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廖育蕾;王思杰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施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ASA Ⅰ~Ⅱ级,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成超前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丙泊酚静脉麻醉前10 min(P组)、序贯(C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 g/kg,丙泊酚麻醉诱导采用微量注射泵以200mg/min静脉注射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麻醉维持:于纤维结肠镜通过脾曲、肝曲时或操作中患者出现疼痛反应(肢体活动)时追加丙泊酚0.5 ~1 mg/kg.观察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 SpO 2)、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P组患者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1),诱导时丙泊酚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持量C组大于P组(P<0.01).C组患者检查中MAP、HR升高大于P组(P<0.05或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也高于P组.C组患者丙泊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高于P组(P<0.01),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P组(P<0.01).结论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纤维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确切,且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
作者:吴文玉;汤安俊;王仁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单用和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用.B、C组为对照组,B组单用依那普利,C组单用美托洛尔,随访观察6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分别单用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更好,无严重不良反应,药物价格合理,易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可进一步探讨.
作者:万能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食管、贲门双源癌术前诊断率,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通过对11例患者分析,术前胃镜并活检明确双源癌诊断5例,CT、消化道造影明确两处病变2例,术中探查并活检明确诊断2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双源癌2例,11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10例行肿瘤切除,1例肿瘤不能切除,仅行探查术.术后顺利临床治愈7例,并发症4例,死亡1例.结论 提高食管、贲门双源癌术前诊断,能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任守阳;袁正勇;陈祖尧;李雪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慢性鼻窦炎术后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比较慢性鼻窦炎术后是否予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对治愈率的影响.结果 慢性鼻窦炎术后进行长时间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组治愈率为91.43%,对照组治愈率81.43%,P<0.05,术后6个月鼻内镜检查处理次数;治疗组5.2次,对照组6.6次.结论 慢性鼻窦炎术后进行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查次数,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其药物常见易获得,费用低,使用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治疗效果明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陈代波;邹美玲;何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日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重症急性低钠血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17例重症急性低钠血症住院患者使用金宝Prisma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VVH),每天治疗8h,连续3d,置换液使用前稀释,置换液流量4L/h,治疗前患者血清钠水平(112.5±4.0) mmol/L,第1天设定置换液钠浓度比血清钠水平高( 10~ 14)mmol/L,第2、3天设定置换液治疗结束时钠浓度比实际血清钠水平高(9~ 12) mmol/L、(6 ~9)mmol/L.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时间3d,每天8h,均顺利完成,血清钠由治疗前(112.5±4.0)mmol/L上升到(140.2±2.8) mmol/L,血清渗透压逐渐恢复正常,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好转,Glasgow评分由治疗前的(8.3±1.7)上升到(14.5±0.6).结论 CBP治疗急性严重低钠血癌避免了传统方法使血清钠升得过快或过慢等缺点,能够按目标调整纠正血钠速度,本组研究表明CBP治疗急性严重低钠血症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安全,不失为急性重症低钠血症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廖常彬;赵婧婷;袁道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心理干预,同时采用与对照组同样的药物治疗,共3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72.13%、总有效率90.16%;对照组痊愈率49.15%、总有效率71.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心理干预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一种基于Intemet的专门针对军队中心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系统.方法 系统采用Client/Server与Browse/server混合体系结构,有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 XP及以上,数据库选择SQLserver数据库,用Visual Basic语言与C#语言开发,数据可以与Microsoft Office共享.结果 实现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信息管理、招聘管理、考核评估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结论 该系统可满足军队中心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的需求,数据安全性、稳定性较好.
作者:李硕;刘杰;冯怀志;田酉洪;张聪;冉崇福;赵艳;曾斌;黄鹏;张德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重症胰腺炎腹腔高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对29例重症胰腺炎分为两组:充分大容量复苏组(Ⅰ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Ⅱ组),观察两组的输液量及腹腔高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Ⅱ组在输液总量及输液速率及前2d液体潴留量均低于Ⅰ组,ACS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高压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杨文君;陆昌友;黄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的临床认识,降低其误诊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12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与诊治相关的因素.结果 本组12例患者,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11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基本缓解,出院前复查CTPA肺动脉栓子明显减少,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咯血、胸腔积液消失.结论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慢性疾病、恶性肿瘤、手术和制动,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CT肺动脉造影是主要的确诊手段,D二聚体具有重要的排除诊断价值,抗凝治疗是肺栓塞患者基本治疗.增加对肺栓塞的认知和理解,建立规范化诊疗体系,不断提高肺栓塞的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继东;王艳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80例,其中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做一回顾分析,包括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 起搏器囊袋积血4例,起搏器感知障碍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电极脱位1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1例,囊袋感染1例.结论 重视永久起搏器术后观察及护理,可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挥起搏器的佳功效.
作者:江小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纳入42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 100μg/kg皮下注射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μg/(kg·d)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达低谷后连续2次检查≥5.0×109/L.结果 42例患者,在40个试验周期和44个对照周期中,ANC <2.0×109/L的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 (12/40)和31.8% (14/44),持续时间分别为(3±1.155)d和(4±1.225)d;受试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 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与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不良反应低.
作者:兰海涛;罗树春;胡洪林;吴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胸骨哆开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7月~2010年12月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病例中发生胸骨哆开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结果 5例胸骨哆开病例明确诊断后,立即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成人于明确诊断后第2天大出血死亡,其余14例经胸带加压包扎固定,剑突下引流,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照射,加强抗感染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中的14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胸骨哆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一经诊断需要立即处理,与传统的再次开胸手术相比保守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新;万居易;付勇;杨帆;于风旭;邓明彬;廖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康复新液治疗肺结核空洞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 2011年1月我院确诊的7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标准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口服康复新液;对照组;标准结核化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肺结核空洞明显缩小、闭合率高;对照组肺结核空洞缩小不明显、闭合率低.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肺结核空洞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友茹;李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苦黄与茵栀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EMBase( 1974 ~2011)、PubMed( 1978 ~ 2011)、VIP( 1989 ~ 2011)、CBM( 1978 ~2011)、CNKI( 1978 ~ 2011);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的总有效率比茵栀黄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RR=1.30,95% CI( 1.22,1.38),P<0.00001];苦黄与茵栀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7,95% CI (0.33,4.89),P=0.73].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苦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优于茵栀黄,但因为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吴逢波;苏娜;占美;黄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1比值的血清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评价三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发生及预后预测的价值,为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简便、客观的指标.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2例,按临床诊断分为ST抬高心肌梗死( STEMI),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心绞痛(UAP).对照组98例,测定hs-CRP、血清Lp(a)和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的患者血清中ApoA1、HDL水平比健康对照组降低不明显,但血清Lp(a)、LDL、ApoB水平及ApoB/ApoA1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表明测定上述各项指标对ACS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hs-CRP和ApoB水平显著增高,血清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志.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着密切联系,是一个独立的致冠心病的危险因子,ApoB以及ApoB/ApoA1比值与心梗发生的危险性及预后判断有很强的相关性.
作者:都秋红;刘辰庚;王培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36例(68眼),然后根据FFA结果行标准的全视网膜光凝(PRP),其中合并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56眼同时进行局部格栅样光凝治疗.治疗后2~24个月分别行FFA检查,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随诊观察至光凝治疗后2年,对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通过FFA和眼底照相)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在接受光凝治疗后2年内,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以光凝后2年的视力变化为显著.但视力>0.3者的比例变化不大,在光凝前为41.3%,光凝后1年、2年分别为42.1%,39.8%.黄斑水肿通过局部光凝治疗2年内视力稳定或改善的患者达到72.1%.光凝术后1年、2年视网膜病变稳定.结论 对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进行氩激光治疗,对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同时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可使多数患者DR病情稳定,延缓进展.
作者:余海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比较坦索罗辛与硝苯地平口服辅助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86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坦索罗辛口服0.4mg 1次/d;B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硝苯地平10mg3次/d.所有患者被要求饮水2L/d,疗程为4周或至结石排出.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肾绞痛总体效果优于口服硝苯地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绞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的用量和辅助排石,且临床耐受性好.
作者:王雷;施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讨论氟马西尼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安定中毒的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Ⅰ组给予氟马西尼+醒脑静治疗;Ⅱ组给予氟马西尼治疗.结果 Ⅰ、Ⅱ组意识恢复时间在轻度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患者中.Ⅰ组与Ⅱ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马西尼与醒脑静在治疗急性安定中毒时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氟马西尼.
作者:曾剑;肖小培;周咏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病理机制.方法 肺切除患者51例,收集其术前基本信息(如合并症、用药状况、心肺功能等),并测定其手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AF的发生率为29.4%( 15/51),其发生率与年龄因素有关(P=0.031).发生AF的患者比未发生AF患者术前PR间期延长(p=0.040);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AF发生率明显比未使用者低(P=0.041).方差分析显示,术后hs-CRP(P=0.000)和IL-6(P=0.000)均与术前存在明显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hs-CRP和IL-6水平在所观察的3个时间点对预示AF的发生其结果均不理想,曲线下的面积(AUC)均<0.50.结论 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AF的发生与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嗜好(如吸烟)和心肺功能等无关,只与年龄有关;早期炎症标记物hs-CRP和IL-6不能预告术后AF发生.某些药物可能会降低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AF的发生率.
作者:郑志坚;黄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体格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随着空腹血糖值升高而升高,特别是血糖值在5.6mmol/L以上时升高更明显.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空腹血糖正常组比较,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传统空腹血糖受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与BMI、WC、WHR、WHt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腰围身高比的相关系数大.结论 从体格指数方面看,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传统空腹血糖受损组具有一致性.降低空腹血糖受损的切点是合理的.
作者:仇颖;刘艳梅;崔世维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