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42例分析

徐国宏;钟晓刚

关键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外科治疗, 病理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 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临床治疗预后及病理特征,探讨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再认识及临床合理抉择.方法 根据2010年WHO病理新分类,回顾性总结42例经内镜检查或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并通过内镜或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顸后因素等.结果 42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3进行了内镜切除手术,其中4例补行外科手术,直接行外科手术27例,2例起源不明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放弃手术.按2010年WHO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30例,其中16例为直肠NET,1例为结肠NET,4例为阑尾NET,6例为胃部NET,2例为十二指肠NET,1例为胰腺NET;神经内分泌癌(NEC)9例,其中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5例;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胰岛细胞瘤2例.增殖活性分级,低级别( G1 )30例,中级别(G2)2例,高级别(G3)10例.术后随访:低级别类癌预后良好,内镜治疗后复发1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结论 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 ET1-2级)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可选择性内镜治疗,但术前需内镜超声或CT影像充分评估.神经内分泌癌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需加强多学科综合治疗.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川芎嗪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肾脏保护及IL-6、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根据OGTT结果将84例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为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苯那普利10mg,1次/d,川芎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结果 治疗4周,两组治疗后尿UAE、IL-6及TNF-α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AE、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苯那普利能减少糖调节受损患者UAE排出,降低IL-6及TNF-α水平,表明川芎嗪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调节受损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呼永河;刘爱琴;杨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儿童单纯外伤性基底节出血59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10年12月59例儿童单纯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病例,探讨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59例儿童单纯性外伤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诊治和随访结果.其中手术治疗23例,保守治疗36例.保守组死亡2例,手术组死亡3例,存活54例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5例伴有运动或语言功能障碍.结论 儿童单纯性外伤性基底节出血是位于功能区部位的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采取相关方法及手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作者:杨安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相关关系的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随着空腹血糖值升高而升高,特别是血糖值在5.6mmol/L以上时升高更明显.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空腹血糖正常组比较,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传统空腹血糖受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与BMI、WC、WHR、WHt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腰围身高比的相关系数大.结论 从体格指数方面看,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传统空腹血糖受损组具有一致性.降低空腹血糖受损的切点是合理的.

    作者:仇颖;刘艳梅;崔世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血脂的后续治疗

    目的 观察中药降脂汤在高血脂的后续巩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分组法,一组单用辛伐他汀治疗,另一组先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续用中药降脂汤治疗.结果 从停药后复查血脂结果看,续用降脂汤治疗高血脂疗效更持久.结论 中药降脂汤作为高血脂的后续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傅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频彩超诊断颈部腮腺混合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颈部右侧包块4+月就诊.体检:生命体征正常,颈部右侧隆起一个包块,质中,无触痛,表面光滑,边界较清,有一定活动度,局部皮温不高.包块周围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使用百胜MyLab50彩超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7.5~12MHz.患者取仰卧位加侧卧位,扫查包块及周围,于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深面查见一4.4cm×3.5cm×1.9cm实质性包块,轮廓清晰、形态规则呈椭圆形,包块内有少许无回声囊腔,周边有完整强回声包膜,包块后方无声衰减;CDFI:包块内显示较长条状血管,血管长度超过包块的半径,无分支,血供为2级.PW测及动脉血流信号,动脉峰值流速:20.6cm/s,包块内无回声区内无血流信号.同侧腮腺回声均质;包块周围及同侧颈动脉周围未显示肿大淋巴结回声.彩超诊断: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深面实性包块,腮腺混合瘤可能性大;颈部CT诊断:右侧胸锁乳突肌深面包块;病理诊断(F09064):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彩超提示相符.

    作者:王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索利那新替换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前瞻性观察索利那新治疗经过托特罗定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符合OAB诊断的女性患者.服用托特罗定2mg,2次/d,4周以上,因症状无改善,替换为索利那新5mg,1次/d,4周.以患者主观感觉,自由尿流率参数[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问卷表评价疗效,观察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4周的治疗,患者主观感觉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46.7%,其中10例(33.3%)感觉效果显著,并表示愿意继续使用索利那新治疗.治疗后尿流率参数均较服药前改善,其中Qmax由治疗前的(14.4±2.3) ml/s增加到(19.8±3.9) ml/s,Qave由治疗前的(8.7±1.5) ml/s增加到(11.7±2.6) ml/s,VV由治疗前的(164.4±27.2) ml增加到(226.0±35.1)ml (P<0.05).OABSS总评分和白天尿次、夜间尿次和尿急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其中总评分和尿急症状改善显著(P<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中4例(13.3%)诉口干但可以耐受,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索利那新对于部分托特罗定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仍可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

    作者:罗顺文;许亚宏;顾新伟;赵启华;贾志刚;段志强;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67例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流程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合理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67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干预,从术前心理问题评估、疼痛护理、合理冷敷、正确体位,术后踝关节活动的限制、功能康复指导等方面归纳总结,构成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流程.结果 所有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治愈出院.结论 按照术前、术后的护理流程来分配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芝华;秦晴;高征;黄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施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ASA Ⅰ~Ⅱ级,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成超前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前10 min(P组)、序贯(C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 g/kg,丙泊酚麻醉诱导采用微量注射泵以200mg/min静脉注射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麻醉维持:于纤维结肠镜通过脾曲、肝曲时或操作中患者出现疼痛反应(肢体活动)时追加丙泊酚0.5 ~1 mg/kg.观察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 SpO 2)、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P组患者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1),诱导时丙泊酚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持量C组大于P组(P<0.01).C组患者检查中MAP、HR升高大于P组(P<0.05或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也高于P组.C组患者丙泊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高于P组(P<0.01),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P组(P<0.01).结论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纤维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确切,且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

    作者:吴文玉;汤安俊;王仁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心动过速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因头昏头痛1个月,晕厥2次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其它无特殊.人院当天心电图示:2:1房室传导阻滞.于当天夜间突发晕厥,其后患者反复出现意识丧失,长持续1 min.心电监护显示:2:1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给予反复电击复律,及持续微泵输入利多卡因.下午安装双腔起搏器,频率约60次/min,心电监护未见室速,未再发作晕厥.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心率87次/min;②2:1房室传导阻滞;③高度及间隙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④交界性逸搏心律;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张乐群;倪丹;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42例分析

    目的 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临床治疗预后及病理特征,探讨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再认识及临床合理抉择.方法 根据2010年WHO病理新分类,回顾性总结42例经内镜检查或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并通过内镜或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顸后因素等.结果 42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3进行了内镜切除手术,其中4例补行外科手术,直接行外科手术27例,2例起源不明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放弃手术.按2010年WHO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30例,其中16例为直肠NET,1例为结肠NET,4例为阑尾NET,6例为胃部NET,2例为十二指肠NET,1例为胰腺NET;神经内分泌癌(NEC)9例,其中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5例;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胰岛细胞瘤2例.增殖活性分级,低级别( G1 )30例,中级别(G2)2例,高级别(G3)10例.术后随访:低级别类癌预后良好,内镜治疗后复发1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结论 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 ET1-2级)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可选择性内镜治疗,但术前需内镜超声或CT影像充分评估.神经内分泌癌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需加强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徐国宏;钟晓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腹股沟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腹股沟区域恶性肿瘤切除后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腹股沟区域恶性体表肿瘤6例,行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继发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10.0cm×8.5cm ~27.0cm×17.5cm,采用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结果 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且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2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修复后外形满意,患侧肢体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可以满意修复腹股沟区域恶性体表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有效保护腹股沟区域重要神经血管,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震;游晓波;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三棱镜矫正急性共同性内斜视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因开车时突然发现双眼复视1周就诊,无眼红眼痛头痛等不适.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VOU 0.1,右眼-2.50DS=0.9,左眼-4.25DS/-1.50DC×170=1.0双眼前后节未见异常.33cm角膜映光法:正位,遮盖去遮盖不动,交替遮盖轻度内到正位,复视像为水平位.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为:右眼-2.25DDS/-0.75DC×75=1.2,左眼-4.00DS-1.75DC×170=1.2,附加底向外13 △-18△复视消失.右眼为优势眼,同视机检查:裸眼融合点+8°,戴镜融合点+9°,自觉斜视角等于他觉斜视角+8°,融合范围:-1° ~+19°,立体视觉正常,双眼运动和肌力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经同视机训练半月无缓解,试戴框架镜:右眼-2.25DS/-0.75DC×75BO6.5△ =1.0,左眼-4.00DS/-1.75DC × 170BO6.5△ =1.0后症状缓解,无其他不适后配镜,随访半年无任何不适.

    作者:刘江;曾树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儿科监护室优质护理指征: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观点调查

    目的 调查儿科监护室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指征的认知,为优质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优质护理认知调查问卷,对儿科监护室护士及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与患儿家长对优质护理的认知存在差异,二者既有共同观点,又有各自独特见解.结论 护士对患儿家长优质护理指征的准确把握是提供优质护理提高家长满意度的前提.

    作者:漆平;徐碧英;凌其英;王青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5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术前行常规处理,在全麻下手术,术后嘱患者早期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出院后定期随访,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所有临床资料.结果 选择的35例病例均为得到随访的病例,所有切口无感染,均甲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10 ~40个月,平均15.4个月.按疗效优19例(54.29%),良9例(25.71%),可8例(17.14%),差2例(2.86%);总有效率为97.14%,优良率为80%.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操作直观,可获得较为稳定的固定,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方法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缺点,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大可能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作者:李小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军队中心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 研究一种基于Intemet的专门针对军队中心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系统.方法 系统采用Client/Server与Browse/server混合体系结构,有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 XP及以上,数据库选择SQLserver数据库,用Visual Basic语言与C#语言开发,数据可以与Microsoft Office共享.结果 实现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信息管理、招聘管理、考核评估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结论 该系统可满足军队中心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的需求,数据安全性、稳定性较好.

    作者:李硕;刘杰;冯怀志;田酉洪;张聪;冉崇福;赵艳;曾斌;黄鹏;张德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检测的资料完整的体检者的资料.分别观察首次体检和3个月、6个月时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HbA1c在首次体检和随后的3、6个月随访时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分别为:90.32%、66.27%、22.7%;89.47%、77.16%、30%;89.74%、90.68%、51.7%.结论 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好,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药用碳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药用碳联合别嘌醇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药用碳加别嘌醇片,对照组除不使用药用碳外,其他治疗相同.两组均不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药用碳4片,3次/d;别嘌呤醇片1片,3次/d,疗程30 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观察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相比,降尿酸疗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BUN、Cr的疗效,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血尿酸、BUN、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中,药用碳不仅可降低BUN、Cr,还可降低血尿酸,与别嘌醇联用有协同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钟春梅;廖常彬;李正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后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4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应用经后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45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结论 经后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何秉勋;张孝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溃疡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在口腔溃疡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门诊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新液治疗组和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两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患处局部充血、水肿、疼痛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康复新液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康复新液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P<0.01).结论 康复新液的疗效明显优于口腔炎喷雾剂,有利于口腔溃疡的愈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飞;陈逸生;郭新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坦索罗辛与硝苯地平辅助治疗急诊肾绞痛患者86例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坦索罗辛与硝苯地平口服辅助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86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坦索罗辛口服0.4mg 1次/d;B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硝苯地平10mg3次/d.所有患者被要求饮水2L/d,疗程为4周或至结石排出.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肾绞痛总体效果优于口服硝苯地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绞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的用量和辅助排石,且临床耐受性好.

    作者:王雷;施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