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吕红英

关键词: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检测的资料完整的体检者的资料.分别观察首次体检和3个月、6个月时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HbA1c在首次体检和随后的3、6个月随访时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分别为:90.32%、66.27%、22.7%;89.47%、77.16%、30%;89.74%、90.68%、51.7%.结论 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好,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指标之一.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日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重症急性低钠血症

    目的 探讨日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重症急性低钠血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17例重症急性低钠血症住院患者使用金宝Prisma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VVH),每天治疗8h,连续3d,置换液使用前稀释,置换液流量4L/h,治疗前患者血清钠水平(112.5±4.0) mmol/L,第1天设定置换液钠浓度比血清钠水平高( 10~ 14)mmol/L,第2、3天设定置换液治疗结束时钠浓度比实际血清钠水平高(9~ 12) mmol/L、(6 ~9)mmol/L.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时间3d,每天8h,均顺利完成,血清钠由治疗前(112.5±4.0)mmol/L上升到(140.2±2.8) mmol/L,血清渗透压逐渐恢复正常,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好转,Glasgow评分由治疗前的(8.3±1.7)上升到(14.5±0.6).结论 CBP治疗急性严重低钠血癌避免了传统方法使血清钠升得过快或过慢等缺点,能够按目标调整纠正血钠速度,本组研究表明CBP治疗急性严重低钠血症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安全,不失为急性重症低钠血症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廖常彬;赵婧婷;袁道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要注意鼻塞伴打鼾和双眼睑浮肿等特殊症状,但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本组患者误诊率为40.9%.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作者:邓晓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施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ASA Ⅰ~Ⅱ级,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成超前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前10 min(P组)、序贯(C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 g/kg,丙泊酚麻醉诱导采用微量注射泵以200mg/min静脉注射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麻醉维持:于纤维结肠镜通过脾曲、肝曲时或操作中患者出现疼痛反应(肢体活动)时追加丙泊酚0.5 ~1 mg/kg.观察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 SpO 2)、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P组患者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1),诱导时丙泊酚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持量C组大于P组(P<0.01).C组患者检查中MAP、HR升高大于P组(P<0.05或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也高于P组.C组患者丙泊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高于P组(P<0.01),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P组(P<0.01).结论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纤维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确切,且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

    作者:吴文玉;汤安俊;王仁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热敷对女性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热敷对女性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女性内痔套扎术患者70例,分成中医组和常规组各35例,中医组运用针刺配合热敷尿道口,常规组运用物理诱导排尿,观察临床护理后尿液成功排出及导尿情况,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组成功排出尿液32例,采用导尿术3例;常规组分别为25例、10例,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针刺配合热敷尿道口临床护理可以提高尿潴留患者尿液排出的成功率.

    作者:熊玉华;黄琼芳;张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低累积量柔红霉素致心脏毒性2例

    1临床资料例1,女,9岁,体重26kg.藏族,来自西藏,住院号946865,因双髂骨疼痛伴发热半年,于2011年4月1日前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型,做心脏彩超提示左室饱满EF值正常(74%).给予VDL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及CAM方案巩固治疗,其中给予柔红霉素20mg静脉滴注共用4个疗程,累计80mg/m2,复查骨髓象完全缓解,于入院后3个月患儿反复诉心悸、胸闷.查体:面色稍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94次/min,律齐、心音尚有力,腹软,肝肋下未及,脾(-),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CK及CKMB无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胸片无异常,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内径高限,左室运动明显减弱,EF值比第一次明显下降(55%),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立即停用柔红霉素类化疗药物,给予维生素C及磷酸肌酸护心治疗2周,患儿症状改善,胸闷心悸消失,复查心脏彩超EF64%,该疗程结束后患儿安全返回高原.

    作者:何海兰;李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相关关系的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随着空腹血糖值升高而升高,特别是血糖值在5.6mmol/L以上时升高更明显.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空腹血糖正常组比较,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传统空腹血糖受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与BMI、WC、WHR、WHt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腰围身高比的相关系数大.结论 从体格指数方面看,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传统空腹血糖受损组具有一致性.降低空腹血糖受损的切点是合理的.

    作者:仇颖;刘艳梅;崔世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槐杞黄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槐杞黄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对比研究,探讨槐杞黄颗粒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槐杞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20例单独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水肿消退、蛋白尿转阴时间;观察期内感染例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A、IgM、IgG,细胞免疫: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槐杞黄颗粒的不良反应;观察周期:连续观察12周.结果 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较对照组明显改善,IgC、CD3、CD4/CD8均增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IgA、IgM有一定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未见皮疹、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缩短水肿消退、蛋白尿转阴的时间,可以增强肾脏病患儿的免疫调节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进而增强激素疗效改善预后,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证实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冯仕品;谢敏;王莉;罗苇;张伟;翟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疗设备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对医疗设备投资决策进行可行性分析,杜绝资产重置、闲置,为医院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充分行使管理职能.方法 对我院非盈利性医疗设备(内窥镜灭菌设备)进行资产净值率和已提折旧率分析,对盈利性医疗设备(眼科超乳设备和电子胃肠镜)分别进行静态评价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评价.结果 我院内窥镜灭菌机资产净值率为37.5%,已低于我院固定资产净值率参考指标40%,单台设备基本满负荷运转,应及时开展内窥镜灭菌机的更新采购工作.眼科超乳设备净现值为- 199793.72(<0),说明采购行为不可行.电子胃肠镜净现值为188749.91(>0),说明采购行为可行.结论 医院在投资采购医疗设备前应对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医疗设备分别进行量化分析,保证医院医疗设备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作者:刘海涛;廖育蕾;王思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慢性口干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慢性口干症患者应用康复新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60鼻咽癌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连续使用康复新液1个月,对照组30例仅以饮水作为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口干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0.00%、83.33%、56.67%,对照组有效率为10.00%、10.00%、15.38%,经统计分析组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新液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慢性口干症状,且疗效较为持久,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廖伟;李飞;陈逸生;郭新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胸骨哆开保守治疗初探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胸骨哆开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7月~2010年12月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病例中发生胸骨哆开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结果 5例胸骨哆开病例明确诊断后,立即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成人于明确诊断后第2天大出血死亡,其余14例经胸带加压包扎固定,剑突下引流,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照射,加强抗感染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中的14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胸骨哆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一经诊断需要立即处理,与传统的再次开胸手术相比保守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新;万居易;付勇;杨帆;于风旭;邓明彬;廖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颅脑外伤伴视神经及眼部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伴眼部病变及视神经损伤的情况,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提高疗效.方法 对5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32例32眼伴眶骨骨折、眼球破裂、球后血肿、眼运动神经麻痹、视神经损伤等眼外伤患者的外伤发生情况、眼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合并视神经损伤者10例10眼(视神经断裂1例,视神经挫伤9例),占32例眼部损伤的31.25%;视神经损伤10例10眼中有3眼失明,其余7眼均遗留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但就诊较及时者预后较好.结论 在颅脑外伤患者诊断治疗中应注意有无眼部损伤,及时请眼科会诊,利于视功能的保护和康复.

    作者:徐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与拔髓后根管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比较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与拔髓后根管治疗的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25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失活后根管治疗组)130例和B组(拔髓后根管治疗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①A组轻度疼痛2例,中度疼痛1例,疼痛发生率为2.31%;B组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1例,疼痛发生率为7.50%.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组急性反应阳性3例,B组急性反应阳性2例.两组患者急性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成功126例,失败4例;B组患者成功117例,失败3例.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疗与拔髓后根管治疗急性反应与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术中疼痛可显著减轻.

    作者:陈燕;雷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67例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流程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合理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67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干预,从术前心理问题评估、疼痛护理、合理冷敷、正确体位,术后踝关节活动的限制、功能康复指导等方面归纳总结,构成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流程.结果 所有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治愈出院.结论 按照术前、术后的护理流程来分配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芝华;秦晴;高征;黄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加强自然分娩观念的培训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前加强孕妇自然分娩观念的培训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的产前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除接受常规的产前健康教育外,参加我科开展的加强自然分娩观念的培训.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孕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前加强孕妇自然分娩观念的培训,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增加产妇舒适度.

    作者:梁礼莉;闵丽华;李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治疗肺结核空洞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康复新液治疗肺结核空洞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 2011年1月我院确诊的7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标准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口服康复新液;对照组;标准结核化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肺结核空洞明显缩小、闭合率高;对照组肺结核空洞缩小不明显、闭合率低.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肺结核空洞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友茹;李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替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头孢替坦等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酶( ESB 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感染药物研究室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120株经双纸片法确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 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抗菌作用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0.03μg/ml,MIC90为0.06 μg/ml,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为<0.03 μg/ml,MIC90为0.06 μg/ml;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0.06和0.06 μg/ml,MIC90分别为1和2μg/ml.结论头孢替坦对临床常见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俞汝佳;吕晓菊;高燕渝;宗志勇;王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检测的资料完整的体检者的资料.分别观察首次体检和3个月、6个月时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HbA1c在首次体检和随后的3、6个月随访时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分别为:90.32%、66.27%、22.7%;89.47%、77.16%、30%;89.74%、90.68%、51.7%.结论 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好,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索利那新替换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前瞻性观察索利那新治疗经过托特罗定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符合OAB诊断的女性患者.服用托特罗定2mg,2次/d,4周以上,因症状无改善,替换为索利那新5mg,1次/d,4周.以患者主观感觉,自由尿流率参数[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问卷表评价疗效,观察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4周的治疗,患者主观感觉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46.7%,其中10例(33.3%)感觉效果显著,并表示愿意继续使用索利那新治疗.治疗后尿流率参数均较服药前改善,其中Qmax由治疗前的(14.4±2.3) ml/s增加到(19.8±3.9) ml/s,Qave由治疗前的(8.7±1.5) ml/s增加到(11.7±2.6) ml/s,VV由治疗前的(164.4±27.2) ml增加到(226.0±35.1)ml (P<0.05).OABSS总评分和白天尿次、夜间尿次和尿急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其中总评分和尿急症状改善显著(P<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中4例(13.3%)诉口干但可以耐受,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索利那新对于部分托特罗定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仍可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

    作者:罗顺文;许亚宏;顾新伟;赵启华;贾志刚;段志强;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脂蛋白(a)以及载脂蛋白B/A1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1比值的血清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评价三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发生及预后预测的价值,为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简便、客观的指标.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2例,按临床诊断分为ST抬高心肌梗死( STEMI),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心绞痛(UAP).对照组98例,测定hs-CRP、血清Lp(a)和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的患者血清中ApoA1、HDL水平比健康对照组降低不明显,但血清Lp(a)、LDL、ApoB水平及ApoB/ApoA1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表明测定上述各项指标对ACS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hs-CRP和ApoB水平显著增高,血清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志.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着密切联系,是一个独立的致冠心病的危险因子,ApoB以及ApoB/ApoA1比值与心梗发生的危险性及预后判断有很强的相关性.

    作者:都秋红;刘辰庚;王培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非心脏开胸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相关风险因子评价

    目的 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病理机制.方法 肺切除患者51例,收集其术前基本信息(如合并症、用药状况、心肺功能等),并测定其手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AF的发生率为29.4%( 15/51),其发生率与年龄因素有关(P=0.031).发生AF的患者比未发生AF患者术前PR间期延长(p=0.040);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AF发生率明显比未使用者低(P=0.041).方差分析显示,术后hs-CRP(P=0.000)和IL-6(P=0.000)均与术前存在明显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hs-CRP和IL-6水平在所观察的3个时间点对预示AF的发生其结果均不理想,曲线下的面积(AUC)均<0.50.结论 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AF的发生与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嗜好(如吸烟)和心肺功能等无关,只与年龄有关;早期炎症标记物hs-CRP和IL-6不能预告术后AF发生.某些药物可能会降低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AF的发生率.

    作者:郑志坚;黄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