:万志渝;殷君太;何东权;鲁勇国;李晓明;周小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9年3月~2010年4月我院心内科、肾脏内科住院患者33例.按1∶2配对原则选择同期住院的未合并心血管事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66例.以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患者合并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结果 ①纳入肾脏病合并心血管事件33例,平均(49.86±10.21)岁;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室肥厚、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滤过率,左室肥厚和糖尿病肾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血管事件是慢性肾脏疾病常见合并症,危险因素多,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安宏元;陈杰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留置尿管的时间.方法 纳入符合入选标准8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行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术后观察尿潴留及膀胱刺激症状.结果 80例术后患者75例均能自行排尿,仅5例再次置放尿管.x2=3.3,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发生膀胱刺激症状5例,与术前比较x2=72.05,P<0.01,v=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发生膀胱刺激症状2例,与术前比较x2=0.01,P>0.05,v=1,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发生膀胱刺激症状1例,与术前比较x2=0.01,P>0.05,二者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腹部手术,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不会导致排尿困难,能减少膀胱刺激症状.
作者:杨健;刘世呈;吴淼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