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非典型病例分析

林玲;袁朝新;曾晓峰;罗燕;彭玉兰;卢强

关键词:超声造影, 肝脏, 血管瘤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增强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造影剂Sono Vue及CnTI造影成像技术对7例肝血管瘤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表现.结果 非典型增强病灶中5例表现为整体快速增强,其中4例延迟像表现为低增强灶,2例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结论 对于增强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仍须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善肝部分切除手术中肝脏微循环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能否减轻术中因阻断肝血流所引发的肝脏微循环功能的损伤程度.方法 将我院近9年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24h内静脉滴注高浓度的葡萄糖;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阻断第一肝门方法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动态测定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5天,抽取血液标本,检测患者肝功能情况.结果 于肝门血流阻断解除后同一时相,两组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值均表现为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第1、5天,实验组肝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术前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阻断肝脏血流施行复杂的肝脏手术之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可有效地减轻肝脏微循环功能的损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喧;邹树;石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采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及流式细胞仪评估枸椽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对血小板激活的影响

    目的 对比枸橼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在抑制血小板体外激活的作用以及探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MPC参数用于观察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 采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MPC参数与流式血小板CD62 P检测,观察枸橼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抗凝的86名体检者静脉血样中血小板对凝血酶的诱导激活以及自发激活作用.结果 加入凝血酶后,用CTAD抗凝的全血血小板CD62表达率及MPC无显著性改变,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血均出现明显改变.对分离自CTAD抗凝血的血小板进行凝血酶激活实验,结果发现血小板能够被激活,表明CTAD抗凝血的血小板具有生物学功能.此外,分离自EDTA抗凝全血的血小板的活化标志CD62表达率在加凝血酶前明显高于CTAD抗凝全血的血小板,说明CTAD能够保护血小板免于由于血小板分离操作所致的物理激活.血小板自发激活实验中CTAD能够在体外<8h抑制血小板自发激活,而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血只能保证1~2h内无血小板自发激活.ADVIA 120 MPC值的变化与流式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检测结果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TAD抗凝剂在能够保证血小板活性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体外生物和物理激活,是一种易于在临床推扩的用于血小板分析的抗凝剂.ADVIA 120的MPC参数检测可以用于血小板活化观察.

    作者:洪俊;陈进;陈济民;饶永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芬太尼、异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不同用药方法的比较,找出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法,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方法 将40例>65岁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为芬太尼-异氟醚-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中、术后心率、血压变化、术后拔管时间及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的用量.结果 静吸复合组在术后恢复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P<0.05.结论 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中能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瑛;黄波;张先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肉眼血尿2例

    例1,男,5岁,体重18kg.因咳、喘3d,于2005年10月15日上午9时来我院儿科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头孢拉定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作者:冉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罗格列酮4mg/次,1次/d;二甲双胍250mg/次,3次/d.对照组43例口服二甲双胍250~500mg/次,3次/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FBG、PBG、FINS下降,I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FBG、PBG、FINS及IRI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DM疗效确切,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韩书宏;胡海科;张翼飞;黄镇;陈亚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阴道无张力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本组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TVT术.结果 7例平均手术时间31.67min,出血量25~100ml,手术次日拔出尿管.7例能自行排尿,无尿潴留,无膀胱穿孔,耻骨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平均术后3d出院.随访2年,2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1例尿失禁好转,但有尿频症状,1例无效,总有效率85.71%.结论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稳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靠的新方法.

    作者:卓晖;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头颈部异位甲状腺2例

    异位甲状腺及其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对其缺乏认识是临床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本文报告右咽旁间隙甲状腺腺瘤和舌根及颏下异位甲状腺各1例,并复习以往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

    作者:杨立;王力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合理吸痰的指征.方法 对比观察定时吸痰和按需吸痰两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以及吸痰对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的影响.结果 按需吸痰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定时组(P<0.05).结论 按需吸痰的效果等同或优于定时吸痰.对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特别是早期,频繁定时吸痰对患者有害无益.

    作者:王娅丽;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以正常小鼠(129xl/SvJ)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小鼠包括第6号外显子的Pkhd1基因部分序列,通过引入LoxP和Neo基因等步骤,建立条件性敲除Pkhd1第6号外显子的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结果 经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构建的小鼠Pkhd1基因条件性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打下了基础.

    作者:杨季云;周钦;张铮;郭红;张思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胃粘膜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 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琼;史维;孙晓滨;巢齐常;农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定向手术前后智力和社会功能评估分析

    目的 探讨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为入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结果 实验纳入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作者:卢敏;顾建文;匡永勤;程林;程敬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侧切牙畸形21例的正畸矫治体会

    目的 侧切牙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本文探讨侧切牙畸形在临床上矫治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侧切牙畸形的矫治可分为侧切牙缺失的非拔牙集中间隙或冠修复、侧切牙过小的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其中侧切牙缺失5例,侧切牙过小非拔牙4例,拔牙为12例,拔牙模式为(拔除一个下前牙,拔除A2B2C4D4,拔除A4B4C4D4).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对比,不同的矫治方案其中拔牙12例,非拔牙关闭间隙2例,非拔牙集中间隙义齿修复7例,治疗效果均佳.结论 根据患者的面形、牙弓拥挤情况、年龄、对美观的要求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侧切牙畸形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韩红娟;舒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76例LN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采用标准剂量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治疗组4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结合疾病不同阶段特点和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施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完全缓解率27.78%,总有效率69.44%.治疗组完全缓解率67.5%,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缓解率、减少激素及CTX不良反应.

    作者:张正秀;杨真荣;何洪斌;刘高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随访43例距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行闭合或切开复位,以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空心螺纹钉或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均石膏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以上.术后按照Howkins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3例,良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70.3%.术后2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8例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7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4例,内翻畸形愈合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复位、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尽量保护软组织,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军;康斌;唐诗添;王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癌痛患者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例因癌痛需要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按WHO标准,重点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22例病例中,有10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88.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便秘、恶心与呕吐、头昏与嗜睡、排尿困难,发生率分别为56.6%、36.9%、24.6%、12.3%;在少见的不良反应中,肝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与用药起始剂量偏大有关.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妥善处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何世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列安栓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慢性前列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前列安栓组21例和联合组23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150mg,口服,2次/d;前列安栓组给予前列安栓肛门纳入治疗,1次/d;联合组结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剂量同上.治疗后第1,2,3,4周比较各组疗效差异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卵磷脂小体含量及尿流率,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和肾功.结果 前列安栓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和8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4%),两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周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分别为(4.3±1.1)/HP和(3.9±1.1)/HP,显著少于对照组,卵磷脂小体含量显著提高,前列安栓组、联合组第4周平均尿流率分别为(9.5±1.8)ml/s和(9.7±1.9)ml/s,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治疗后心电图、肝功和肾功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好于口服罗红霉素,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

    作者:姜果;张建华;姜荣建;陈仲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1523例细菌病原分析

    目的 观察2002~2005年儿童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细菌谱及细菌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及细菌的变化.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儿童细菌性ALRTIs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被检出的1523株细菌结果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2.5%,其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5%);革兰阴性杆菌(59.14%),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8.8%),流感嗜血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0.1%);真菌类(3.4%).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渐升高,肺炎链球菌感染率>1岁患儿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39.80,P<0.001.大肠埃希菌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下降,大肠埃希菌感染率<1岁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0.68,P<0.005.结论 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的分布及变化,耐药情况,对合理选择抗生素,减缓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亚静;黄诚;王莉;张砺;张琪琛;夏万敏;谢诚;郭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凋亡因子Bim在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前凋亡因子Bim在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BALB/c小鼠胸腺细胞不同时间,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半定量法分析不同时间点(0,1,2,4,8h)Bim mRNA表达.结果 ①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细胞随培养时间发生自然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高(vs Oh,P<0.05);②RT-PCR显示在一定时间内前凋亡因子Bim mRNA随培养时间延长表达增高(vs Oh,P<0.05),在Bim 3个异构体中以BimL作用为主.结论 Bim参与小鼠胸腺细胞的自然凋亡过程,是重要的细胞凋亡促进因子.

    作者:赵亚宁;李强;杨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2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探讨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2000年5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治愈,2例出现并发症,3例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熊为民;胡洪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包皮袖套状切除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附6560例报告)

    目的 比较包皮袖套状切除术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 3980例(A组)包皮过长、不完全包茎和包茎者施行包皮袖套状切除术.同期的2580例(B组)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血肿、水肿、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3±1)ml,B组为(10±2)ml(t=-50.36,P<0.001);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16±4)h,B组为(48±16)h(t=-31.07,P<0.001);A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16例,伴出血、血肿2例,发生局部感染1例.B组术后创口水肿100例,出血、血肿72例,感染38例,总并发症为8.14%(χ2=6676,P<0.001).所有对比项目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包皮袖套状切除术比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损伤更小,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向宸辉;陈胜龙;黄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