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明;张红;孙婷婷;刘建峰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牵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下腰疼痛、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腰椎功能活动及IDO系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治疗组在下腰痛、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直腿抬高试验、腰椎功能活动及IDO系统评分明显增加,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缓解腰腿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活动,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振华;雷蕊;王媛媛;赵小咏;栗咏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排摸汤配合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引产疗效及残留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排摸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益母草、酱草、灵芝、蒲黄等)配合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引产疗效及对残留物的观察;设对照组,并观察两组引产效果、安全性及残留物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引产时间、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h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引产成功率和完全流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用药后治疗组子宫颈软化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软产道损伤、会阴部裂伤、子宫穿孔、恶心呕吐以及体温升高,治疗组软产道损伤、会阴部裂伤以及子宫穿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摸汤配合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引产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薛桂娟;付晓玉;冯聪敏;杨会琴;冯瑞萍;杜红玲;张继壮;马静;张志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运脾补肺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运脾补肺汤(建曲、连翘、陈皮、桑白皮、法半夏、生晒参、枳实、厚朴、槟榔、炒麦芽、百合、杏仁、款冬花、白前、黄芪、茯苓、生甘草等)治疗本病41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效率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总有效率6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脾补肺汤治疗本病能够减少发作次数,可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肺功能.
作者:李惠华;张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妇科养荣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60例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妇科养荣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炔诺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愈率66.67%,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养荣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功血具有调节内分泌和止血的良好的功效.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探讨其中医药单味、复方、其它方法的治疗规律以及治疗趋势进展.方法;搜集近年来文献关于中药单方、复方、内服、外敷、中西结合方法,以及其方法对痛风治疗的规律、特点.结果:总结出复方、内服外敷、中西医结合、免疫制剂等综合治疗对痛风高尿酸血症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董伟光;赵娇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姚树锦主任为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临证50余载,治病强调扶正固本,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通过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探究病因病机,创立补脏通腑法进行治疗,补肺脾肾之虚,通泄三焦之实,调节气机升降,巧用祛毒之法,汤剂散剂同用,疗效显著.
作者:范彩文;乔黎焱;王维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海蛇胶囊配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预后.方法:将本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药及高压氧与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海蛇胶囊治疗本病58例,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经过1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显著有效率为65.5%,对照组总显著有效率为25.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塞后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MOCA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复方海蛇胶囊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改善;提高其疗效.
作者:祖桂君;李鹏;柴海霞;贾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健脾平肝汤配合西药治疗脾虚肝旺型高血压病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确诊为脾虚肝旺型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平肝汤(麦芽、茯苓、钩藤、白术、天麻、炙甘草、猪苓、陈皮、胆星、干姜)治疗本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压、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平肝汤配合西药治疗脾虚肝旺型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有效持续降低血压,稳步提升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邓育;白丽丹;梁北南;罗曼虹;李晓霞;林思炜;林仕东;姚桂谊;李晓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百合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用不同浓度的百合水提物分别作用于对数期生长的A549细胞24、48和72 h,MTT(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检测百合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碘化丙啶(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及凋亡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百合水提物在1~8mg/mL浓度范围内、24~72h时间范围内对A549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P<0.05);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百合作用48h后,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百合具有体外抑制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艾庆燕;赵豫凤;王爱红;杨加周;王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合苇茎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小陷胸汤合苇茎汤加味(薏苡仁、芦根、杏仁、冬瓜仁、苇茎、胆南星、黄芩、桃仁、法半夏、桃仁、当归、党参、茯苓、丹参、黄连)治疗14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及两组疗效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强肺功能.
作者:徐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治疗产后综合征及对子宫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治疗组在术后采用五加生化胶囊(五加浸膏、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配合西医(常规抗生素加缩宫素)预防性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恶露量治疗1d和治疗5d比较,治疗5d后明显优于治疗1d,治疗后续时间和子宫体积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和纤维蛋白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加生化胶囊配合西药能够明显改善产妇血液系统相关指标,提高产妇术后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子宫功能恢复.
作者:冯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壅肺型阻塞肺疾病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确诊为痰热壅肺型阻塞肺疾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清金化痰汤(黄芩、桑白皮、乌贼骨、陈皮、法半夏、茯苓、枳壳、桔梗、浙贝母、紫苏叶、防风、杏仁、款冬花、夏枯草、炒冬瓜仁、炒麦芽、甘草)治疗本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对照组总有效率64%.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鱼涛;魏亚东;赵梅梅;张楠;刘莉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脾生肌益肺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脾生肌益肺汤(黄芪、茯苓、白术、党参、陈皮、桔梗、山药、枳壳、当归、甘草等)治疗本病,观察两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6MWD)、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大吸气压(PIM)及动脉血动脉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6MWD、FVC、FEV1%pred、PIM、PO2、P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生肌益肺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肌疲劳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林育华;张广路;方玲子;张思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头孢曲松2g/次,每日2次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石膏、杏仁、栝楼、苏叶、细辛、半夏、桔梗、黄芩、栀子、赤芍、桑白皮、知母、浙贝母、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天花粉、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以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4%,对照组总有效率81.23%oo,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炎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炎症与肺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提高治愈率.
作者:安亚东;毛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润肠通便类中药诱导排便习惯形成及肠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服用加减麻仁丸汤剂(火麻仁、柏子仁、肉苁蓉、厚朴、桃仁、枳实、白术、白芍等)配合乳果糖治疗本病.结果:形成较稳定的良性排便习惯短者时间为14d,长者为30d,其中治愈33例,好转7例,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润肠通便的功能,诱导排便习惯的形成.
作者:黄德荣;谢沐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益智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槲皮素和葛根素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乙基纤维素(EC)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的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确定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EC与HPMC为包衣材料,比值为2.0∶1,包衣增重3%,满足缓释释放要求.结论:采用本方法制备益智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释放性能.
作者:陈瑞明;张红;孙婷婷;刘建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脂水平、NFDS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本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脱水、营养支持、降颅内压、降糖、改善脑血循环、抗血小板、抗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内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则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明显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则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以治疗组患者变化幅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有所降低,治疗组患者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常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有所升高,以治疗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代谢,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增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显示出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优势,疗效确切.
作者:王世彬;程丽平;李冲;刘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骨炎膏配合西药治疗手指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手外显微外科治疗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手指感染病例40例,采用本院自制骨炎膏外敷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病例40例,痊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结论:骨炎膏外敷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手指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新江;任国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乙型肝炎及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住院收治急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拉米夫定胶囊及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慢肝康丸(柴胡、女贞子、黄芪、枳壳、虎杖、甘草、鳖甲、人参、白芍等)与欣复诺及外敷药治疗本病40例,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过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LT、AST、A/G、TBil水平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AST、A/G、TBil趋于正常范围,对照组中ALT、AST、A/G、TBil也有降低,但高于治疗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V-DNA、HBsAg、HBeAg阳性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HBsAg、HBeAg阴转率分别为47.5%(19/40)、20.0%(8/40)、45%(18/40),对照组分别为12.5%(5/40)、0.0%、10.0%(4/4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乙型肝炎有缓解症状,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作者:崔璐璐;聂俊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98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西医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NT-Pro-BNP、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等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改善其症状、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丁静;王淑英;冯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