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君;陆昌友;黄君
目的 评价镍钛拉簧、橡皮链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进行固定矫治的牙颌畸形患者31例,在同一牙弓的两侧分别以镍钛螺旋拉簧、橡皮链远中移动尖牙,牵引力值约为150g,对镍钛拉簧及橡皮链远中移动尖牙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对上、下颌尖牙以及成人、青少年的尖牙移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镍钛螺旋拉簧远移尖牙的速度为1.20mm/月,橡皮链远中移动尖牙的速度为0.90mm/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尖牙的远中移动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成年人尖牙的远中移动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镍钛螺旋拉簧远移尖牙的速度明显快于橡皮链,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速度快于下颌尖牙,青少年尖牙远中移动的速度快于成年人.
作者:雷琼;陈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苦黄与茵栀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1期)、EMBase( 1974 ~2011)、PubMed( 1978 ~ 2011)、VIP( 1989 ~ 2011)、CBM( 1978 ~2011)、CNKI( 1978 ~ 2011);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苦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的总有效率比茵栀黄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RR=1.30,95% CI( 1.22,1.38),P<0.00001];苦黄与茵栀黄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7,95% CI (0.33,4.89),P=0.73].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苦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优于茵栀黄,但因为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吴逢波;苏娜;占美;黄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在口腔溃疡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门诊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新液治疗组和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两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患处局部充血、水肿、疼痛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康复新液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康复新液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腔炎喷雾剂治疗组(P<0.01).结论 康复新液的疗效明显优于口腔炎喷雾剂,有利于口腔溃疡的愈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飞;陈逸生;郭新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根据OGTT结果将84例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为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苯那普利10mg,1次/d,川芎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结果 治疗4周,两组治疗后尿UAE、IL-6及TNF-α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AE、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苯那普利能减少糖调节受损患者UAE排出,降低IL-6及TNF-α水平,表明川芎嗪联合苯那普利对糖调节受损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呼永河;刘爱琴;杨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一种基于Intemet的专门针对军队中心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系统.方法 系统采用Client/Server与Browse/server混合体系结构,有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 XP及以上,数据库选择SQLserver数据库,用Visual Basic语言与C#语言开发,数据可以与Microsoft Office共享.结果 实现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信息管理、招聘管理、考核评估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结论 该系统可满足军队中心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的需求,数据安全性、稳定性较好.
作者:李硕;刘杰;冯怀志;田酉洪;张聪;冉崇福;赵艳;曾斌;黄鹏;张德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椎管内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来我科收治的6例低龄椎管内皮样囊肿和2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8例平均年龄为10.6岁,男4例,女4例.囊肿位于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骶段及马尾部4例,1例皮样囊肿伴背部皮肤窦道;术前尿动力学、肛周肌电图、下肢电生理检查多有异常;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护下进行手术全切及椎板复位重建.结论 椎管内皮样和表皮样囊肿为良性病变,早期诊断和手术是佳的治疗选择,完整切除囊肿及椎板复位重建、积极康复对预后均有帮助.
作者:李立;蒋周阳;叶信珍;陈景宇;黄毅;林江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临床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好带教工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临床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带教质量,护生对临床教育的评价可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保证教学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对2008 ~ 2009年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进行统计比较,找出不满意因素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合理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67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干预,从术前心理问题评估、疼痛护理、合理冷敷、正确体位,术后踝关节活动的限制、功能康复指导等方面归纳总结,构成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流程.结果 所有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治愈出院.结论 按照术前、术后的护理流程来分配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尹芝华;秦晴;高征;黄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前瞻性观察索利那新治疗经过托特罗定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符合OAB诊断的女性患者.服用托特罗定2mg,2次/d,4周以上,因症状无改善,替换为索利那新5mg,1次/d,4周.以患者主观感觉,自由尿流率参数[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问卷表评价疗效,观察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4周的治疗,患者主观感觉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46.7%,其中10例(33.3%)感觉效果显著,并表示愿意继续使用索利那新治疗.治疗后尿流率参数均较服药前改善,其中Qmax由治疗前的(14.4±2.3) ml/s增加到(19.8±3.9) ml/s,Qave由治疗前的(8.7±1.5) ml/s增加到(11.7±2.6) ml/s,VV由治疗前的(164.4±27.2) ml增加到(226.0±35.1)ml (P<0.05).OABSS总评分和白天尿次、夜间尿次和尿急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其中总评分和尿急症状改善显著(P<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中4例(13.3%)诉口干但可以耐受,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索利那新对于部分托特罗定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仍可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
作者:罗顺文;许亚宏;顾新伟;赵启华;贾志刚;段志强;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36例(68眼),然后根据FFA结果行标准的全视网膜光凝(PRP),其中合并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56眼同时进行局部格栅样光凝治疗.治疗后2~24个月分别行FFA检查,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随诊观察至光凝治疗后2年,对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通过FFA和眼底照相)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在接受光凝治疗后2年内,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以光凝后2年的视力变化为显著.但视力>0.3者的比例变化不大,在光凝前为41.3%,光凝后1年、2年分别为42.1%,39.8%.黄斑水肿通过局部光凝治疗2年内视力稳定或改善的患者达到72.1%.光凝术后1年、2年视网膜病变稳定.结论 对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进行氩激光治疗,对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同时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可使多数患者DR病情稳定,延缓进展.
作者:余海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70岁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136例>70岁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0岁24例).结果 全组均行肿瘤根治术.手术时间(141.5±48.7)mi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肺不张4例,肺部感染12例,呼吸衰竭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心律失常15例,伤口感染2例,乳糜胸1例;死亡3例,其余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3±3.4)d.随访78例,随访1~39个月,10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者远处转移,6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在合理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 70岁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对各种并发症应有充分的认识,同时需要加强围术期管理.
作者:刘胜中;曾富春;薛洋;丛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成都市重性精神疾病信息报告系统运行的效果.方法 通过互联网录入重性精神疾病出院患者信息,由系统分转至成都市各区(市)县,再分转至居住地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社区管理服务.结果 系统运行半年,成都市共有2276例住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在出院后平均2.71d,被分转到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81.85%分转的患者,及时进行社区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随访.错误分转回退率为0.86%.系统实现动态监测,可自动生成信息汇总表,并实现实时信息查询.结论 成都市重性精神疾病信息报告系统,达到预期建设目的,对于提供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有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秦小荣;贾勇;毛文君;代光智;张银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 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鼻塞及脓血涕;晚期表现为鼻腔恶臭、坏死及发热.经鼻内镜检查,早期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晚期粘膜坏死覆脓痂,质脆伴异味.CT显示13例肿瘤居于鼻腔前部,6例居于鼻中隔;14例病变累及上颌窦,3例累及筛窦,5例同时累及上颌窦与筛窦.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表达NK相适抗原和T细胞分化抗原.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取材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作者:李家容;戚思国;蒋路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因头昏头痛1个月,晕厥2次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其它无特殊.人院当天心电图示:2:1房室传导阻滞.于当天夜间突发晕厥,其后患者反复出现意识丧失,长持续1 min.心电监护显示:2:1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给予反复电击复律,及持续微泵输入利多卡因.下午安装双腔起搏器,频率约60次/min,心电监护未见室速,未再发作晕厥.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心率87次/min;②2:1房室传导阻滞;③高度及间隙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④交界性逸搏心律;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张乐群;倪丹;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讨论氟马西尼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安定中毒的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Ⅰ组给予氟马西尼+醒脑静治疗;Ⅱ组给予氟马西尼治疗.结果 Ⅰ、Ⅱ组意识恢复时间在轻度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患者中.Ⅰ组与Ⅱ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马西尼与醒脑静在治疗急性安定中毒时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用氟马西尼.
作者:曾剑;肖小培;周咏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228例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治疗方案,其中192例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组在住院期间死亡4例,其余188例均获6 ~12个月随访.152例恢复到伤前生活状态,22例生活能自理,14例在随访期内因各种原因死亡.非手术组随访6~12个月.27例在伤后6个月内死亡,3例恢复到生活能自理,6例靠坐轮椅生活.结论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首选,而术前正确评估充分准备选择适当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海波;苟永胜;梁继鸣;王勇;车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要注意鼻塞伴打鼾和双眼睑浮肿等特殊症状,但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本组患者误诊率为40.9%.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作者:邓晓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患者在伤后早期采用爪型肋骨纯钛接骨板行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在防治ARDS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46例患者为治疗组.2002年3月~2006年9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在采用基础性治疗,针对连枷胸的治疗,治疗组患者尽早在全麻下使用爪型肋骨纯钛接骨板行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对照组分别使用沙袋压迫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结果 治疗组无ARDS及气管切开,随访41例发生胸廓畸形2例(4.88%),住院时间平均12.1d;对照组发生ARDS 7例(16.67%),气管切开9例(21.43%),随访34例,发生胸廓畸形21例(61.76%),住院时间平均21.6d.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连枷胸患者早期行肋骨复位内固定对ARDS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国柱;封小兵;臧超;顾春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5例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①B细胞淋巴瘤为多,T细胞淋巴瘤< 1/3,②B淋巴细胞型,临床表现通常为上下睑的内、外侧,眼眶前部或泪腺区可扪及边界清楚,周围不光滑、质地中等无痛性包块;T淋巴细胞型病情发展可以非常急,与眼眶蜂窝织炎难以鉴别;亦可表现为慢性,似炎性假瘤;③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的CT密度和MRI信号表现无特异性;④非何杰金B小淋巴细胞型弥漫性淋巴瘤是眼眶淋巴瘤常见的病理类型.结论 对于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来说,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要尽早病理活检做鉴别诊断,尽量避免误诊而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杨影;陈力;樊映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经PTC/ERC途径放置胆管支架的优势,制定放置支架的策略.方法本组经PTC放置支架68例和经ERC放置支架51例资料,总结两种途径的优越性.结果 经PTC和ERC途径放置支架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两组无明显出血、漏胆等并发症,生存时间相似.结论 对失去手术时机和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管梗阻采取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梗阻,提高生存时间和质量的佳办法,位于胆总管下端和壶腹部的梗阻首选以ERC途径放置支架,位于肝门部及以上的梗阻以PTC途径放置支架为宜.
作者:闫勇;戴睿武;汪涛;叶明辉;张生;江宗兴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