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菡;冯萍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81例患者(83眼)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记录所有手术眼角膜移植术前、后视力并观察角膜移植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8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P<0.01).随访期内83眼手术中79眼角膜植片透明.术后17眼出现移植排斥反应,8眼复发感染,4眼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主要方法,其疗效确定.
作者:刘勇;王恩普;李丹;孙永华;茹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54岁.2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头昏、头痛,监测血压高230/125mmHg,于我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间断服药治疗,血压控制不良,于入院前4h进餐中突发持续性胸腹部疼痛,呈针刺样并向背部放射,与体位改变及进食无明显相关.急诊检查:心率90次/min,血压200/100mmHg,心脏查体无异常发现,右肺底闻及少量细湿啰音,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王亮;李欣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度脑挫裂伤患者58例,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8分,均于入院2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26例在伤后5~20h内行亚低温治疗,32例行常规治疗.两组观察2周后重新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结果评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和6个月后GOS评分和生存质量出现明显差异.早期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重度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早期亚低温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氧含量,阻止恶性缺血低氧的发生.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行亚低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杜晓冬;周毅武;张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赛格恩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技术中对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随机将180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赛格恩5mg,Ⅱ组为氟哌利多5mg,Ⅲ组不加止吐剂.结果 Ⅰ组控制恶心、呕吐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Ⅱ组患者嗜睡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患者.结论 赛格恩可有效防止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作者:陈冰;阳启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23岁.左侧腰背部隐痛不适2d、加重1d就诊.无畏寒发热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史无特殊.查体:腹平软,左上腹偏外侧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侧腰背部有叩痛,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腹部B超:胰腺尾部区域见7.9cm×6.9cm实性团块,边界清,肝、胆、脾及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朱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以及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肽(FPA)、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另采集高尿酸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LX20,酶法分析测定血清尿酸,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GMP140、FPA;SYSMEX CA-1500型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尿酸组与非高尿酸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血浆GMP140、Fib、F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测定血清尿酸及血浆GMP140、Fib、PT、APTT、TT、FPA对冠心病病程发展和血栓的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宗海;胡娟;高建丽;徐万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机制及预后.方法 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等常规治疗,Ⅳ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T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分别采用APAAP方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并同期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胸片检查,随访2年.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 常规组和IVIG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IG组慢性心肌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病例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及IL-2均下降(P<0.01),其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γ均升高(P<0.05).经ⅣIG治疗后,其T细胞亚群及IL-2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γ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紊乱,IVIG可调节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肌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华君;刘文彬;王太森;许红波;汤雪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氟吗西尼用于全麻术后催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0例,全麻下手术结束后,待咳嗽、吞咽反射活跃和通气功能良好以后,给予氟吗西尼.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给药前后意识恢复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拮抗前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波动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53例患者静注氟吗西尼0.2mg在(43.2±10.6)s内意识恢复,有27例需再次追加0.1mg拮抗,在(88.2±13.4)s内催醒.拮抗前后的镇静、理解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吗西尼用于全麻术后可使患者意识尽快恢复,且催醒效果确切,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伟;王雪芹;张玮炜;秦凤明;赵民;祝力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16岁.近4~5年以来,表现睡眠过多,每天少要睡3~5次,多可达20~30次,每次睡眠持续1~20 min不等,睡眠手中之物落地(如笔、筷子等),发作时不能被家属和在场的人唤醒,醒后患者不能回忆发病中情况,发病后未发现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服用利安林、都可喜等无效,故来本院求治.
作者:袁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27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无手术死亡及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仍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对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非常重要.
作者:赵长明;孙小康;郭向东;刁明强;洪澜;彭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29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前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29例术中插管顺利,术后出现腹痛3例,体温>39℃5例,给予护理干预后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2d出院.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细致周到的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蒋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中,使用PT监测时INR值的允许范围.方法 对不同性别、剂量、瓣膜置换数、术后病程的患者的P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用仪器和试剂均符合国际标准.结果 不同服药剂量在达到相同治疗目的时INR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患者PT的INR允许范围要小于男性患者(P<0.05),瓣膜置换数与病程长短P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PT监测的INR允许范围为1.60~2.50(PT16~22s).比欧、美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性别和剂量不同时,PT监测的INR允许范围有所不同,同时发现在6~9月大多数患者PT的INR值均较其他月份有明显的升高,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这些因素.
作者:宋郊;李永清;伏文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使用麻醉导管作支撑物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21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用麻醉导管作支撑物吻合断裂的泪小管.结果 随访3个月至4年,21例中治愈16例,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3例结膜面小瘘管形成,管腔通泪小管,但无功能影响,2例泪点外翻,下泪点豁裂,拔管后轻度溢泪,冲洗泪道欠通畅,有阻力.结论 显微镜下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物在泪小管留置吻合术中疗效满意.
作者:张俊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CNA、p53、Ki-67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CA和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结果 CA组的PCNA、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中PCNA、p53、Ki-67的阳性表达可能与HPV感染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林友胜;张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麻醉科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以小剂量咪唑安定、氟芬合剂用于无痛胃镜检查108例的可行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吉廷;方启慧;惠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及优点.方法 对6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行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6例患者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经4~24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齿状突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周,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旋转(90.2±16.8)°,屈伸(40.5±10.1)°.结论 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疗效确定,固定牢靠.
作者:陈尔东;李开南;赵平;汪学军;张进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对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的大量应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水肿甚至心功能不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可通过低热量、低盐饮食,适量体力锻炼而避免.出现水肿,轻的患者停用后消失,重的患者需加用利尿剂治疗.至于心力衰竭,认为NYHA心功分级为Ⅰ级和Ⅱ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严密监测下仍可慎用,Ⅲ级和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不用.
作者:胡茂清;田浩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TNF-α刺激下上皮细胞样细胞株A549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在炎症过程中,A549细胞中ICAM-1的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 培养A549细胞,利用一定浓度的TNF-α刺激后,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上A549细胞的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A549细胞在TNF-α刺激下,ICAM-1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6h时表达开始大量升高,12h时达到较高水平,并稳定于一定水平.结论 TNF-α刺激后可引起A549细胞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作者:陈果;梁宗安;应斌武;文富强;王茂筠;徐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为满足临床医疗对检验的不断要求,需要将一个新方法(或改进原有的方法)引入临床实验室.当确定临床需求后,按要求选定候选方法,根据方法的用途确定质量目标,对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对方法进行发展.提高分析方法质量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
作者:李贵星;宋昊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效性和药物经济学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治疗组先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病情稳定后转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直到症状消失.比较其疗效差异并进行成本-效果及敏感度分析.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3.3%、66.6%,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9.97%、86.6%;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经济.
作者:陶于洪;王峥;王增贵;向承发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