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江超;张和平
目的 探讨尿常规正常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临床病理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7年8月~2008年2月尿常规正常的HSP患儿12例做肾组织活检,常规送检光镜、电镜、免疫荧光,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呼吸道病毒,收集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结果 12例患儿均存在肾脏损害,病理分级为Ⅰ-Ⅲa,以Ⅱb多见,肾组织以多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为主,6例肾组织中有病毒抗原.临床以单纯型为主,24h尿蛋白均正常,随访期本组患儿病情无恶化.结论尿常规正常HSP患儿临床以单纯型为主,早期存在肾脏损害,近期预后可能较好,需长期随访.
作者:李莎;董丽群;王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和合理的康复治疗思路.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整体感知疗效(global perceived effect,GPE)、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肩关节被动活动度(ROM)评定.所得资料均采用CHISS软件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或t检验.结果 康复组VAS、GPE和ROM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偏瘫后肩关节继发性损伤导致的疼痛和交感神经系统失调可能是RSD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无痛体位和治疗可以缓解疼痛,调节交感神经,综合其他常规理疗,从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蒋天裕;王兴林;张立宁;索伟;郎森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本科住院或门诊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34例;高血压合并IGT组(B组)38例;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与C组比较,A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分又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B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IGT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唐成玥;曹萌;刘利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对脑脊液标本中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为脑脊液标本中蛋白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丙酮沉淀法及TCA/丙酮沉淀法沉淀脑脊液标本中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实验,观察两种沉淀方法蛋白双向电泳蛋白点数目及形态.结果 TCA/丙酮沉淀标本后双线电泳图谱蛋白点342个,蛋白点形态呈点状、边缘清晰,丙酮沉淀标本双向电泳图谱蛋白位点276个,多呈条带状,边缘不清晰,TCA/酮沉淀法双向电泳图谱蛋白点数及清晰度高于丙酮沉淀法.结论 TCA/丙酮沉淀法能够增加脑脊液标本蛋白沉淀效果,提高脑脊液标本中蛋白双向电泳的灵敏度.
作者:龙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1岁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建卡的婴儿,定期(3、6、9、12个月)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并按照WHO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串;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结果 男童在3、9、12个月龄体重以人工喂养组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龄组以母乳喂养组为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P<0.05);女童在各年龄组体重均以人工喂养组重,在9、12个月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1、6.39,P<0.05).超重的发生率在3个月龄为母乳喂养组高,6个月龄以部分母乳喂养组高,9个月龄后以人工喂养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6个月龄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高,在9、12个月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作者:李薇;吴康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40例过敏性紫癜血浆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IgM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该40例血液中单个核细胞及肾组织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2、3抗原,分别比较A组(外周血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与B组(外周血病毒抗原检测阴性),A1组(外周血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肾组织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与A2组(外周血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肾组织中病毒抗原检测阴性)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①过敏性紫癜组副流感病毒的检出率(12/40,30%)高于呼吸道感染组(1/4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5,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组织,呼吸道病毒抗原13例阳性(13/40,32.5%),其中副流感病毒12例(12/13)(副流感病毒Ⅱ10例,副流感病毒Ⅲ2例),1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在肾小管的荧光强度及密度明显高于肾小球.结论 呼吸道病毒,特别是副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关.
作者:李莎;董丽群;王峥;冯仕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口齿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1d于2009年5月11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齿不清,左侧肢体乏力,不伴饮水呛咳及意识障碍.否认肌肉疼痛及发热.否认胸闷及胸痛.既往有高脂血症史,口服辛伐他汀治疗.
作者:姚薇;吴婉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程特点.方法 根据1991~2009年医科院肿瘤医院22例乳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诊断乳腺癌时中位年龄43岁,11例患者病理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卵巢转移灶时中位年龄48岁.卵巢转移灶18例由手术确诊,其中7例在行卵巢去势术时发现,72.2%的卵巢转移为双侧.乳腺癌确诊至出现卵巢转移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0个月,原发灶分期和中位间隔时间有相关性.卵巢转移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为24.5个月,确诊乳腺癌到随访期结束中位生存时间为60.3个月.卵巢转移后患者1年总生存率62%,3年生存率27%,5年生存率13.1%.结论 乳腺癌容易发生卵巢转移,转移多发生在双侧卵巢.多数患者发生转移时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卵巢转移前多数患者有其它部位转移.初诊时的年龄、分期与卵巢转移性乳腺癌预后可能相关.
作者:张芷旋;王兴元;邢镨元;王娟;陈闪闪;冯奉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产妇中C-反应蛋白(CRP)值、白细胞计数的变化、颈管壁细菌培养或涂片检查,胎膜病理学检查、分析其在胎膜早破并发感染监测中的意义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高敏CRP试制盒,测定胎膜早破孕妇30例,正常孕妇30例,CRP值的高低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 CRP在胎膜早破孕妇中的值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CRP值与白细胞值升高、颈管壁细菌培养或涂片检查阳性者相一致,但比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更快速.CRP值高的孕产妇抗生素使用时间、量明显高于CRP正常者.结论 CRP是目前胎膜早破分娩前早出现感染存在的指标,可及时正规地指导使用抗生素以避免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终止早孕中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5886例门诊早孕(≤49d)者按年龄、既往分娩方式、孕龄、孕囊直径大小、子宫位置、孕产次、有无盆腔炎病史等进行分类,统计其失败率,进行χ2检验.结果 各分类中P值均<0.0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许多因素均可能干扰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而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作者:侯宇;董格;刘利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及手桡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2008年应用鼻烟壶桡动脉穿支皮瓣共修复手腕及手桡侧外伤7例.旋转点设计在腕部鼻烟窝中点,桡骨远段体表投影为轴线,设计皮瓣面积2.0cm×3.5cm~5.0cm×7.0cm.结果 皮瓣均全部成活,供区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经游离移植中厚皮片后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手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 鼻烟窝桡动脉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手部桡侧创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俊波;王亮;罗利达;朱必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定右心室Tei指数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返流患者的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23例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的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合并肺动脉返流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以及TDI检查,测量计算Tei指数,同时测量血浆B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纽比较,肺动脉返流患者TDI测值Sa、Ea、Aa、射血时间(E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IRT、ICT、Tei指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Tei指数与血浆BNP测值呈正相关(r=0.62,P=0.001).结论 Tei指数可能用于早期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返流患者的右心功能受损.
作者:王朝晖;薛丽容;熊凤鸣;陈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小剂量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常规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I 30mCi,两次治疗间隔6个月.根据131I全身显像、血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判断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血常规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结果 32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治愈21例(65.6%),有效10例(31.3%),无效1例(3.1%);131I治疗后无1例出现血细胞减少,无PTH降低.结论采用131I多次小剂量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汪开明;青春;朱云芝;申泓;吴坚;蒙荣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16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疗程为14d.分别于用药前及给药14d后测定血浆BNP浓度、LVEF(心脏射血分数)、FS(左室短轴缩短率)及CI(心脏指数).结果 治疗组EF、FS、CI改善(P均<0.01),血浆BNP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浓度.
作者:张闯;唐雪正;唐发宽;华宁;张同欣;布伦;王佳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以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防治和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在华西医院干部老年科就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和同期住院的非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身高、卧床、喝牛奶、运动与骨质疏松有关.结论 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作者:谢冬梅;张雪梅;岳冀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现察昂丹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恶心呕吐(PONV)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5组:Ⅰ组(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Ⅱ组:昂丹司琼4mg;Ⅲ组: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10mg;Ⅳ组:昂丹司琼8mg;Ⅴ组:昂丹司琼4mg+胆囊切除后昂丹司琼4mg,记录术后6、12、24h患者的PONV程度.结果 与Ⅰ组相比,其余4组24h内PONV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Ⅲ组的发生率低于Ⅱ、Ⅳ、Ⅴ组(P<0.05);Ⅱ组与Ⅳ、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方案预防PONV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费用低.
作者:先德飞;笪庆;郑膨;林云才;张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传统包皮环切手术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疗效.方法 总结近1年我院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方法98例,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嚣治疗100例.结果 新型方法组平均所需手术时间为5.4min,少于传统方法组的30.7min(P<0.01).受术者满意率新型方法组99%高于传统方法组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实用性和疗效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手术.
作者:江海涛;陈德强;杨文;蔡斌;王亚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44例活动期UC患者、23例缓解期UC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PON1、C-反应蛋白(CRP)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及缓解期UC组血浆CRP、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PON1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患者组血浆CRP、MDA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组(P<0.05),血浆PON1活性显著低于缓解期患者组(P<0.05).UC患者组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MDA及CRP水平呈负相关(r=-0.358,P<0.01,r=-0.422,P<0.01).结论 UC患者PON1活性显著降低,增加的氧自由基(OFR)导致致氧化环境可能使血浆PON1活性显著降低.
作者:廖联琼;蒋兴亮;刘素兰;张均;王光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临床对比观察异丙酚加用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门诊2008年9月1 日~2009年8月31日的200例剖宫产术后早孕需行无痛人流治疗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在用异丙酚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B组单纯应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长短无明显差别(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松弛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5),A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较B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在用异丙酚的基础上用于剖宫产术后无痛人工流产能提高宫颈松弛度、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美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标准流程.方法 通过建立大量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归纳总结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技巧.结果 术前的精心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将明显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通过不断总结优化操作流程和手术技巧,模型建立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均可达到90%.结论 标准化的手术操作过程可促进成功有效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并确保模型的质量及受体的存活率.
作者:牟艳;杨洪吉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