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手术后肾、输尿管结石急性发作2例

卿燕;罗棋毅;曹桦

关键词:妇科手术, 后肾, 输尿管结石, 输卵管积液, 输卵管积水, 盆腔包块, 造影, 院外, 阴道, 附件
摘要:例1,24岁.孕0产0,因发现盆腔包块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入院后阴道B超提示:右附件区囊性占位(输卵管积液?).半年前院外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积水.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定向手术前后智力和社会功能评估分析

    目的 探讨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为入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结果 实验纳入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作者:卢敏;顾建文;匡永勤;程林;程敬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残角子宫切除术1例

    患者,女,14岁.因痛经1+年于2002年9月1日入院.1+年前月经初潮,无痛经,初潮后4个月开始月经对月来潮,经期7d,经量中等,每次月经来潮前2d开始腰腹胀痛,月经来潮后疼痛加重,剧烈,难以忍受,全身酸软,冷汗,肢端发凉,夜间尤为明显,月经干净后2~3d疼痛逐渐缓解消失.

    作者:邱艳;陈德新;杜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V60和pEGFP-L97和变异核壳蛋白阳性HepG2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Α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h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融合变异核壳蛋白表达细胞系,各细胞株核壳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16、32、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V60和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L60V、I97L变异可能是慢性肝炎活动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肉眼血尿2例

    例1,男,5岁,体重18kg.因咳、喘3d,于2005年10月15日上午9时来我院儿科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头孢拉定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作者:冉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微创条件下结合电子胆道镜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进一步扩展腹腔镜手术范围.方法 腹腔镜下先行LC,用电刀切开胆总管前壁浆膜,用胆总管切开刀切开胆(肝)总管.经剑突下10mm套管针孔放入电子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碎石、冲洗胆管;视胆总管通畅及炎症情况一期缝合或置T形管.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152min;全部31例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4h进低脂饮食,并可下床适当活动,均顺利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一期缝合患者5d;置T管患者11d,3~9周拔T管.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安全可靠、出血少、患者干扰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术中结合腔内冲击波碎石仪的使用可明显提高结石取净率,减少残石发生.对胆管结石患者的这一微创手术,临床上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范明;母齐鸣;李石沙;梁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合理吸痰的指征.方法 对比观察定时吸痰和按需吸痰两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以及吸痰对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的影响.结果 按需吸痰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定时组(P<0.05).结论 按需吸痰的效果等同或优于定时吸痰.对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特别是早期,频繁定时吸痰对患者有害无益.

    作者:王娅丽;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随访43例距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行闭合或切开复位,以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空心螺纹钉或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均石膏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以上.术后按照Howkins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3例,良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70.3%.术后2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8例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7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4例,内翻畸形愈合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复位、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尽量保护软组织,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军;康斌;唐诗添;王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病例分析SSSS多发生于1~4岁婴幼儿,占总病例的60%;感染是主要致病诱因,并与患儿免疫功能有关;病程多为6~12d.结论 早期、足量、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且愈后良好.

    作者:树瑜;陈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婴儿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行肺叶切除术麻醉处理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6个月.体重9.5kg,发现活动后气促3+个月,加重伴咳嗽10+d.查体:气管轻度右偏,胸廓对称,无压痛,未闻及明显湿啰音,双上下肺呼吸音清晰,左胸中部呼吸音减弱,呼吸规整.

    作者:邓晓倩;谭玲;朱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高热惊厥健康教育方法能否提高家长对该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以减少复发性高热惊厥的发生率.方法 制定高热惊厥健康教育工作流程,经培训后,在我院神经专科病房实施,于实施前后2次进行电话测评.结果 家长对高热惊厥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复发性高热惊厥发生率在实施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让家长更易掌握,使我院神经专科高热惊厥复发率有所减少.

    作者:甘晓玲;胡文广;马军;吴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胃镜检查术麻醉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胃镜检查术的麻醉.评价无痛胃镜在高龄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实施的58例年龄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胃镜麻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采用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顺利完成胃镜检查.结论 麻醉前详细了解病史、充分准备、谨慎用药、细心监护,高龄患者同样可安全接受胃镜检查.

    作者:靳敏;廖志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癌痛患者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例因癌痛需要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按WHO标准,重点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22例病例中,有10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88.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便秘、恶心与呕吐、头昏与嗜睡、排尿困难,发生率分别为56.6%、36.9%、24.6%、12.3%;在少见的不良反应中,肝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与用药起始剂量偏大有关.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妥善处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何世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罗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罗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0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氯胺酮和咪哒唑仑基础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K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L组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R组为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时(T1)、手术开始时(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患儿血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手术期间患儿的体动反应、麻醉药的总量、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和切口疼痛出现时间.结果 K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HR在T2、T3与T1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L组和R组SBP、MAP、DBP、HR在3时间点无明显改变,但T2、T3均较K组低(P<0.05).L组和R组氯胺酮总量、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体动反应例数均较K组减少(P<0.01).R组切口疼痛出现时间较L组延后(P<0.01).3组SpO2变化、术后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氯胺酮和咪哒唑仑基础麻醉后应用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小儿腹以下手术无血流动力学和SpO2方面的改变,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更有利于小儿术后镇痛.

    作者:赵泽宇;王茜;乔发毅;杨繁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食管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4~68Gy,治疗前、后进行血清VEGF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VEGF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治疗前血清VEGF平均值为(0.589±0.443)pg/L,VEGF水平Ⅰ、Ⅱ、Ⅲ级放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9%、72.2%和42.9%(χ2=9.73,P<0.05).结论 血清VEGF水平影响食管癌的放射敏感性及放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映辉;贾霖;韩建军;贾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1523例细菌病原分析

    目的 观察2002~2005年儿童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细菌谱及细菌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及细菌的变化.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儿童细菌性ALRTIs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被检出的1523株细菌结果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2.5%,其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5%);革兰阴性杆菌(59.14%),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8.8%),流感嗜血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0.1%);真菌类(3.4%).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渐升高,肺炎链球菌感染率>1岁患儿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39.80,P<0.001.大肠埃希菌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下降,大肠埃希菌感染率<1岁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0.68,P<0.005.结论 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的分布及变化,耐药情况,对合理选择抗生素,减缓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亚静;黄诚;王莉;张砺;张琪琛;夏万敏;谢诚;郭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2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探讨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2000年5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治愈,2例出现并发症,3例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熊为民;胡洪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索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为临床防治肺癌提供帮助.方法 将A549细胞株培养于10%小牛血清的DMEM中,A549细胞培养进入指数生长期,消化细胞并控制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以2×105/孔细胞数接种于置有无菌血片的6孔板进行爬片,细胞贴壁后,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孵育14h,换含终浓度0、10mm LiCL的DMEM孵育.将上述培养出的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含10mm LiCL的DMEM孵育),空白对照组(经含0mm LiCL的DMEM孵育).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Casepase-3,胞核或胞浆染成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个数/HP X5作为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细胞周期分布分析比较: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明显停滞于G0/G1期;其G0/G1期,S期,G2/M期分别为58.8%,0.2%,41.0%.免疫组化法测定Casepase-3比较:实验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6±1.51)%和(3.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K-3抑制剂作用于肺癌细胞,能使肺癌细胞产生大量调亡,证明该药治疗肺癌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继东;王艳川;张开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胃粘膜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 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琼;史维;孙晓滨;巢齐常;农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复4次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27岁,未婚.因停经43d,彩超示异位妊娠可疑于2006年5月16日入院,LMP:2006年4月3日,经量经期同既往,停经38d尿hCG(+),未诉任何不适.停经40d血β-hCG为1320mIU/ml.

    作者:聂小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食管癌的后程伽玛刀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食管癌后程全身伽玛刀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常规放疗后程联合全身伽玛刀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患者31例,常规放疗2Gy/次,5d/周,40Gy共4周停照,后行适形放疗,4Gy/次,5d/周,40Gy共2周,分析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满意10例和基本好转15例,总有效率80.65%(25/31),1年生存率为67.74%(21/31),吞咽困难评分从治疗前(3.2±0.12)降至(0.72±0.23),P=0.005;Ⅰ~Ⅱ级和Ⅲ~Ⅳ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58%(7/31)和6.45%(2/31),食管支气管瘘和食管狭窄各1例,血液系统毒性轻微.结论 常规放射治疗后程伽玛刀适形放疗符合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原则,并不增加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映辉;韩建军;贾霖;贾冬;王艳;杨传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