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全玲;唐红;何芳;刘丽;刘凤君;程星;何小燕;韩红霞;黄飞骏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佳留置时间.方法 选择100例静脉留置针,分别留置3~7d,观察不同留置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留置时间3d与5d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留置7d并发症明显增加,以静脉炎和堵管为主.结论 严格遵守规程操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延长至5~6d
作者:张丽华;龙小兰;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讨论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间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106例,常规放疗采用双侧平行对穿野,照射野包括肿瘤及肿瘤边缘外2~3cm的脑组织;常规分割2Gy/次,共20次,总剂量达40Gy后行伽玛刀治疗,分1~2次完成,总剂量12~16Gy,现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3~6个月临床症状好转66例(71.7%).CR29例(31.5%),PR45例(48.9%),NC11例(12.0%),PD7例(7.6%),有效率(CR+PR)为80.4%.1、2年生存率分别为67.8%(59/87)、35.5%(22/62).资料显示病灶体积是影响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的首要因素,病灶体积≤40cm3有效率为100%,而不同的病理分级主要影响远期生存.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以影像学水肿为特征的亚临床区域相对合理,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可充分利用各自放射物理剂量分布的特点,又符合放射生物学原则,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赵宇;郭红玉;李小红;张映辉;周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Ⅰ(cTn Ⅰ)浓度变化在川畸病患儿急性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KD组(n=40)及对照组(n=23)患儿血清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与谷草转氨酶(COT)浓度.结果 [1]KD组与对照组血清CK、LDH、CO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TnⅠ、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2]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上cTnⅠ优于CK-MB(P<0.05).结论 表明cTnⅠ与CK-MB比较,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中具有高特异性敏感性.
作者:邹洪;万红;吕有道;卓莉;姚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采用替莫唑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放疗剂量DT60~Gy/30~33f/6~7周.化疗用替莫唑胺口服,75mg/m2,1次/d,5次/周,与放疗同步进行.结果 随访3~24个月,经CT或MRI复查,其中CR 5例,PR 10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10/8)、27.8%(5/18),中位生存期13.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胶质瘤术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作者:谭燕;付彬玉;黄丹丹;樊林;郎锦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对社会伦理道德冲击的不断显现,医学发展进程中技术医学的突显,市场化的医学实践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逐,以及医学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丧失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种种问题,即使得到社会和伦理道德面临挑战,也使得医患关系被物化和异化,更使得医学的人性光芒不断暗淡,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逐渐失落.可是,如果医学发展真的失去了人道主义精神的引领,那么医学也就不再是人学,也必将导致医学偏离初与终的社会功能和崇高目的.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无疑是解决或是缓解现今医疗卫生实践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之一[1,2].
作者:杨宗凯;吴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危及母婴安全的临床护理,从而使心脏病孕妇能顺利渡过孕产期,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方法 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入住院9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护理.结果 根据95例各类心脏病特点和产科的特殊性,针对性加强护理,孕产妇死亡1例,病死率1.05%;围产儿无死亡.其余完全达孕产期.结论 应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担,防止母体和胎儿的低氧,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
作者:曹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术后愈合优良31例,轻残3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致死、致残率,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和;彭华;周世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对1997年3月~2007年10月诊治的12例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压迫性颈脊髓病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导致再手术的原因有再关门3例,减压范围不足3例,颈椎间盘仍压迫脊髓4例,纤维瘢痕和异位骨化压迫脊髓2例.结论 恰当的术式选择和合理的手术技术的运用可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概率.
作者:卢波;唐华;崔太安;唐林俊;胡云洲;石道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ASA1~2级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3组均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芬太尼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必要时给予司可林维持麻醉.A组术毕前停药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ml,B组于术毕前停麻醉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8μg/kg,C组于术毕前停麻醉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8μg/kg.分别纪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结果 3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A组苏醒更平稳,且C组比B组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更小.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比给予小剂量芬太尼更安全.
作者:肖天科;余学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科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细菌分布、耐药分析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2007年的79例行骨科内固定术后导致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共79例;分泌物送检培养结果 :有51例培养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4.56%,共培养出细菌共143株:革兰阴性杆菌100株,革兰阳性球菌43株.结论 创伤后为防治感染的出现,清创是关键,同时要注意损伤控制原则、全身用药等,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使用载抗生素内植入物来进行治疗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唐良华;王爱民;杜全印;郭庆山;胡波;王子明;吴思宇;覃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年龄和是否重叠感染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戊肝患者男性多见(81.4%).不同类型分组中ALB水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均有显著差异;痊愈平均住院时间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差异显著.结论 戊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是否有少龄化趋势需进一步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低清蛋白血症明显、肝损害重、恢复时间长,但其重肝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差异.重叠感染者比单纯戊肝患者肝损害重,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但并无随年龄增长重叠感染机会增多的倾向.
作者:王月宾;唐红;卢家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并急进型肾炎(RPGN)Ⅲ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对8例确诊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并RPG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并RPGN临床表现多样,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以肺、肾受累为主.一旦肾脏受累,常表现为RPGN,经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部分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脱离透析治疗.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并 RPGN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适当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27平均荧光强度用于原发性强直性脊椎炎(AS)及继发性脊椎炎鉴别诊断的可能性及B27DNA亚型差异对流式B27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对流式(FCM)B27/B7双标法用于AS患者B27表达情况的测定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FCM双标法、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CDC)及引物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SSP-PCR),对76例正常人、57例原发AS病和106例继发性脊椎炎进行B27测定;并用寡核苷酸探针杂交(SSOPH)对50例B27血清学阳性原发AS进行B27DNA分型.结果 原发性AS及继发性脊椎炎患者B27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 B27 04型和HLA B27 05型的流式B27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C、SSP-PCR和FCM双标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6.3%和78.5%、88.4%和86.3%、86.8%和88.85%.结论 FCM B27平均荧光强度尚不能用于原发性AS及继发性脊椎炎患者鉴别诊断;不同B27 DNA亚型的B27平均荧光强度可能无差异;FCM HLA-B 27/B7双标法是一种快捷、简便、高效的HLA-B27检测方法.
作者:梅四清;洪俊;张平安;袁仙桃;饶永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21例牵引复位失败的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首先俯卧往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的侧决螺钉或棘突间钢丝固定;陈旧骨折脱位,需行脱位小关节的上关节突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不固定.然后再行前路切开椎体减压,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一周带颈托下地行走.结果 本组21例脱位完全复位,无脊髓损伤发生,随访8~24个月,平均16月,植骨完全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于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大限度保留活动节段,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万仑;刘仲前;胡豇;唐六一;张耀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 从2003年12月~2005年4月间对2例肝炎后终末期肝硬化,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结果 全组成功4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直接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征、急性肾功衰,长存活已超过32个月.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肝移植,初期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应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各科通力合作,协调运作是肝移植成功开展的保障.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体;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宁;黎前德;王东;杨培;罗华;鲜于剑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rian tfaiure, POF)患者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现状的分析,更好地制定POF治疗方案.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确诊的POF患者50例临床特征,并对同期50例正常对照患者临床数据及POF组治疗前后数据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POF组初潮年龄与对照组无差别,POF组体重指数(BMI)大于对照组(P<0.05),POF组子宫及卵巢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11例POF患者有家族史,占22%.43例(86%)患者阴道超声可探及至少一侧卵巢,11例(22%)患者有卵泡样回声,1例予人工周期及促排卵治疗后成功妊娠.POF组治疗有效者血清服药后较服药前卵泡刺激素(FSH)显著下降(P<0.01),黄体生成素(LH)与无效组都显示下降,雌二醇(E<,2>)均上升.人流次数POF组大于对照组(P<0.05).POF组中16%(8/50)患者从未接受诊治,14%(7/50)患者间断未正规治疗.结论 特发性POF是POF的常见类型,占81%,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避孕,医源性保护等有助于预防POF发生.对POF患者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应进行及时、长期、个体化的激素替代治疗(ho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 HRT).
作者:贾继刚;张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方法 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翼状胬肉进行手术.结果 治疗翼状胬肉患者429例,共432眼,总复发率在16%左右,而采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翼状胬肉319例(322眼),手术的复发率仅为0.93%.结论 从上述结果 证明,翼状胬肉切除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长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慢性子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改善情况,进行客观疗效评价.结果 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较单纯阴道微波治疗愈显率高,多项指标表明疗效显著.结论 药物循环结合阴道微波综合治疗优于单纯阴道微波治疗.
作者:杨小玉;刘静;薛春芳;白云;李申明;余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几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加丙泊酚组(F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组(R组)3组,每组各30例.P组单纯使用丙泊酚2.5ms/kg静注;F组先给予1μg/kg芬太尼再静注丙泊酚1.5mg/kg;R组先给予0.75μg/kg瑞芬太尼再静注丙泊粉1.5mg/kg,注药完毕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有影响手术操作的肢动,静脉给予0.5mg/kg的丙泊酚.结果 F组、R组与P组相比,镇痛更满意,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更短(P<0.01).结论 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可安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顾其军;贾继刚;何淑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方法 治疗组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疗程3d,停4d,1周为1疗程.共1~2个疗程.对照组红霉素20~30mg/(kg·d),静脉滴注,疗程7~14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局部疼痛、胃肠道不良反应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静;谢毅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