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痛患者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不良反应分析

何世芬

关键词:恶性肿瘤, 硫酸吗啡缓释片,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了解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例因癌痛需要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按WHO标准,重点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22例病例中,有10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88.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便秘、恶心与呕吐、头昏与嗜睡、排尿困难,发生率分别为56.6%、36.9%、24.6%、12.3%;在少见的不良反应中,肝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与用药起始剂量偏大有关.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妥善处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颈部异位甲状腺2例

    异位甲状腺及其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对其缺乏认识是临床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本文报告右咽旁间隙甲状腺腺瘤和舌根及颏下异位甲状腺各1例,并复习以往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

    作者:杨立;王力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后的手术修复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再次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本组45例患者注射式隆乳术后6个月至5年因心理因素或并发症而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HPAMG),同时行双侧乳房假体置入.结果 本组中41例效果满意,3例轻度包膜挛缩(BAHKER Ⅰ级),1例重度包膜挛缩(BAHKER Ⅲ级).结论 注射式隆乳术后的有效补救方法为手术取出HPAMG同时行假体隆乳术,能给患者减少手术痛苦,降低手术成本.是较好的补救方法.

    作者:张家建;游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希罗达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使用希罗达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希罗达每日2510mg/m2,每日总量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连续2周,间隔1周,每3周重复.每例患者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23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35.7%.不良反应为轻度恶心、腹泻、口角炎、疲劳及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希罗达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有效药物,其不良反应轻微,使用方便,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西;石端;李浩;张军;周崇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索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为临床防治肺癌提供帮助.方法 将A549细胞株培养于10%小牛血清的DMEM中,A549细胞培养进入指数生长期,消化细胞并控制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以2×105/孔细胞数接种于置有无菌血片的6孔板进行爬片,细胞贴壁后,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孵育14h,换含终浓度0、10mm LiCL的DMEM孵育.将上述培养出的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含10mm LiCL的DMEM孵育),空白对照组(经含0mm LiCL的DMEM孵育).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Casepase-3,胞核或胞浆染成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个数/HP X5作为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细胞周期分布分析比较: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明显停滞于G0/G1期;其G0/G1期,S期,G2/M期分别为58.8%,0.2%,41.0%.免疫组化法测定Casepase-3比较:实验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6±1.51)%和(3.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K-3抑制剂作用于肺癌细胞,能使肺癌细胞产生大量调亡,证明该药治疗肺癌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继东;王艳川;张开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姑息护理及其对家属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姑息护理及其对家属的影响.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将80例确诊为重度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按随机表分成姑息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各40例.入院时和1个月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家属进行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间各因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1月两组间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因子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姑息护理可以减少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利;肖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微创条件下结合电子胆道镜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进一步扩展腹腔镜手术范围.方法 腹腔镜下先行LC,用电刀切开胆总管前壁浆膜,用胆总管切开刀切开胆(肝)总管.经剑突下10mm套管针孔放入电子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碎石、冲洗胆管;视胆总管通畅及炎症情况一期缝合或置T形管.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152min;全部31例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4h进低脂饮食,并可下床适当活动,均顺利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一期缝合患者5d;置T管患者11d,3~9周拔T管.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安全可靠、出血少、患者干扰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术中结合腔内冲击波碎石仪的使用可明显提高结石取净率,减少残石发生.对胆管结石患者的这一微创手术,临床上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范明;母齐鸣;李石沙;梁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以正常小鼠(129xl/SvJ)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小鼠包括第6号外显子的Pkhd1基因部分序列,通过引入LoxP和Neo基因等步骤,建立条件性敲除Pkhd1第6号外显子的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结果 经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构建的小鼠Pkhd1基因条件性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打下了基础.

    作者:杨季云;周钦;张铮;郭红;张思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6胶质瘤血管通透性改变与MMP-9、iNO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C6脑胶质瘤的不同区域BBB通透性改变与相关功能信号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中晚期SD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以肿瘤、邻近肿瘤脑组织(BAT)、远隔肿瘤脑组织(BDT)和正常脑组织(NBT)为研究热点区,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内源性血清清蛋白血管外渗,判定BBB破坏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C6胶质瘤MMP-9和iNOS表达,分析MMP-9、iNOS活性与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强度清蛋白弥散沉积于C6胶质瘤间质中,BAT弱阳性,BDT与NBT呈阴性(P<0.05);C6脑胶质瘤中iNOS主要为轻度-中度表达,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呈强着色;MMP-9主要呈中度-强表达,侵袭边缘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强染色;BAT区多有iNOS与MMP-9轻度表达,NBT为阴性(P<0.05).不同区域清蛋白渗出与iNOS、MMP-9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6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MMP-9和iNOS参与介导了肿瘤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受损.

    作者:吴波;游潮;郭付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丙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异丙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近年来也应用于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合论述异丙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艳君;张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配合及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术的配合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 本组487例,全部病例检查前均无禁忌证.行ERCP检查时,对患者术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准备,术中默契、熟练、有序的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病例检查成功率98.15%,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默契配合和细致护理对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雷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复4次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27岁,未婚.因停经43d,彩超示异位妊娠可疑于2006年5月16日入院,LMP:2006年4月3日,经量经期同既往,停经38d尿hCG(+),未诉任何不适.停经40d血β-hCG为1320mIU/ml.

    作者:聂小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食管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4~68Gy,治疗前、后进行血清VEGF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VEGF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治疗前血清VEGF平均值为(0.589±0.443)pg/L,VEGF水平Ⅰ、Ⅱ、Ⅲ级放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9%、72.2%和42.9%(χ2=9.73,P<0.05).结论 血清VEGF水平影响食管癌的放射敏感性及放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映辉;贾霖;韩建军;贾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右上肺癌误诊为左肩周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左肩部疼痛4个月,伴右胸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原因发生左肩部疼痛,呈成簇针刺样,无放射痛,白天间断发作,VAS 2~3分,夜间卧位时疼痛加剧尤其左侧卧位更明显,持续发作,VAS 9~10分,用滚热的水敷或电炉烤可缓解,但仍几乎彻夜无眠.

    作者:冷冬梅;左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色素内镜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应用特殊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对比增强,轮廓更加清晰,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

    作者:王琼;史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预防长春瑞宾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的给药方法,减轻长春瑞宾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 将使用长春瑞宾的癌症患者96例随机分成3组,第1组,NVB40mg+NS125ml静脉滴注20min,用药前后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第2组,上法+33%硫酸镁外敷,喜疗妥外涂;第3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结果 静脉炎第1组发生率为56.25%,第2组为28%,第3组为0%.结论 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来输注长春瑞宾,静脉炎几乎不发生,且价格适中,可减轻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邓颖;任刚;胡洪林;朱学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临床大输液中配药环境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目的 了解配药环境对配伍后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为改善医院临床治疗中配药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在病区治疗室与超净工作台两种不同环境中配伍后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病区治疗室配置的样品中每毫升所含微粒数较净化工作台配置的样品中每毫升所含微粒数显著增多.结论 配药环境对配伍后的液体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较大,优良的配药环境是减少液体中微粒数的重要保证.

    作者:宋娟;唐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肉眼血尿2例

    例1,男,5岁,体重18kg.因咳、喘3d,于2005年10月15日上午9时来我院儿科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头孢拉定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作者:冉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女性胸痛患者绝经前后临床特征的探讨

    目的 分析女性胸痛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绝经的关系.方法 161例因胸痛胸闷而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不同绝经阶段女性患者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绝经前及绝经期疑为冠心病的女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率较低,而绝经后阳性率明显增加;②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往往以单支病变为主,复杂斑块少见,而绝经后以2~3支病变为主,复杂斑块多见;③绝经后较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高,家族史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④无创检查中常规行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诊断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绝经后明显低.结论 女性冠心病多见于绝经后患者,血管病变以多支和复杂斑块的血管病变为主.无创检查对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有明显的局限性.并存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女性胸痛患者无论无创性检查是否发现异常,均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梁超;林文果;刘丽;何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腔出血致麻醉失败1例

    患者,女,46岁,60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于2005年12月10日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赵静;邓硕曾;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护生护理病历书写培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目的 探讨实习前培训对提高实习护生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大专护生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并将其实习期间书写的护理病历与往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届同学完全使用实习医院护理病历比例,护理病历不完整以及书写不工整的比例均有明显下降(P<0.006).护理诊断书写的正确率,护理计划与记录符合率以及及时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加强护生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能够提高护生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