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梅;左云霞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应用氧气雾化吸入法,B组应用喉头喷雾法.从麻醉效果,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χ2=10.8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A组低于B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法麻醉效果好,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用药量少,患者痛苦少,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秀萍;侯霁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为进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分析及临床早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取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提取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银染获得其蛋白质电泳分离图谱,利用PDQuest 2D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合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对蛋白质斑点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图谱显示2-DE图谱上有212个蛋白质斑点,主要集中在pH 4.75~9.21之间,其中高丰度蛋白有36个点,低丰度的蛋白质斑点有176个,对其中3个高丰度蛋白质斑点初步鉴定可知这些蛋白质为:E2F6、II2A、EZH1.结论 本实验构建了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其分离、染色效果好,能满足2-DE专业软件分析的要求,为后续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的蛋白质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段春燕;林海蕤;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V60和pEGFP-L97和变异核壳蛋白阳性HepG2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Α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h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融合变异核壳蛋白表达细胞系,各细胞株核壳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16、32、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V60和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L60V、I97L变异可能是慢性肝炎活动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例因癌痛需要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按WHO标准,重点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22例病例中,有10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88.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便秘、恶心与呕吐、头昏与嗜睡、排尿困难,发生率分别为56.6%、36.9%、24.6%、12.3%;在少见的不良反应中,肝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与用药起始剂量偏大有关.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妥善处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何世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为入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结果 实验纳入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作者:卢敏;顾建文;匡永勤;程林;程敬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前凋亡因子Bim在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BALB/c小鼠胸腺细胞不同时间,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半定量法分析不同时间点(0,1,2,4,8h)Bim mRNA表达.结果 ①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细胞随培养时间发生自然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高(vs Oh,P<0.05);②RT-PCR显示在一定时间内前凋亡因子Bim mRNA随培养时间延长表达增高(vs Oh,P<0.05),在Bim 3个异构体中以BimL作用为主.结论 Bim参与小鼠胸腺细胞的自然凋亡过程,是重要的细胞凋亡促进因子.
作者:赵亚宁;李强;杨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习前培训对提高实习护生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大专护生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并将其实习期间书写的护理病历与往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届同学完全使用实习医院护理病历比例,护理病历不完整以及书写不工整的比例均有明显下降(P<0.006).护理诊断书写的正确率,护理计划与记录符合率以及及时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加强护生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能够提高护生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耳鼻咽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独特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喉部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占85%.喉神经内分泌癌仅占0.3%~0.5%[1].1969年Goldman报道了首例喉神经内分泌癌[2].
作者:田蓉;梁传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线刀)腹、盆腔转移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X线刀对48例腹、盆腔转移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灶大直径≤3cm者,6Gy/次,隔日1次,6~8次;取肿瘤中心点剂量为100%,剂量归一,80%~90%的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病灶直径在3~5cm,4~6Gy/次,隔日1次,8~10次.病灶大直径≥5cm,2~4Gy/次,隔日或每日1次,15~20次.结果 48例患者经X线刀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有效率(病灶消失和病灶缩小)分别为87.5%(42/48)、95.83%(46/48)和79.16%(38/48);6个月时病灶缩小明显,有效率达95.83%.4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2%(29/48)、41.67%(20/48)、27.08%(13/48).生存期长短与原发病变有关.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盆腔转移癌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小,可作为腹、盆腔转移癌姑息治疗的有效选择.
作者:李德志;蒲萍;李光辉;王卫东;周一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户能充分了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不足,以便高效、准确的使用该数据库.
作者:刘加林;王人可;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探讨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2000年5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治愈,2例出现并发症,3例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熊为民;胡洪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异位甲状腺及其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对其缺乏认识是临床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本文报告右咽旁间隙甲状腺腺瘤和舌根及颏下异位甲状腺各1例,并复习以往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
作者:杨立;王力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2002~2005年儿童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细菌谱及细菌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及细菌的变化.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儿童细菌性ALRTIs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被检出的1523株细菌结果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2.5%,其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5%);革兰阴性杆菌(59.14%),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8.8%),流感嗜血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0.1%);真菌类(3.4%).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渐升高,肺炎链球菌感染率>1岁患儿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39.80,P<0.001.大肠埃希菌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下降,大肠埃希菌感染率<1岁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0.68,P<0.005.结论 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的分布及变化,耐药情况,对合理选择抗生素,减缓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亚静;黄诚;王莉;张砺;张琪琛;夏万敏;谢诚;郭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枸橼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在抑制血小板体外激活的作用以及探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MPC参数用于观察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 采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MPC参数与流式血小板CD62 P检测,观察枸橼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抗凝的86名体检者静脉血样中血小板对凝血酶的诱导激活以及自发激活作用.结果 加入凝血酶后,用CTAD抗凝的全血血小板CD62表达率及MPC无显著性改变,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血均出现明显改变.对分离自CTAD抗凝血的血小板进行凝血酶激活实验,结果发现血小板能够被激活,表明CTAD抗凝血的血小板具有生物学功能.此外,分离自EDTA抗凝全血的血小板的活化标志CD62表达率在加凝血酶前明显高于CTAD抗凝全血的血小板,说明CTAD能够保护血小板免于由于血小板分离操作所致的物理激活.血小板自发激活实验中CTAD能够在体外<8h抑制血小板自发激活,而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血只能保证1~2h内无血小板自发激活.ADVIA 120 MPC值的变化与流式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检测结果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TAD抗凝剂在能够保证血小板活性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体外生物和物理激活,是一种易于在临床推扩的用于血小板分析的抗凝剂.ADVIA 120的MPC参数检测可以用于血小板活化观察.
作者:洪俊;陈进;陈济民;饶永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血气胸患者(SHP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27例自发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症状,气急25例,头昏、心悸19例,休克11例.保守治疗痊愈13例,剖胸手术止血痊愈14例.结论 SHPT除具有自发性气胸(SPT)的一般症状外,同时有内出血表现.对体检或X线、超声波检查提示液气胸患者需行诊断性胸腔穿刺.治疗除保守治疗外,剖胸手术止血是可靠的方法.
作者:孙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7项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肝硬化组及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 SF3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83例肝硬化患者与100例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参数进行比较.用活体煌焦油蓝染色法,人工显微镜计数网织红细胞数,计算出相应RPI.结果 失代偿期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非常显著(P<0.01),其中HGB、RBC、HCT下降,RDW升高,随肝功能严重程度变化加重,MCV、MCH、MCHC均无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组及慢性肝炎组RPI均高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可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RPI升高,表示患者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在贫血早期可发现.
作者:胡宗海;杨欢欢;胡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为临床防治肺癌提供帮助.方法 将A549细胞株培养于10%小牛血清的DMEM中,A549细胞培养进入指数生长期,消化细胞并控制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以2×105/孔细胞数接种于置有无菌血片的6孔板进行爬片,细胞贴壁后,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孵育14h,换含终浓度0、10mm LiCL的DMEM孵育.将上述培养出的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含10mm LiCL的DMEM孵育),空白对照组(经含0mm LiCL的DMEM孵育).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Casepase-3,胞核或胞浆染成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个数/HP X5作为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细胞周期分布分析比较: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明显停滞于G0/G1期;其G0/G1期,S期,G2/M期分别为58.8%,0.2%,41.0%.免疫组化法测定Casepase-3比较:实验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6±1.51)%和(3.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K-3抑制剂作用于肺癌细胞,能使肺癌细胞产生大量调亡,证明该药治疗肺癌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继东;王艳川;张开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合理吸痰的指征.方法 对比观察定时吸痰和按需吸痰两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以及吸痰对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的影响.结果 按需吸痰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定时组(P<0.05).结论 按需吸痰的效果等同或优于定时吸痰.对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特别是早期,频繁定时吸痰对患者有害无益.
作者:王娅丽;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例1,24岁.孕0产0,因发现盆腔包块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入院后阴道B超提示:右附件区囊性占位(输卵管积液?).半年前院外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积水.
作者:卿燕;罗棋毅;曹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例1,男,5岁,体重18kg.因咳、喘3d,于2005年10月15日上午9时来我院儿科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头孢拉定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作者:冉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