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联琼;蒋兴亮;刘素兰;张均;王光华
目的 评价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新洛纳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的疗效.方法 48例诊断为糖尿病胃肠病变的患者,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以及新洛纳,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糖尿病胃肠病患者经治疗2周和4周,腹胀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到4周,患者胃肠病变的主要症状得到更明显的改善.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新洛纳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中胃轻瘫、腹泻有明显疗效.对便秘亦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程友忠;蒋新建;明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44例活动期UC患者、23例缓解期UC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PON1、C-反应蛋白(CRP)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及缓解期UC组血浆CRP、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PON1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组血浆CRP、MDA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组(P<0.05),血浆PON1活性显著低于缓解期患者组(P<0.05).UC患者组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MDA及CRP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1,r=-0.422,P<0.01).结论 UC患者PON1活性显著降低,增加的氧自由基(OFR)导致致氧化环境可能使血浆PON1活性显著降低.
作者:廖联琼;蒋兴亮;刘素兰;张均;王光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口齿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1d于2009年5月11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齿不清,左侧肢体乏力,不伴饮水呛咳及意识障碍.否认肌肉疼痛及发热.否认胸闷及胸痛.既往有高脂血症史,口服辛伐他汀治疗.
作者:姚薇;吴婉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尿常规正常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临床病理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7年8月~2008年2月尿常规正常的HSP患儿12例做肾组织活检,常规送检光镜、电镜、免疫荧光,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呼吸道病毒,收集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结果 12例患儿均存在肾脏损害,病理分级为Ⅰ-Ⅲa,以Ⅱb多见,肾组织以多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为主,6例肾组织中有病毒抗原.临床以单纯型为主,24h尿蛋白均正常,随访期本组患儿病情无恶化.结论尿常规正常HSP患儿临床以单纯型为主,早期存在肾脏损害,近期预后可能较好,需长期随访.
作者:李莎;董丽群;王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96例,入手术室,完成各项准备后行静脉全麻诱导,插管探条引导直视法置入喉罩,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结果 93例患者能在此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迭96.7%.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置入双管喉罩,以11~13mmHg压力输注CO2进行人工气腹,加强术中麻醉管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同时亦能达到较好的手术目的.
作者:李志伟;曹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传统包皮环切手术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疗效.方法 总结近1年我院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方法98例,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嚣治疗100例.结果 新型方法组平均所需手术时间为5.4min,少于传统方法组的30.7min(P<0.01).受术者满意率新型方法组99%高于传统方法组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实用性和疗效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
作者:江海涛;陈德强;杨文;蔡斌;王亚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小剂量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常规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I 30mCi,两次治疗间隔6个月.根据131I全身显像、血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判断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血常规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结果 32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治愈21例(65.6%),有效10例(31.3%),无效1例(3.1%);131I治疗后无1例出现血细胞减少,无PTH降低.结论采用131I多次小剂量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汪开明;青春;朱云芝;申泓;吴坚;蒙荣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比麻醉医师经验用药、改良OAA/S镇静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3种方法在全麻诱导时对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BIS在指导全麻镇静深度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 90例受试者(ASA Ⅰ~Ⅱ)被随机分入组1(临床经验判定组)、组2(改良OAA/S评分判定组)和组3(BIS值判定组),每组30例.各组受试者均接受咪达唑仑2mg,芬太尼2~5μg/kg,维库溴铵0.1mg/kg的全麻诱导,同时均以20mg/(kg·h)持续恒速输注丙泊酚.组1根据麻醉医师经验判定丙泊酚输注终点;组2根据改良OAA/S评分.以言语反射消失作为丙泊酚输注终点;组3根据脑电双频指数,以BIS值下降到50作为丙泊酚输注终点.达终点时,分别记录各组丙泊酚诱导总量及插管即刻受试者的BIS值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各组受试者在插管时均未出现麻醉过浅的临床表现.插管即刻各组的BIS值和收缩压均有下降.组1、组2、组3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分别为(149.7±10.8)mg、(112.8±10.2)mg、(91.3±11.4)mg,与组1相比,组2、组3的丙泊酚用量分别节省了33%、47%.结论 在全麻诱导中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避免了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使全麻诱导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麦伟良;黄坚;莫家全;张敏森;包广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抑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对在本医院建卡且符合入选条件的初孕妇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观察对象各110例,干预组采用孕期程序化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卫生宣教对其进行产前保健;所有研究对象在建卡时进行一次基本资料收集,在产褥期结束时进行一次末线资料收集,通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评价程序化健康教育降低孕妇产后抑郁的作用,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及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评价干预措施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方面的效果.结果 建卡时SDS评分.干预组(33.46±8.45),对照组(34.15±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抑郁症发生率对照组12.73%,干预组3.19%,明显降低(P<0.05),非医学指证剖宫产率8.17%,对照组20.00%,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产前程序化的健康教育对改善产后抑郁情绪及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的发生可产生积极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提倡应用.
作者:罗晓红;张玫琍;吕志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DK或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后观察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达到目标值的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尿酮体转阴时间(5.4±2.5)h亦较对照组(8.0±4.1)h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0.5±0.5)坎/例]较对照组[(1.6±0.8)次/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作者:朱乃武;李莎;付徐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患者,男,42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大伴坠胀感半年于2008年6月23日人院.查体:发育正常,精神好,心肺(一),腹部(一),左侧阴囊上方可触及约7cm×6cm大小的肿物,边缘尚清,质地中等,形态不太规则,光滑无压痛,肿物下方精索血管明显增粗、迂曲,双侧睾丸及附睾正常大小,无结节,双侧腹股沟无肿大的淋巴结,下肢无水肿.B超示:左侧阴囊根部囊实性占位并左精索静脉曲张.
作者:苏新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а-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2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使用非ACEI和ARB类降压药;治疗组给予缬沙坦,а-酮酸治疗.测定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时的24h尿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血浆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肌酐等指标.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个月后两组24h尿量、残余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肌酐无显著改变(P>0.05);③12个月后两组24h尿量、残余肾功能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P<0.01),但对照组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肌酐和血清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缬沙坦联合а-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蒲超;薛痕;杨有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一直较高.同时由于这类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培;杨恂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盐酸布替萘芬治疗浅部真茵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真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两周时,体股癣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和96.42%,手足癣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32%和76.84%,花斑癣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79%和87.18%.疗程结束时,体股癣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8.81%,手足癣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89%和85.26%,花斑癣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96.15%.所有患者中局部不良反应率仅为1.16%.结论 1%盐酸布替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安全、疗效肯定.
作者:杜宇;邓茂;许茂;黎昌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胸入路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较传统切开手术的优势.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10月,行甲状腺良性肿物手术120例,其中腔镜手术59例,传统开放手术61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切口美容评分、并发症、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出血、声嘶、低血钙等并发症.腔镜组出现声音嘶哑1例,出现胸骨前皮下血肿2例.传统组出现声音嘶哑2例;出现低钙血症1例.腔镜组与开放组相比,失血量少(P=0.000),疼痛轻(P=0.000),切口美容满意度高(P=0.000),引流量少(P=0.000),住院时间短(P=0.000),但手术时间长(P=0.000).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8个月,平均10个月,传统组复发2例.结论 经胸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兼有美容与微创两大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建;陈晓理;刘彦;周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患儿口服不同剂量琼脂加蓝光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效果.方法 165例新生儿黄疸惠儿分为观察Ⅰ组、现察Ⅱ组、对照组.观察Ⅰ组口服琼脂250mg(kg·次),1次/6h,观察Ⅱ组口服琼脂500rag/(kg·次),1次/6h,两组均加蓝光治疗8h/d;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8h/d.比较两观察组之间以及两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问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影响变化.结果 两个观察组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血清TBIL、IBIL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患儿的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观察组患儿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琼脂加蓝光治疗对于降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但是两个观察组患儿TBIL、DBIL、IBIL的下降幅度没有显著差异.口服琼脂安全、方便,经济、有效,推荐采用琼脂剂量为250mg/(kg·次),1次/6h,能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较好效果.
作者:刘昌桃;张惠英;陈兴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定右心室Tei指数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返流患者的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23例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的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合并肺动脉返流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以及TDI检查,测量计算Tei指数,同时测量血浆B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纽比较,肺动脉返流患者TDI测值Sa、Ea、Aa、射血时间(E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IRT、ICT、Tei指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Tei指数与血浆BNP测值呈正相关(r=0.62,P=0.001).结论 Tei指数可能用于早期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返流患者的右心功能受损.
作者:王朝晖;薛丽容;熊凤鸣;陈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非手术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近年来共收治因在院外行椎间盘摘除术,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而致椎间盘炎、椎管内脓肿伴腰痛明显的患者8例,入院后采用抗生素、卧床等非手术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椎间隙变窄并趋于融合.椎管内的脓肿亦逐渐吸收.结论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伴发脓肿亦可被吸收.
作者:刘立岷;宋跃明;张勇;胡隽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和合理的康复治疗思路.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整体感知疗效(global perceived effect,GPE)、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肩关节被动活动度(ROM)评定.所得资料均采用CHISS软件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或t检验.结果 康复组VAS、GPE和ROM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偏瘫后肩关节继发性损伤导致的疼痛和交感神经系统失调可能是RSD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无痛体位和治疗可以缓解疼痛,调节交感神经,综合其他常规理疗,从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蒋天裕;王兴林;张立宁;索伟;郎森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头颈部大囊性淋巴管畸形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头颈部大囊性淋巴管畸形患者予以平阳霉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本组患者12~36个月:102例治疗后达治愈标准,24例达好转标准,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是一种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作者:曾振东;刘坤;王少新;陈建超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