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室出血后延期性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朱成明;王贵富;褚先秋;张德明

关键词:脑室出血, 延期性脑积水, 尿激酶,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后延期性脑积水的临床分析.方法将45例重型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持续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隙注入尿激酶及生理盐水;B组19例行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延期性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A组发生延期脑积水3例(11%),B组为8例(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4.02,P<0.05).结论 对于脑室出血患者,如果达到一侧侧脑室血肿量超过半个脑室,第三、四脑室、导水管积血,对侧侧脑室后角积血的其中之一,即为手术指征.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索恶性肿瘤1例

    患者,男,42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大伴坠胀感半年于2008年6月23日人院.查体:发育正常,精神好,心肺(一),腹部(一),左侧阴囊上方可触及约7cm×6cm大小的肿物,边缘尚清,质地中等,形态不太规则,光滑无压痛,肿物下方精索血管明显增粗、迂曲,双侧睾丸及附睾正常大小,无结节,双侧腹股沟无肿大的淋巴结,下肢无水肿.B超示:左侧阴囊根部囊实性占位并左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苏新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感染性假性动脉瘤血管处理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对于注射吸毒导致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血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我院2005年8月~2008年2月收治的17例注射吸毒导致的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总结.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血管处理的方法有:8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4例自体大隐静脉原位转流,1例动脉修补,4例股动脉结扎.结果 17例中有l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动脉吻合口痿,再次手术修复吻合口成功.术后随访15例:人工血管阻塞2例,其中有1例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动脉结扎的病例有1例手术后2月出现下肢坏死而截肢.至少6例在术后出现毒品复吸.结论 注射吸毒所致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处理须依据多种因素综合判断而定,总体疗效满意.

    作者:戴毅;赵国刚;孟敏;陈辉;武国;陈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探讨提高特殊性断肢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及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提高特殊性断肢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及功能恢复,以便更好的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8年7月特殊类型的断肢断指开展再植手术的124例患者资料,研究其再植手术方法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特殊性断肢成活率92.31%.特殊性断指成活率92.86%.大部分患者经晚期功能重建手术治疗及功能恢复训练后,生活可自理.结论 探索出在特殊性断肢断指再植术中各种组织修复方法以及术后康复与功能重建,对临床治疗有很大意义.

    作者:宋利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44例活动期UC患者、23例缓解期UC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PON1、C-反应蛋白(CRP)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及缓解期UC组血浆CRP、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PON1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组血浆CRP、MDA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组(P<0.05),血浆PON1活性显著低于缓解期患者组(P<0.05).UC患者组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MDA及CRP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1,r=-0.422,P<0.01).结论 UC患者PON1活性显著降低,增加的氧自由基(OFR)导致致氧化环境可能使血浆PON1活性显著降低.

    作者:廖联琼;蒋兴亮;刘素兰;张均;王光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非手术治疗与愈后

    目的 研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非手术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近年来共收治因在院外行椎间盘摘除术,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而致椎间盘炎、椎管内脓肿伴腰痛明显的患者8例,入院后采用抗生素、卧床等非手术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椎间隙变窄并趋于融合.椎管内的脓肿亦逐渐吸收.结论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伴发脓肿亦可被吸收.

    作者:刘立岷;宋跃明;张勇;胡隽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4例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DK或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后观察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达到目标值的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尿酮体转阴时间(5.4±2.5)h亦较对照组(8.0±4.1)h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0.5±0.5)坎/例]较对照组[(1.6±0.8)次/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作者:朱乃武;李莎;付徐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1%盐酸布替萘芬治疗浅部真茵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真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两周时,体股癣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和96.42%,手足癣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32%和76.84%,花斑癣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79%和87.18%.疗程结束时,体股癣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8.81%,手足癣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89%和85.26%,花斑癣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96.15%.所有患者中局部不良反应率仅为1.16%.结论 1%盐酸布替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安全、疗效肯定.

    作者:杜宇;邓茂;许茂;黎昌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小肠间质细胞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工人.因反复便血头昏乏力5年,急性发作1d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失血性贫血收入内科.患者5年来反复多次出现便血,头昏乏力症状,均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症状暂时有所缓解.本次出现大量便血时,才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引起失血性贫血,病因仍不明确.

    作者:林大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与血脂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和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30健康人群和2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的胰岛素和血脂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两组的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于健康人群;进一步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之间均存在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和血脂均有明显的升高,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会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肝三叶切除3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三叶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对33例肝脏病变采用肝三叶切除术,其中巨大肝癌28例、巨大肝血管瘤2例、肝包虫病2例、肝囊腺瘤1例.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结果 行右三叶切除26例,左三叶切除7例,其中联合胃次全切除3例,横结肠及脾切除各1例.对肝癌合并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者,术中同时行取栓术.累计阻断时间14~47min,平均19min.术中出血400~3200ml不等,平均850ml.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肝癌患者中术后生存超过12个月19例(67.8%),24个月12例(42.8%),30个月9例(32.1%),其余良性病变者均健康生存.结论 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并作好围手术期处理,肝三叶切除术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敏;张伟;程南生;田银生;刘勇;赵剑;李毅;吴涯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纤维胆管镜治疗输尿管移位结石1例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左腰痛1+年人院.KUB、IVU检查提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约0.8cm×1.8cm大小.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游离输尿管后,发现结石移位,切开输尿管用取石钳试取结石未果,由于没有输尿管软镜,借用外科纤维胆管镜(可弯曲)试取.

    作者:吴跃;胡华;付炼;谭毅;刘超颖;程蜀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鼻烟窝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及手桡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2008年应用鼻烟壶桡动脉穿支皮瓣共修复手腕及手桡侧外伤7例.旋转点设计在腕部鼻烟窝中点,桡骨远段体表投影为轴线,设计皮瓣面积2.0cm×3.5cm~5.0cm×7.0cm.结果 皮瓣均全部成活,供区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经游离移植中厚皮片后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手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 鼻烟窝桡动脉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手部桡侧创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俊波;王亮;罗利达;朱必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胎膜早破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产妇中C-反应蛋白(CRP)值、白细胞计数的变化、颈管壁细菌培养或涂片检查,胎膜病理学检查、分析其在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监测中的意义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高敏CRP试制盒,测定胎膜早破孕妇30例,正常孕妇30例,CRP值的高低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 CRP在胎膜早破孕妇中的值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CRP值与白细胞值升高、颈管壁细菌培养或涂片检查阳性者相一致,但比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更快速.CRP值高的孕产妇抗生素使用时间、量明显高于CRP正常者.结论 CRP是目前胎膜早破分娩前早出现感染存在的指标,可及时正规地指导使用抗生素以避免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布托啡诺与奈福泮超前镇痛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研究酒石酸布托啡诺与盐酸奈福泮超前镇痛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择期局麻下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组(B组)、奈福泮超前镇痛组(N组)及安慰剂对照组(C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术中MAP、HR、RR和SpO2的变化及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局麻药用量,围术期恶心、呕吐、头昏、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及N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应时间点C组(P<0.01),疼痛评分在B组及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N组及C组(P<0.01),镇静评分在N组及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及N组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托啡诺及奈福泮超前镇痛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都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局麻药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是布托啡诺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作者:刘静;李秀泽;鲁鸿;李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缬沙坦联合α-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保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а-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2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使用非ACEI和ARB类降压药;治疗组给予缬沙坦,а-酮酸治疗.测定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时的24h尿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血浆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肌酐等指标.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个月后两组24h尿量、残余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肌酐无显著改变(P>0.05);③12个月后两组24h尿量、残余肾功能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P<0.01),但对照组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肌酐和血清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缬沙坦联合а-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蒲超;薛痕;杨有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头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头颈部大囊性淋巴管畸形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头颈部大囊性淋巴管畸形患者予以平阳霉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本组患者12~36个月:102例治疗后达治愈标准,24例达好转标准,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是一种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振东;刘坤;王少新;陈建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结果 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低血糖、心力衰竭、浆膜腔积液、反复高血压、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及感染,心血管病变为首要死亡原因.结论 早期充分透析,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充分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防止或减少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发生,能降低透析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存活时间及生活质量.

    作者:冯江超;张和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新洛纳治疗糖尿病胃肠病4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新洛纳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的疗效.方法 48例诊断为糖尿病胃肠病变的患者,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以及新洛纳,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糖尿病胃肠病患者经治疗2周和4周,腹胀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到4周,患者胃肠病变的主要症状得到更明显的改善.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新洛纳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中胃轻瘫、腹泻有明显疗效.对便秘亦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程友忠;蒋新建;明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双管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96例,入手术室,完成各项准备后行静脉全麻诱导,插管探条引导直视法置入喉罩,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结果 93例患者能在此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迭96.7%.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置入双管喉罩,以11~13mmHg压力输注CO2进行人工气腹,加强术中麻醉管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同时亦能达到较好的手术目的.

    作者:李志伟;曹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阐明腺性膀胱炎的病变性质及积极治疗的重要性,探索经尿道电切术后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经尿道电切及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中长期随访,定期膀胱镜多点活检.结果 63例患者,随访3~62个月,其中3例术后2年发现重度不典型增生,6例术后2年失访(原因不明),2例粘膜鳞状化,52例未见膀胱新病灶复发.结论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粘膜增生性良性病变,是一种癌前变.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茂均;熊黎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