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2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王月宾;唐红;卢家桀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特征,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年龄和是否重叠感染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戊肝患者男性多见(81.4%).不同类型分组中ALB水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均有显著差异;痊愈平均住院时间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差异显著.结论 戊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是否有少龄化趋势需进一步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低清蛋白血症明显、肝损害重、恢复时间长,但其重肝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差异.重叠感染者比单纯戊肝患者肝损害重,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但并无随年龄增长重叠感染机会增多的倾向.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治疗方法治疗Ruedi-An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0~2006年我院收治Ruedi-AllgowerⅡ型12例,Ⅲ型10例共22例Pilon骨折.跟骨牵引7~15(平均10)d后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8~80个月,平均32个月,按照Mazur评分标准:优10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 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较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以及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手术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顾琪珊;谭均;班照楠;唐安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方法 2004年5月~2007年2月对68例改良全子宫切除术与同期68例传统子宫切除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相比,改良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断端随时可开放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双侧圆韧带悬吊缝合双侧阴道角的方法 ,保持了阴道正常深度,避免阴道壁脱垂.结论 改良全子宫切除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安全可行.

    作者:赵丽;熊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西比灵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西比灵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门诊选取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例(乙哌立松与西比灵联用)和两个对照组各30例(单用西比灵或乙哌立松),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组疗效显著优于两单独用药组,而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而治疗后3组间椎-基底动脉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比灵与乙哌立松药理作用不同,联用应用可使颈性眩晕的疗效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永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依拉普利对大鼠气道粘液高分泌的干预作用

    目的 本研究观察依拉普利对吸入丙烯醛诱导的大鼠气道粘液高分泌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1]对照组;[2]依拉普利自身对照组;[3]模型组;[4]依拉普利干预组.于21d处死大鼠,采集标本.采用HE染色和阿辛兰-过碘酸雪夫染色(AB-PAS)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气管和肺内气道的Muc5ac、肺内血管紧张素Ⅱ、肺内气道的核转录因于NF-kB.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肺内气道Muc5acmRNA.结果 模型组肺内AngⅡ的表达、气管和肺内气道的Muc5sc的表达,肺组织Muc5acmRNA、NF-kB入核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依拉普利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PAS染色得到与免疫组化相似的结果 .结论 丙烯醛刺激可以增加大鼠肺内AngⅡ的表达;增加Muc5ac的表达;也可以增加气道上皮的AB-PAS染色的面积百分比,增加NF-kB入核率.应用依拉普利干预后可抑制上述改变.本研究结果 表明依拉普利具有抑制气遭粘液高分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核转录因子NF-kB的活化有关.

    作者:徐治波;游明元;冯玉麟;官秋玥;肖军;唐永红;邱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探讨流式HlA-B27平均荧光强度用于原发强直性脊椎炎及继发性脊椎炎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B27平均荧光强度用于原发性强直性脊椎炎(AS)及继发性脊椎炎鉴别诊断的可能性及B27DNA亚型差异对流式B27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对流式(FCM)B27/B7双标法用于AS患者B27表达情况的测定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FCM双标法、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CDC)及引物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SSP-PCR),对76例正常人、57例原发AS病和106例继发性脊椎炎进行B27测定;并用寡核苷酸探针杂交(SSOPH)对50例B27血清学阳性原发AS进行B27DNA分型.结果 原发性AS及继发性脊椎炎患者B27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 B27 04型和HLA B27 05型的流式B27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C、SSP-PCR和FCM双标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6.3%和78.5%、88.4%和86.3%、86.8%和88.85%.结论 FCM B27平均荧光强度尚不能用于原发性AS及继发性脊椎炎患者鉴别诊断;不同B27 DNA亚型的B27平均荧光强度可能无差异;FCM HLA-B 27/B7双标法是一种快捷、简便、高效的HLA-B27检测方法.

    作者:梅四清;洪俊;张平安;袁仙桃;饶永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与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乙肝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早期应答反应对耐药的预测.方法 对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门诊乙肝患者20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服药后4、12、24周HBV-DNA下降<103cp/ml的患者和HBV-DNA下降幅度大(>3log10cp/ml)的患者,HBV-DNA回升耐药率低.结论 可根据服药后12周HBV-DNA下降的速度和幅度情况,来预测乙肝患者耐药的发生率,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亚莉;穆仁懋;雷秉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两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镍钛机用ProTaper及ProFile预备根管的临床效果及工作效率.方法 选取需行根管治疗的100颗患牙,随机分为PT和PF组两组,分别使用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和ProFile冠向下预备根管技术,侧压充填根管.记录根管预备时间及断针情况,观察根充效果,评估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机用镍钛器械均能很好地维持根管的弯曲和连续,根管锥度、流畅度好,术后疼痛发生少.ProTaper预备根管平均时间(4.42±0.62)min, ProFile平均时间(6.48±0.70)min, ProTaper的操作时间比ProFile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管内断针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结论 两种器械预备根管成形效果均好,ProTaper比ProFile更快速、高效.

    作者:缪健;王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22例临床评价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2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其中血缘亲属活体供肾21例,夫妻间供肾1例.14例采取开放式手术取肾,8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应用CSA/FK506,MMF,Pred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术后无延迟肾功能发生.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基波尼松龙冲击治疗,全部逆转.术后随访1个月至半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结论 术前应全面评估供者的情况,取肾应采取术者熟炼的方法 ,早期免疫制剂的用量与尸体肾移植相同.

    作者:冉清;杨洪吉;窦科;熊玮;邓小凡;荻文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术后愈合优良31例,轻残3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致死、致残率,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和;彭华;周世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减轻1%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n=50),利多卡因组(L,n=50)和生理盐水组(C,n=50).s组静脉推注10μg 舒芬太尼1min后,注射丙泊酚5ml;L组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后,注射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后,注射丙泊酚5ml.在推注丙泊酚过程中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肢体的疼痛程度并记录患者上肢退缩的发生情况.结果 S、L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而VAS评分在S、L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患者上肢退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上肢退缩的发生率在S组、L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其效果与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注射相当.

    作者:赖庆利;李秀泽;李卫;鲁鸿;唐晓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5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和延迟组,与各组间的疗效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患者意识恢复快,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术后再出血率未见增加.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争取超早期手术.

    作者:金祝华;匡永勤;曾力;钟亚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21例牵引复位失败的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首先俯卧往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的侧决螺钉或棘突间钢丝固定;陈旧骨折脱位,需行脱位小关节的上关节突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不固定.然后再行前路切开椎体减压,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一周带颈托下地行走.结果 本组21例脱位完全复位,无脊髓损伤发生,随访8~24个月,平均16月,植骨完全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于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大限度保留活动节段,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万仑;刘仲前;胡豇;唐六一;张耀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正常人海马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 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年龄对正常人海马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80例健康成人双侧海马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的海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50岁年龄段海马的NAA/Cr和Cho/Cr比值无明显改变,但在>50岁年龄段海马的NAA/Cr比值逐渐降低、Cho/Cr比值逐渐增高.结论 1H-MRS是可以为正常人海马与年龄相关的代谢物浓度的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无创技术.

    作者:黄海东;顾建文;杨春敏;赵凯;夏勋;杨文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股动脉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目的 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法 在脑血管畸形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0~2006年共5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先进行全脑造影,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20例达到完全栓塞(35.7%),18例大部分栓塞(32.1%),18例大部分栓塞(32.1%).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脑血管畸形的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损伤小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既可单独进行治疗也是综合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王利强;刘盛明;孟川;吴虹;蔡俊杰;李其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7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30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观察组72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48h,治疗14d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8.89%和7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蒋玲;帅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内皮抑素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锐;蔡善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包括35例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30mg/24h;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30mg/24h300mg/24h],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等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Lp(a)、TC、TG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92DN进展而递增,不同时期T2DN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Lp(a)浓度升高更为突出(p<0.01),Lp(a)水平与肾损害程度(UAER)呈直线正相关(r=O.387,P<0.05).结论 脂代谢紊乱是T2DN的危险因素,尤其血清Lp(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害程度有关,且早于UAER的异常,是较敏感的T2DN预测因素,对T2DN预后和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龚扬彬;邓菊慧;薛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普胸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在普胸外科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自发性气胸、巨大肺大疱、肺良性肿瘤、急性脓胸、胸外伤等多种胸部疾病.结果 手术时间60~180min,全组手术出血<150m1,均未输血.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1~10d.无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死亡.术后肺漏气3例, 长在10d后停止.结论 电视胸腔镜及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在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肺良性肿瘤切除的诊断及治疗、胸外伤探查等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

    作者:谭勇;刘君;涂锦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替莫唑胺联合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18例报告

    目的 探索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采用替莫唑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放疗剂量DT60~Gy/30~33f/6~7周.化疗用替莫唑胺口服,75mg/m2,1次/d,5次/周,与放疗同步进行.结果 随访3~24个月,经CT或MRI复查,其中CR 5例,PR 10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10/8)、27.8%(5/18),中位生存期13.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胶质瘤术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作者:谭燕;付彬玉;黄丹丹;樊林;郎锦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72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年龄和是否重叠感染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戊肝患者男性多见(81.4%).不同类型分组中ALB水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均有显著差异;痊愈平均住院时间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差异显著.结论 戊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是否有少龄化趋势需进一步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低清蛋白血症明显、肝损害重、恢复时间长,但其重肝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差异.重叠感染者比单纯戊肝患者肝损害重,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但并无随年龄增长重叠感染机会增多的倾向.

    作者:王月宾;唐红;卢家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