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研究

刘继东;王艳川;张开基

关键词:GSK-3抑制剂, 肺癌, 治疗, 可行性
摘要:目的 探索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为临床防治肺癌提供帮助.方法 将A549细胞株培养于10%小牛血清的DMEM中,A549细胞培养进入指数生长期,消化细胞并控制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以2×105/孔细胞数接种于置有无菌血片的6孔板进行爬片,细胞贴壁后,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孵育14h,换含终浓度0、10mm LiCL的DMEM孵育.将上述培养出的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含10mm LiCL的DMEM孵育),空白对照组(经含0mm LiCL的DMEM孵育).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Casepase-3,胞核或胞浆染成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个数/HP X5作为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细胞周期分布分析比较: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明显停滞于G0/G1期;其G0/G1期,S期,G2/M期分别为58.8%,0.2%,41.0%.免疫组化法测定Casepase-3比较:实验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6±1.51)%和(3.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K-3抑制剂作用于肺癌细胞,能使肺癌细胞产生大量调亡,证明该药治疗肺癌具有可行性.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微创条件下结合电子胆道镜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进一步扩展腹腔镜手术范围.方法 腹腔镜下先行LC,用电刀切开胆总管前壁浆膜,用胆总管切开刀切开胆(肝)总管.经剑突下10mm套管针孔放入电子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碎石、冲洗胆管;视胆总管通畅及炎症情况一期缝合或置T形管.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152min;全部31例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4h进低脂饮食,并可下床适当活动,均顺利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一期缝合患者5d;置T管患者11d,3~9周拔T管.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安全可靠、出血少、患者干扰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术中结合腔内冲击波碎石仪的使用可明显提高结石取净率,减少残石发生.对胆管结石患者的这一微创手术,临床上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范明;母齐鸣;李石沙;梁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鼻/面罩BiPAP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均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但治疗组同时予以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pH值、PaO2、SaO2、PaCO2,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临床分析,(同时与38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相对照).结果 BiPAP组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结论 无创性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琳;何文富;陈元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随访43例距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行闭合或切开复位,以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空心螺纹钉或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均石膏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以上.术后按照Howkins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3例,良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70.3%.术后2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8例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7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4例,内翻畸形愈合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复位、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尽量保护软组织,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军;康斌;唐诗添;王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食管鳞癌贲门腺癌并存6例分析

    目的 分析报告6例食管鳞癌合并贲门腺癌的治疗体会.方法 6例患者除1例放化疗外其余5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5例手术治疗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结论 食管鳞癌合并贲门腺癌等双源癌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泽良;贾维坤;付茂勇;马顺然;何光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

    耳鼻咽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独特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喉部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占85%.喉神经内分泌癌仅占0.3%~0.5%[1].1969年Goldman报道了首例喉神经内分泌癌[2].

    作者:田蓉;梁传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罗格列酮4mg/次,1次/d;二甲双胍250mg/次,3次/d.对照组43例口服二甲双胍250~500mg/次,3次/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FBG、PBG、FINS下降,I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FBG、PBG、FINS及IRI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DM疗效确切,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韩书宏;胡海科;张翼飞;黄镇;陈亚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 对住院患者给予胺腆酮口服,根据心率Q-T及Q-Tc,调整用药量.结果 用药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猝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胺腆酮适用于心脏扩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小剂量维持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萍;何运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应用氧气雾化吸入法,B组应用喉头喷雾法.从麻醉效果,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χ2=10.8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A组低于B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法麻醉效果好,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用药量少,患者痛苦少,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秀萍;侯霁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凋亡因子Bim在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前凋亡因子Bim在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BALB/c小鼠胸腺细胞不同时间,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半定量法分析不同时间点(0,1,2,4,8h)Bim mRNA表达.结果 ①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细胞随培养时间发生自然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高(vs Oh,P<0.05);②RT-PCR显示在一定时间内前凋亡因子Bim mRNA随培养时间延长表达增高(vs Oh,P<0.05),在Bim 3个异构体中以BimL作用为主.结论 Bim参与小鼠胸腺细胞的自然凋亡过程,是重要的细胞凋亡促进因子.

    作者:赵亚宁;李强;杨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胸腔手术预后的影响

    观察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胸腔手术的影响,并与单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士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姑息护理及其对家属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姑息护理及其对家属的影响.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将80例确诊为重度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按随机表分成姑息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各40例.入院时和1个月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家属进行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间各因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1月两组间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因子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姑息护理可以减少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利;肖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肉眼血尿2例

    例1,男,5岁,体重18kg.因咳、喘3d,于2005年10月15日上午9时来我院儿科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头孢拉定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作者:冉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CSK9与脂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所引起的冠心病是全球重大的卫生问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血浆中高水平的LDL-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特征,PCSK9是新近发现的涉及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第三个基因,它在胆固醇代谢中起了重要作用.PCSK9的过度表达引起血浆LDL-C水平升高,机制是转录后事件导致LDLR下调.其多态性位点E670G可作为高血浆LDL-C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随着对PCSK9功能及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将扩展我们有关LDL代谢的知识,发展新的血脂控制药物,有助于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剑;曾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色素内镜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应用特殊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对比增强,轮廓更加清晰,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

    作者:王琼;史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胃粘膜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 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琼;史维;孙晓滨;巢齐常;农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及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DHS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5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6~32个月),全部骨折愈合,疗效满意,总的优良率为93.1%.结论 DHS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规范的DHS手术操作技巧,包括股骨小粗隆内后部的复位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学康;程兆明;寇剑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非典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增强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造影剂Sono Vue及CnTI造影成像技术对7例肝血管瘤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表现.结果 非典型增强病灶中5例表现为整体快速增强,其中4例延迟像表现为低增强灶,2例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结论 对于增强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仍须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玲;袁朝新;曾晓峰;罗燕;彭玉兰;卢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对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初步分析

    目的 构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为进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分析及临床早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取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提取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银染获得其蛋白质电泳分离图谱,利用PDQuest 2D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合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对蛋白质斑点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图谱显示2-DE图谱上有212个蛋白质斑点,主要集中在pH 4.75~9.21之间,其中高丰度蛋白有36个点,低丰度的蛋白质斑点有176个,对其中3个高丰度蛋白质斑点初步鉴定可知这些蛋白质为:E2F6、II2A、EZH1.结论 本实验构建了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其分离、染色效果好,能满足2-DE专业软件分析的要求,为后续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的蛋白质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段春燕;林海蕤;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包皮袖套状切除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附6560例报告)

    目的 比较包皮袖套状切除术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 3980例(A组)包皮过长、不完全包茎和包茎者施行包皮袖套状切除术.同期的2580例(B组)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血肿、水肿、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3±1)ml,B组为(10±2)ml(t=-50.36,P<0.001);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16±4)h,B组为(48±16)h(t=-31.07,P<0.001);A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16例,伴出血、血肿2例,发生局部感染1例.B组术后创口水肿100例,出血、血肿72例,感染38例,总并发症为8.14%(χ2=6676,P<0.001).所有对比项目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包皮袖套状切除术比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损伤更小,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向宸辉;陈胜龙;黄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鼠STM多种感染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的肠道及肠外器官表达

    目的 研究小鼠在菌群失调或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STM时,TNF-alpha在肠道和肠外器官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用氢化可的松腹腔注射小鼠后再接种STM,用链霉素灌胃后接种STM,用STM直接灌胃小鼠,以及用生理盐水灌胃小鼠,然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各自肠道和肠外器官的TNF-alpha各时点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组TNF-alpha表达差异.结果 接种了STM的各组小鼠的小肠、回盲部及其他脏器TNF-alpha表达阳性,对照组未出现上述变化.TNF-alpha表达阳性的3组小鼠随时间变化的小肠、回盲部TNF-alpha表达曲线趋势有差异,经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检验,P<0.05.结论 使用糖皮质激素所造成的免疫抑制后用STM感染小鼠,能抑制肠道TNF-alpha的表达;而使用抗生素后用STM感染小鼠,能增强肠道TNF-alpha的表达.

    作者:朱渝;蒋虹;夏嘉陵;张佳玲;万朝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