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盆腔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李德志;蒲萍;李光辉;王卫东;周一兵

关键词:腹、盆腔转移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射线
摘要: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线刀)腹、盆腔转移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X线刀对48例腹、盆腔转移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灶大直径≤3cm者,6Gy/次,隔日1次,6~8次;取肿瘤中心点剂量为100%,剂量归一,80%~90%的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病灶直径在3~5cm,4~6Gy/次,隔日1次,8~10次.病灶大直径≥5cm,2~4Gy/次,隔日或每日1次,15~20次.结果 48例患者经X线刀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有效率(病灶消失和病灶缩小)分别为87.5%(42/48)、95.83%(46/48)和79.16%(38/48);6个月时病灶缩小明显,有效率达95.83%.4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2%(29/48)、41.67%(20/48)、27.08%(13/48).生存期长短与原发病变有关.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盆腔转移癌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小,可作为腹、盆腔转移癌姑息治疗的有效选择.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腔出血致麻醉失败1例

    患者,女,46岁,60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于2005年12月10日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赵静;邓硕曾;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非典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增强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造影剂Sono Vue及CnTI造影成像技术对7例肝血管瘤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表现.结果 非典型增强病灶中5例表现为整体快速增强,其中4例延迟像表现为低增强灶,2例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结论 对于增强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仍须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玲;袁朝新;曾晓峰;罗燕;彭玉兰;卢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女性胸痛患者绝经前后临床特征的探讨

    目的 分析女性胸痛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绝经的关系.方法 161例因胸痛胸闷而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不同绝经阶段女性患者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绝经前及绝经期疑为冠心病的女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率较低,而绝经后阳性率明显增加;②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往往以单支病变为主,复杂斑块少见,而绝经后以2~3支病变为主,复杂斑块多见;③绝经后较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高,家族史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④无创检查中常规行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诊断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绝经后明显低.结论 女性冠心病多见于绝经后患者,血管病变以多支和复杂斑块的血管病变为主.无创检查对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有明显的局限性.并存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女性胸痛患者无论无创性检查是否发现异常,均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梁超;林文果;刘丽;何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罗格列酮4mg/次,1次/d;二甲双胍250mg/次,3次/d.对照组43例口服二甲双胍250~500mg/次,3次/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FBG、PBG、FINS下降,I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FBG、PBG、FINS及IRI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DM疗效确切,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韩书宏;胡海科;张翼飞;黄镇;陈亚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鼻/面罩BiPAP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均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但治疗组同时予以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pH值、PaO2、SaO2、PaCO2,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临床分析,(同时与38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相对照).结果 BiPAP组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结论 无创性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琳;何文富;陈元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治疗尿道损伤21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治疗尿道损伤(球部尿道不完全断裂、后尿道挫伤及假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1例尿道损伤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进行治疗,留置尿管1~3周.结果 21例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手术一次性成功,术后16例排尿通畅,不需尿道扩张,5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1~6个月.20例术后获随访6个月至1年,均排尿通畅,无性功能障碍.结论 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尿道损伤的治疗方法创伤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锋;王风;常江平;曾少明;张忠林;叶少波;张新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善肝部分切除手术中肝脏微循环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能否减轻术中因阻断肝血流所引发的肝脏微循环功能的损伤程度.方法 将我院近9年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24h内静脉滴注高浓度的葡萄糖;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阻断第一肝门方法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动态测定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5天,抽取血液标本,检测患者肝功能情况.结果 于肝门血流阻断解除后同一时相,两组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值均表现为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第1、5天,实验组肝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术前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阻断肝脏血流施行复杂的肝脏手术之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可有效地减轻肝脏微循环功能的损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喧;邹树;石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护生护理病历书写培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目的 探讨实习前培训对提高实习护生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大专护生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并将其实习期间书写的护理病历与往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届同学完全使用实习医院护理病历比例,护理病历不完整以及书写不工整的比例均有明显下降(P<0.006).护理诊断书写的正确率,护理计划与记录符合率以及及时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加强护生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能够提高护生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V60和pEGFP-L97和变异核壳蛋白阳性HepG2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Α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h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融合变异核壳蛋白表达细胞系,各细胞株核壳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16、32、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V60和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L60V、I97L变异可能是慢性肝炎活动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终时酸碱失调类型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呼吸衰竭临终时的酸碱失调类型.方法 对166例>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慢性呼吸衰竭临终前24h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HCO 3)、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方法:酸碱失衡类型按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间隙、潜在HCO 3计算方式判断.结果 呼吸性酸中毒52例(31.3%),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48例(28.9%),呼酸性三重46例(27.7%),呼酸+代碱20例(12.1%).除5例高钠血症、4例高钾血症、2例高氯血症外,均为低血钠、钾、氯症.中度低钠血症78例(47%),低氯血症65例(9.2%),低钾血症78例(16.9%).结论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临终前发生呼酸多(100%),单纯性呼酸居首位,呼酸+代酸次之,呼酸性三重再次之,呼酸+代碱次次之.其酸血症及碱血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而电解质紊乱也可加重病情.

    作者:杨恂;杨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希罗达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使用希罗达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希罗达每日2510mg/m2,每日总量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连续2周,间隔1周,每3周重复.每例患者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23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35.7%.不良反应为轻度恶心、腹泻、口角炎、疲劳及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希罗达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有效药物,其不良反应轻微,使用方便,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西;石端;李浩;张军;周崇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预防长春瑞宾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的给药方法,减轻长春瑞宾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 将使用长春瑞宾的癌症患者96例随机分成3组,第1组,NVB40mg+NS125ml静脉滴注20min,用药前后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第2组,上法+33%硫酸镁外敷,喜疗妥外涂;第3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结果 静脉炎第1组发生率为56.25%,第2组为28%,第3组为0%.结论 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来输注长春瑞宾,静脉炎几乎不发生,且价格适中,可减轻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邓颖;任刚;胡洪林;朱学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阴道无张力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本组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TVT术.结果 7例平均手术时间31.67min,出血量25~100ml,手术次日拔出尿管.7例能自行排尿,无尿潴留,无膀胱穿孔,耻骨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平均术后3d出院.随访2年,2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1例尿失禁好转,但有尿频症状,1例无效,总有效率85.71%.结论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稳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靠的新方法.

    作者:卓晖;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包皮袖套状切除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附6560例报告)

    目的 比较包皮袖套状切除术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 3980例(A组)包皮过长、不完全包茎和包茎者施行包皮袖套状切除术.同期的2580例(B组)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血肿、水肿、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3±1)ml,B组为(10±2)ml(t=-50.36,P<0.001);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16±4)h,B组为(48±16)h(t=-31.07,P<0.001);A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16例,伴出血、血肿2例,发生局部感染1例.B组术后创口水肿100例,出血、血肿72例,感染38例,总并发症为8.14%(χ2=6676,P<0.001).所有对比项目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包皮袖套状切除术比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损伤更小,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向宸辉;陈胜龙;黄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后的手术修复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再次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本组45例患者注射式隆乳术后6个月至5年因心理因素或并发症而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HPAMG),同时行双侧乳房假体置入.结果 本组中41例效果满意,3例轻度包膜挛缩(BAHKER Ⅰ级),1例重度包膜挛缩(BAHKER Ⅲ级).结论 注射式隆乳术后的有效补救方法为手术取出HPAMG同时行假体隆乳术,能给患者减少手术痛苦,降低手术成本.是较好的补救方法.

    作者:张家建;游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应用氧气雾化吸入法,B组应用喉头喷雾法.从麻醉效果,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χ2=10.8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A组低于B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法麻醉效果好,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用药量少,患者痛苦少,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秀萍;侯霁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右上肺癌误诊为左肩周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左肩部疼痛4个月,伴右胸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原因发生左肩部疼痛,呈成簇针刺样,无放射痛,白天间断发作,VAS 2~3分,夜间卧位时疼痛加剧尤其左侧卧位更明显,持续发作,VAS 9~10分,用滚热的水敷或电炉烤可缓解,但仍几乎彻夜无眠.

    作者:冷冬梅;左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无Q性心肌梗死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无Q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不典型表现.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因突发晕厥经急诊收入住院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以老年为多,晕厥时间短为一过性,长为20min,均有低血压,心电图均无病理性Q波,而有ST-T的动态变化,肌钙蛋白阳性,血清心肌酶有动态变化.经及时抢救治疗好转.结论 对于老年人以晕厥为首发症状者要严密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变化,以尽早诊断治疗,减少误诊及漏诊.

    作者:李亚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氨溴索在临床上用于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组(氨溴索静脉滴注)与C组(常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肺部啰音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C组比较在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及C组在肺部啰音方面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 氨溴索对于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肺部啰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肖红;朱燕;胡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中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2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病例经回盲部灌洗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结论 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对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简便、易行,不易污染术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毅;徐茂林;侯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