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颖;刘艳梅;崔世维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根据OGTT结果将84例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为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苯那普利10mg,1次/d,川芎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结果 治疗4周,两组治疗后尿UAE、IL-6及TNF-α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AE、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苯那普利能减少糖调节受损患者UAE排出,降低IL-6及TNF-α水平,表明川芎嗪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调节受损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呼永河;刘爱琴;杨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36例(68眼),然后根据FFA结果行标准的全视网膜光凝(PRP),其中合并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56眼同时进行局部格栅样光凝治疗.治疗后2~24个月分别行FFA检查,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随诊观察至光凝治疗后2年,对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通过FFA和眼底照相)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在接受光凝治疗后2年内,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以光凝后2年的视力变化为显著.但视力>0.3者的比例变化不大,在光凝前为41.3%,光凝后1年、2年分别为42.1%,39.8%.黄斑水肿通过局部光凝治疗2年内视力稳定或改善的患者达到72.1%.光凝术后1年、2年视网膜病变稳定.结论 对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进行氩激光治疗,对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同时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可使多数患者DR病情稳定,延缓进展.
作者:余海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围术期采用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40例股骨颈骨折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实验组(G1)和对照组(G 2),实验组在手术开始前给予羟乙基淀粉20ml/kg行预扩容.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前给予乳酸林格钠氏液20ml/kg.分别在预扩容输液前(T0)、预扩容输液后60min(T1)、关节置换后2h(T2)采集静脉血测定凝血系列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测定R、K、MA、CI.结果 实验组在T1时间,与To相比R和K,以及PT和APTT均延长(P<0.05).对照组完成关节置换后2h较术前比较,R和K,以及PT和APTT均缩短(P<0.05);实验组在T2时间点R和K以及PT和APTT均显著延长(P<0.05),但是实验组在T1,T2时刻测得的TEG参数以及PT与APTT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液呈不同程度高凝状态.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羟乙基淀粉预扩容虽然对凝血功能有影响使P,K,PT,APTT均延长,但在正常范围内,能减轻患者高凝状态,没有不良反应.可以安全应用.
作者:许婷;徐广民;牟玲;蔡兵;范丹;兰志勋;朱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槐杞黄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对比研究,探讨槐杞黄颗粒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槐杞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20例单独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水肿消退、蛋白尿转阴时间;观察期内感染例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A、IgM、IgG,细胞免疫: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槐杞黄颗粒的不良反应;观察周期:连续观察12周.结果 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较对照组明显改善,IgC、CD3、CD4/CD8均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IgA、IgM有一定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未见皮疹、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缩短水肿消退、蛋白尿转阴的时间,可以增强肾脏病患儿的免疫调节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进而增强激素疗效改善预后,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证实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冯仕品;谢敏;王莉;罗苇;张伟;翟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临床和放射学可疑胸膜结核的患者的胸腔积液实施T-SPOT结核试验,对照组为25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并且无结核原发.结果 24例胸膜结核患者中,23例T-SPOT试验阳性(95.8%),在对照组25例中T-SPOT试验阳性有5例(20%).利用T-SPOT.TB试验检测以此诊断活动性胸膜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8%和80%.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2%.结论 T-SPOT.TB酶联免疫斑点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这对快速而准确地诊断胸膜结核病是有用的.
作者:王永生;徐小雅;杨华;陈易芳;周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苦黄与茵栀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EMBase( 1974 ~2011)、PubMed( 1978 ~ 2011)、VIP( 1989 ~ 2011)、CBM( 1978 ~2011)、CNKI( 1978 ~ 2011);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的总有效率比茵栀黄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RR=1.30,95% CI( 1.22,1.38),P<0.00001];苦黄与茵栀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7,95% CI (0.33,4.89),P=0.73].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苦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优于茵栀黄,但因为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吴逢波;苏娜;占美;黄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药用碳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药用碳加别嘌醇片,对照组除不使用药用碳外,其他治疗相同.两组均不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药用碳4片,3次/d;别嘌呤醇片1片,3次/d,疗程30 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观察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相比,降尿酸疗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BUN、Cr的疗效,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血尿酸、BUN、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中,药用碳不仅可降低BUN、Cr,还可降低血尿酸,与别嘌醇联用有协同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钟春梅;廖常彬;李正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咀嚼口香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0年1~7月行择期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6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实验组术后咀嚼口香糖,对照组术后不咀嚼口香糖.盲法采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胃肠道并发症指标,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实际纳入患者155例,实验组78例,对照组77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所有纳入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术后咀嚼口香糖.实验组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P =0.036),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术后腹胀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咀嚼口香糖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胃肠道不适,缩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少渊;侯英奎;董世平;刘别影;张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临床治疗预后及病理特征,探讨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再认识及临床合理抉择.方法 根据2010年WHO病理新分类,回顾性总结42例经内镜检查或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并通过内镜或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顸后因素等.结果 42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3进行了内镜切除手术,其中4例补行外科手术,直接行外科手术27例,2例起源不明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放弃手术.按2010年WHO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30例,其中16例为直肠NET,1例为结肠NET,4例为阑尾NET,6例为胃部NET,2例为十二指肠NET,1例为胰腺NET;神经内分泌癌(NEC)9例,其中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5例;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胰岛细胞瘤2例.增殖活性分级,低级别( G1 )30例,中级别(G2)2例,高级别(G3)10例.术后随访:低级别类癌预后良好,内镜治疗后复发1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结论 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 ET1-2级)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可选择性内镜治疗,但术前需内镜超声或CT影像充分评估.神经内分泌癌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需加强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徐国宏;钟晓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热敷对女性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女性内痔套扎术患者70例,分成中医组和常规组各35例,中医组运用针刺配合热敷尿道口,常规组运用物理诱导排尿,观察临床护理后尿液成功排出及导尿情况,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组成功排出尿液32例,采用导尿术3例;常规组分别为25例、10例,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针刺配合热敷尿道口临床护理可以提高尿潴留患者尿液排出的成功率.
作者:熊玉华;黄琼芳;张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的护理监测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行心脏手术872例,其中1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术后行腹膜透析治疗,通过尿量的观察、血电解质的监测、容量负荷的计算以及肾功能的检测,及时把握腹透时机并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 7例患者中2例因严重低心排出量而死亡.余5例均在腹透支持下安全渡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后逐步恢复肾功能.结论 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时腹透治疗并精心护理能及时有效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顺利渡过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期,提高生存率.
作者:罗晓英;简讯;刘静梅;肖平;熊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采用Poppen切口入路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Poppen切口入路,铣刀作骨瓣开颅,暴露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矢状窦及横窦,清除血肿,修补受损的横窦,颅骨连接片固定颅骨.结果 9例手术患者均顺利治愈,无术后再出血,无神经功能障碍及颅骨缺损.结论 采用Poppen切口入路,能良好暴露并清除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安全修复颅骨.
作者:任民;尹华锦;吴岱宗;李国平;王志军;裔德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结局,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4例创伤性结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后,64例均获痊愈,无肠瘘发生.4例因切口感染,经换药后痊愈,2例并发腹腔残余脓肿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5例术后出现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结论 对于创伤性结肠损伤患者,应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充分进行肠道灌洗,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是治疗创伤性结肠损伤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凌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脓毒症(sepsis)是指感染和创伤等引起微生物侵入人体诱发剧烈的全身炎性反应,并引起组织器官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症候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但较难治疗的综合征.严重脓毒症( severe sepsis)是指脓毒症的基础上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足(乳酸酸中毒、少尿、意识改变等)以及低血压.脓毒症休克( septic shock)是指脓毒症基础上对强力液体灌注反应差的组织灌注不足.
作者:董凯;朱婧;郑新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初步探讨头孢替坦等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酶( ESB 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感染药物研究室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120株经双纸片法确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 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抗菌作用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0.03μg/ml,MIC90为0.06 μg/ml,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03 μg/ml,MIC90为0.06 μg/ml;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0.06和0.06 μg/ml,MIC90分别为1和2μg/ml.结论头孢替坦对临床常见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俞汝佳;吕晓菊;高燕渝;宗志勇;王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比较坦索罗辛与硝苯地平口服辅助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86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坦索罗辛口服0.4mg 1次/d;B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硝苯地平10mg3次/d.所有患者被要求饮水2L/d,疗程为4周或至结石排出.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肾绞痛总体效果优于口服硝苯地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绞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的用量和辅助排石,且临床耐受性好.
作者:王雷;施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前瞻性观察索利那新治疗经过托特罗定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符合OAB诊断的女性患者.服用托特罗定2mg,2次/d,4周以上,因症状无改善,替换为索利那新5mg,1次/d,4周.以患者主观感觉,自由尿流率参数[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问卷表评价疗效,观察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4周的治疗,患者主观感觉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46.7%,其中10例(33.3%)感觉效果显著,并表示愿意继续使用索利那新治疗.治疗后尿流率参数均较服药前改善,其中Qmax由治疗前的(14.4±2.3) ml/s增加到(19.8±3.9) ml/s,Qave由治疗前的(8.7±1.5) ml/s增加到(11.7±2.6) ml/s,VV由治疗前的(164.4±27.2) ml增加到(226.0±35.1)ml (P<0.05).OABSS总评分和白天尿次、夜间尿次和尿急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其中总评分和尿急症状改善显著(P<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中4例(13.3%)诉口干但可以耐受,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索利那新对于部分托特罗定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仍可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
作者:罗顺文;许亚宏;顾新伟;赵启华;贾志刚;段志强;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9月,9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比较观察两组的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N和LMT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LN和LM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沛;曾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日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重症急性低钠血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17例重症急性低钠血症住院患者使用金宝Prisma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VVH),每天治疗8h,连续3d,置换液使用前稀释,置换液流量4L/h,治疗前患者血清钠水平(112.5±4.0) mmol/L,第1天设定置换液钠浓度比血清钠水平高( 10~ 14)mmol/L,第2、3天设定置换液治疗结束时钠浓度比实际血清钠水平高(9~ 12) mmol/L、(6 ~9)mmol/L.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时间3d,每天8h,均顺利完成,血清钠由治疗前(112.5±4.0)mmol/L上升到(140.2±2.8) mmol/L,血清渗透压逐渐恢复正常,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好转,Glasgow评分由治疗前的(8.3±1.7)上升到(14.5±0.6).结论 CBP治疗急性严重低钠血癌避免了传统方法使血清钠升得过快或过慢等缺点,能够按目标调整纠正血钠速度,本组研究表明CBP治疗急性严重低钠血症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安全,不失为急性重症低钠血症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廖常彬;赵婧婷;袁道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硬膜下积液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疾病,是由于外伤致蛛网膜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漏至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聚集而成.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重,颅内高压症状不明显,多可自行吸收,少部分患者积液量大,颅内高压症状重需行手术治疗.另在临床上观察到一部分患者转化为硬膜下血肿.在1993~2011年我院观察到14例硬膜下积液转化为硬膜下血肿.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