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郭红玉;李小红;张映辉;周勇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224例乳腺肿块(良性120例,恶性124例),观察肿块内血管形态,数目与血流分布部位,获取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后,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小舒张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结果 本组244例乳腺肿块中检出有血流信号者128例,检出率为52.45%,其中良性肿块22例,检出率18.33%,恶性肿块106例,检出率85.%.良性肿块组:阻力指数为(0.55±0.15);脉动指数为(1.18±0.17).恶性肿块组:阻力指数为(0.80±0.17);脉动指数为(1.78±0.4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频谱多普勒超声能够提供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限血流信息,可作为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检查方法.
作者:魏建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中医推拿方法 恢复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发生的运动性关节疲劳的血液流变特性变化.方法 将动物分为对照组与推拿组,采用电刺激3周大强度运动训练兔模型.结果 在大强度运动训第3周时推拿组较训练组的血细胞比客,平均红细胞体积,全血表现粘度,纤维蛋白原有改善.结论 大强度训练后发生的运动性关节疲劳的血液流变特性有异常改变,而推拿可改善大强度运动训练过程中血液流变特性,有利于关节疲劳的恢复.
作者:邹明;刘波;马建;戴国钢;罗小兵;徐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04~200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受理出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目的 主诉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是2004~2006年受理的出诊患者.男女比例1.53:1,高发年龄段为70~79岁及30~39岁.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为铁路交通伤(37.28%),心脑血管疾病(10.93%),呼吸系统疾病(8.25%),其他创伤(6.86%),精神疾病(4.87%).12月份出诊患者多.8:00~10:00为出诊高峰时间.呼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附近辖区和铁路客运相关伤病患者.结论 [1]要重视铁路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提高铁路旅客的安全意识;[2]提高老年患者的常见危重症的院前急救水平意义重大;[3]根据呼叫密度,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作者:琚沙;唐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30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观察组72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48h,治疗14d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8.89%和7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蒋玲;帅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包括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6个月.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干预组的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干预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英;杨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并急进型肾炎(RPGN)Ⅲ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对8例确诊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并RPG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并RPGN临床表现多样,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以肺、肾受累为主.一旦肾脏受累,常表现为RPGN,经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部分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脱离透析治疗.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并 RPGN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适当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沐舒坦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5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6例;比较沐舒坦联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治疗组)与仅用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用沐舒坦联合常规抗感染、对症等手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良反应少,作用显著,疗效较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涂学清;邓丽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技术及意义.方法 1997年6月~2007年10月经右上腹肋缘下做3~4cm斜形切口,术中纤维胆管镜取石,一期缝合胆囊手术126例.结果 126例术后恢复均顺利,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117例(92.9%),时间1~10年,31例(26.5%)胆囊复发结石.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安全可行,保留胆囊有积极意义,但远期结石复发率高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作者:郑永强;张光全;廖忠;吴先麟;徐荣华;何芳;廖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5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和延迟组,与各组间的疗效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患者意识恢复快,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术后再出血率未见增加.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争取超早期手术.
作者:金祝华;匡永勤;曾力;钟亚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ASA1~2级需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3组均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芬太尼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必要时给予司可林维持麻醉.A组术毕前停药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ml,B组于术毕前停麻醉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8μg/kg,C组于术毕前停麻醉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8μg/kg.分别纪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RASS)评分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次数.结果 3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A组苏醒更平稳,且C组比B组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更小.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比给予小剂量芬太尼更安全.
作者:肖天科;余学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年龄和是否重叠感染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戊肝患者男性多见(81.4%).不同类型分组中ALB水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均有显著差异;痊愈平均住院时间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少儿组,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组>单纯戊肝组,差异显著.结论 戊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是否有少龄化趋势需进一步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低清蛋白血症明显、肝损害重、恢复时间长,但其重肝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差异.重叠感染者比单纯戊肝患者肝损害重,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但并无随年龄增长重叠感染机会增多的倾向.
作者:王月宾;唐红;卢家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技术在肾上腺囊肿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和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7年2月采用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1例肾上腺囊肿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1例手术获成功,均行肾上腺囊肿切除术,病理检查为肾上腺囊肿,其中内皮性囊肿8例,假性囊肿3例.术中出血少,1例出现皮下气肿,无其他并发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随访时间1~2年,未见复发.结论 肾上腺囊肿为肾上腺少见病变,诊断不难,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肾上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敖敏;许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2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其中血缘亲属活体供肾21例,夫妻间供肾1例.14例采取开放式手术取肾,8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应用CSA/FK506,MMF,Pred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术后无延迟肾功能发生.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基波尼松龙冲击治疗,全部逆转.术后随访1个月至半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结论 术前应全面评估供者的情况,取肾应采取术者熟炼的方法 ,早期免疫制剂的用量与尸体肾移植相同.
作者:冉清;杨洪吉;窦科;熊玮;邓小凡;荻文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术后愈合优良31例,轻残3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致死、致残率,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和;彭华;周世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62例子宫瘤患者行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选择同期用常规开腹方法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2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该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钟友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臂透视下硬膜外穿刺造影对导管置入位置和方向及对临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患者280例随机分为A组(改进组)和B组(传统组),A组在C臂透视引导下硬膜外腔置入导管,B组常规穿刺置管.结果 改进组正中直行或大致正中直行的例数可占总例的4/5.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硬外麻醉失败率低,辅佐用药少.结论 C臂透视引导下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能影响导管的位置和方向,改进麻醉效果,提高硬膜外麻醉操作技术,减少麻醉并发症.
作者:杨军;彭栋梁;张晓黎;李兰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锐;蔡善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研究西比灵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门诊选取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例(乙哌立松与西比灵联用)和两个对照组各30例(单用西比灵或乙哌立松),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组疗效显著优于两单独用药组,而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而治疗后3组间椎-基底动脉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比灵与乙哌立松药理作用不同,联用应用可使颈性眩晕的疗效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永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解剖变异时的对策.方法 在近一年半内运用经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D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术中发现4例神经根变异,发生率2.4%.按Kadish分型:Ⅱ型2例,Ⅳ型2例.其中L4,5间隙1例,L5S1间隙3例.4例神经根变异术中镜下经细致辨别和适当扩大显露等操作,完成手术.结果 4例术后没有神经根损伤,术前症状体征消失,随访没有复发.结论 腰骶神经根变异虽然发生率低,但术中庄重视.对术前突出节段与神经根损害、影像学突出与临床症状不完全符合时应考虑神经根变异可能.MED手术视野清晰,镜下能清晰辨别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和变异神经根的毗邻关系,可以有效防止神经根损伤.
作者:唐六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膈肌疾病中,较常见的膈疝,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创伤性膈疝[1].在膈肌发育过程中,有3处薄弱处是膈疝好发部位,分别是胸骨旁裂孔、胸腹裂孔、食管裂孔.临床上各类膈疝的发生不少见,现将我院治疗创伤性膈疝中2例误诊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喜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