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吡柔比星加α-干扰素行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

胡海峰;陈刚;岐宏政;汪自力;易炜;杨进;王云汉

关键词:吡柔比星, α-干扰素, 膀胱灌注化疗, TUR-BT术后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吡柔比星加α-干扰素行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TUR-BT术后,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应用吡柔比星和α-干扰素,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观察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复发率和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4.81% (4/27)、100%( 27/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92% (7/26)、88.46%(23/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吡柔比星加α-干扰素行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具有复发率低、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组和传统全胃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管状胃组与传统全胃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pTNM分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均多于传统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症、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管状胃组随访期内胸胃综合症、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和死亡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结论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不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富春;刘胜中;丛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反复难以控制的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多次住院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纤颤”.3个月前发现患者呈现快速房颤或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率多在150 ~160次/min,给予口服倍他乐克50mg,2次/d、地高辛0.25mg,2次/d等治疗数天无效后,加用AMD 200mg,2次/d治疗10d,后改为AMD 200mg,1次/d、倍他乐克25mg,2次/d,心室率95~110次/min.2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开始出现反复晕厥伴抽搐,家属随即拨120急诊入院.在救护车上患者再次出现晕厥伴抽搐而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到病房后,患者仍呼之不应,口唇发绀,血压BP 0 ~40/0 ~ 25mmHg而继续进行气管插管等复苏抢救.心电监护显示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Tdp、室颤.

    作者:石卫晨;林琦;兰永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螺旋CT扫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32例CT检查资料、手术病理结果齐全的绞窄性肠梗阻的CT影像,分析其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 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意义的CT征象有: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淤血;漩涡征及鸟嘴征;肠壁积气征;肠曲排列异常;肠腔积液密度增高;腹腔积液及血性腹水;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强化异常;肠系膜血管栓塞.结论 螺旋CT扫描是术前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亚莉;宋莉;付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癌彩超表现与PTEN、P53基因表达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彩超声像图表现与PTEN、P53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肿瘤标本中PTEN、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术前彩超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超声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彩色血流分级、RJ(血流阻力指数)与PTEN、P53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关系,即随着超声分期增高、浸润程度增加、超声血流分级增加、血流阻力指数减小,PTEN和P53基因表达率分别有明显降低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子宫内膜癌部分声像图表现与PrEN、P53基因表达间存在明显关系.

    作者:杨薇;朱亦菲;伍海翔;李吉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人坠落受伤致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坠落方式对老年人颅脑损伤的影响并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1996年1月~2010年12月共47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伤后早期GCS评分、血压、瞳孔变化监测和CT扫描结果、治疗结果等数据并按排除标准排除后共有276例患者纳入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276例中21%为坠落伤,其中12%坠落高度>3m,另外9% <3m.伤后2周病死率研究发现,<3m的坠落伤病死率为31%,其它损伤病死率仅18%.严重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对于≥65岁的老年人坠落高度<3m,其病死率达58%.结论 在≥65岁的老年人,低空坠落伤是一个严重危险因素.避免≤3m低空伤,对降低老年人颅脑损伤病死率有明显影响.

    作者:辛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腋中线双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治疗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腋中线双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治疗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30例中青年患者随机按手术方式分为腋中线双孔法实验组(n=15)和传统三孔法对照组(n=15),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杜冷丁量、术后住院日、切口总长度、切口美观程度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使用杜冷丁量少、切口总长度短及切口美观程度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中线双孔法与传统三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治疗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疗效相同,但腋中线双孔法术后患者疼痛更轻、切口更为美观,其创伤更为轻微.

    作者:杨朝坤;吴远林;刘伦旭;沈长军;王徽;周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感染标本分离出的1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法检测aph(2”)、aph(3’)Ⅲ、ant(4’,4”)、TEM、tetM、macA、erm和qacA/B基因.结果 120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71株,占59.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有49株(40.9%).MSSA对15种抗生素制药率超过50%的只有6种,而MRSA对15种抗生素耐药率超过50%的12种;经8种基因进行检测,MRSA与MSSA对8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各不相同,MRSA高于MSSA.结论 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MRSA较MSSA的耐药性更高、更复杂,必须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控,以大限度降低其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王兴林;文德学;黄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3例全身麻醉苏醒延迟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相关因素和解决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全身麻醉苏醒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原因及相关对策.结果 本组23例患者自手术结束到完全苏醒的时间为2.4~7.1h,平均5.1h.苏醒延迟原因中药物过量引起者11例,药物相互作用6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心血管功能障碍2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1例.结论 导致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较多,加强术前检查和手术过程中的监护工作可以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

    作者:李薇;胡恒;郑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GDM+ ICP组)孕妇180例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42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474例孕妇所分娩围产儿的结局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GDM+ ICP组34周前终止妊娠率、新生儿窒息率、Ⅱ度以上羊水粪染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应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提高出生质量.

    作者:李艳;徐曦;周淑;刘毅;高岚;付利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全方位干预措施对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了解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状况,探讨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2~3月,采用现场隐蔽观察法记录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全方位干预措施1个月后,于2010年4~5月再次记录手卫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后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总执行率分别为44.55%和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陈福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头部局部亚低温疗法,观察治疗的效果及GCS评分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疗法,对照组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GCS评分变化.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的植物状态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联合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GCS评分,降低植物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囊放气方法改进

    目的 观察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不同气囊放松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VAP)的影响.方法 选择89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定期收集下呼吸道深部分泌物进行培养,记录发生VAP的例数、时间及病原体.结果 改进组的VAP发生率(31%)低于传统组(54%)(P<0.05),改进后的气囊放松法可降低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VAP的发病,而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各种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引起的VAP发生率无明显影响.改进组的VAP发生时间(14±8)d迟于传统组(6±4)d(P<0.05).结论 改进后的气囊放松法简单易行,可延迟VAP的发生,降低VAP的发生率,特别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VAP的发生率.

    作者:邱云;王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影响因素,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本组72例MH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抑郁和焦虑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MHD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的分值均显著低于四川常模(P<0.01).本组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的占63.89%,处于焦虑状态的占54.17%.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抑郁和焦虑均显著影响MHD患者的生理健康总评(PCS)和心理健康总评(MCS) (P <0.05).性别因素对生存质量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MHD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抑郁和焦虑均会对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唐刘红;张小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三种产前诊断指征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 总结和分析三种产前诊断指征下的胎儿染色体核型,为合理实施侵袭性产前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对531例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310例高龄孕妇,30例产前彩超检查异常的孕妇实施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取羊水细胞或脐血细胞培养,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共检出异常核型27例.唐氏筛查阳性组异常核型15例,检出率2.8%;高龄组异常核型9例,检出率2.9%;彩超异常组异常核型3例,检出率10%.三组染色体异常率均显著高于人群异常率(P<0.01),各组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阳性、高龄、孕期彩超检查异常的孕妇均应该接受胎儿染色体检查,避免染色体疾病患儿出生.

    作者:席娜;汪雪雁;冷媚;曾兰;唐书勤;李运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膀胱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膀胱癌术前癌灶检出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并于60s扫描膀胱、120s延时扫描.回顾性对比分析CT图像及手术病理结果.评价指标包括癌肿检出率、阳性预测值及对膀胱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总的准确性.结果 膀胱癌增强扫描癌肿检出率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5%.术前膀胱癌分期敏感性特异性及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9%、95%、89%.结论 多排螺旋CT对膀胱癌术前癌灶检出及分期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付兵;王亚莉;宋莉;覃由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后围手术期心内科医生参与的心功能维护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的老年患者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指导共21例;顺利渡过手术期15例,术中出现心脏骤停2例,心律失常4例,急性左心衰7例;死亡共4例(术中心脏骤停复苏失败死亡1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必须进行手术时,可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及改善临床结局较好合作方式.

    作者:胡珊珊;冯金周;陈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常规根管治疗无效的患者78例(患牙78颗),用Vitapex充填根管,充填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牙片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成功率为93.59%.结论 对常规根管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Vitapex充填,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邓碧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以协助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分析从2008 ~ 2010年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56.8%,革兰阳性球菌为36.7%,真菌为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0.9%及14.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 ~1.9%;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7.5%和9.9%,仅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均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王太森;吕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两种等离子术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对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效果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治疗OSAHS的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用A组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B组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分别对48例和43例OSAHS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有效率分别为79.2%和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法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无论近期与远期效果都明显好于局麻下单纯等离子打孔消融术,且对重度舌根平面阻塞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宝瑾;范敏;蒋锐明;成宝红;崔榕;袁洛花;包德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比较ASAⅠ~Ⅱ级,年龄21~32岁,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术后随机分为3组(n=20),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rPCEA),A、B、C组术后分别用0.3、0.4、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分别于术后4、8、20、24、48h记录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的按压次数并计算PCA按压计数比,镇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降低,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h之内,C组VAS评分低于A、B组(P<0.05),B组实际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C组镇痛药用量,实际PCA按压次数低于A、B组(P<0.05),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5),术后镇静、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殿超;侯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