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恂;杨滢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术的配合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 本组487例,全部病例检查前均无禁忌证.行ERCP检查时,对患者术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准备,术中默契、熟练、有序的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病例检查成功率98.15%,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默契配合和细致护理对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雷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V60和pEGFP-L97和变异核壳蛋白阳性HepG2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Α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h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融合变异核壳蛋白表达细胞系,各细胞株核壳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16、32、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V60和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L60V、I97L变异可能是慢性肝炎活动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随访43例距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行闭合或切开复位,以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空心螺纹钉或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均石膏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以上.术后按照Howkins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3例,良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70.3%.术后2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8例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7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4例,内翻畸形愈合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复位、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尽量保护软组织,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军;康斌;唐诗添;王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例1,24岁.孕0产0,因发现盆腔包块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入院后阴道B超提示:右附件区囊性占位(输卵管积液?).半年前院外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积水.
作者:卿燕;罗棋毅;曹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慢性前列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前列安栓组21例和联合组23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150mg,口服,2次/d;前列安栓组给予前列安栓肛门纳入治疗,1次/d;联合组结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剂量同上.治疗后第1,2,3,4周比较各组疗效差异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卵磷脂小体含量及尿流率,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和肾功.结果 前列安栓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和8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4%),两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周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分别为(4.3±1.1)/HP和(3.9±1.1)/HP,显著少于对照组,卵磷脂小体含量显著提高,前列安栓组、联合组第4周平均尿流率分别为(9.5±1.8)ml/s和(9.7±1.9)ml/s,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治疗后心电图、肝功和肾功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好于口服罗红霉素,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
作者:姜果;张建华;姜荣建;陈仲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耳郭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均存在易复发和继发感染等缺点,我们用Nd:YAG激光治疗耳郭假性囊肿4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合理吸痰的指征.方法 对比观察定时吸痰和按需吸痰两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以及吸痰对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的影响.结果 按需吸痰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定时组(P<0.05).结论 按需吸痰的效果等同或优于定时吸痰.对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特别是早期,频繁定时吸痰对患者有害无益.
作者:王娅丽;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炎症反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异丙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近年来也应用于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合论述异丙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艳君;张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 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琼;史维;孙晓滨;巢齐常;农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乙肝病毒4段小基因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基因嵌合,构建成嵌合乙肝小基因DNA疫苗.方法 ①根据文献选择和设计HBV的一段pres2、三段core表位编码小基因,以人工合成DNA片段P1~P10,通过退火、连接成为含约170bp的嵌合基因,用HindⅢ酶切;②提取和纯化pcDNA3-CD80,用HindⅢ酶切和去磷酸化;③将酶切小基因定向插入pcDNA3-CD80载体的Hind Ⅲ位点之间,构建成pcHBV-CD80小基因质粒;④pcHBV-CD80转入E.coli JM109扩增、提取质粒,测序鉴定.结果 ①各DNA小片段经退火、连接,成功嵌合为一大小约170bp之目的 基因;②pcDNA3-CD80提取、酶切均成功;③170bp之目的 基因定向克隆到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cHBV-CD80,经测序鉴定均构建正确.结论 乙肝病毒小基因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嵌合DNA疫苗构建成功.
作者:张建军;史小玲;阳艾玲;袁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观察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胸腔手术的影响,并与单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士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例因癌痛需要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按WHO标准,重点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22例病例中,有10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88.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便秘、恶心与呕吐、头昏与嗜睡、排尿困难,发生率分别为56.6%、36.9%、24.6%、12.3%;在少见的不良反应中,肝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与用药起始剂量偏大有关.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妥善处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何世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不同的给药方法,减轻长春瑞宾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 将使用长春瑞宾的癌症患者96例随机分成3组,第1组,NVB40mg+NS125ml静脉滴注20min,用药前后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第2组,上法+33%硫酸镁外敷,喜疗妥外涂;第3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结果 静脉炎第1组发生率为56.25%,第2组为28%,第3组为0%.结论 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来输注长春瑞宾,静脉炎几乎不发生,且价格适中,可减轻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邓颖;任刚;胡洪林;朱学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高脂血症所引起的冠心病是全球重大的卫生问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血浆中高水平的LDL-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特征,PCSK9是新近发现的涉及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第三个基因,它在胆固醇代谢中起了重要作用.PCSK9的过度表达引起血浆LDL-C水平升高,机制是转录后事件导致LDLR下调.其多态性位点E670G可作为高血浆LDL-C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随着对PCSK9功能及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将扩展我们有关LDL代谢的知识,发展新的血脂控制药物,有助于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剑;曾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不同用药方法的比较,找出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法,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方法 将40例>65岁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为芬太尼-异氟醚-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中、术后心率、血压变化、术后拔管时间及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的用量.结果 静吸复合组在术后恢复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P<0.05.结论 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中能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瑛;黄波;张先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耳鼻咽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独特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喉部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占85%.喉神经内分泌癌仅占0.3%~0.5%[1].1969年Goldman报道了首例喉神经内分泌癌[2].
作者:田蓉;梁传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中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2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病例经回盲部灌洗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结论 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对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简便、易行,不易污染术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毅;徐茂林;侯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配药环境对配伍后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为改善医院临床治疗中配药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在病区治疗室与超净工作台两种不同环境中配伍后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病区治疗室配置的样品中每毫升所含微粒数较净化工作台配置的样品中每毫升所含微粒数显著增多.结论 配药环境对配伍后的液体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较大,优良的配药环境是减少液体中微粒数的重要保证.
作者:宋娟;唐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及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DHS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5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6~32个月),全部骨折愈合,疗效满意,总的优良率为93.1%.结论 DHS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规范的DHS手术操作技巧,包括股骨小粗隆内后部的复位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学康;程兆明;寇剑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微创条件下结合电子胆道镜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进一步扩展腹腔镜手术范围.方法 腹腔镜下先行LC,用电刀切开胆总管前壁浆膜,用胆总管切开刀切开胆(肝)总管.经剑突下10mm套管针孔放入电子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碎石、冲洗胆管;视胆总管通畅及炎症情况一期缝合或置T形管.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152min;全部31例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4h进低脂饮食,并可下床适当活动,均顺利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一期缝合患者5d;置T管患者11d,3~9周拔T管.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安全可靠、出血少、患者干扰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术中结合腔内冲击波碎石仪的使用可明显提高结石取净率,减少残石发生.对胆管结石患者的这一微创手术,临床上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范明;母齐鸣;李石沙;梁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