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于洪;王峥;王增贵;向承发
患者,女,8岁.因反复左耳流脓4+年,加重2+月,发热,耳痛,眩晕,呕吐7d,于2006年4月2日入院.患者4+年来左耳反复流脓,无明显诱因,间断有耳痛,无发热耳鸣,眩晕.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间断口服抗生素,以滴耳液滴耳(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能提供)治疗,可缓解症状.2+月前再次发作,脓液量多,有明显异味.
作者:胡瑞丹;郑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焦虑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6例肝硬化伴腹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测评,再采用抛币法随机分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根据观察组调查存在的问题实施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再次测评SAS 1次,并与心理干预前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经过心理干预后,其观察组SAS评分由(39.71±3.63)分降为(37.19±2.97)分(P<0.01),观察组患者与干预前比较症状明显缓解(P<0.05).结论 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干预可缓解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焦虑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玉茹;史金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测定患者住院次日及治疗6周及12周的CRP水平.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血清中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CRP水平,从而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韩凤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麻醉科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以小剂量咪唑安定、氟芬合剂用于无痛胃镜检查108例的可行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吉廷;方启慧;惠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机制及预后.方法 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等常规治疗,Ⅳ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T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分别采用APAAP方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并同期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胸片检查,随访2年.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 常规组和IVIG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IG组慢性心肌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病例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及IL-2均下降(P<0.01),其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γ均升高(P<0.05).经ⅣIG治疗后,其T细胞亚群及IL-2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γ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紊乱,IVIG可调节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肌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华君;刘文彬;王太森;许红波;汤雪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体重66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吸烟史4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及肺气肿史20余年.否认哮喘及呼吸困难史,否认近期咳嗽、咳痰史.胸部查体:桶状胸,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双肺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痰鸣和啰音.X线显示:桶状胸,双肺纹理增粗,紊乱.
作者:付惠群;姚家祥;邓硕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54岁.2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头昏、头痛,监测血压高230/125mmHg,于我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间断服药治疗,血压控制不良,于入院前4h进餐中突发持续性胸腹部疼痛,呈针刺样并向背部放射,与体位改变及进食无明显相关.急诊检查:心率90次/min,血压200/100mmHg,心脏查体无异常发现,右肺底闻及少量细湿啰音,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王亮;李欣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度脑挫裂伤患者58例,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8分,均于入院2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26例在伤后5~20h内行亚低温治疗,32例行常规治疗.两组观察2周后重新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结果评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和6个月后GOS评分和生存质量出现明显差异.早期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重度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早期亚低温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氧含量,阻止恶性缺血低氧的发生.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行亚低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杜晓冬;周毅武;张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16岁.近4~5年以来,表现睡眠过多,每天少要睡3~5次,多可达20~30次,每次睡眠持续1~20 min不等,睡眠手中之物落地(如笔、筷子等),发作时不能被家属和在场的人唤醒,醒后患者不能回忆发病中情况,发病后未发现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服用利安林、都可喜等无效,故来本院求治.
作者:袁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M中HBsAg阳性者同时用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检测HBsAg,分析GICA检测HBs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者,按S/CO值不同,参考HBsAg阳性不同浓度定值血清S/CO值,分为Ⅰ~Ⅳ组,比较各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1350例ELISA法HBsAg阳性,Ⅰ组(1≤S/CO值≤7.3),143例,GICA检出13例,检出率9.09%.Ⅱ组(7.3<S/CO值≤13.1),122例;Ⅲ组(13.1<S/CO值≤27),1080例;Ⅳ组(>27),5例;GICA法皆检出,检出率100%.低浓度(Ⅰ组)HBsAg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GICA法检测HBsAg,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有较宽的检测范围,但检测下限较高,易造成部分弱阳性标本漏检,不适宜临床HBsAg检测.
作者:陈华根;宋强;刘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5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治疗: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28例.结果 平均随访25个月,根据Matta评分:优18例,良15例,一般11例,差6例.结论 髋臼骨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互补.重建钢板技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髋臼骨折的预后与骨折类型、损伤程度、复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唐毅;张辉;陈云;戢勇;吴国勇;伍皖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两种引流方式.方法 中等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胸腔穿刺抽液,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ZE(S)/HRE.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58%,对照组有效率65.04%.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明显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
作者:付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81例患者(83眼)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记录所有手术眼角膜移植术前、后视力并观察角膜移植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8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P<0.01).随访期内83眼手术中79眼角膜植片透明.术后17眼出现移植排斥反应,8眼复发感染,4眼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主要方法,其疗效确定.
作者:刘勇;王恩普;李丹;孙永华;茹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使用麻醉导管作支撑物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21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用麻醉导管作支撑物吻合断裂的泪小管.结果 随访3个月至4年,21例中治愈16例,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3例结膜面小瘘管形成,管腔通泪小管,但无功能影响,2例泪点外翻,下泪点豁裂,拔管后轻度溢泪,冲洗泪道欠通畅,有阻力.结论 显微镜下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物在泪小管留置吻合术中疗效满意.
作者:张俊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23岁.自觉晚上有失眠现象.得知谷维素有镇静助眠作用,于是患者初以每次1片(100mg/片),3次/d,餐后服用.但觉效果并不明显,于是1周后增加剂量至每次2片.但没有预期效果,自述反而觉得失眠现象加重,服用后胃部有灼热感、烧心感,并伴有便秘现象,同时感到烦躁,来院时患者用药时间已近3周.
作者:阮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Tei指数评价糖尿病患者右心功能,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50例糖尿病患者与49例健康正常人在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用传统脉冲多普勒超声测定三尖瓣口血流及肺动脉瓣前向血流参数,获得右心Tei指数作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Tei指数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Tei指数是一个敏感、简便、快速评价右心整体功能的指标.
作者:夏纪筑;高玉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适应证.方法 根据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适应证.40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照设计的适应证,术中选择性行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285例.结果 术中损伤奇静脉1例,经结扎奇静脉止血,术后恢复顺利,其余病例胸导管结扎均顺利.全组术后无1例发生乳糜胸.结论 采用本适应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封小兵;胡道虎;王松;顾春湘;张国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TNF-α刺激下上皮细胞样细胞株A549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在炎症过程中,A549细胞中ICAM-1的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 培养A549细胞,利用一定浓度的TNF-α刺激后,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上A549细胞的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A549细胞在TNF-α刺激下,ICAM-1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6h时表达开始大量升高,12h时达到较高水平,并稳定于一定水平.结论 TNF-α刺激后可引起A549细胞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作者:陈果;梁宗安;应斌武;文富强;王茂筠;徐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以及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肽(FPA)、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另采集高尿酸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LX20,酶法分析测定血清尿酸,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GMP140、FPA;SYSMEX CA-1500型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尿酸组与非高尿酸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血浆GMP140、Fib、F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测定血清尿酸及血浆GMP140、Fib、PT、APTT、TT、FPA对冠心病病程发展和血栓的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宗海;胡娟;高建丽;徐万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视神经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视神经炎且入院视力等于或低于眼前手动的患者17例(27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例,13只眼,采用单纯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5d,并按正规程序减量治疗.B组9例,14只眼,采用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5d,10d,3个月后视力、视觉诱发电位(VEP)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出现A、B两组视力改善,VEP异常恢复,其中B组疗效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确切,可以缩短视功能改善的过程,帮助患者更快度过黑暗时期.
作者:乔岗;王晓莉;姜世怀;陈小虎;陈向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