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学;林学山
目的:对黄芪益母汤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临床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肾病蛋白尿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并配合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则予以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益母汤(黄芪、益母草、丹参、茯苓、山药等)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其24h粘蛋白值降低,高血浆蛋白值升高,有一定的积极改善意义,且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较好(P<0.05).结论:黄芪益母汤用于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可有效改善肾内学流动力学,且可有效减少蛋白尿的排泄量,从而延缓慢性肾病的发展进程,疗效确切.
作者:叶增余;邹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共得到近12年临床观察刺激足三里单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8篇,对该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合临床使用足三里穴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该穴的常用治疗方法及存在的不足,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结论: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存在如对足三里穴的具体操作方法不详、疗效评价方法各异、未见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描述、忽视中医特色辨证论治等缺点.临床应用时可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开展如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指针、穴位注射、联合用药等治疗方法,观察胃动素、生长抑素、胃B超、胃电图等指标,结合证候量表,评价该穴位的治疗效果.
作者:祁向争;王超;王盛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类中药联合西药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45例患者在常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了益气逐瘀汤(大黄、黄芪、郁金、党参、白芍、生地、桃仁、草决明、五味子、水蛭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心肌谱的指标如CK、LDH、AST等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汤联合西医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恢复.
作者:何锟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复发性口疮多属于虚证(久病多虚),临床上虽然常见阴虚火旺、虚火上浮者,但因各种原因致阳气虚衰使机体温化失调,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肌膜溃烂而成者亦不少见[1,2].笔者在临证时运用温补药物,分别予以温阳健脾、温肾助阳、温补气血、温补心脾等法治疗阳气偏虚型复发性口疮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作者:何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学的理念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髌骨软化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髌骨软化症9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科医学理念下对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健康教育、运动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疗效(66.7%)比较,治疗组疗效(92.0%)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学理念指导下的多方位措施对髌骨软化症的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程耿斌;林玲玲;胡建华;杨晓寰;黄文丰;蔡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类中药配伍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基本治疗、ARF治疗、抗凝治疗、免疫调节剂、基础方(黄芪、白术、党参、山药、淫羊藿)治疗.观察治疗后1月、2月、3月以上的临床治愈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治愈5例,2月后治愈9例,≥3月后治愈21例.结论:本法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治愈率,提高肾衰竭的逆转率.
作者:马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多从“三消”立论.当代名中医尊古而不泥古,其诊疗思想更是中医行业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对当代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的挖掘与总结,归纳出有别于常规治法的五种方法:疏达气机,以畅津血;补肺脾肾之气,以复其本;清燥湿瘀郁之热,以治其标;活化瘀浊之血,以生新防变以及辨实验室指标用药,突破了传统中医“阴虚燥热”病机认识,丰富了糖尿病治疗手段,提高了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英;陈莞苏;吴玉江;叶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本院收治重症胰腺炎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90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至2007年9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5岁,均符合胰腺炎诊断标准和麻痹性肠梗阻诊断标准[1,2],同时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呕吐、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超过24h,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出血坏死、假性囊肿或脓肿等症状或脏器功能衰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经检查有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表征及伴有腹膜炎体征.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差异.
作者:郑国利;李晓民;蒙国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固齿汤联合西医综合治疗牙周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清除牙石、牙菌斑和牙垢等并全身使用利君沙、替硝唑,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固齿汤(黄柏、山萸肉、生地、白芷、黄连、枸杞、熟地、山药、牛膝)治疗,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中牙龈肿胀、牙齿松动和口臭的改善或消除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67.5%.结论:本法治疗本病能更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沈建琳;霍淑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自拟清热利胆方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利胆方(柴胡、黄芩、石韦、白芍、胆草、郁金、枳实、大黄、茵陈蒿、海金沙等)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用药疗程和住院时间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本病可有效促进急性胆囊炎术后胆道功能的恢复,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体温下降.
作者:丁瑞利;弋公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相关指标,探讨加味香砂养胃汤配合三联疗法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相关诊断标准遴选出6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组在以上三联疗法基础上服用加味香砂养胃汤,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5%,复发率35.7%;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1.2%,复发率17.4%,两组比较(P<0.05).结论:加味香砂养胃汤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阮桂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医心病学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中医心病学古今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本学科发展规划及研究目标,通过探讨中医“心”的概念,对本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作了界定,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认识.
作者:杨学信;张骞;刘建平;李忘明;徐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利用脱乙酰壳聚糖良好的成膜性、防粘连作用和积雪草苷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制备积雪草苷-壳聚糖膜剂,并对其促进兔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检验.方法:以脱乙酰壳聚糖为成膜材料,制备积雪草苷-壳聚糖膜剂;采用HPLC-ELSD测定载药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采用肉眼观察和荧光素钠检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积雪草苷-壳聚糖膜剂的载药量为6.03%;14 h体外释放度达92.4%;与空白组比较,给药组切口愈合良好.结论:积雪草苷-壳聚糖膜剂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伤口促愈合和防粘连作用.
作者:辛田;张家骊;夏文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乌桂颗粒剂对CIA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Ⅱ型胶原诱发大鼠CIA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实验分为空白组、MTX组及高、中、低剂量小乌桂颗粒剂组5组,分别对各组CIA大鼠进行灌胃,2mL/只/次/d,连续21d.运用关节炎指数评分(AI)、病理切片炎症程度评分观察干预前后病变关节形态及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水平.结果:高、中、低剂量的小乌桂颗粒剂组和MTX组干预CIA大鼠7d、14d、21d,其AI评分均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剂量的小乌桂颗粒剂组和MTX组干预CIA大鼠21d,其病理评分下降,外周血血清TNF-α的水平降低,IL-10的水平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乌桂颗粒剂对CIA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的水平同时升高IL-10的水平,起到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作者:吴婧;朱俊卿;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眩晕清对眩晕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麻醉犬十二指肠给予眩晕清不同剂量药物后,测定相应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眩晕清高剂量组在十二指肠给药后30、40、50、60、90、120min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0.01),中剂量组在十二指肠给药后30、90min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对脑血流量虽有增加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眩晕清高、中剂量组在十二指肠给药后30、40、50、60、90、120min犬脑血管阻力显著降低(P<0.05~0.01),中剂量组、低剂量对犬脑血管阻力虽有降低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眩晕清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的作用,对犬脑血流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陈瑞明;蒙麦霞;袁秋贞;赵林涛;宋延平;王伟;陈静茹;申昕;张砚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甘草泻心汤水煎剂和配方颗粒剂体外抑菌作用,探讨适合中药复方MIC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试管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测定甘草泻心汤水煎剂和配方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体外抑菌作用.结果:甘草泻心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形成较大抑菌圈,相同浓度条件下配方颗粒剂的抑菌圈大于水煎剂,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两种稀释法测得甘草泻心汤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值均为7.8mg·mL-1、125 mg· mL-1,配方颗粒剂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得相应值为1.95 mg·mL-1、15.6 mg· mL-1,琼脂稀释法为3.9 mg·m L-1、62.5 mg·rnL-1.结论:甘草泻心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且配方颗粒剂优于水煎剂;试管稀释法适合中药复方的MIC测定.
作者:王金凤;刘文辉;荆雪宁;陈莉;王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药膏-银立克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基本药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予银立克药膏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5.32%,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结论:银立克治疗银屑病能够通过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明显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病情.
作者:高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取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行平衡针刺治疗;B组30例采用中药熏蒸治疗;C组30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前3组的Fugl—Meyer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3组这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3组比较差异显著,C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A、B组(P<0.05).结论:平衡针刺结合中药熏蒸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起效时间、治疗成本、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起效时间明显提前,但治疗成本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凤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以外感内伤论治眩晕症的针刺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依据辨证外感采用疏风透邪法,内伤采用补肾调肝法,再配以辨证配穴针刺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显著疗效,其中针刺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在辨证基础上,采用针刺内外分治,对眩晕症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清学;林学山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