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探讨

钟友华

关键词:小开腹,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62例子宫瘤患者行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选择同期用常规开腹方法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2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该手术安全、可行.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依拉普利对大鼠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干预作用

    目的 本研究观察依拉普利对吸入丙烯醛诱导的大鼠气道粘液高分泌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1]对照组;[2]依拉普利自身对照组;[3]模型组;[4]依拉普利干预组.于21d处死大鼠,采集标本.采用HE染色和阿辛兰-过碘酸雪夫染色(AB-PAS)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气管和肺内气道的Muc5ac、肺内血管紧张素Ⅱ、肺内气道的核转录因于NF-kB.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肺内气道Muc5acmRNA.结果 模型组肺内AngⅡ的表达、气管和肺内气道的Muc5sc的表达,肺组织Muc5acmRNA、NF-kB入核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依拉普利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PAS染色得到与免疫组化相似的结果 .结论 丙烯醛刺激可以增加大鼠肺内AngⅡ的表达;增加Muc5ac的表达;也可以增加气道上皮的AB-PAS染色的面积百分比,增加NF-kB入核率.应用依拉普利干预后可抑制上述改变.本研究结果 表明依拉普利具有抑制气遭粘液高分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核转录因子NF-kB的活化有关.

    作者:徐治波;游明元;冯玉麟;官秋玥;肖军;唐永红;邱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72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年龄和是否重叠感染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戊肝患者男性多见(81.4%).不同类型分组中ALB水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均有显著差异;痊愈平均住院时间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差异显著.结论 戊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是否有少龄化趋势需进一步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低清蛋白血症明显、肝损害重、恢复时间长,但其重肝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差异.重叠感染者比单纯戊肝患者肝损害重,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但并无随年龄增长重叠感染机会增多的倾向.

    作者:王月宾;唐红;卢家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时机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经过血浆置换(PE)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设为治疗组,比较其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未经过血浆装置换(PE)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期的有效率、总有效率和近期存活率.结果 治疗组每次治疗后症状、精神、食欲、体力均有改善,血清ALT、AST、TBil、BDil、PT、PTA均明显好转,外周血细胞和血清电解质无显著变化;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分别为87.10%、69.70%,总有效率63.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85%、38.71%和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4周)存活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08%和4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PE治疗能使慢性重症肝炎相应生化指标好转,对早、中期疗效较好.是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刘冰;孙红;龙波;许斌;熊凤呜;薛丽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TCPllL2和鼠Tcp1112基因的定位及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人TCP11L2和鼠Tcp1112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和Tcp1112基因的表达谱研究.方法 用RT-PCR法从正常人和鼠睾丸组织中分别扩增得到人TCP11L2基因和鼠Tcp1112基因的开放读码框全长cDNA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质粒中,构建了pEGFP-TCP11L2和pECFP-TcP111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然后以脂质体介导转入MDCK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鼠Tcp1112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转染重组真核表达栽体pEGFP-TCPllL2、pECFP-Tcp1112的MDCK细胞中,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外区域,而在转染空白载体pECFP-N1的细胞中,荧光布满整个细胞;RT-PCR检测鼠Tcp1112为多组织表达.结论 人TCP11L2和鼠Tcp1112蛋白能在MDCK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外区域,鼠Tcp1112的多组织表达提示该基因与鼠Tcp11基因功能的不同.

    作者:王新颖;马用信;刘燕燕;卢亦路;曾梅;彭艳;陶大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细菌分布、耐药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骨科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细菌分布、耐药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2007年的79例行骨科内固定术后导致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共79例;分泌物送检培养结果 :有51例培养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4.56%,共培养出细菌共143株:革兰阴性杆菌100株,革兰阳性球菌43株.结论 创伤后为防治感染的出现,清创是关键,同时要注意损伤控制原则、全身用药等,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使用载抗生素内植入物来进行治疗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唐良华;王爱民;杜全印;郭庆山;胡波;王子明;吴思宇;覃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慢性子宫颈炎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慢性子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改善情况,进行客观疗效评价.结果 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较单纯阴道微波治疗愈显率高,多项指标表明疗效显著.结论 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优于单纯阴道微波治疗.

    作者:杨小玉;刘静;薛春芳;白云;李申明;余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探讨

    目的 探讨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62例子宫瘤患者行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选择同期用常规开腹方法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2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该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钟友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目的 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应用血粘度仪测定272例糖尿病患者,和108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员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魏氏法测定血沉;离心法测定血细胞比容.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比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沉、血浆粘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血沉、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神经病变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沉、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单纯组除男性在低切变率1(1/s)的全血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的血流变改变,不能简单都归结为高粘滞血症,不同的并发症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作者:付虹;黄瑛;孔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62岁,52kg.系卵巢中分化宫内膜样腺癌Ic期,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术,使用顺铂60mg腹化后,拟以TP方案第二次化疗.

    作者:黄亮;陈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普胸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在普胸外科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自发性气胸、巨大肺大疱、肺良性肿瘤、急性脓胸、胸外伤等多种胸部疾病.结果 手术时间60~180min,全组手术出血<150m1,均未输血.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1~10d.无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死亡.术后肺漏气3例, 长在10d后停止.结论 电视胸腔镜及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在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肺良性肿瘤切除的诊断及治疗、胸外伤探查等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

    作者:谭勇;刘君;涂锦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技术及意义.方法 1997年6月~2007年10月经右上腹肋缘下做3~4cm斜形切口,术中纤维胆管镜取石,一期缝合胆囊手术126例.结果 126例术后恢复均顺利,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117例(92.9%),时间1~10年,31例(26.5%)胆囊复发结石.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安全可行,保留胆囊有积极意义,但远期结石复发率高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作者:郑永强;张光全;廖忠;吴先麟;徐荣华;何芳;廖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皮抑素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锐;蔡善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70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70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处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分析7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中,7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按GOS评分,死亡20例,植物生存0例,重残15例,中残25例,良好10例.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应掌握好指征、时机、选择好术式、重视术后处理.

    作者:张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输卵管远端闭锁性不孕8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后联合中药及理疗对输卵管闭锁性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因单侧输卵管伞端闭锁致不孕,收入院行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患者80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观察术后2年两组妊娠情况.结果 单侧输卵管伞端闭锁行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观察组妊娠率为30%,术后治疗组妊娠率52.5%.结论 腹腔镜手术后,辅以中药及物理治疗输卵管伞端闭锁,2年后妊娠率高于单纯手术治疗者.

    作者:郭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腔内置管灌注治疗恶性体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腔内置管灌注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反应.方法 28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20例,腹水8例.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行胸腔或腹腔置管引流,引流尽胸、腹水后,通过引流管灌注顺铂(DDP)50mg/m2,香菇多糖4mg,地塞米松5~10mg.保留5d后再引流.每周注药1次,至少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28例均顺利引流,引流出淡黄色积水19例,血性积水7例,乳糜样积水2例.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13例,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低.经对症处理,不影响正常治疗,并未发生感染,气胸等不良反应.结论 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腔内置管灌注治疗恶性体腔积波疗效肯定,不良反应低,患者均能耐受,可作为临床上控制恶性体腔积液的一种方法.

    作者:吴福道;蒋光伟;邓国忠;伍显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临床肝移植的体会(附5例报告)

    目的 总结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 从2003年12月~2005年4月间对2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结果 全组成功4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直接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征、急性肾功衰,长存活已超过32个月.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各科通力合作,协调运作是肝移植成功开展的保障.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宁;黎前德;王东;杨培;罗华;鲜于剑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正常人海马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 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年龄对正常人海马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80例健康成人双侧海马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的海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50岁年龄段海马的NAA/Cr和Cho/Cr比值无明显改变,但在>50岁年龄段海马的NAA/Cr比值逐渐降低、Cho/Cr比值逐渐增高.结论 1H-MRS是可以为正常人海马与年龄相关的代谢物浓度的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无创技术.

    作者:黄海东;顾建文;杨春敏;赵凯;夏勋;杨文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方法 2004年5月~2007年2月对68例改良全子宫切除术与同期68例传统子宫切除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相比,改良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断端随时可开放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双侧圆韧带悬吊缝合双侧阴道角的方法 ,保持了阴道正常深度,避免阴道壁脱垂.结论 改良全子宫切除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安全可行.

    作者:赵丽;熊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乙肝病毒X蛋白增强小鼠体内HBV的转录及复制

    目的 观察小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对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压射体内转染法将野生型HBV重组质粒、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及HBx表达质粒DNA通过尾静脉快速注射入小鼠体内,应用Southern和Northem印迹分别检测小鼠肝组织中HBV DNA复制中间体及HBV mRNA水平.结果 野生型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注射组小鼠肝组织中均检测到HBV的复制与转录;HBx表达缺失的HBV重组质粒注射组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较野生型HBV重组质粒注射组、HBx表达缺失HBV重组质粒与HBx表达质粒共注注射组弱,生理盐水注射组未检测到HBV的转录与复制.结论 HBx的表达缺失可导致体内HBV基因转录和复制水平的下降,而外源HBx的表达可逆转这种因HBx表达缺失引起的HBV复制及转录的减弱,提示HBx增强小鼠体内HBV基因转录和复制.

    作者:侯全玲;唐红;何芳;刘丽;刘凤君;程星;何小燕;韩红霞;黄飞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22例临床评价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2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其中血缘亲属活体供肾21例,夫妻间供肾1例.14例采取开放式手术取肾,8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应用CSA/FK506,MMF,Pred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术后无延迟肾功能发生.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基波尼松龙冲击治疗,全部逆转.术后随访1个月至半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结论 术前应全面评估供者的情况,取肾应采取术者熟炼的方法 ,早期免疫制剂的用量与尸体肾移植相同.

    作者:冉清;杨洪吉;窦科;熊玮;邓小凡;荻文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