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孢素A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王涌

关键词:环孢素A, 氟康唑, 真菌性角膜炎
摘要:目的 探讨环孢索A( cyclosporine A,CsA)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组采取氟康唑药物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A组氟康唑治疗基础上加用CsA治疗.结果 B组在视力恢复、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A组,无效率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sA联合氟康唑能明显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一线局部抗真菌药物使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后SIADH和CSWS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SIADH和CSWS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利用SIADH和CSWS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两种疾病,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5例SIADH和19例CSWS经过正确的治疗均能治愈,1例SI-ADH患者复发.结论 脑外伤后SIADH和CSWS正确的鉴别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作者:张孙富;杨晓滨;李德康;胡泽军;邓世强;杨安强;吴珂;陈俊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合用六味能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合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成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合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组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3次/d,六味能消胶囊2粒,3次/d,均餐前口服.两组均每周复诊1次,连续4周,记录每周复诊症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和六味能消胶囊联合优于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功能消化不良,且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海明;罗玉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新生儿中耳炎2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中耳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师对此病的早期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20例新生儿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中耳炎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耳痛在新生儿期基本上观察不到,有外耳溢液的仅有3.6%,有发热的也只有28.2%,而非特异性表现(黄疸)多达66.3%;且易合并其它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甚至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新生儿科医生应加强对中耳炎的早期认识,尤其是在患儿有原因不明的黄疸、发热及其它呼吸道感染时,应及时想到该病,加强新生儿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王译;杜逸亭;陈凌梅;徐若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参附注射液组(Ⅰ组),生脉注射液组(Ⅱ组)和对照组(C组).Ⅰ组给予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Ⅱ组给予生脉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C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300ml静脉滴注.分别在拔管后1h、24h、4d、7d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3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拔管后1h明显,且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在拔管后1h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Ⅰ组、Ⅱ组在术后1h、24h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在所有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

    作者:陈江山;代月娥;兰志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机械通气患者的不同撤机方式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不同撤机方式的比较,探讨更好的撤机方式.方法 102例达到撤机指标的患者随机被分成SIMV+ PSV、PSV、T-piece实验3组(每组n=34例).监测3种不同撤机方式的撤机时间和撤机失败率;监测不同疾病的撤机时间.结果 SIMV+ PSV组平均撤机时间是7.2d;PSV组平均撤机时间是4.8d;T-piece组平均撤机时间是4.7d;SIMV+ PSV组与PSV组和T-piece组的平均撤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组与T-piece组平均撤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撤机失败率分析,SIMV+ PSV为29.4%,PSV为14.7%,T-piece组44.1%;而SIMV+ PSV组与PSV组和T-piece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SV组与T-piec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疾病的平均撤机时间分析AECOPD和多发创伤的患者平均撤机时间相对较长分别为6.3d和8.5d,而重症哮喘和重症肺炎患者平均撤机时间相对较短分别为2.9d和3.6d.结论 3种撤机方式比较PSV优于SIMV+ PSV和T-piece实验.

    作者:邓琳;龚鸿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iPTH及钙磷异常的发生率

    目的 继发性甲旁亢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为改善继发性甲旁亢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3月~2008年2月共1年间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非透析CKD3期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血钙、血磷和iPTH值,共347例.计算不同CKD分期iPTH的达标情况.结果 血清iPTH在不同CKD分期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尤其是CKD5期患者升高明显.同时在CKD5期患者中血钙降低明显,血磷升高明显.在不同CKD分期患者中iPTH超标的比例分别是63.6%(CKD 3期),52%(CKD 4期)和48%(CKD 5期).其中27.6% CKD5期患者血清钙磷乘积超标(>55 mg2/dl 2).结论 CKD3~5期患者血清iPTH水平升高明显,尤其是CKD 5期患者伴有较高的低血钙和高血磷发生率.需要更加对对患者iPTH的检测和治疗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廖常志;张静;何强;张渊;李贵森;王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培美曲塞治疗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治疗复发性晚期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7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策略:单药: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联合用药: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卡铂300mg/m2第1天或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顺铂25mg/m2第1~3天,均为每3周重复.结果 在27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3例,客观有效率(11.1%),疾病控制率62.9%.结论 培美曲塞治疗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且可耐受.

    作者:魏玲;孙三元;于大海;孙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β-溶血性链球菌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及母儿预后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09年因未足月胎膜早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孕妇230例,同期门诊检查的同孕周正常妊娠孕妇140例作为对照,取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GBS的培养,并将GBS阴性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与阳性患者的新生儿作比较,了解GBS感染对母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GBS的感染率(18.57%),明显高于未破膜的正常妊娠者(5.71%)(P<0.05).GBS感染阳性者比阴性者胎儿窘迫、低体重儿发生率高(P<0.05),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BS感染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增加了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涛;陈红;杨军;梁晶;赖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诊治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者均为散发者,以20~4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突发四肢迟缓性;瘫痪,近端为主,无脑神经支配肌肉损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数小时至一日达高峰.结合检查发现血钾降低,心电图低钾性改变仅1例死亡,预后一般良好.结论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按临床诊断标准容易诊断,病情较急重,经补钾及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需要注意严重的并发症,易反复发作,注意预防高危因素发生.

    作者:王学义;蒲涛;杨汶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89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原因、人群、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7年1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疗效评价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压氧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效的手段,积极采取高压氧治疗及对症综合处理可明显提高疗效.结论 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早期及时介入,作为首选治疗措施,辅以其他时症综合治疗,不仅可以尽快缓解患者头昏头痛等临床症状及促进意识恢复,同时足够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可以延缓或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

    作者:周元芳;谢辉;唐泗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入ADV+ LAM联合组(A组)40例,予ADV 10mg/d+ LAM 100 mg/d;ADV组(B组)38例,予ADV 10mg/d.观察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A组在治疗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同期B组HBV DNA转阴率(60.0% vs 34.2%,P<0.05)、(77.5% vs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均可取得一定疗效.加用较换用阿德福韦酯能更好地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作者:陆德云;覃岭;张雪莲;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泉州市2008年与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泉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及其病原学变化,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与2010年泉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计算泉州市手足口病不同病原相对风险因素.结果 ①2010年疫情呈“双峰型”流行,分别于5、9月达高峰;②2008年、2010年手足口病构成比都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高;③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1-岁~4-岁组,并且好发于男孩;④散居儿童的患儿构成比由2008年的78.30%逐渐降为2010年的73.39%,而幼托儿童的比例则从2008年18.16%上升为2010年23.24%;⑤从病原体的构成比来看,2008 ~2010年CoxA16由14.29%降到8.52%,而EV71则由43.13%升到73.32%;⑥EV71与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相对于冬春季节,夏秋季节感染EV71风险是CoxA16的2.8倍;⑦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原体以EV71为主.结论 手足口病仍然是威胁泉州市1~5岁小儿身心健康的传染病,呈春秋双峰型流行,易于在人口密度区组、散居儿童流行,特别是男童居多.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EV71与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

    作者:黄媚贤;刘江艺;郑友限;陈明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两种等离子术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对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效果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治疗OSAHS的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用A组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B组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分别对48例和43例OSAHS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有效率分别为79.2%和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法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改良腭咽成形术与局麻下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无论近期与远期效果都明显好于局麻下单纯等离子打孔消融术,且对重度舌根平面阻塞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等离子刀打孔消融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宝瑾;范敏;蒋锐明;成宝红;崔榕;袁洛花;包德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饮食管理效果.方法 入院时评估患者的饮食控制情况,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劳动强度结合患者的生活条件,习俗,饮食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分小组每周三次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每日一对一宣教,根据空腹、三餐后2h、3Am血糖分析前一天饮食量及饮食结构是否正确,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误区,出院时评价饮食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入院时及出院时饮食及血糖控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能提高患者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饮食量及饮食结构趋于合理,血糖控制效果好.

    作者:欧阳淑一;王琼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2010年经诊治的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治疗,分别于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的患者人院后进行三大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CT动态检查.结果 中毒后7d、14d、21d和12周治疗组患者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明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彭杨;秦花;覃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浆置换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在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13例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PACHEⅡ评分、血常规、血清三酰甘油浓度(TG)、生化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 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TG、血钾(K+)亦明显下降,低血钙、低蛋白血症、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得到纠正.13例患者均存活,疗效明显.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杨威;胡虞乾;莫瑞祥;陈瑞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汶川地震重灾区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卫生统计学等方法.结果 预测情感衰竭维度和去人格化维度的回归分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均有9个,预测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回归分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5个.结论 职业倦怠回归方程有较好预测性,同时可为评价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重点减少医务工作者在工作特征、职业生涯、家庭冲突维度上的工作压力;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的锻炼,培养健全的人格;开展应对方式的指导,促进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作者:张瑞华;刘莉;李家伟;陈春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在门诊患者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9.8F输尿管镜在门诊拔除双J管、输尿管插管、膀胱检查、尿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输尿管硬镜临床广泛使用可替代膀胱镜检查和治疗.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使用9.8Fwoif输尿管镜完成门诊腔内操作462例,操作包括拔除双J管227例,输尿管插管118例,膀胱检查89例,尿道检查28例.同期接受22 Fstorze膀胱镜操作589例,操作包括拔除双J管113例,输尿管插管94例,膀胱检查340例,尿道检查42例.所有操作均在麻醉润滑剂利宁表麻3min后进行.所有接受输尿管镜操作的患者和同期结接受膀胱镜操作的患者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术中VAS疼痛评分、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术后并发症评估.结果 接受输尿管镜462患者均顺利完成输尿管镜操作,平均操作时间3.7min(1~11min),平均术中疼痛评分2.4分(1~3分),平均术后疼痛0.8分(0~2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3.5分(1~7分).膀胱镜操作589例,平均操作时间7.4min(1~ 14min),平均术中疼痛评分4.1分(2~7分),平均术后疼痛3.2分(1~6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5.5分(2~10分).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接受输尿管镜操作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接受膀胱镜操作的患者,P均<0.05;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膀胱镜组.结论 表麻下患者对输尿管镜的耐受程度明显优于膀胱镜,而输尿管镜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普通膀胱镜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门诊输尿管镜临床广泛使用可替代膀胱镜检查和治疗.

    作者:窦科;狄文佳;杜杨春;陈放;熊玮;冉清;杨洪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62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其治疗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多枚螺纹钉固定治疗62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资料.Harris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5月~60个月,38例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3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术前平均(35.4±7.3)分,术后1年平均(87.2±10.2)分,术后末次随访,优22例,良14例,中2例,优良率为94.7%.24例内固定组,无股骨头坏死征象,X片显示位置良好,优15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暴力大小、复位质量、骨折类型均可影响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全髋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技术成熟、疗效肯定.

    作者:朱建辛;王跃;刘仲前;庞建;吕波;黄崇新;都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目的 观察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灸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0只,制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梗死模型,成功48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梗死自由活动组(对照组)和脑梗死针灸组(针灸组),每组各24只.用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用血流变测试仪测试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组大鼠学会Y-迷宫所花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针灸1、2周组大鼠全血粘度(ηb)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等指标均较对照同期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①针灸能降低脑梗死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海马局部血流量,海马终得以保存更多神经元而发挥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②针灸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彭兴甫;彭英;朱德军;余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