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黄小波;兰志勋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21例牵引复位失败的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首先俯卧往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的侧决螺钉或棘突间钢丝固定;陈旧骨折脱位,需行脱位小关节的上关节突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不固定.然后再行前路切开椎体减压,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一周带颈托下地行走.结果 本组21例脱位完全复位,无脊髓损伤发生,随访8~24个月,平均16月,植骨完全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于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大限度保留活动节段,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万仑;刘仲前;胡豇;唐六一;张耀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方法 2004年5月~2007年2月对68例改良全子宫切除术与同期68例传统子宫切除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相比,改良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断端随时可开放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双侧圆韧带悬吊缝合双侧阴道角的方法 ,保持了阴道正常深度,避免阴道壁脱垂.结论 改良全子宫切除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安全可行.
作者:赵丽;熊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术后愈合优良31例,轻残3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致死、致残率,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和;彭华;周世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Ⅰ(cTn Ⅰ)浓度变化在川畸病患儿急性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KD组(n=40)及对照组(n=23)患儿血清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与谷草转氨酶(COT)浓度.结果 [1]KD组与对照组血清CK、LDH、CO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TnⅠ、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2]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上cTnⅠ优于CK-MB(P<0.05).结论 表明cTnⅠ与CK-MB比较,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中具有高特异性敏感性.
作者:邹洪;万红;吕有道;卓莉;姚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法 在脑血管畸形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0~2006年共5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先进行全脑造影,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20例达到完全栓塞(35.7%),18例大部分栓塞(32.1%),18例大部分栓塞(32.1%).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脑血管畸形的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损伤小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既可单独进行治疗也是综合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王利强;刘盛明;孟川;吴虹;蔡俊杰;李其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2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其中血缘亲属活体供肾21例,夫妻间供肾1例.14例采取开放式手术取肾,8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应用CSA/FK506,MMF,Pred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术后无延迟肾功能发生.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基波尼松龙冲击治疗,全部逆转.术后随访1个月至半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结论 术前应全面评估供者的情况,取肾应采取术者熟炼的方法 ,早期免疫制剂的用量与尸体肾移植相同.
作者:冉清;杨洪吉;窦科;熊玮;邓小凡;荻文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全身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咸异丙酚靶控输注组(A组,30例)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30例). A组采用血浆靶控浓度4/μg/ml异丙酚诱导,术中用3-3.5μg/ml维持.B组采用0.1mg/kg咪唑安定、1mg/kg异丙酚诱导,术中采用10.8-6mg/(kg·h)方案输注异丙酚维持.术中持续监测患者SBP、DBP、HR,观察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苏醒表现(烦躁、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3min后SBP、DBP、HR低于术前(P<0.05),气腹10min后SBP、DBP、HR高于诱导前、后3min及插管后(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A组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5),苏醒质量好于B组(P<0.05).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LC比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麻醉好.
作者:谢东篱;蔡兵;兰志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62例子宫瘤患者行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选择同期用常规开腹方法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2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该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钟友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水平及其影响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尿毒症患者57例,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结果 尿毒症患者MDA、Ox-LDL和AOPP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有心声管并发症者较无心血管并发症者升高(p≤0.01).应用ACEI治疗的患者比不用ACEI患者的MDA、Ox-LDL和AOPP降低.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有心血管并发症者升高更明显.应用ACEI治疗可能降低尿毒症患者氧化庄激的水平.
作者:但刚;李卫;金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治疗股骨反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2例股骨反粗隆间骨折(Evans 分型Ⅴ型)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12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 DCS适用Evans Ⅴ型股骨反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好,易于操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郭翊;李文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患儿静脉血3ml,分别测定胆红素和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并收集尿液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尿3种微量蛋白(β2-MG, α1-MG,ALB)含量.结果 随患儿总胆红素含量增加,其β2-MG,α1-MG含量有增加趋势;当总胆红素>256.5μmol/L时,ALB亦随之增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造成患儿CNS损害外,还能导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尿微量蛋自可作为其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邓长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30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观察组72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48h,治疗14d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8.89%和7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蒋玲;帅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27平均荧光强度用于原发性强直性脊椎炎(AS)及继发性脊椎炎鉴别诊断的可能性及B27DNA亚型差异对流式B27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对流式(FCM)B27/B7双标法用于AS患者B27表达情况的测定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FCM双标法、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CDC)及引物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SSP-PCR),对76例正常人、57例原发AS病和106例继发性脊椎炎进行B27测定;并用寡核苷酸探针杂交(SSOPH)对50例B27血清学阳性原发AS进行B27DNA分型.结果 原发性AS及继发性脊椎炎患者B27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 B27 04型和HLA B27 05型的流式B27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C、SSP-PCR和FCM双标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6.3%和78.5%、88.4%和86.3%、86.8%和88.85%.结论 FCM B27平均荧光强度尚不能用于原发性AS及继发性脊椎炎患者鉴别诊断;不同B27 DNA亚型的B27平均荧光强度可能无差异;FCM HLA-B 27/B7双标法是一种快捷、简便、高效的HLA-B27检测方法.
作者:梅四清;洪俊;张平安;袁仙桃;饶永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理论全面分析与评价血清CEA及CA199对肺癌的诊断效率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12例肺癌,35例肺结核,50例肺炎,20例支气管炎患者血清CEA及CA199水平,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进行比较,并分析二者在肺癌中的相关性.结果 CEA和CA199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4.2%和54.2%,特异性74.3%和88.6%,阳性预测值83.4%和90.6%,阳性似然比2.5和4.7,优势比为5.2和9.2;CEA和CA199两者之一为阳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9%及70.5%,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分别为83.9%,2.6及7.5;两者均阳性时,敏感性降为42.5%;特异性为88.6%,并且CEA与CA199在肺癌诊断中具有显著相关性(r=0.38,P<0.05).结论 联合检测CEA及CA199能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提示价值和筛查意义.
作者:杨中华;左永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人TCP11L2和鼠Tcp1112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和Tcp1112基因的表达谱研究.方法 用RT-PCR法从正常人和鼠睾丸组织中分别扩增得到人TCP11L2基因和鼠Tcp1112基因的开放读码框全长cDNA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质粒中,构建了pEGFP-TCP11L2和pECFP-TcP111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然后以脂质体介导转入MDCK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鼠Tcp1112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转染重组真核表达栽体pEGFP-TCPllL2、pECFP-Tcp1112的MDCK细胞中,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外区域,而在转染空白载体pECFP-N1的细胞中,荧光布满整个细胞;RT-PCR检测鼠Tcp1112为多组织表达.结论 人TCP11L2和鼠Tcp1112蛋白能在MDCK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外区域,鼠Tcp1112的多组织表达提示该基因与鼠Tcp11基因功能的不同.
作者:王新颖;马用信;刘燕燕;卢亦路;曾梅;彭艳;陶大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沐舒坦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5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6例;比较沐舒坦联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治疗组)与仅用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用沐舒坦联合常规抗感染、对症等手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良反应少,作用显著,疗效较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涂学清;邓丽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保护作用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 KATP)在IPC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IPC和IRI模型,设立对照组(假手术组)、IRI组、IPC+IRI组、二氮嗪+IRI组和5-羟葵酸(5-HD)+IPC+IRI组,每组10只.现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色素C表达,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IRI组和5-羟葵酸(5-HD)+IPC+IRI组,心肌细胞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增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细胞色素C表达显著增多(P<0.01),而IPC+IRI组和二氮嗪+IRI组,SOD活性、MDA含量和MPO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m 组比较,IPC+IRI组及二氮嗪+IRl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5-羟葵酸+IPC+IRI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可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的IRI, Mito MATP通道开放参与了IPC对心肌IRI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睿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76kg.因咳嗽1个月,发现肺部包块1周,以左肺癌收入院.人院检查:心、肺功能正常,ECG正常,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正常.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癌,包埋左肺动脉.MRI示左上肺前段占位,侵及肺动脉干及升主动脉.拟行左全肺切除,肺动脉及升主动脉部分切除成形术.
作者:赵启东;邓佳;李坚;周荣华;刘伦旭;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川芎灌胃动物后分离的含药血清(含川芎血清)对猪冠状动脉血管及平滑肌细胞BKCa的作用,旨在从细胞分子水平阐述其扩冠机制,也为探索建立血清药理学与膜片钳技术结合于中药研究的联合技术奠定基础.方法 用膜片钳实验及冠状动脉血管条实验观察含川芎血清、川芎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阳性对照)和空白血清(阴性对照)对BKCa的作用以及对离体猪冠状动脉血管条的影响.结果 在内面向外式和贴附式膜片上,含川芎血清和空白血清对BKCa通道无激活作用,但在内面向外式膜片上,阳性对照川芎嗪对BKCa通道具有激活作用,且川芎嗪具有对抗高钾(45mM)去极化所致的冠脉血管条收缩的作用,含川芎血清和空白血清无此作用.结论 川芎嗪对BKCa通道具有直接激活作用,含川芎血清在体外实验中对BKCa通道无明显激活作用.
作者:杨艳;杨艳艳;李妙龄;程俊;刘智飞;周文;裴杰;曾晓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 从2003年12月~2005年4月间对2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结果 全组成功4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直接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征、急性肾功衰,长存活已超过32个月.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各科通力合作,协调运作是肝移植成功开展的保障.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宁;黎前德;王东;杨培;罗华;鲜于剑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